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特征
1
作者 陈峰峰 赵江平 陈云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6,共7页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采用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基于标准径流小区坡面土壤水分观测方法,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撂荒地与不同类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状况及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1)与撂荒地相比,...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采用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基于标准径流小区坡面土壤水分观测方法,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撂荒地与不同类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状况及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1)与撂荒地相比,人工幼林土壤含水量整体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降水量的增加(减少)而升高(降低);(2)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相较于撂荒地,刺槐和油松在50 cm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在80—120 cm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丁香幼林土壤水分整体偏低;(3)油松和撂荒地土壤水分代表深度分别为:120 cm和80 cm,决定系数(R2≥0.9)和纳什系数(NSE≥-0.1)对该结果的评价显示土壤水分代表深度的选择均是可接受的,刺槐和丁香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研究认为,在黄土丘陵区,人工幼林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低态势,相较于撂荒地,刺槐和丁香土壤水分变异性较大,油松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刺槐 丁香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时间稳定性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