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O2碳化矿渣-CaO-MgO加固土效能与机理探索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东星
何福金
朱加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97-2206,共10页
CO2碳化联合工业固废协同加固土技术是旨在替代传统水泥固化方法的新型技术尝试。以工业废料--矿渣为主要材料,辅以活性MgO和CaO形成矿渣-CaO-MgO固化体系,将固化土料均匀搅拌制样后进行CO2碳化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和X...
CO2碳化联合工业固废协同加固土技术是旨在替代传统水泥固化方法的新型技术尝试。以工业废料--矿渣为主要材料,辅以活性MgO和CaO形成矿渣-CaO-MgO固化体系,将固化土料均匀搅拌制样后进行CO2碳化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探究固化剂掺量、配比、碳化时间和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碳化加固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2碳化对土体加固具有明显改良效果,碳化24 h试样抗压强度最高可提升25.77倍;碳化试样抗压强度与固化剂掺量(6S4L0M除外)、活性MgO占比呈正相关;碳化试样强度随碳化时间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或略微下降)、最佳碳化时间为6 h左右,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最佳含水率为16%左右;活性MgO碳化效能明显优于活性CaO,矿渣中低活性CaO并不能显著改良自身碳化性能。CO2碳化作用促使碳酸盐晶体(CaCO3、MgCO3)生成,晶体发育程度与碳化时间、固化剂掺量及活性等因素有关;碳酸盐晶体有效填充试样内部孔隙并黏结土颗粒,形成整体骨架结构使试样强度得以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CaO-MgO
CO2碳化
抗压强度
CO2吸收量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杨
林太清
+1 位作者
徐海亮
荣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据工程地质调查分析,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的整体稳定性主要由深部裂缝SL44-1、断层f42-9、煌斑岩脉X切割组合的变形体控制。采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建立了锦屏一级左岸边坡局部三维和真实三维模型,同时考虑了预应力锚索的...
据工程地质调查分析,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的整体稳定性主要由深部裂缝SL44-1、断层f42-9、煌斑岩脉X切割组合的变形体控制。采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建立了锦屏一级左岸边坡局部三维和真实三维模型,同时考虑了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应,对左岸坝肩变形体施工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挖至高程1 780m之前,坝肩岩体的变形随着开挖逐渐增大;开挖至高程1 780m时,断层f42-9与深部裂缝SL44-1的交线被揭露,阻滑岩体完全被挖除,横河向位移较上一开挖步显著增大。为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测点横河向位移的计算值与监测值相近,边坡开挖支护后,各测点的位移逐渐收敛,安全状态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边坡稳定性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动斜入射下层状岩体隧洞接触响应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赵勐
肖明
+1 位作者
陈俊涛
金汉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为研究层状岩体对隧洞地震响应的影响,考虑地震动斜入射特性和层状岩体层间非线性接触特性,建立一种层状岩体水工隧洞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基于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和波场分解理论,将地震动转化为作用于人工边界上的等效...
为研究层状岩体对隧洞地震响应的影响,考虑地震动斜入射特性和层状岩体层间非线性接触特性,建立一种层状岩体水工隧洞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基于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和波场分解理论,将地震动转化为作用于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节点力,建立了一种层状岩体中地震动三维空间斜入射输入方法.其次,针对地震作用下层状岩体层间动力相互作用特点,建立了一种考虑接触面黏结滑移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将该模拟方法应用于巴基斯坦阿扎德帕坦水电站输水隧洞抗震稳定计算,对比分析地震动竖直入射、地震动斜入射、地震动斜入射且考虑动接触3种工况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洞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响应受地震动入射角影响明显;层间剪切、挤压破碎带的存在加剧了隧洞的地震反应,接触面附近破坏区发展较大;考虑接触作用后,衬砌腰部的应力和位移响应相比顶拱较大,首先发生开裂损伤破坏,成为水工隧洞衬砌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部位,隧洞结构的损伤区主要分布于软岩穿过部位和层间接触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水工隧洞
地震动斜入射
动接触力法
地震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2碳化矿渣-CaO-MgO加固土效能与机理探索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东星
何福金
朱加业
机构
武汉大学
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
重点
实验室
武汉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水工
岩石
力学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武汉大学
)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97-220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9202,51609180)
文摘
CO2碳化联合工业固废协同加固土技术是旨在替代传统水泥固化方法的新型技术尝试。以工业废料--矿渣为主要材料,辅以活性MgO和CaO形成矿渣-CaO-MgO固化体系,将固化土料均匀搅拌制样后进行CO2碳化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探究固化剂掺量、配比、碳化时间和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碳化加固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2碳化对土体加固具有明显改良效果,碳化24 h试样抗压强度最高可提升25.77倍;碳化试样抗压强度与固化剂掺量(6S4L0M除外)、活性MgO占比呈正相关;碳化试样强度随碳化时间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或略微下降)、最佳碳化时间为6 h左右,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最佳含水率为16%左右;活性MgO碳化效能明显优于活性CaO,矿渣中低活性CaO并不能显著改良自身碳化性能。CO2碳化作用促使碳酸盐晶体(CaCO3、MgCO3)生成,晶体发育程度与碳化时间、固化剂掺量及活性等因素有关;碳酸盐晶体有效填充试样内部孔隙并黏结土颗粒,形成整体骨架结构使试样强度得以大幅提升。
关键词
矿渣-CaO-MgO
CO2碳化
抗压强度
CO2吸收量
微观机理
Keywords
Slag-CaO-MgO
CO2 carbonation
compressive strength
CO2 uptake amount
micro-mechanisms
分类号
TU459.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杨
林太清
徐海亮
荣冠
机构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水工
岩石
力学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武汉大学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资助(2011CB013501,2010CB732005)
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资助(NCET-11-0406)
文摘
据工程地质调查分析,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的整体稳定性主要由深部裂缝SL44-1、断层f42-9、煌斑岩脉X切割组合的变形体控制。采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建立了锦屏一级左岸边坡局部三维和真实三维模型,同时考虑了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应,对左岸坝肩变形体施工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挖至高程1 780m之前,坝肩岩体的变形随着开挖逐渐增大;开挖至高程1 780m时,断层f42-9与深部裂缝SL44-1的交线被揭露,阻滑岩体完全被挖除,横河向位移较上一开挖步显著增大。为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测点横河向位移的计算值与监测值相近,边坡开挖支护后,各测点的位移逐渐收敛,安全状态符合要求。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边坡稳定性
离散元
Keywords
Jinping-Ⅰ Hydropower Station
slope stability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动斜入射下层状岩体隧洞接触响应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赵勐
肖明
陈俊涛
金汉城
机构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武汉大学
)
水工
岩石
力学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武汉大学
)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057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9191)。
文摘
为研究层状岩体对隧洞地震响应的影响,考虑地震动斜入射特性和层状岩体层间非线性接触特性,建立一种层状岩体水工隧洞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基于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和波场分解理论,将地震动转化为作用于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节点力,建立了一种层状岩体中地震动三维空间斜入射输入方法.其次,针对地震作用下层状岩体层间动力相互作用特点,建立了一种考虑接触面黏结滑移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将该模拟方法应用于巴基斯坦阿扎德帕坦水电站输水隧洞抗震稳定计算,对比分析地震动竖直入射、地震动斜入射、地震动斜入射且考虑动接触3种工况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洞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响应受地震动入射角影响明显;层间剪切、挤压破碎带的存在加剧了隧洞的地震反应,接触面附近破坏区发展较大;考虑接触作用后,衬砌腰部的应力和位移响应相比顶拱较大,首先发生开裂损伤破坏,成为水工隧洞衬砌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部位,隧洞结构的损伤区主要分布于软岩穿过部位和层间接触部位.
关键词
层状岩体
水工隧洞
地震动斜入射
动接触力法
地震响应
数值模拟
Keywords
layered rock mass
hydraulic tunnel
obliquely incidence earthquake
dynamic contact force method
seismic respons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O2碳化矿渣-CaO-MgO加固土效能与机理探索
王东星
何福金
朱加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
胡杨
林太清
徐海亮
荣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震动斜入射下层状岩体隧洞接触响应分析
赵勐
肖明
陈俊涛
金汉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