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盐碱土壤-植物系统中Na^(+)调控机制及养分提升路径研究
1
作者 乔雪琴 孙萍 +4 位作者 陈友媛 王翔宇 张方 颜雨欣 杨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2-123,共12页
滨海盐碱土壤中Na^(+)过量,养分缺乏,严重制约固碳能力与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盐胁迫(2.0、6.8)下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土壤-植物系统中Na^(+)调控机制... 滨海盐碱土壤中Na^(+)过量,养分缺乏,严重制约固碳能力与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盐胁迫(2.0、6.8)下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土壤-植物系统中Na^(+)调控机制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盐浓度对植物生长呈现“低盐促进、高盐抑制”的趋势,H_(3)PO_(4)改性生物炭和AMF的协同作用在缓解盐胁迫损害方面发挥更优作用。2.0盐度下,H_(3)PO_(4)改性生物炭和AMF的联合作用使植物叶绿素、鲜质量和株高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5.8%、99.2%和48.0%;Na^(+)从土壤向植物的迁移变化量比对照组提高了5.3倍,显著抑制了有毒Na^(+)向植物根系的迁移。通过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揭示并量化了H_(3)PO_(4)改性生物炭和AMF在盐碱土壤-植物系统中调控Na^(+)机制并提高养分有效性的相互作用路径:H_(3)PO_(4)改性生物炭对土壤调节作用更强,通过含氧官能团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有效固定Na^(+),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增强土壤养分有效性,间接促进植物生长;AMF对植物调节作用更积极,通过改善渗透调节,强化光合作用,提升根系活力,提高植物耐盐性,促进植物生物量的积累。生物炭和AMF的协同机制为滨海盐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景观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生物炭 丛枝菌根真菌(AMF) 养分有效性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