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文晓峰 张饮江 +2 位作者 黎臻 金晶 段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38-142,共5页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个池塘更为明显,在虾、蟹混养与生态浮床组合养殖模式下,浮床植物鸢尾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吸收效果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CODMn基本保持稳定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叶绿素a为5μg/L,水质控制效果明显;并且虾产量达850 kg/hm2,蟹产量达930 kg/hm2,综合效益高于传统单养青虾或传统虾蟹混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蟹混养 沉水植物 生态浮床 种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河流浮游动物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晟曼 何培民 +6 位作者 刘炜 刘金林 陈嗣威 韩政 汤春宇 谭梦 吴美琴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48,共7页
探究城市河道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城市河流的水质评价和生态监测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和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上海徐汇区代表性的城市河道进行环境因... 探究城市河道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城市河流的水质评价和生态监测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和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上海徐汇区代表性的城市河道进行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2种,其中轮虫25种,桡足类4种,枝角类3种。全年浮游动物优势种12种,包括轮虫10种,桡足类1种,枝角类1种。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导致浮游动物差异显著,浮游动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浮游动物的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氮磷比、叶绿素a浓度和溶解氧是影响研究河道浮游动物群落差异的显著环境因子。运用水质理化因子、多样性指数及浮游动物优势种进行水质污染评价,该河流水质状况属于中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浮游动物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辣木籽对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饮江 王聪 +4 位作者 刘晓培 董悦 李岩 文晓峰 马海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7,共6页
文章对辣木籽天然净水剂与常用化学净水剂明矾、聚合氯化铝等净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辣木籽有较明显的净水效果,净水效率与聚合氯化铝相当;确定辣木籽净水最佳剂量为100mg/L;辣木籽粗提取液有良好净水效果,但水体中有机物含量... 文章对辣木籽天然净水剂与常用化学净水剂明矾、聚合氯化铝等净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辣木籽有较明显的净水效果,净水效率与聚合氯化铝相当;确定辣木籽净水最佳剂量为100mg/L;辣木籽粗提取液有良好净水效果,但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利用不同倍数蒸馏水与NaCl溶液对辣木籽进行处理,10倍NaCl溶液提取辣木籽,降低浊度的效果明显,同时高锰酸盐指数并未增加,采用不同盐溶液提取辣木籽,对水体浊度去除效果相当。因此,辣木籽作为天然净水剂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 水体浊度 高锰酸盐指数 净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黄浦江倪家浜口浮游生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饮江 罗思亭 +3 位作者 徐晶 陈立婧 喻臻 何培民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5,共8页
上海市黄浦江倪家浜口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后滩水系和东方体育中心人工湖的重要取水口,其水体状况直接影响世博园后滩湿地、世博园生活与日常杂用水以及体育中心人工湖水体景观。为评估该地区水体健康状况,为后滩水系和人工湖取水工... 上海市黄浦江倪家浜口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后滩水系和东方体育中心人工湖的重要取水口,其水体状况直接影响世博园后滩湿地、世博园生活与日常杂用水以及体育中心人工湖水体景观。为评估该地区水体健康状况,为后滩水系和人工湖取水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提供依据,根据2007年2~12月倪家浜口不同潮位调查,分析了该区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物种多样性等。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门45属,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等;浮游动物3门32种,主要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等。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浮游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为0.88~2.96,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为0.92~2.98。数据分析表明,生物种类数、多样性指数与温度呈正比,倪家浜口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处于中-重污染,且夏秋季水质优于冬春季,当天高潮时水质优于低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倪家浜口 浮游生物 富营养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暴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饮江 张乐婷 +4 位作者 张曼曼 陈晓君 黎臻 郑天罡 王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浮萍科植物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必须有效治理。探讨了浮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暴发机理,分析了浮萍暴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新兴两个技术领域概述了浮萍暴发的治理对策,展望了... 浮萍科植物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必须有效治理。探讨了浮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暴发机理,分析了浮萍暴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新兴两个技术领域概述了浮萍暴发的治理对策,展望了浮萍暴发控制的新方向、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暴发 控制 除草剂 化感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区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海峰 张饮江 +4 位作者 黄子贤 王聪 罗思亭 霍姮翠 李娟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24,共4页
针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于2010年4-11月对其水产养殖较为集中区域进行排污量和水质同步监测与分析,并对其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养殖模式下,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N)和CODmn,两者占... 针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于2010年4-11月对其水产养殖较为集中区域进行排污量和水质同步监测与分析,并对其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养殖模式下,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N)和CODmn,两者占总输出通量的88.1%;鳖塘、鱼塘与鱼苗塘TN含量随时问变化波动较大,蟹塘TN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夏季TN含量明显增高,有机污染严重,各养殖塘变化趋势相似,其余指标常年处于平稳;鱼苗塘和鱼塘向水环境中TN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35.9kg/hm。和97.5kg/hm^2,总磷、有机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均为各类养殖对象中最高;传统养殖模式下,养蟹死亡率较高,生产单位水产品所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利用单位面积土地养殖鱼类和鱼苗的总污染物输出通量高,分别达377.85kg/hm^2和485.7kg/hm^2,是鳖塘的5-6倍,对环境压力较大;养殖塘投饵量与TN和亚硝态氮的输出通量相关性较大、为0.97和O.94,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较低、为O.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域水产养殖 排污通量 直湖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籽去除水中余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严铭 张饮江 +2 位作者 朱昱丞 韩宇 周曼舒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研究辣木籽(Moringaseed)去除水中余氯效果,为水净化处理实际应用提供科技支撑。用超纯水溶解含氯消毒片(有效氯含量为800~900 mg/片)制备含氯水,总余氯起始浓度分别为1、2、4 mg/L,其中游离余氯为0.94、1.94、3.91mg/L,化合余氯为0.06... 研究辣木籽(Moringaseed)去除水中余氯效果,为水净化处理实际应用提供科技支撑。用超纯水溶解含氯消毒片(有效氯含量为800~900 mg/片)制备含氯水,总余氯起始浓度分别为1、2、4 mg/L,其中游离余氯为0.94、1.94、3.91mg/L,化合余氯为0.06、0.06、0.09mg/L。每一总余氯浓度设3试验组和1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分别加入0.16、0.80、4.00g/L的辣木籽水提液50mL,对照组加入纯水50mL。计算反应时间0.5、2、4、24h各水样中游离余氯、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浓度。结果表明:辣木籽水提液对游离余氯去除效果明显,0.80g/L辣木籽水提液对总余氯浓度4mg/L的水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且游离余氯去除率达90%;在处理过程中,化合余氯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升高程度与余氯浓度呈正相关性;4.00g/L水提液对较低余氯浓度水体的化合余氯去除率达99%,但处理余氯浓度高的水体时会使化合余氯含量升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在去除过程中化合余氯浓度在一段时间内增高、辣木籽净水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和与其他净水方法协同处理废水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 余氯 去除 化合余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在保活运输中关键因子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琳 江敏 +3 位作者 马允 李晓琴 朱其建 冯龙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151-154,共4页
采用45′英尺标准冷藏集装箱,使用自行研发的可折叠集装化活鱼运输装备,构建"起捕-短途转运-暂养待运-长距离运输-暂养待售"的活体罗非鱼长距离运输工艺流程,探索活体罗非鱼长距离运输各关键因子的控制技术:温度(T)为20±... 采用45′英尺标准冷藏集装箱,使用自行研发的可折叠集装化活鱼运输装备,构建"起捕-短途转运-暂养待运-长距离运输-暂养待售"的活体罗非鱼长距离运输工艺流程,探索活体罗非鱼长距离运输各关键因子的控制技术:温度(T)为20±2℃,溶解氧(DO)为3~7.0 mg/L,浊度<400度,总氨氮(NH3-N)<100 mg/L,亚硝酸盐氮(NO2--N)<0.5 mg/L、pH控制在6.5~7.5范围,游离二氧化碳(CO2)<80 mg/L。严格控制运输条件下水环境的各项关键因子,可以实现活体罗非鱼长距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保活运输 水质指标 调温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人工海水育苗池水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屈锐 江敏 李世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克服凡纳滨对虾虾苗长途运输可能给后期生产带来损失,尝试在养殖当地利用人工配制海水进行育苗。2011年,在上海奉贤区一养殖场,以天然河水为基础,加入海水晶及粗盐,配制成盐度为29的海水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试验。育苗期间每天监测水... 为克服凡纳滨对虾虾苗长途运输可能给后期生产带来损失,尝试在养殖当地利用人工配制海水进行育苗。2011年,在上海奉贤区一养殖场,以天然河水为基础,加入海水晶及粗盐,配制成盐度为29的海水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试验。育苗期间每天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DO保持在7.3(±0.10)mg/L、pH值为8.00(±0.04)、水温为28.2(±0.20)℃、活性磷(PO4-P)为0.88(±0.14)mg/L、总磷(TP)为1.46(±0.14)mg/L、亚硝酸盐(NO2--N)为0.21(±0.02)mg/L、硝酸盐为(NO3--N)1.52(±0.10)mg/L、总氨氮(TNH4-N)为2.88(±0.34)mg/L、总氮(TN)为7.01(±0.36)mg/L、化学需氧量(CODMn)为18.05(±1.40)mg/L,及时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对水体进行调节,可为幼体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育苗 人工海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挺水植物对水位梯度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茜靥 金晶 +3 位作者 兰燕月 黎臻 花文凤 张饮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7,共9页
选择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s)、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共6种常见挺水植物,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5~... 选择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s)、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共6种常见挺水植物,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5~150 cm)对6种挺水植物外伤症状、株高、分株数、存活率、发芽率、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黄花鸢尾出现一定外伤症状外,其余5种挺水植物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生长较好,有较高存活率和发芽率。(2)花菖蒲在水位30 cm、美人蕉在60 cm、再力花和水葱在100 cm均有较高的株高、分株数、存活率和发芽率。(3)花菖蒲、泽苔草、黄花鸢尾的叶绿素含量在水位-5~0 cm达到最大,水位升高,含量下降;与之相反,美人蕉在水位90 cm、再力花和水葱在水位100 cm时叶绿素含量最高。(4)6种挺水植物在水淹胁迫的水深梯度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SOD。实验前期(10 d),不同水位梯度下6种挺水植物叶片SOD活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随着对不同水位梯度环境的适应,SOD开始回升;花菖蒲(-5~45 cm)、美人蕉(-5~90 cm)在水淹与干旱处理下,叶片SOD活性均高于零水位;再力花和水葱随着水位(-5~100 cm)降低SOD活性升高,水位-5 cm时达到最高,分别提高了40.57%和63.79%;泽苔草在各水位下(-5~45 cm)SOD最终与零水位基本持平;黄花鸢尾各水位下保持稳步上升趋势。(5)6种挺水植物在实验前期不同水位梯度MDA含量均有所提升,中后期呈现下降态势。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泽苔草适应各水位胁迫,花菖蒲和黄花鸢尾在低水位生长较好,美人蕉、再力花和水葱能较好地适应高水位环境,6种植物均可用于滨水带生态修复。本研究为湿地生态修复植物选择、水生植物生长水位联动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水位梯度 生理指标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强化生物反应器对罗非鱼循环养殖废水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邵留 兰燕月 +3 位作者 姬芬 张昊 严铭 张饮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研究了以玉米芯同时作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人工强化生物反应器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循环养殖废水的脱氮效果,并对新型反应器脱氮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强化挂膜方式可明显缩短装置的启动时间... 研究了以玉米芯同时作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人工强化生物反应器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循环养殖废水的脱氮效果,并对新型反应器脱氮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强化挂膜方式可明显缩短装置的启动时间,新型脱氮装置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氨氮可从(8.00±2.22)mg·L^(-1)降至3.50 mg·L^(-1),硝酸盐可从(31.50±1.57)mg·L^(-1)降至0.5 mg·L^(-1),较好地实现了高溶氧养殖废水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总氮去除率达85%以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人工富集培养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均较为成功,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玉米芯表面生物膜菌群也随之发生变化,参与脱氮的硝化细菌菌属主要由亚硝酸螺菌属(Nitrosospira)、亚硝酸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亚硝酸球菌属(Nitrosococcus)3个属组成;丰度最大的反硝化菌属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副球菌属(Para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碳源 同步硝化反硝化 生物膜载体 循环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浒苔光合作用的短期交互影响
12
作者 王婧一 吴婷婷 +3 位作者 蔡春尔 刘玉玲 周玲洁 何培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浒苔(Enteromotpha prolifera)光合作用短期交互的影响,进行了3个温度(4、20、30℃)和3个光照强度[20、140、400μmol/(m^(2)·s)]的交互作用试验,并对处理24 h的浒苔藻体的光合荧光参数和差异基因表达情况进行... 为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浒苔(Enteromotpha prolifera)光合作用短期交互的影响,进行了3个温度(4、20、30℃)和3个光照强度[20、140、400μmol/(m^(2)·s)]的交互作用试验,并对处理24 h的浒苔藻体的光合荧光参数和差异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内,短期高温和强光处理对藻类具有协同胁迫作用,高温和强光下藻类的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捕光复合体基因在高温和高光环境中下调,在低温和低光环境中上调;藻体通过在高温/高光和低温/低光条件中上调D1蛋白、CP43蛋白和锰稳定蛋白基因,减弱不利环境对光系统Ⅱ的负调控作用;在高温和强光下,编码C_(3)途径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下调,C_(4)途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有效地分离了O_(2)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结合,基本消除了光呼吸;C_(4)途径是浒苔进化以减少光呼吸损伤的结果。研究表明,浒苔能够耐受低温和高温(4、30℃),以及低光和强光[140、400μmol/(m^(2)·s)]的变化,并能通过多种机制抵御环境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黄海绿潮暴发的分子机制可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温度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载体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13
作者 李昊霖 吴昊 +2 位作者 王凌宇 舒达 江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6-855,共10页
为研发净化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的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以海藻酸钠、不同的吸附基质(沸石、硅藻土和活性炭)及CaCl_(2)等材料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进行固定化,对比添加不同吸附基质的固定化菌球对模拟养殖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正... 为研发净化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的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以海藻酸钠、不同的吸附基质(沸石、硅藻土和活性炭)及CaCl_(2)等材料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进行固定化,对比添加不同吸附基质的固定化菌球对模拟养殖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菌球的制作条件,就最优固定化菌球在实际养殖池塘围隔中的净化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养殖水体条件下,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基质的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对水质处理效果最好,15 d试验结束时,养殖水体的TAN、NO_(3)^(-)-N、NO_(2)^(-)-N和COD分别较初始值降低了93.65%、44.11%、67.35%和59.99%;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将2%海藻酸钠及4%活性炭的菌液与4%氯化钙(均为质量浓度)交联24 h;室外围隔试验中,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优于游离菌且持续作用时间更长,21 d试验结束时,菌球组围隔内的TAN、NO_(3)^(-)-N、NO_(2)^(-)-N和COD值均显著低于游离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9.14%、69.23%、12.23%、68.30%。研究表明,添加吸附基质的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未添加吸附剂基质的单一固定化菌球及游离菌;复合载体固定化芽孢杆菌对实际养殖围隔内水质净化效果好,且持续作用时间亦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固定化 吸附基质 养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棉耦合耐盐植物提升人工湿地处理含盐废水的效果及机理
14
作者 刘雁秋 赵志淼 +1 位作者 高雪晴 王宇凡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91,共12页
为提升滨海湿地的生境修复能力,有效解决含盐水污染问题,为人工湿地生态化过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选取滨海耐盐型湿地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构建岩棉耦合耐盐湿地植物强化型... 为提升滨海湿地的生境修复能力,有效解决含盐水污染问题,为人工湿地生态化过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选取滨海耐盐型湿地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构建岩棉耦合耐盐湿地植物强化型人工湿地装置。通过设计不同的系统运行条件和进水负荷,开展复合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验证的微宇宙试验,明确最适宜的岩棉耦合耐盐植物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类型和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盐度为1‰,碳氮比(C/N)为4:1时,种植互花米草且岩棉放置位置为上中层的装置对总氮(TN)、总磷(TP)处理效果最佳,分别为85.48%、91.30%;盐度为15‰,C/N=5:1时,种植互花米草且岩棉放置位置为上中层的装置对TN、TP、化学需氧量(CODMn)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69.50%、70.73%、68.50%。电镜图显示岩棉表面可附着水体中的盐粒子,提升装置抵御盐胁迫能力,岩棉和石英砂的不同组合对功能微生物的富集存在明显影响。岩棉的加入有助于植物体内功能性酶的产生,提升了功能性菌种的丰度,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复合装置内微生物的群落分布得到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岩棉 生物调节 盐胁迫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不同生长阶段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琳 江敏 +1 位作者 戴习林 李世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5,共5页
分析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水解及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和产品风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团头鲂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脂肪)随着生长阶段不同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各... 分析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水解及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和产品风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团头鲂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脂肪)随着生长阶段不同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各成分含量基本保持恒定。水解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77±0.79)g/100 g(湿质量)和(0.98±0.10)g/100 g(湿质量);不同生长阶段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必需氨基酸组成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值为34.62%~38.7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70.75%~85.99%。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都表明其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不同生长阶段,团头鲂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牛磺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氨基酸 营养平衡 产品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鱼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琳 江敏 +1 位作者 戴习林 李世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9-52,58,共5页
对上海郊区两个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展开研究,就其养殖鱼肌肉中的Cu、Pb、Cd、Cr、As和Hg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养殖水产品... 对上海郊区两个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展开研究,就其养殖鱼肌肉中的Cu、Pb、Cd、Cr、As和Hg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养殖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程度,定量剖析各种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实验发现,团头鲂和鲫鱼肌肉中Cu、Pb、Cd、Cr和Hg含量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As含量也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表明养殖品种并未受到Cu、Pb、Cd、Cr、As和Hg的污染,属于清洁水平。团头鲂和鲫鱼对Cu、Pb、Cd、Cr、As和Hg都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分别为459、14、17、263、1、24和755、3、8、185、6、23,其中两种鱼对Cu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Cr。团头鲂对Pb、Cd、Cr和Hg的富集能力要强于鲫鱼,对Cu和As的富集能力弱于鲫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体 重金属 评价 富集 安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塘挂膜式生物滤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健龙 江敏 +6 位作者 王城峰 童晓岚 金婧 顾德平 胡伟国 于忠利 戴习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2,共10页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挂膜式生物滤器内不同位置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集已运行46 d的挂膜式生物滤器内挂膜上部外侧和内侧、下部内侧和外侧及收集盘5个不同位置的微生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挂膜式生物滤器内不同位置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集已运行46 d的挂膜式生物滤器内挂膜上部外侧和内侧、下部内侧和外侧及收集盘5个不同位置的微生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对生物滤器内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不同位置间功能性微生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5个不同位置共鉴定出10个主要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丰度比例较大,为主要优势类群,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在挂膜内外两侧检出比例均较高(平均4.3%),收集盘内则较低(0.33%),存在显著性差异。共鉴定出41种优势属,其中地杆菌属(Pedobacter)为绝对优势种属,短小盒菌属(Parvularcula)为次优势属,二者丰度比例均在10%以上,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为第三优势属,挂膜不同位置丰度比例(平均4.31%)显著高于收集盘内比例(0.28%)。挂膜上氨氧化细菌(AOB)平均丰度比例为1.70%,硝化细菌(NOB)平均比例为6.99%,是系统中主要去除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微生物。生物滤器各部位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微生态系统稳定,可有效维持循环水系统的水质。生物滤器硝化作用主要在上部进行,下部净化能力较弱,收集盘内基本没有硝化能力。生产中应合理配置挂膜数量,科学设计挂膜长度以提高生物滤器的净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循环水养殖 生物滤器 生物膜 微生物多样性 纳米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养鱼塘水中磷含量及表层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琳 江敏 +2 位作者 戴习林 施顺昌 李世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6-1243,共8页
为更好地揭示养殖系统的磷收支和污染程度,以上海郊区3口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混养鱼塘即池塘A、B、C以及水源D为研究对象,定期测定养殖期间水体中总磷(TP)、活性磷酸盐(PO4-P)以及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并探究沉积物中不同... 为更好地揭示养殖系统的磷收支和污染程度,以上海郊区3口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混养鱼塘即池塘A、B、C以及水源D为研究对象,定期测定养殖期间水体中总磷(TP)、活性磷酸盐(PO4-P)以及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并探究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包括交换态磷(Ex-P)、铝结合磷(Al-P)、铁结合磷(Fe-P)、闭蓄态磷(Oc-P)、原生碎屑磷(De-P)、钙结合磷(Ca-P)和有机磷(Or-P)的分布变化特征。试验发现,该养殖场水源水TP(0.17±0.06)mg·L-1及PO4-P(0.11±0.06)mg·L-1含量一直维持在稳定的较低水平,养殖生产导致池塘A、B、C水中TP大大增加,已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和淡水养殖池塘排放标准(Ⅱ类)。养殖池塘及水源沉积物中TP浓度分别是(0.69±0.04)、(0.70±0.07)、(0.68±0.09)、(0.79±0.13)mg·g-1,池塘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变化不大,而水源沉积物TP变化波动性明显。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磷主要由Fe-P(18.03±6.01)%、Oc-P(22.82±5.34)%、Ca-P(27.48±8.15)%和Or-P(20.29±6.60)%组成,Ex-P(3.07±1.06)%、Al-P(7.62±3.11)%,尤其是De-P(0.69±0.35)%仅占很少部分。研究结果提示养殖塘内源污染相对较轻,人为投饵施肥等磷输入行为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有利于阐明养殖系统中磷的变动规律,从而指导养殖池塘环境调控并促进养殖技术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养池塘 水体 沉积物 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抑菌剂对马来眼子菜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晓君 张饮江 +5 位作者 张雨婷 李博炎 宋盈颖 王芳 翟斯凡 花文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8-603,共6页
沉水植被的种苗快速规模化繁殖一直是困扰沉水植被恢复,以及水体环境生态修复、改善水质的难点之一,应用低成本、高效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种苗的快速规模化,抑菌剂的筛选是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了MS培养基中不同浓度... 沉水植被的种苗快速规模化繁殖一直是困扰沉水植被恢复,以及水体环境生态修复、改善水质的难点之一,应用低成本、高效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种苗的快速规模化,抑菌剂的筛选是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了MS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代森锰锌和凯松,在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凯松均可作为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的抑菌剂;代森锰锌浓度在0.070-0.100 g·L^-1抑菌效果较理想;凯松浓度在0.1%抑菌效果较理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眼子菜 开放式组织培养 代森锰锌 凯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组织中的节球藻毒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慧 江敏 王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2-1076,共5页
通过对鲫鱼各组织前处理条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肝胰脏、肾脏、血浆及肌肉中节球藻毒素含量的方法。样品利用90%甲醇超声萃取,CNW Bond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配置紫外检... 通过对鲫鱼各组织前处理条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肝胰脏、肾脏、血浆及肌肉中节球藻毒素含量的方法。样品利用90%甲醇超声萃取,CNW Bond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配置紫外检测器检测。C18柱净化步骤依次为活化-上样-淋洗-洗脱,洗脱剂为含0.1%三氟乙酸(TFA)的90%甲醇水溶液。RP-HPLC检测以0.1%TFA-甲醇(42∶5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表明:在0.05~5.00mg/L浓度范围内,4种鲫鱼组织中节球藻毒素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0.08,0.40,2.50 mg/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9.5%~106.4%,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4%~5.3%。肌肉中方法检出限为11.30μg/kg,血浆中方法检出限为24.00μg/L。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鲫鱼各组织中节球藻毒素含量的动态分布以及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肝胰脏 肾脏 血浆 肌肉 节球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