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联合排沙效果及河道影响分析
1
作者 任智慧 任伟 +2 位作者 王婷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51,共7页
2024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等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进行联合排沙运用,历时16 d,取得了较好的排沙减淤效果。沙坡头、青铜峡、海勃湾、万家寨和龙口5座水库合计排沙15 261万t,库区合计冲刷6 692万t,联合排沙比为178... 2024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等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进行联合排沙运用,历时16 d,取得了较好的排沙减淤效果。沙坡头、青铜峡、海勃湾、万家寨和龙口5座水库合计排沙15 261万t,库区合计冲刷6 692万t,联合排沙比为178.1%;青铜峡、海勃湾水库坝前段冲刷剧烈,为今后库区减淤提供了有利的边界条件;万家寨水库实现了年度泥沙冲淤平衡,有效延缓了库区淤积。这表明,利用上游水库蓄水实施联合排沙运用,不仅效果明显,而且为平枯水年份水库减淤提供了新的调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排沙 水库调度 冲淤 黄河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流路同时行河方式研究
2
作者 余欣 于守兵 +2 位作者 凡姚申 丰青 王万战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0,42,共8页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河口年来沙量减少至1.6亿t,河道总体呈冲刷趋势。然而,2018—2021年相对丰水条件下河道冲刷后的快速回淤、河长延伸已接近1996年汛前最大值,2024年汛后历时10a的稳定分汊消失和沙嘴两侧多条大规模汊沟出现,表明清...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河口年来沙量减少至1.6亿t,河道总体呈冲刷趋势。然而,2018—2021年相对丰水条件下河道冲刷后的快速回淤、河长延伸已接近1996年汛前最大值,2024年汛后历时10a的稳定分汊消失和沙嘴两侧多条大规模汊沟出现,表明清8汊河已进入不稳定阶段。根据河口流路具有在潮区界附近出汊的自然特征,建议实施黄河河口清水沟和刁口河流路同时行河。古贤水库修建使得未来一定时期内进入河口的水沙条件有利于同时行河。设计水沙情景下,清水沟年径流量为125亿m^(3)能够实现略有冲刷或冲淤平衡;刁口河分流90亿m^(3),通过开挖并维持375m宽的主槽,能够实现2000m^(3)/s流量条件下不淤积。同时行河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刁口河流路保护的意识,合理配置泥沙空间分布,提高输往深海泥沙的比例,减轻现行清水沟流路的防洪压力。具体方案实施中要考虑对清水沟生态流量和近海生态水量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流路 同时行河 清水沟 刁口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下游河道洪峰增值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董其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径等小浪底出库水沙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作为洪峰增值的预判参数。研究发现,当小浪底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超过22.9 kg/(m^(3)·h)时,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洪峰增值现象,并可基于小浪底沙峰与增值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增值区间;对2023年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文站实时水情、沙情进行跟踪,在小浪底水文站第一个沙峰出现后,对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洪峰增值进行了预测预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增值 特征参数 预测方法 调水调沙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适宜生态沙量研究
4
作者 于守兵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黄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维持河口生物栖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盐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口来沙量锐减,行河流路淤积造陆速率放缓,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补给而持续蚀退。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 黄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维持河口生物栖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盐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口来沙量锐减,行河流路淤积造陆速率放缓,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补给而持续蚀退。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输入河口的磷主要以吸附在泥沙上的颗粒态存在,来沙量减少成为近岸海域N/P升高的重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近岸海域磷酸盐浓度约0.50μmol/L可作为适宜参考水平。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的2003—2006年黄河河口平均来沙量为2.4亿t/a,磷酸盐浓度、浮游植物物种和细胞量、叶绿素含量超过或接近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平,可作为适宜的生态沙量。在此条件下现代三角洲基本保持陆地面积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泥沙 生态 陆地面积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刁口河河道形态变化分析与治理保护
5
作者 吴彦 郑榕轩 +3 位作者 李小涵 于守兵 孙金凤 王广州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探讨刁口河行河期间的河势变化特征以及停止行河后人类活动对流路演变的影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该流路不同阶段(1964-1976年行河期间以及1976年停止行河后至今)水沙条件、河道横纵剖面几何形态及冲淤变化。研究表明:刁口河行河期间受... 为探讨刁口河行河期间的河势变化特征以及停止行河后人类活动对流路演变的影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该流路不同阶段(1964-1976年行河期间以及1976年停止行河后至今)水沙条件、河道横纵剖面几何形态及冲淤变化。研究表明:刁口河行河期间受水沙条件、河道形态、潮流动力等因素影响,流路演变共经历3个阶段,初期主槽游荡摆动、中期主槽单一顺直、行河末期主槽出汊;刁口河停止行河后受人类活动影响,河道地形变化巨大,主槽萎缩,滩地沟壑纵横。刁口河后续治理应重点面向河槽淤积萎缩、河口海岸蚀退、人类活动影响等突出问题,采取河槽清淤加深,优化生态补水,有序推进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等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路演变 系统治理 刁口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智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庆豪 孙龙飞 +1 位作者 王远见 赵万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探究河道悬沙和床沙粒径分布有助于分析河道泥沙整体淤积情况,并反馈指导优化水库运用方式。为系统掌握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的分布规律,收集整理黄河下游河道花园口等6个断面的水沙系列数据,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变量筛选,... 探究河道悬沙和床沙粒径分布有助于分析河道泥沙整体淤积情况,并反馈指导优化水库运用方式。为系统掌握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的分布规律,收集整理黄河下游河道花园口等6个断面的水沙系列数据,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变量筛选,并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粒径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变量筛选算法能够有效提取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不同断面泥沙粒径预测时,在测试集上整体表现较好,各断面优选模型预测悬沙粒径的决定系数R2均在0.64~0.89之间,床沙的均在0.37~0.72之间。同时,采用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一步验证时,悬沙和床沙粒径预测值与实测值R2分别达0.6097和0.4456,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粒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粒径 变量筛选 机器学习 智能预测 黄河下游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指标及输沙水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平 田勇 +1 位作者 张翠萍 王方圆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输沙水量与排沙比及流量含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高效输沙流量和含沙量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在现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条件下,计算了满足高效输沙要求的流量与含沙量搭配指标。提出了维持下游河道全年一定冲淤水平的利津断面狭义输沙水量计算方法,当进入下游年沙量为3亿t时,维持下游河道全年冲淤平衡的利津断面洪水输沙水量为56.2亿~69.6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输沙指标 单位输沙水量 狭义输沙水量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流路多目标联合运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守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防洪形势明显改善,然而仍面临着大洪水的威胁;目前河道滩地呈现约6‱的倒比降,加剧了大洪水时的防洪压力。黄河口国家公园清水沟片区在清四控导工程以下无整治工程,规划的科研平台和大量基础设施要求洪水尽量不漫滩。刁口河片区规划的生态补水量为0.55亿m^(3),附近海岸因缺乏泥沙补给处于蚀退状态。刁口河主槽淤积萎缩,滩地开发建设侵占严重,亟待长期过水加强保护。新形势下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为“联合运用、常态过水、平滩分流、双河行洪”。刁口河常年维持一定的过水流量。当清水沟流量达到3500 m^(3)/s时向刁口河分流,大洪水时两条流路作为5000 m^(3)/s流量的泄洪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多目标 流路运用 清水沟流路 刁口河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调整研究现状及其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调整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军华 许琳娟 +1 位作者 张向萍 江恩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系统梳理了河道调整研究现状,全面论述了与冲积河流调整相关的河相关系、不同边界下河道调整过程、冲积河流线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调整应重点研究水沙变化与有限控制边界对河道调整的耦合效应、河... 系统梳理了河道调整研究现状,全面论述了与冲积河流调整相关的河相关系、不同边界下河道调整过程、冲积河流线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调整应重点研究水沙变化与有限控制边界对河道调整的耦合效应、河道断面自调整数理分析中断面形态假定、有限控制边界条件下游荡型河流主槽摆动幅度和频率等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游荡型河道河床演变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河道调整趋势预测、河道整治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调整 游荡型河道 有限控制边界 人工约束 线性理论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调度效果与未来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思路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1 位作者 肖千璐 王婷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6,共6页
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是黄河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分析近期黄河流域水沙情势的基础上,采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水沙调度效果,并提出了未来黄河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思路。研究表明:近期黄河流域水量偏多,编号洪水出现频次增... 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是黄河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分析近期黄河流域水沙情势的基础上,采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水沙调度效果,并提出了未来黄河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思路。研究表明:近期黄河流域水量偏多,编号洪水出现频次增加,通过水库群联合调控保障下游防洪安全势在必行;黄河水沙调度在调节洪水流量过程、库区排沙以及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方面效果显著;按照现有控导工程连线修建一定标准二级堤防,将滩区划分为主行洪区和滞洪沉沙区,并通过科学管理控制不同区域滩地糙率系数,可实现既能保证大洪水安全过洪,又能为过洪机率较低区域提供经济发展空间的治理目标。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下游“滩-槽”协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度 黄河下游 滩槽治理 防洪安全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Ⅲ算法的黄河上游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及方案优选
11
作者 张红涛 王逸飞 +1 位作者 李新杰 李传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215,共4页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具有年调节能力,承担着黄河流域洪凌防治、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任务,需通过构建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来实现多目标的协调一致。构建了以最大削峰率、发电总量和平均排沙比最大为目标的龙羊峡—刘...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具有年调节能力,承担着黄河流域洪凌防治、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任务,需通过构建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来实现多目标的协调一致。构建了以最大削峰率、发电总量和平均排沙比最大为目标的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多目标调度模型,利用NSGA-Ⅲ算法进行了模型求解,并分析防洪、发电和排沙目标之间的竞争关系。基于构建的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TOPSIS法对调度方案集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发电与防洪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竞争关系;排沙与防洪目标无明显竞争关系;排沙与发电目标存在一定竞争关系。通过对比优选方案和实际调度相关数据可知,优选方案的防洪、发电和排沙效益较实际调度分别提高20.89%、16.02%、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NSGA-Ⅲ 多目标调度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晋 郭淑君 +2 位作者 张敏 姚文艺 张晓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25,共11页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结合下游水沙及冲淤特性,采用遥感影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厘清游荡性河段水沙过程与心滩面积及数量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水沙变化对心滩形态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道发生剧烈冲刷,游荡性河段累计冲刷量15.37亿m^(3),占下游累计冲刷量的68%;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前,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年际变化剧烈,存在着明显的增长与降低变化过程,而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后,该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4 a滑动汛期平均流量和4 a滑动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加,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及数量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再现心滩发育及演变过程,还可以定性地表征特定水动力学因素对心滩形态特征塑造的影响,为阐明游荡性河段的心滩演变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阐明河流平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还可为今后河道整治工程的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演变 水动力学模型 水沙过程 游荡性河段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粒含量的黄河下游堤防土水特征曲线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振慧 赵连军 +1 位作者 张防修 黄李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
通过探究黄河下游堤防在不同围压下的土水特征曲线,为汛期堤防安全预报预警提供实时建议。通过分析黄河下游堤防土体黏粒含量与土水特征曲线的关系,提出以黏粒含量及干密度为主要因素的简易参数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围压... 通过探究黄河下游堤防在不同围压下的土水特征曲线,为汛期堤防安全预报预警提供实时建议。通过分析黄河下游堤防土体黏粒含量与土水特征曲线的关系,提出以黏粒含量及干密度为主要因素的简易参数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的测算方法。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堤防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根据黏粒含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特点,脱湿曲线可根据黏粒含量分为不同的区域,黏粒含量越大,滞回效应越显著;简易模型对于黏粒含量为20%以上的壤土或黏土的脱湿曲线适用性较好;随着围压的增大,相同含水量对应的基质吸力逐渐增大。模型引入与围压相关的参数c,可实现不同荷载下的黄河下游堤防土水特征曲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黏粒含量 围压 黄河下游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河道河工模型研究前沿与进展
14
作者 赵连军 常奥 +2 位作者 韩沙沙 马东方 赵占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6,33,共7页
弯曲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演变过程与机理十分复杂,为探讨弯曲河流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前人基于河工模型试验开展了大量研究。对现有弯道河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理想河道模型和天然河道模型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 弯曲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演变过程与机理十分复杂,为探讨弯曲河流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前人基于河工模型试验开展了大量研究。对现有弯道河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理想河道模型和天然河道模型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发现,理想河道模型对天然河道做了高度概化,可概括为基于圆弧与直线组合、正弦派生曲线和Kinoshita派生曲线设计的三类弯道模型。理想河道模型具有普适性,在揭示一般规律和机理等河流泥沙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较为适用。天然河道模型以实际河道为原型并遵循一定的相似原理,主要包括比尺模型和自然模型两类。比尺模型是原型河道按照一定几何比尺缩放后的物理模型,与原型之间满足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适用于原型河道水沙输移、河道冲淤、河床演变等的反演和模拟;自然模型则是通过控制流量大小、流量过程等水流条件,以及河床组成、河床比降等河道边界条件,塑造出的与原型河床形态相似的模型小河,在河型演变相关研究中较为适用。两类天然河道模型与原型河道均具有相似性,可为工程实践应用提供直接参考。总的来说,理想河道模型与天然河道模型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各有优劣,可根据实际研究需求选择不同模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模型 弯曲河道 水沙运动 理想河道模型 天然河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近期来水来沙年内年际波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沙沙 孙苏雨 +2 位作者 刘百川 窦宇航 赵连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2,37,共6页
为探究近20 a来黄河下游水沙新情势,基于花园口站1997—2020年实测资料,并对比同时段潼关站水沙数据,从趋势性、变异性、周期性、年内分布及水沙搭配5个方面,系统分析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年内年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两站水量呈显著增加趋... 为探究近20 a来黄河下游水沙新情势,基于花园口站1997—2020年实测资料,并对比同时段潼关站水沙数据,从趋势性、变异性、周期性、年内分布及水沙搭配5个方面,系统分析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年内年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两站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潼关站水、沙量分别在2018年、2004年突变,花园口站水、沙量分别在2017年、2001—2002年显著突变;潼关站水、沙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14、13 a,平均周期为9.5 a,花园口站水、沙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13、12 a,平均周期为8 a;基于上述分析,将研究时段划分为5个阶段,各阶段两站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匀度相近,经历了减小-增大的交替过程,含沙量年内分布有所差别;潼关站来沙系数、水沙系数分别呈逐阶段减小、增大趋势,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先减小后回升,水沙系数前期较小,Ⅱ—Ⅳ阶段增大,第Ⅴ阶段减小。在天然水沙变化与人工水沙调控综合作用下,近期黄河下游水沙过程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水沙搭配总体相对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条件 趋势性 水沙搭配 游荡段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霞院向灌区补水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国英 吴昕馨 +1 位作者 潘丽 来志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48,共5页
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下切导致的灌区引水能力下降问题,采用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两类灌区补水方式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影响,考虑上游水库拦沙及淤满后的水库联合调控来水来沙条件,对比两类补水方式下灌区引沙量、黄河淤积... 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下切导致的灌区引水能力下降问题,采用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两类灌区补水方式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影响,考虑上游水库拦沙及淤满后的水库联合调控来水来沙条件,对比两类补水方式下灌区引沙量、黄河淤积量及水位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渠首闸自流引水优先补水,至2035年三个灌区年均少引沙量为165×10^(4)~423×10^(4)t,下游河道比补水前年均增淤52×10^(4)~83×10^(4)t,当黄河流量为1 000 m^(3)/s时,下游平均水位抬升了0.9~1.7 cm,各水沙系列均对河道冲淤演变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西霞院 灌区补水 河道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
17
作者 张春晋 任小凤 +2 位作者 张敏 丰青 赵崇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0-1127,共8页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证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分流区断面受到滩头影响,流速变小,并且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汊道.汇流区断面在滩尾影响下发生边界层分离,水槽中央流速达到最小,此后流速达到最大并趋于平均化;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探究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是可行的.本研究将为揭示黄河下游典型冲积河段心滩形态特征调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绕流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黄河下游 水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累积前景理论的黄河梯级水库水沙-生态-经济多目标调度决策模型
18
作者 李东林 李睿 +2 位作者 刘刚 王远见 李洁玉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179,230,共8页
考虑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维调度需求,构建了梯级水库水沙-生态-经济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改进的累积前景理论构建了决策模型用于优选调度方案。以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海勃湾、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梯级... 考虑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维调度需求,构建了梯级水库水沙-生态-经济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改进的累积前景理论构建了决策模型用于优选调度方案。以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海勃湾、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为例,开展了丰、平、枯典型年的调度决策模型构建与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排沙与生态目标表现为一定的竞争性,排沙与发电目标表现为较强的竞争性,生态与发电目标表现为一定的协同性,且在枯水年三目标间的竞争-协同关系明显;较于真实调度方案,丰、平、枯水年决策方案的三目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较于常用决策方法,基于MCPT的决策方法灵敏性提高数倍,适用于大量方案优选决策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多目标优化 决策模型 改进累积前景理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小北干流禹门口河段冰坝形成条件及冰坝形成预测试验研究
19
作者 潘淼 孙一 顾志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31,5,共5页
针对开河期因流凌导致局部河段产生冰坝从而引发相应水位抬升的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采用石蜡作为模型冰,以黄河禹门口河段为例,研究了河道开河期的流凌特性及冰坝形成的阈值。结果表明,开河期流凌河段冰坝形成主要受流量和流冰密度控... 针对开河期因流凌导致局部河段产生冰坝从而引发相应水位抬升的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采用石蜡作为模型冰,以黄河禹门口河段为例,研究了河道开河期的流凌特性及冰坝形成的阈值。结果表明,开河期流凌河段冰坝形成主要受流量和流冰密度控制,当流量较小、流冰密度较大时,一定空间内足够的冰块有足够的时间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冰坝;冰坝未形成时造成的壅水不超过断面平均水深的41%,冰坝形成造成的壅水大于断面平均水深的69%;提出了开河期流凌河段冰坝形成的判别方法及阈值(0.3),即当100f_(d)h/Q<0.3时不形成冰坝,当100f_(d)h/Q>0.3时形成冰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河期 流凌河段 模型试验 冰坝形成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库河道泥沙跨年接续调节技术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赞盈 刘彦晖 +3 位作者 尚红霞 张原锋 魏铭 肖千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38,共5页
为实现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排沙增容的同时不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降低,利用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资料、河道统测淤积断面资料,采用险工水尺资料分析方法,分析小浪底水库排沙量最大的3 a(2018—2020年)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冲刷恢复情况... 为实现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排沙增容的同时不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降低,利用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资料、河道统测淤积断面资料,采用险工水尺资料分析方法,分析小浪底水库排沙量最大的3 a(2018—2020年)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冲刷恢复情况、洪水期黄河下游的冲淤情况(沙量法计算结果)、纵向和横向的冲淤情况(断面法计算结果)、同流量水位变化和平滩流量变化等。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库排沙期将水库排沙淤积在黄河下游容沙量大的宽河道,在其他时期将淤积物逐渐冲刷带走,高村以下河道的排洪能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显著增强。这种水库河道泥沙跨年接续调节技术在现行河道上是现实可行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跨年调节 水库排沙 河道 排洪能力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