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高儒学
戴全厚
+2 位作者
甘艺贤
彭旭东
严友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2-1084,共13页
为揭示西南喀斯特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过程机制及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表的临界雨强在30mm·h^-1~50mm·h^-1之间,产流量和产沙...
为揭示西南喀斯特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过程机制及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表的临界雨强在30mm·h^-1~50mm·h^-1之间,产流量和产沙量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产流产沙主要以地表为主。(2)小雨强(15mm·h^-1和3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主要通过地下径流进行流失,大雨强(≥5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地表流失比例为地下漏失的3倍左右;TP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TN和TK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却随雨强的增大变化不明显。(3)喀斯特坡耕地泥沙养分流失也主要是以地表流失为主,地表流失量较地下高出约5.03倍,且泥沙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均大于径流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地表泥沙养分富集率整体高于地下漏失部分;地表、地下泥沙养分流失总量与养分流失模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喀斯特坡耕地径流总量与径流养分(TP、TK)、泥沙养分(TN、TP、T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径流总量与径流T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防治及面源污染治理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降雨强度
径流
泥沙
养分流失
富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任青青
严友进
+4 位作者
甘艺贤
伏文兵
戴全厚
高儒学
兰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2,共8页
探索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人工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在短历时强降雨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
探索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人工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在短历时强降雨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短历时强降雨导致喀斯特坡耕地地表输沙模数和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输沙模数和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坡耕地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地表产沙临界雨强为30~50 mm/h。(2)坡度增大时地表产沙比重大于地下产沙比重,地表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产沙比重发生转折的坡度值为15°~20°。70 mm/h降雨强度和5°坡度下,降雨强度对地下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负效应”。(3)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密切相关,但降雨强度因子起主导作用。强降雨主要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应以地表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对喀斯特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历时强降雨
喀斯特
坡耕地
降雨强度
侵蚀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高儒学
戴全厚
甘艺贤
彭旭东
严友进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水城县森林公安局现场勘验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2-1084,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16YFC0502604)
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 [2017] 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75,41461057)资助~~
文摘
为揭示西南喀斯特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过程机制及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表的临界雨强在30mm·h^-1~50mm·h^-1之间,产流量和产沙量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产流产沙主要以地表为主。(2)小雨强(15mm·h^-1和3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主要通过地下径流进行流失,大雨强(≥50mm·h^-1)下,喀斯特坡耕地TN、TP、TK地表流失比例为地下漏失的3倍左右;TP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TN和TK径流流失量及流失浓度却随雨强的增大变化不明显。(3)喀斯特坡耕地泥沙养分流失也主要是以地表流失为主,地表流失量较地下高出约5.03倍,且泥沙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均大于径流中流失的养分浓度;地表泥沙养分富集率整体高于地下漏失部分;地表、地下泥沙养分流失总量与养分流失模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喀斯特坡耕地径流总量与径流养分(TP、TK)、泥沙养分(TN、TP、T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径流总量与径流T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防治及面源污染治理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降雨强度
径流
泥沙
养分流失
富集率
Keywords
Sloping farmland in karst region
Rainfall intensity
Runoff
Sediment
Nutrient loss
Enrichmentrat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8.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任青青
严友进
甘艺贤
伏文兵
戴全厚
高儒学
兰雪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
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
中心
水城县森林公安局现场勘验中心
贵州华保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贵州师范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7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604)
+4 种基金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641)
贵州省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6]3022号)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88)
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7)
贵州省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4]7060号)
文摘
探索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人工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在短历时强降雨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短历时强降雨导致喀斯特坡耕地地表输沙模数和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输沙模数和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坡耕地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地表产沙临界雨强为30~50 mm/h。(2)坡度增大时地表产沙比重大于地下产沙比重,地表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产沙比重发生转折的坡度值为15°~20°。70 mm/h降雨强度和5°坡度下,降雨强度对地下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负效应”。(3)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密切相关,但降雨强度因子起主导作用。强降雨主要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应以地表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对喀斯特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短历时强降雨
喀斯特
坡耕地
降雨强度
侵蚀产沙
Keywords
short-duration high-intensity rainfall
karst
slope farmland
rainfall intensity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高儒学
戴全厚
甘艺贤
彭旭东
严友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
任青青
严友进
甘艺贤
伏文兵
戴全厚
高儒学
兰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