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床面形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动床阻力的影响
1
作者 张广明 王平 +2 位作者 耿旭 申冠卿 张原锋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9-1069,共11页
自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的平滩流量小于其上下游河段,这种“瓶颈”现象严重制约了小浪底水库排放的洪水量级,研究其床面形态特征及动床阻力变化对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输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 自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的平滩流量小于其上下游河段,这种“瓶颈”现象严重制约了小浪底水库排放的洪水量级,研究其床面形态特征及动床阻力变化对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输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床面形态进行了观测,并结合近年来过渡型河段典型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过程分析了床面形态变化对动床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在流量低于1500~2000 m^(3)/s时床面形态表现为沙垄,且背水面倾角较小,约为6.57°;当流量大于1500~2000 m^(3)/s时沙垄蚀退,床面形态趋于动平整。(2)过渡型河段在流量低于1500~2000 m^(3)/s时动床阻力与综合阻力变化趋势类似;当流量大于1500~2000 m^(3)/s时,河相系数减小,河道主槽趋向窄深,动床阻力小于综合阻力,岸壁阻力的影响不可忽略。(3)床沙粗化是黄河下游床面形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床沙中值粒径超过0.12 mm左右时,床面形态变化显著。本研究明晰了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床面形态转换的流量阈值,揭示了床面形态变化下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动床阻力的变化规律,对小浪底水库调度和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面形态 黄河下游:过渡型河段 动床阻力 多波束测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长远效应 被引量:25
2
作者 江恩慧 曹永涛 +3 位作者 董其华 郜国明 李军华 蒋思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2,共6页
黄河多沙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黄河的治理措施多基于泥沙的灾害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未来黄河仍将是一条少水多沙河流。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人们... 黄河多沙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黄河的治理措施多基于泥沙的灾害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未来黄河仍将是一条少水多沙河流。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其在黄河防洪安全、放淤改土与生态重建、河口造陆及湿地水生态维持、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研究发现,黄河下游的河道淤积泥沙主要来自少数几场高含沙洪水;水库在拦截黄河泥沙的同时,也对泥沙级配进行了自动分选,为泥沙分类利用创造了条件。利用水库拦减高含沙洪水,不仅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和滩区淹没损失,还为泥沙资源的集中利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树立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沙作用与泥沙资源集中利用有机结合的新理念,不仅能使水库持续发挥其拦沙减淤效益,也将更彰显黄河泥沙资源集中利用的长远效应。为此,必须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吸引社会资金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工作,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资源利用 效益 拦沙减淤 水库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江恩慧 王远见 +1 位作者 张原锋 曹永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31,共8页
黄河泥沙问题是治黄的根本问题。一代又一代泥沙科研人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接应用或指导了治黄工程实践,也为泥沙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10 a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治黄工作... 黄河泥沙问题是治黄的根本问题。一代又一代泥沙科研人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接应用或指导了治黄工程实践,也为泥沙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10 a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治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河泥沙研究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理论研究和定量化成果明显增多。从多沙河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与基础理论研究、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黄河水沙调控技术、泥沙资源利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新进展,以期在回顾过往成绩的同时,给未来黄河泥沙研究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动 水沙变化 河床演变 河道整治 水沙调控 泥沙资源利用 泥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无定河流域“2017.7.26”洪水泥沙来源辨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余欣 侯素珍 +1 位作者 李勇 史学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7,共7页
2017年7月25—26日无定河流域降大到暴雨,支流大理河发生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无定河下游形成高含沙洪水。为深入认识“7.26”暴雨无定河流域产沙和输沙等情况,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了侵蚀调查和淤地坝拦沙观测,对城区淤积及河道冲刷进行... 2017年7月25—26日无定河流域降大到暴雨,支流大理河发生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无定河下游形成高含沙洪水。为深入认识“7.26”暴雨无定河流域产沙和输沙等情况,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了侵蚀调查和淤地坝拦沙观测,对城区淤积及河道冲刷进行了调查和测量,采用不同方法对坡面和沟谷产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定河“2017.7.26”暴雨分布集中,单站最大24 h降雨量近100年一遇,无定河白家川水文站洪峰流量为建站以来第二大值,相应最大含沙量873 kg/m^3;洪水期输沙量64.1%来自大理河流域;以闷葫芦淤地坝拦沙分析为依据,推算“2017.7.26”暴雨期无定河流域侵蚀产沙量约为1.249亿t,其中70%~85%来自沟谷坡,在泥沙沿程输移过程中,淤地坝拦沙对减少河道输沙入黄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 暴雨 洪水 泥沙来源 淤地坝拦沙 侵蚀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淤积对黄河下游中小洪水风险影响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勇 李小平 +1 位作者 孙一 马静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
泥沙淤积导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及损失大小发生了变化。利用90系列洪水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系统不同组合条件下滩区中小洪水风险变化特点。水库和下游河道淤积都导致了黄河下游中小洪水漫滩淹没损失发生的... 泥沙淤积导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及损失大小发生了变化。利用90系列洪水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系统不同组合条件下滩区中小洪水风险变化特点。水库和下游河道淤积都导致了黄河下游中小洪水漫滩淹没损失发生的次数增多、损失值变大。在维持黄河下游平滩流量4 000m3/s条件下,泥沙淤积导致滩区中小洪水漫滩次数由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初期的年均0.10次增大到拦沙运用后期的年均2.18次,相应的洪水灾害损失值也由年均0.220亿元增大到年均2.400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黄河下游 中小洪水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康玲玲 张胜利 +1 位作者 魏义长 刘小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关系黄河治理战略全局,对其进行回顾和展望,可为目前开展的黄河综合规划修编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960—1984年,平均每年拦蓄泥沙约5亿t,其中干流水库1.0亿t(19.6%)、支流水库1.2亿t(23.5%)、灌溉引沙0.... 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关系黄河治理战略全局,对其进行回顾和展望,可为目前开展的黄河综合规划修编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960—1984年,平均每年拦蓄泥沙约5亿t,其中干流水库1.0亿t(19.6%)、支流水库1.2亿t(23.5%)、灌溉引沙0.6亿t(11.8%)、淤地坝拦沙2.0亿t(39.16%)、梯田拦沙0.3亿t(5.9%);到20世纪80和90年代,这种减沙构成略有变化,总体来看,水利措施减沙比例变化不大,而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比例有所减小;70—90年代,黄河中游年均减沙3亿t左右,目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减沙约3.5亿~4.5亿t。展望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后认为: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暴雨强度较小,实测来沙量资料不能作为黄河综合规划修编中水土保持现状减沙效果计算的主要依据;由于未来黄河中游来沙量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组合,因此,对未来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应持慎重和偏于安全的态度,并作为今后长期认真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 减沙作用 回顾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泥沙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夏修杰 郑军 万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21,26,共4页
为明晰黄河中下游河道淤积泥沙重金属污染状况,沿河道采集15个深层淤积泥沙样本,对样本中的Pb、Cu、Cd、Hg、Zn、Ni、Cr共7种重金属和A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选择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河道整体... 为明晰黄河中下游河道淤积泥沙重金属污染状况,沿河道采集15个深层淤积泥沙样本,对样本中的Pb、Cu、Cd、Hg、Zn、Ni、Cr共7种重金属和A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选择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河道整体上属于重金属无污染区,在禹门口附近的HY68断面存在明显的Cr污染和Ni污染,在花园口断面存在Hg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累积指数法 单因子质量指数法 污染 重金属 淤积泥沙 黄河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泥沙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勇 林秀芝 +1 位作者 李勇 李小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3,34,共6页
黄河泥沙配置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规划问题。为此,研究出了黄河泥沙配置基本方程,建立了黄河干流泥沙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水沙和工程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配置方案。
关键词 黄河 泥沙 优化配置模型 水沙调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状况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勇 李小平 李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特点。通过上游宁蒙河段河道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中游龙潼河段河道冲淤量、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拦沙量、小浪底水库拦沙量,下游主槽冲淤量、滩地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特点。通过上游宁蒙河段河道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中游龙潼河段河道冲淤量、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拦沙量、小浪底水库拦沙量,下游主槽冲淤量、滩地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二级悬河状况、以及出口断面沙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分布引起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减轻黄河干流泥沙淤积灾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泥沙分布 淤积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泥沙配置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勇 李勇 +1 位作者 林秀芝 胡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1期45-48,53,共5页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年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干流泥沙配置的特点。选取利津站沙量、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中游潼关高程、下游平滩流量、下游悬河状况、引沙量以及水库特征库容变化等指标,对不同时期黄河泥沙配置的合...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年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干流泥沙配置的特点。选取利津站沙量、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中游潼关高程、下游平滩流量、下游悬河状况、引沙量以及水库特征库容变化等指标,对不同时期黄河泥沙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配置 淤积灾害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库群泥沙动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江恩慧 王远见 +1 位作者 李军华 田世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3,共6页
黄河水沙联合调控经过几代人的共同探索,已在防洪防凌安全和水量统一调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流域来水来沙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库区-河道边界约束条件是动态调整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维持的需求是动态增长的,特别是针对... 黄河水沙联合调控经过几代人的共同探索,已在防洪防凌安全和水量统一调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流域来水来沙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库区-河道边界约束条件是动态调整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维持的需求是动态增长的,特别是针对黄河水少沙多的现实状况,黄河水沙调控不仅要注重水量的适应性调度,更要突出泥沙的动态调控,实现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河流系统功能多维协同的目标,探索水动力-强人工措施有机结合的调控技术,突破"调水容易调沙难"的瓶颈。在系统梳理过去数十年多沙河流水库泥沙调控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黄河泥沙动态调控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阐明了未来开展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方向,包括黄河泥沙动态调控系统理论的构建、水库泥沙高效输移机制与下游河流系统多过程综合响应机理的揭示、提出黄河泥沙动态调控模式与技术、建设黄河泥沙动态调控模型与智慧决策平台等,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当前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建设、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 泥沙动态调控 水库群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记录的泥沙沉积过程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勉 杨剑锋 +1 位作者 侯建才 沈中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9,共6页
淤地坝是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在拦蓄泥沙的同时,也记载了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历史变化过程及特征。该研究根据流域历史降雨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关地沟小流域淤地坝1959~1987年泥沙沉积旋回变化及各旋回层... 淤地坝是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在拦蓄泥沙的同时,也记载了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历史变化过程及特征。该研究根据流域历史降雨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关地沟小流域淤地坝1959~1987年泥沙沉积旋回变化及各旋回层泥沙中、小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表层土体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含量,研究了小流域侵蚀产沙变化过程及泥沙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小流域在淤地坝建设初期,侵蚀产沙强度很大,其后产沙强度由强变弱,呈显著降低趋势,淤地坝内沉积泥沙的70%来源于沟间地;微小流域与较大流域在泥沙来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土壤侵蚀 ^137CS 泥沙沉积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方向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田勇 孙一 +1 位作者 李勇 马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0,35,共6页
黄河下游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防洪安全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滩区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滩区治理方向长期悬而难决,主要面临4方面挑战,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各种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包括:通过流域系统治理以应对水... 黄河下游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防洪安全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滩区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滩区治理方向长期悬而难决,主要面临4方面挑战,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各种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包括:通过流域系统治理以应对水沙变化不确定性,解除下游河道长期泥沙淤积风险;通过对含沙洪水与非含沙洪水进行精准分类,解决大洪水对宽河与高效输沙对窄河需求各异的难题,使得下游河道"宽"与"窄"相得益彰;通过对河势控制薄弱河段加强治理,解决"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和游荡型河道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短板问题;通过走人水和谐的滩区治理道路,解决滩区人水争地长期矛盾的困局。针对人民不断提高的治河需求,综合考虑防洪减淤情势及保障能力,提出了下游实施"一河两道"建设战略的建议,即在维持下游河道现状"一条宽河"前提下,全面加强"高效行洪输沙通道"和"美丽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让河槽行洪和滩区发展环境得到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滩区治理 水沙变化 行洪输沙 生态环境 "一河两道"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冰凌近期研究简述与展望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郜国明 邓宇 +2 位作者 田治宗 李书霞 张宝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1,108,共6页
黄河冰凌问题在历史上以危害严重、易致决口、难以防治而闻名于世。黄河凌灾因孕灾环境复杂、突发链发性强、防御困难而成为我国冬春季节大江大河中极为突出的自然灾害。简述几十年来黄河河冰的基础理论、冰凌原型观测、凌情预报和防凌... 黄河冰凌问题在历史上以危害严重、易致决口、难以防治而闻名于世。黄河凌灾因孕灾环境复杂、突发链发性强、防御困难而成为我国冬春季节大江大河中极为突出的自然灾害。简述几十年来黄河河冰的基础理论、冰凌原型观测、凌情预报和防凌减灾技术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黄河冰凌研究需要解决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初步展望了黄河冰凌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凌 监测 预报 破冰排凌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淤地坝淤积信息的小流域泥沙来源及产沙强度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侯建才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勉 沈中原 王民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根据黄土丘陵区王茂沟流域关地沟3号淤地坝29年泥沙沉积旋回变化,以及各旋回层泥沙中、坝控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表层土壤中^137Cs的测量,结合淤地坝修建、运行历史资料及次降雨资料,估算了坝控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的相对产沙量和坝控... 根据黄土丘陵区王茂沟流域关地沟3号淤地坝29年泥沙沉积旋回变化,以及各旋回层泥沙中、坝控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表层土壤中^137Cs的测量,结合淤地坝修建、运行历史资料及次降雨资料,估算了坝控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的相对产沙量和坝控流域不同时期的侵蚀产沙强度。研究表明,沟间地是该小流域泥沙主要来源,该流域泥沙的70%源自沟间地;坝控流域1959~1987年期间,年侵蚀产沙强度由强变弱,呈显著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淤地坝 ^137CS 沉积旋回 泥沙来源 产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7
16
作者 田勇 屈博 +1 位作者 李勇 顾志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滩区189.5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河的矛盾已成为相关部门和鲁豫两省关注的焦点之一。系统总结了滩区在洪水泥沙处理中的作用、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变化、滩区分区运...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滩区189.5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河的矛盾已成为相关部门和鲁豫两省关注的焦点之一。系统总结了滩区在洪水泥沙处理中的作用、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变化、滩区分区运用调整可行性、滩区产业发展以及人口搬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未来黄河泥沙情势和滩区沉沙功能战略定位认识存在较大争议;二是大规模群众搬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异常复杂,单靠行政手段推动滩区群众全部搬迁以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不足;三是滩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下游防洪治理协同推进模式缺乏研究。提出了急需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从战略层面加强滩区治理方向研究、从方案层面加强滩区不同治理方案影响研究、从技术层面加强下游水沙输移及河道演变关键技术和加强不同滩区发展优势与潜力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变化 产业发展 人口搬迁 蓄滞洪区 滩区治理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趋势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晓华 苏晓慧 +1 位作者 郑艳爽 田世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1,共8页
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主要控制站下河沿、石嘴山及头道拐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990年以来河段水沙异源的特点更加显著;2000年以来各... 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主要控制站下河沿、石嘴山及头道拐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990年以来河段水沙异源的特点更加显著;2000年以来各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明显,与1990年以前相比分别减少24.8%~39.8%和36.6%~73.6%;径流量和输沙量在汛期的集中程度降低;水文站水沙关系变化不大;趋势分析表明各站水沙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输沙量的减少比径流量更明显,其中头道拐站减少幅度最大。同时对影响沙漠宽谷河段水沙条件变化的降水量、引水引沙、支流来水来沙、水库运用、河道冲淤调整等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沙漠宽谷河段 水沙变化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余欣 张原锋 +2 位作者 于守兵 窦身堂 王万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简要回顾了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现状,结合黄河口面临的入海水量锐减、单一流路长期行河和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等新情势,提出在流路演变、岸线变化、关键技术和方案措施方面的近期研究目标。重点突破四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尾闾河道... 简要回顾了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现状,结合黄河口面临的入海水量锐减、单一流路长期行河和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等新情势,提出在流路演变、岸线变化、关键技术和方案措施方面的近期研究目标。重点突破四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尾闾河道出汊机制、海岸形态对陆海动力响应、河口流路演变多时空尺度混合模拟和河口流路水沙调配。明确六方面研究内容——黄河口尾闾出汊的孕育过程及触发机制、黄河口流路演变过程的动力机制及流路稳定的指标体系、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黄河口演变的多时空尺度混合模拟技术、清水沟流路水沙通量调配技术与示范、稳定百年的黄河口入海流路方案与治理措施等。项目成果可以为黄河口综合治理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出汊机制 稳定指标体系 水沙调配技术 稳定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库区泥沙淤积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婷 王远见 +2 位作者 曲少军 任智慧 马为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0,共4页
为了提高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延长水库拦沙寿命,对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的淤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小浪底库区干流仍为三角洲淤积形态,三角洲顶点距坝16.39 km,高程为222.59 m。远离大坝的支流沟口淤积面均高于支流内部,支流畛水... 为了提高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延长水库拦沙寿命,对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的淤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小浪底库区干流仍为三角洲淤积形态,三角洲顶点距坝16.39 km,高程为222.59 m。远离大坝的支流沟口淤积面均高于支流内部,支流畛水出现明显的拦门沙坎,高度为9.9 m。(2)汛期库区年均淤积2.117亿t,占总淤积量的92%。高程235 m以下淤积泥沙33.983亿m3,是淤积的主体。大坝—HH20、HH20—HH38库段是淤积的主要库段,分别淤积19.972亿m3、11.101亿m3,占总淤积量的61%、34%。干流淤积量为26.136亿m3,占总淤积量的80%。(3)淤积物中,细沙、中沙、粗沙分别占总量的39.7%、28.9%、31.4%。中细泥沙,尤其是不会造成下游大量淤积的细沙淤积在水库中,减少了拦沙库容,降低了水库的拦沙效益,缩短了水库的拦沙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形态 淤积分布 泥沙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揭河底”冲刷期河道形态调整规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恩慧 曹永涛 +3 位作者 张清 李军华 袁敏洁 刘月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9-516,共8页
为准确预测和有效应对"揭河底"冲刷险情,通过大量挖掘相关水文站1950年以来的原始测验资料,结合概化模型试验,对"揭河底"冲刷期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过程及洪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揭河底"... 为准确预测和有效应对"揭河底"冲刷险情,通过大量挖掘相关水文站1950年以来的原始测验资料,结合概化模型试验,对"揭河底"冲刷期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过程及洪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揭河底"冲刷期河道形态调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过程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揭河底"前的一般冲刷阶段、河底高程基本不变阶段、胶泥块揭起河床快速下降阶段和"揭河底"后期持续冲刷阶段及回淤阶段。"揭河底"洪水与非"揭河底"洪水在水位表现上差别较大,非"揭河底"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平缓,洪水前后水位变化过程呈明显的逆时针绳套;"揭河底"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陡峭,水位变化过程呈明显的顺时针绳套,"揭河底"发生的瞬时,水位有一个明显的升高和快速下降过程。从流态看,水面紊动剧烈的地方位于发生"揭河底"位置的下游,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河底”冲刷 断面形态 洪水位 流态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