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城市水土保持试点与发展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小林 蒲勇平 《中国水利》 2003年第7期52-54,共3页
1999年以来,长江流域5个城市开展了水土保持试点,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科学规划,完善制度,广泛宣传,增强全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发挥示范样板作用,建立示范小区和示范工程,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全面规范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行为... 1999年以来,长江流域5个城市开展了水土保持试点,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科学规划,完善制度,广泛宣传,增强全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发挥示范样板作用,建立示范小区和示范工程,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全面规范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行为,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所取得的经验将有助于全面推进城市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城市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工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小林 《中国水利》 2003年第7期50-51,共2页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为核心,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抓治理成果管护,做好政策配套和管理机制创新,积极建设“以气代柴”等多种辅助工程措施和开展监测科研,使建设项目...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为核心,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抓治理成果管护,做好政策配套和管理机制创新,积极建设“以气代柴”等多种辅助工程措施和开展监测科研,使建设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建议进一步提高对生态修复工程的认识,广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利用已有的机构人员加强预防管护工作,并规范化地开展监测与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森林资源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然修复理念指导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甲均 《中国水利》 2004年第20期35-37,共3页
充分依靠大自然的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理念,与全面人工治理相比较,自然修复理念下的水流域治理,技术路线不同,措施体系拓展了,治理内涵更加丰富,防治效果也必将会更好。依靠自然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所必备的条件就... 充分依靠大自然的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理念,与全面人工治理相比较,自然修复理念下的水流域治理,技术路线不同,措施体系拓展了,治理内涵更加丰富,防治效果也必将会更好。依靠自然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所必备的条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修复思路下的水土保持过程就是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则下,通过水土资源的改造、利用和辅助措施的实施,满足人的粮食、燃料、增收、水保障、环境等基本需求的过程,就是从人与自然的矛盾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 人工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 防治效果 流域治理 长江流域 增收 需求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调研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香云 宁堆虎 张小林 《水利发展研究》 2008年第5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政府目标责任制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土保持基本国策的调研与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宁堆虎 李香云 +1 位作者 张小林 张文聪 《水利发展研究》 2008年第4期20-25,63,共7页
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该法律颁布实施以来,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河治理和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该法律颁布实施以来,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河治理和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水土流失状况的变化,《水土保持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使《水土保持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更合理、可操作和有效,修订1991年的《水土保持法》势在必行。为此,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2007年3月组织开展了八个专题的调研工作,对《水土保持法》中一些重大的、复杂的、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为修订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以下是在部分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整理出的7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基本国策 水土保持法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激励政策的法制保障
6
作者 姜德文 党维勤 +1 位作者 蒲永平 王冬梅 《水利发展研究》 2008年第4期37-41,共5页
长期以来,大面积种植坡耕地、顺坡耕作、草原开垦、超载放牧、以薪柴为主的农村燃料结构等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大和加重了我国的水土流失,虽然在几十年的水土保持治理中我们实践总结出了坡改梯、等高耕作、免耕、草田轮作、以沼气... 长期以来,大面积种植坡耕地、顺坡耕作、草原开垦、超载放牧、以薪柴为主的农村燃料结构等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大和加重了我国的水土流失,虽然在几十年的水土保持治理中我们实践总结出了坡改梯、等高耕作、免耕、草田轮作、以沼气和风能以及太阳能代柴、生态移民等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成功做法,但由于缺乏对这些有利于水土保持生产方式和技术措施的法律鼓励和激励保障,影响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广的进程。水土保持法修订调研组在经过大量的、中外的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中须以法律形式明确对有利于水土保持行为的法律支持条款,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给予资金补贴、技术支持,为全面加快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提供法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激励政策 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万彩兵 胡玉法 周鸿基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0期38-41,共4页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坡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调查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加强坡耕地监测,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坚持高标准、规模化治理,加强坡耕地...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坡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调查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加强坡耕地监测,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坚持高标准、规模化治理,加强坡耕地治理监管,创新政策机制等对策建议,为新时期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中游 坡耕地 水土流失 治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6
8
作者 胡甲均 张玉华 《中国水利》 2003年第7期47-49,共3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底正式开工建设,中线工程也即将付诸实施。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汉丹江流域水污染与水土保持工作应及早规划,纳入南水北调中线总体方案”的批示精神,全面、深入了解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流...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底正式开工建设,中线工程也即将付诸实施。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汉丹江流域水污染与水土保持工作应及早规划,纳入南水北调中线总体方案”的批示精神,全面、深入了解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流失状况,制定科学的防治规划,切实做好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2003年2月底至3月中旬,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有关方面,对陕西、河南、湖北3省20个县(市、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综合以前调查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了防治对策,形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报告摘编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水土流失 防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工程 治了水土 富了群众 变了环境
9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82-183,共2页
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km^2,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均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且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约占全流域的98%。1988年,国务院批准... 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km^2,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均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且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约占全流域的98%。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于1989年开始在云、贵、川、甘、陕、鄂、渝等6省1市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面积 “长治”工程 环境 重点防治工程 水土保持 长江上游 重点防治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