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代表性测站氨氮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鲁建婷 王姝涵 +2 位作者 李雨 闫峰 钱宝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6,共4页
基于2020年最新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采用风险商模型评估了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内三个河段六个代表性测站的氨氮生态风险状况。结果显示,金沙江的氨氮风险明显高于川江和赤水河,其中金沙江宜宾站的氨氮风险最高,... 基于2020年最新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采用风险商模型评估了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内三个河段六个代表性测站的氨氮生态风险状况。结果显示,金沙江的氨氮风险明显高于川江和赤水河,其中金沙江宜宾站的氨氮风险最高,其短期风险商(S_(SRQ))和长期风险商(L_(LRQ))的均值分别为0.131、0.630,均属于中等级别,表明宜宾站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虽然未超出容许限值,但不可忽略;川江的氨氮风险明显低于金沙江和赤水河,其中川江朱沱站的氨氮风险最低,S_(SRQ)、L_(LRQ)的均值分别为0.052、0.283,且在整个调查期内,朱沱站的S_(SRQ)均低于0.1,表明朱沱站氨氮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危害远低于容许限值,可忽略;向家坝站2014年7月的L_(LRQ)>1,属于高级别,同期金沙江向家坝坝段出现了鱼类大面积死亡现象,死因可能为氨氮超标。由此可见,风险商模型能够准确识别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的氨氮风险,且在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中,氨氮生态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氨氮浓度。因此,为了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需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治理,削减氨氮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生态风险 生物基准 风险商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的河流有机碳通量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梓屹 刘凌 +1 位作者 闫峰 钱宝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4,共4页
由于总有机碳(TOC)不是常规水文监测数据,监测频率远低于流量资料,且常常具有缺失值,这对评估TOC通量和揭示碳在河流的输移过程带来了较大难度。针对不同监测频率下的河流TOC通量评价问题,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FDA),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 由于总有机碳(TOC)不是常规水文监测数据,监测频率远低于流量资料,且常常具有缺失值,这对评估TOC通量和揭示碳在河流的输移过程带来了较大难度。针对不同监测频率下的河流TOC通量评价问题,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FDA),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模型。首先,对离散数据集进行函数化处理,将所有指标均转化为同一评价时域上的光滑连续的函数曲线;而后通过黎曼积分,计算评价断面在研究时段的TOC通量。对长江朱沱站的评价结果表明,朱沱站2018-2020年TOC年通量的均值为70.2×10^(4)t;朱沱站TOC通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高度集中在汛期,特别是夏季。汛期(6-9月)的TOC通量年均值为43.82×10^(4)t,相当于总量的62.43%;夏季TOC通量年均值为34.90×10^(4)t,相当于总量的49.72%。而枯水期(10-5月)的TOC通量年均值仅为26.37×10^(4)t,占全年总量的37.57%;冬季的TOC通量年均值近7.13×10^(4)t,占全年总量的10.15%;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TOC通量模型能更有效地处理缺失值和多指标监测序列不一致问题,并更准确地评估不同季节和丰枯水期的TOC通量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通量评估 函数型数据分析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