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珠江流域水安全保障研究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兴华 张云 +2 位作者 崔国韬 史树洁 左其亭 《人民珠江》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对水资源提出了重大需求,研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珠江流域水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及其水安全保障重大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粤港澳大...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对水资源提出了重大需求,研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珠江流域水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及其水安全保障重大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珠江流域水安全保障研究框架,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工程、水管理、水灾害六大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灾害防御、供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涉水事务监管四大能力建设,水资源战略性布局、国家水网工程建设、智慧水网建设、气候变化及超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系统模拟、多学科交叉融合五大关键科学技术,水融合、水模拟、水调度、水智慧、水经济、水制度六大重点研究领域,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江流域水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保障 能力建设 关键科学技术 重点研究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要素“天-空-地-水”立体观测体系建设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超群 扶卿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复杂水情及严峻水安全问题,分析当前大湾区水安全观测主要依赖传统观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精度传感器、5G、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要素“天-空-地-水”立体观测体系,实...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复杂水情及严峻水安全问题,分析当前大湾区水安全观测主要依赖传统观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精度传感器、5G、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要素“天-空-地-水”立体观测体系,实现对水安全要素的全覆盖、多尺度、高精度、智能化立体观测,为大湾区推进水治理、保障水安全、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水安全要素 “天-空-地-水”立体观测 水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河湖健康评价及管理策略
3
作者 唐红亮 黄伟杰 +1 位作者 董延军 谢宇宁 《中国水利》 2025年第8期47-53,共7页
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对于了解区域水环境状况、指导河湖管理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河湖健康评价研究进展基础上,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现状和水生态环境情况,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河湖健康评价现状... 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对于了解区域水环境状况、指导河湖管理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河湖健康评价研究进展基础上,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现状和水生态环境情况,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河湖健康评价现状及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选取大湾区10个典型河湖进行健康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二类河湖(健康)占80%,三类河湖(亚健康)占20%。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河湖健康评价方法在指标体系、评价内容、技术手段和区域联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了丰富河湖健康评价指标、加强数据收集与分析、开展持续研究与评估等改进建议,以及制定区域统一的管理政策框架、推动跨界水体的联合治理、实施综合管理与生态修复计划、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科技支撑和能力建设等改进措施建议,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支撑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河湖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政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水利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作者 杨芳 刘晋 +2 位作者 王建国 张康 陈军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水利标准在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深入分析了粤港澳三地水利标准化工作的共性和差异,研判新形势下粤港澳三地水利标准互认与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需求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水利标准在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深入分析了粤港澳三地水利标准化工作的共性和差异,研判新形势下粤港澳三地水利标准互认与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编制一批湾区标准并构建大湾区水利标准体系,对于支撑大湾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助推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水利标准 标准体系 标准协同 湾区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v6在粤港澳大湾区洪涝智慧感知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伟昌 林柏涵 +2 位作者 赵帅 潘璀林 乐鸣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0期85-89,共5页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河流水系和高速发展的城市群建设,大湾区洪涝灾害防御任务繁重、责任重要。为有效提高洪涝灾害防御效果,分析了当下大湾区洪涝防御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河流水系和高速发展的城市群建设,大湾区洪涝灾害防御任务繁重、责任重要。为有效提高洪涝灾害防御效果,分析了当下大湾区洪涝防御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和物联网技术构筑洪涝智慧感知物联网络,为洪涝防御提供更加高效、精确和安全的网络支持和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洪涝感知前端设备 6LowPAN网关 IPv6单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幸福河湖内涵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芳 董延军 +1 位作者 吴琼 钱树芹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6期17-21,共5页
幸福河湖建设是新阶段推动城市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河湖治理三个阶段的历史脉络梳理出发,剖析幸福河湖建设的新内涵及其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 幸福河湖建设是新阶段推动城市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河湖治理三个阶段的历史脉络梳理出发,剖析幸福河湖建设的新内涵及其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幸福河湖实现途径框架,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产业资本4个方面综合作用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后以广州市黄埔区南岗河为例,实证分析提出实现途径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南岗河幸福河建设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样本,是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生态文明 高质量发展 实现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自然岸线时空变迁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汪义杰 李丽 +3 位作者 何颖清 刘茉默 潘洪洲 王冬 《中国水利》 2023年第7期49-53,共5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区域。系统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态势,制定科学的自然岸线保护和控制策略,对于支撑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自然岸线分级分类体系,利用多源遥感解译与... 粤港澳大湾区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区域。系统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态势,制定科学的自然岸线保护和控制策略,对于支撑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自然岸线分级分类体系,利用多源遥感解译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对近40年大湾区自然岸线进行提取,分析自然岸线时空变化情况,并探讨大湾区自然岸线空间管控策略,为联动大湾区多部门、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自然岸线 遥感解译 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浪潮分离”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堤高标准建设技术体系研究
8
作者 侯堋 王强 +3 位作者 陈俊昂 刘晓建 朱小伟 郭辉群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7期47-52,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防潮安全已成为大湾区最突出的水安全问题之一。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对防潮安全和生态景观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兼顾防灾减灾及景观生态功能综合提升的海...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防潮安全已成为大湾区最突出的水安全问题之一。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对防潮安全和生态景观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兼顾防灾减灾及景观生态功能综合提升的海堤高标准建设迫在眉睫。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势,分析了传统防浪防潮垂向一体化建设模式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基于“浪潮分离”的大湾区海堤高标准建设新理念,创建了“三重防护—模块组合—系统优化”的海堤设计新方法,可有效提升海堤减灾—生态—景观多元功能,保障大湾区防潮安全,为我国及世界其他滨海城市海堤高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潮分离 城市海堤 高标准建设 技术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趋势分析方法的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霞雨 贾文豪 +5 位作者 王森 冯仲恺 秦友伟 张康 刘夏 李家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9,共18页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对珠江流域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低值类的变化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说明珠江流域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从不同子流域来看,西江、东江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2)从不同季节来看,珠江流域春、秋季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夏、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季高值类及秋季所有类型降水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夏季高值类及冬季低中值类降水呈现超过5%的上升趋势;春、秋、冬三季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而夏季则相反。(3)径流系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值类下降最为明显,经初步分析径流系数的降低与流域蒸散发增加、植被覆盖率变化以及水工程调蓄有关。(4)创新趋势分析法和传统Mann-Kendall方法在趋势类型上的一致率为70%,显著性的一致率为22%。【结论】珠江流域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看,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径流系数显著下降;从空间上看,西江、东江降水径流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创新趋势分析法相较于Mann-Kendall法在趋势显著性检验方面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趋势分析 气候变化 降水径流 径流系数 时空变化特征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控目标下推进水预算管理工作方法研究
10
作者 马兴华 刘晋 +2 位作者 董延军 曾碧球 赵燕 《中国水利》 2025年第9期58-65,共8页
水预算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精细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水权水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从政策法规制度、技术支撑、信息化建设方面分析了我国水预算管理工作基础;借鉴财政预算管理经验,... 水预算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精细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水权水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从政策法规制度、技术支撑、信息化建设方面分析了我国水预算管理工作基础;借鉴财政预算管理经验,结合水资源特点,提出了水预算管理的概念,分析了水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动态性、科学性内涵;梳理了水预算管理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水预算的申请与复核、下达与执行、调整与决算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水预算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包括一个指导思想、五个基本理论、一项基本原则、两个主要约束、三步工作流程、四层组织体系、四项关键技术和四个重要保障;提出了基于水预算的水资源多目标精细化优化配置模型方法,建立了以缺水量最小和用水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方程和以水源可供水量约束、可用水量约束、用水效率约束为约束条件的水预算多目标精细化配置模型,给出模型算法步骤;提出了做好水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期为水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预算管理 框架体系 水资源 优化配置 用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以硅藻为指示生物
11
作者 唐红亮 徐琛琛 +2 位作者 马金龙 彭松耀 何瑞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6,共6页
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其生态功能。硅藻作为初级生产者和敏感的生物指示物,是评估这些影响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水环境中药物污染的现状、归趋及其对水生系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药物对硅藻的... 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其生态功能。硅藻作为初级生产者和敏感的生物指示物,是评估这些影响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水环境中药物污染的现状、归趋及其对水生系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药物对硅藻的敏感性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潜在作用。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包括药物使用、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和农牧渔养殖业废水等。在水环境中,药物的归趋受到其物理化学属性和环境参数的共同影响,可能导致其在水体中长期存在,并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硅藻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其对药物污染的响应能够反映水体健康状况。研究表明,不同药物对硅藻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一些药物可能导致硅藻的细胞结构破坏、光合作用抑制等。通过综合分析,建议在未来的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进一步关注硅藻的应用,并通过多种手段综合应对药物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威胁,以实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污染 硅藻 水生生态系统 指示物生物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平衡模型时空多尺度拓展方法研究
12
作者 董玮捷 刘智勇 陈晓宏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为跨时空尺度的流域水循环过程建立统一的研究框架是水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水热平衡模型是研究流域水循环、预测径流变化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其基于水量和能量平衡理论,通过计算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 为跨时空尺度的流域水循环过程建立统一的研究框架是水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水热平衡模型是研究流域水循环、预测径流变化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其基于水量和能量平衡理论,通过计算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描述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水文过程。本文系统梳理了水热平衡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应用与发展,具体分为事件尺度、月尺度、年尺度和多年平均尺度模型。尽管传统模型在各独立时间尺度上已有广泛应用,但对多时间尺度(事件、月、年、多年平均)耦合机制的探索不足,且在模型构建中忽略了跨流域地下水交换和农业灌溉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此外,总结了水热平衡模型在时间尺度扩展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Budyko理论、基于比例假说的时间尺度拓展,以及时间尺度拓展后的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热平衡模型在空间尺度拓展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考虑跨流域地下水交换、农田灌溉影响的空间尺度拓展。基于现有研究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水热平衡模型在多时空尺度拓展以及精度提升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水文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平衡模型 时空尺度 Budyko框架 比例假说 跨流域地下水 农田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比拟法推求红水河支流洪水遭遇分析研究
13
作者 曾志鹏 孙玲玲 +3 位作者 常赜 罗欢 董道蛟 王诗华 《陕西水利》 2025年第4期34-36,40,共4页
近年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高速公路快速建设及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桥梁涉水部分设计方案洪水影响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由于部分桥址位于偏远山区或两市交界,缺乏河道长期实测径流资料,对工程的合理设计造成一定影响。以红水河... 近年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高速公路快速建设及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桥梁涉水部分设计方案洪水影响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由于部分桥址位于偏远山区或两市交界,缺乏河道长期实测径流资料,对工程的合理设计造成一定影响。以红水河一级支流穿山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文比拟法推求河道设计洪水并开展洪水遭遇分析,采用模糊优选法选择临近流域推求穿山河设计洪水。该研究可为偏远地区河道水文分析计算、大江大河洪水遭遇、流域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比拟法 红水河 洪水遭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提取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
14
作者 张羽康 赵铜铁钢 +3 位作者 刘智勇 杨芳 陈文龙 陈晓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2,共11页
【目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重要底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基于GEE平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表水体计算与水利基础设施提取,使用公开的大坝数据集进行检验分析。【结果】以东江流域为... 【目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重要底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基于GEE平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表水体计算与水利基础设施提取,使用公开的大坝数据集进行检验分析。【结果】以东江流域为例,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种类多样,分布密集,共提取得到394座水利基础设施,包括13座船闸、63座低水头坝、13座丁坝、291座水库大坝、13座河坝以及1座分汊河道河坝。水利基础设施以水库大坝和低水头坝为主,数量在下游更为集中。【结论】应用GEE可有效提高对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的提取和分析的效率;东江流域水利基础设施数量大,但对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仍有较多低估;相比已有数据,本文获取了更多数量和精确坐标的水利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 水体识别 水利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水经济发展路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延军 吴辉明 +2 位作者 林丽霞 王建国 罗欢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9期37-42,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水利行业的体现。目前水利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在新兴技术应用、水利行业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突破,以及水资源刚性约束下倒逼产生的劳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水利行业的体现。目前水利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在新兴技术应用、水利行业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突破,以及水资源刚性约束下倒逼产生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优化组合而实现的生产力跃升。从需求侧的产业发展、科技需求、投资活力等方面解析水利新质生产力内涵,认为水利新质生产力包括资源型产业、科技服务型产业和投资型金融产业。在梳理分析水经济发展及面临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水经济创新实践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认识水利自我价值并实现产业化、强化科技创新与突破、投融资市场有序运营等。结合研究,建议发展水经济应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强化水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注重水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推进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做好试点与品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经济 新业态 生态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生态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影响与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红亮 马金龙 +2 位作者 徐琛琛 彭松耀 冯丽娟 《人民珠江》 2024年第12期83-95,共13页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型水体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因广泛分布、难以降解以及对生物具有的毒性特性,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综述了微塑料的定义、分类、来源,以及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模式。同时,探讨了微塑...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型水体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因广泛分布、难以降解以及对生物具有的毒性特性,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综述了微塑料的定义、分类、来源,以及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模式。同时,探讨了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影响,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在微塑料去除中的应用。微塑料根据类型、尺寸及来源可分为一级微塑料和二级微塑料。综合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微塑料采集和预处理方法,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其他研究的基础。微塑料的分布和迁移受到地理位置、风、水流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微塑料通过在其表面吸附有毒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毒性效应,甚至影响食物链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综述了物理技术如吸附、膜过滤和沉降,化学方法如凝聚和絮凝过程、氧化、聚合和光催化降解,以及微生物降解等生物方法的应用现状。最后从微塑料分析方法、环境毒性研究、去除技术、政策和法规4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将微塑料指标纳入河湖健康评价体系提供思路和参考,为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管理对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生态系统 毒理学影响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黄泥水防治“四预”系统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旭东 赖杭 +3 位作者 陈冰冰 赵旭升 张永占 邝高明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2期83-87,175,共6页
文章针对黄泥水溯源难度大、影响大、偶发性高等特点导致的防治难题及当前防治策略技术短板,研发基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价模型的黄泥水预报预警技术和基于空间关系的黄泥水溯源方法,搭建黄泥水防治“四预”系统并在... 文章针对黄泥水溯源难度大、影响大、偶发性高等特点导致的防治难题及当前防治策略技术短板,研发基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价模型的黄泥水预报预警技术和基于空间关系的黄泥水溯源方法,搭建黄泥水防治“四预”系统并在深圳市应用,实现黄泥水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应用结果表明,有效支撑水土流失风险研判、预报预警、隐患排查,加快黄泥水事件溯源处置效率,有效减少黄泥水事件,提高防治水平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保 黄泥水 黄泥水防治 黄泥水“四预” 系统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圳湾水质预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剑智 熊睿 +1 位作者 鲁海燕 郑一 《人民珠江》 2024年第7期10-18,共9页
基于深圳湾浮标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的高频监测数据,测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随机森林(Rendom Forest,RF)等机器学习方法,对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总氮(TN... 基于深圳湾浮标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的高频监测数据,测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随机森林(Rendom Forest,RF)等机器学习方法,对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总氮(TN)和总磷(TP)等水质参数进行短期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频原位水质监测数据,机器学习可实现深圳湾24 h内水质的准确预报,其中,ANN最适合DO、Chl.a和TN的预报,24 h内预报结果的纳什系数(NSE)值均大于0.60,而RF模型最适合TP的预报,24 h内的NSE值均大于0.76。研究结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水污染精准防治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报 机器学习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调压塔滑模设计计算及其安全性研究
19
作者 李伟 任蒙蒙 李海峰 《人民珠江》 2023年第S01期150-156,160,共8页
随着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滑模施工技术因效率高、成本低、稳定性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以引调水工程调压塔滑模为研究对象,采用静力平衡法分析了调压塔滑模主结构和支撑结构的受力情况... 随着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滑模施工技术因效率高、成本低、稳定性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以引调水工程调压塔滑模为研究对象,采用静力平衡法分析了调压塔滑模主结构和支撑结构的受力情况,并对结构中应力集中和薄弱部位进行安全性计算。结果表明:滑模设计材料满足要求,在设计层面保证了调压塔滑模质量,为类似工程的滑模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压塔 滑模设计 安全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灌区节水管理遥感应用实践与展望
20
作者 王行汉 杨松涛 +2 位作者 周晓雪 陈海花 陈海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5期54-59,共6页
掌握灌区的各项基本信息是灌区节水管理的重要保障。珠江流域灌区内种植地块破碎,种植类型复杂,灌区水源众多,节水管理存在底数不清、管理粗放等问题。遥感技术成本低、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在灌区节水管理中有较好应用前景。基于“... 掌握灌区的各项基本信息是灌区节水管理的重要保障。珠江流域灌区内种植地块破碎,种植类型复杂,灌区水源众多,节水管理存在底数不清、管理粗放等问题。遥感技术成本低、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在灌区节水管理中有较好应用前景。基于“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构建多特征耦合的种植结构解译模型,有效支撑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农业灌区复核工作;提出基于遥感蒸散发、用水定额与实际灌溉面积结合的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法,实现了区域尺度上用水总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准确估算;针对珠江流域省际农业用水定额的差异问题,创新采用遥感蒸散发量对不同省份相邻区域的用水定额开展了合理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节水管理 遥感技术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