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季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荣辉 张文明 +2 位作者 沈正 邹华志 宫兴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沿岸分布有众多取水口,该地区受咸潮影响严重,其水量与水质(含氯度)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调度有重要影响。针对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的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咸潮预报数学模型和水资源系统管网...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沿岸分布有众多取水口,该地区受咸潮影响严重,其水量与水质(含氯度)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调度有重要影响。针对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的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咸潮预报数学模型和水资源系统管网模型的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模型。宏观上基于咸潮数学模型预报的各取水口咸情,结合相关调度规则及水库实时库容、水厂需水量等信息,确定各取水泵站需提供的取水量;微观上建立水资源系统管网模型,对水库水位、节点含氯度等进行精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对咸潮影响下的珠江河口地区多水源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过程进行合理描述,可为枯季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实时调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 联合调度 咸潮预报 管网模型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大型涉水工程方案优化研究——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用 何贞俊 +1 位作者 徐峰俊 王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受径流、潮流及口外环流等影响,珠江河口区动力环境极为复杂,在复合滩槽结构普遍、水流动力空间差异大的珠江河口,如何控制河口涉水工程的防洪影响,优化工程建设方案是强化河口管理,保障河口地区防洪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项目建设急需解... 受径流、潮流及口外环流等影响,珠江河口区动力环境极为复杂,在复合滩槽结构普遍、水流动力空间差异大的珠江河口,如何控制河口涉水工程的防洪影响,优化工程建设方案是强化河口管理,保障河口地区防洪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项目建设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珠江河口特大型涉水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从减轻防洪影响的角度,探讨了涉水工程方案优化方法。研究提出了河口涉水工程动力分区和防洪影响敏感水域区划,创建了基于防洪影响控制的涉水工程方案优化目标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单宽流量概念的涉水工程阻水效应评估方法,研究为涉水工程布置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涉水工程 防洪影响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近期演变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门伍 严黎 +2 位作者 杨留柱 卢陈 杨裕桂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45,153,共6页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的形成,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影响,且河口的地形条件及泥沙运动也是拦门沙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近40 a来实测地形资料,对磨刀门口外中心拦门沙、西侧拦门沙、东西两汊深槽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拦门沙区...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的形成,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影响,且河口的地形条件及泥沙运动也是拦门沙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近40 a来实测地形资料,对磨刀门口外中心拦门沙、西侧拦门沙、东西两汊深槽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拦门沙区域的冲淤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区东、西汊不断向海延伸、拓宽,大洪水对东、西汊的发育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东汊走向则有一定摆动,东汊发育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受波浪改造作用明显;中心拦门沙内外坡以冲刷为主,滩顶淤积加高,南北径缩短;西侧交杯沙在波浪作用下呈新月形发育,交杯四沙向陆并岸的过程中,易受到洪水冲决作用,在并岸的浅滩中冲出深槽。研究结果可为河口规划、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门沙 河床演变 珠江 磨刀门 东西两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海水表层盐度光学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颖清 冯佑斌 +1 位作者 扶卿华 刘超群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7,共8页
以光学遥感数据反演海水表层盐度时,常以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为中介指示盐度的变化。但因河口水动力环境的时空异质性,指示盐度的中介参数并不恒定。该文以珠江河口为研究区,于洪水季、枯水季以走航方式获取水质及同步光谱数据,通过... 以光学遥感数据反演海水表层盐度时,常以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为中介指示盐度的变化。但因河口水动力环境的时空异质性,指示盐度的中介参数并不恒定。该文以珠江河口为研究区,于洪水季、枯水季以走航方式获取水质及同步光谱数据,通过不同时空条件下表层盐度与各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应的表层盐度敏感因子;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建立研究区表层盐度光学遥感反演模型,并结合咸情站实时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标定。结果表明:1)珠江河口表层盐度反演的敏感因子具有时空变异性,洪季以总悬浮物(TSM)为宜,枯季伶仃洋及上游水域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为宜、磨刀门水域以叶绿素a(Chla)为宜;2)经咸情站标定后遥感反演结果的标准误差被控制在1‰以下,提高了光学遥感反演表层盐度的绝对精度;3)涨潮时珠江河口表层盐度普遍高于落潮阶段,盐度分布呈南高北低、自口外向口内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珠江河口 光学遥感 咸情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同化的珠江河口悬沙浓度多模型协同反演 被引量:4
5
作者 潘洪洲 杨留柱 +1 位作者 刘超群 扶卿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3,共7页
以珠江河口为研究区,根据2014-2015年珠江河口野外实验数据,构建了8个悬沙浓度的反演模型,并对各模型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评价。基于数据同化思想,利用此模型集进行了多模型协同反演算法的构建。结果表明:构建的悬沙反演模型中近红外与... 以珠江河口为研究区,根据2014-2015年珠江河口野外实验数据,构建了8个悬沙浓度的反演模型,并对各模型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评价。基于数据同化思想,利用此模型集进行了多模型协同反演算法的构建。结果表明:构建的悬沙反演模型中近红外与蓝波段比值的指数函数模型整体精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MAPE为27.1%,多模型协同反演算法能够有效融合不同反演模型的优势,改善单模型反演精度较低区域的反演结果,且随着模型个数的增加,多模型协同估算精度越高,较单模型提高了整体反演精度及稳定性,最优模型组合的MAPE为25.8%。该算法为悬沙浓度大范围、高精度业务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珠江河口 多模型协同反演 数据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卢陈 何用 +1 位作者 吴门伍 杨裕桂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9,共7页
根据2011年枯季和2012年洪季在大、中、小潮期间的多点同步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磨刀门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磨刀门口悬沙浓度纵向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横向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洪季主槽大于滩地,枯季滩地大于主槽... 根据2011年枯季和2012年洪季在大、中、小潮期间的多点同步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磨刀门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磨刀门口悬沙浓度纵向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横向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洪季主槽大于滩地,枯季滩地大于主槽;垂向分布洪季主要以斜线型分布为主,枯季主要以抛物线型分布为主。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大潮普遍大于中、小潮;洪、枯季磨刀门口外落潮含沙量普遍大于涨潮含沙量。洪季含沙量混合较为均匀,落潮时含沙量增大,涨潮时含沙量减小,枯季含沙量分层明显,。受波浪潮汐作用,一个周期内有多次明显的再悬浮过程,涨潮时增大,落潮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 洪枯季 悬沙浓度 再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东西两汊实测分流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门伍 严黎 +2 位作者 陈莹 杨裕桂 卢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磨刀门是珠江河口八大口门中泄洪量最大的口门,口外已形成稳定的东西两汊滩槽格局及中心拦门沙。两汊的分流比是磨刀门河口治理的重点关注问题。根据磨刀门河口及口外东西两汊2015年9月10~11日大潮同步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东西两汊实... 磨刀门是珠江河口八大口门中泄洪量最大的口门,口外已形成稳定的东西两汊滩槽格局及中心拦门沙。两汊的分流比是磨刀门河口治理的重点关注问题。根据磨刀门河口及口外东西两汊2015年9月10~11日大潮同步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东西两汊实测流速、流向及分流比特征。结果表明:东西汊总体以往复流为主,在转潮过程会出现一定的旋转流;落潮时表层流速大,底层流速小;涨潮时底层流速大,表层流速小,在转潮时刻会出现短暂表落底涨的现象;西汊的落潮量分流比大于东汊,且净泄量分流比为66%,是磨刀门入海口的主要泄水通道;而东汊的涨潮量分流比大于西汊,是磨刀门入海口的主要涨潮通道。因此,在磨刀门口外治理规划时,需重点考虑东西两汊的自然演变及分流比情况,保证其泄洪纳潮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分流比 东西两汊 磨刀门 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潮流流量变化控制指标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用 刘霞 王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随着珠江河口地区滩涂岸线资源开发和涉水工程建设,河口边界形态及动力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动力环境变化必然引起河口河床形态的调整,对潮汐河口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珠江河口潮汐通道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探讨潮汐河口的河相关系,初... 随着珠江河口地区滩涂岸线资源开发和涉水工程建设,河口边界形态及动力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动力环境变化必然引起河口河床形态的调整,对潮汐河口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珠江河口潮汐通道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探讨潮汐河口的河相关系,初步提出了河口潮流变化控制指标。研究建立了珠江河口口门断面面积与多年平均落潮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近期口门均衡断面的河相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河口潮流变化引起的口门河床冲淤变化。根据河床冲淤变化与口门行洪能力调整的关系,提出了河口口门落潮流量变化控制指标为1%~2%,研究成果为河口涉水工程管理提供了定量指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潮汐通道 口门稳定性 河相关系 潮流流量控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泥沙试验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小明 卢陈 +1 位作者 吴门伍 杨裕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全面掌握珠江河口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优化河口重大工程方案布置,在宏观分析珠江河口伶仃洋、磨刀门和黄茅海泥沙运动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3个区域泥沙模拟试验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研究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泥沙试验中的分... 为全面掌握珠江河口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优化河口重大工程方案布置,在宏观分析珠江河口伶仃洋、磨刀门和黄茅海泥沙运动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3个区域泥沙模拟试验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研究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泥沙试验中的分区模拟、模型沙选择、关键设备研发等核心技术,结合多年来科研生产和模型运用的实际经验,总结出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泥沙试验方法。最后,以近年来珠江河口的重大涉水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予以了进一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整体物理模型 泥沙试验 港珠澳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型河口咸水上溯对径流潮汐共同作用的基本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小玲 赵雪峰 +1 位作者 黄舒琴 卢陈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探究径流主导分层的河口中径流潮汐共同作用对半月周期咸水上溯距离的影响,采用概化河口对分层型咸水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恒定径流量下,半月周期咸水逐日最大上溯距离表现为随潮差顺时针围绕准平衡态变化的绳套曲线... 为探究径流主导分层的河口中径流潮汐共同作用对半月周期咸水上溯距离的影响,采用概化河口对分层型咸水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恒定径流量下,半月周期咸水逐日最大上溯距离表现为随潮差顺时针围绕准平衡态变化的绳套曲线,径流量越小,与准平衡态差距越大,且小潮后强烈上溯持续的时间更长,退落也更迅速;分层混合过程的时效性导致咸水运动半月周期非线性调整,在文中概化条件下,咸水状态普遍具有最大上溯发生在最小潮后2~3 d和最小上溯发生在最大潮后1~2 d的时间特征;根据咸水运动的规律确立工程措施中增流压咸时机,在小潮时增加上游径流量并持续7 d至大潮,然后利用半月周期咸水自然退落,可达到明显压咸效果,节约枯季上游淡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型河口 咸水上溯 半月周期 径流 潮汐 磨刀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风暴潮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以台风“山竹”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鹏 张卓 +3 位作者 宋志尧 章卫胜 叶荣辉 李玉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57,共13页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对伶仃洋在“山竹”登陆前后的风暴潮增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伶仃洋湾口到湾顶选取12个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除了因距离外海远近不同导致的相位差异外,基本特征相似,符合国际上类似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波动特征,可分为初振段、主振段和余振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台风参数差异对伶仃洋风暴潮增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山竹”超强台风的特征参数,设计了一系列变化条件下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台风的登陆时间会影响到风暴潮增水和天文潮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而影响到增水的大小。如果风暴潮增水极值正好在天文潮高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削弱,而风暴潮增水正好在天文潮低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增强。(2)台风中心压差决定了台风风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增水。但是在同一海湾内的影响在空间上并不相同,在较浅区域影响大而较深区域影响小。(3)台风路径会对风暴潮增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山竹”的路径,往西平移会导致湾内增水上升段前移,而往东平移则会引起湾内增水下降的延迟。在同样的登陆点,台风行进路线和海岸线之间的夹角较小时会增强伶仃洋内的风暴潮增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台风 伶仃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文龙 邹华志 董延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为研究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的动力特性,基于非结构网格海洋模型(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构建了覆盖珠江河口及其上游网河区的高分辨率三维斜压数值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开展了咸潮上溯的数值模拟... 为研究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的动力特性,基于非结构网格海洋模型(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构建了覆盖珠江河口及其上游网河区的高分辨率三维斜压数值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开展了咸潮上溯的数值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对磨刀门水道大、中、小潮期间的盐淡水分层与混合特征、盐分物质的分层输移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其咸潮上溯强度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小潮期,底层累积盐通量明显大于表层,净输移方向为陆向;大潮期,表层累积盐通量明显大于底层,净输移方向为海向;而平衡点一般出现于中潮期,这就是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最强和最弱时刻分别出现于小潮和大潮后的中潮期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 数值模拟 珠江河口 磨刀门水道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来珠江三角洲河床演变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袁菲 何用 +1 位作者 吴门伍 刘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6,共7页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实测河床地形资料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干支流河道及主要入海水道在人类活动及来水来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切演变。西江干流河道在1999年前以淤积为主,1999年后,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实测河床地形资料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干支流河道及主要入海水道在人类活动及来水来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切演变。西江干流河道在1999年前以淤积为主,1999年后,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河道严重冲蚀。北江干流河道在1960年前呈自然淤积的状态,1960年后,河道河床严重下切。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珠江三角洲支流河道普遍下切,且程度不均。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珠江入海口门水道中,洪奇沥和磨刀门水道下切较为明显,蕉门及崖门水道受采砂影响,出现异常深坑。初步分析表明来沙减少对西江河床下切的最大贡献率约为26%,采砂活动和航道整治是珠江三角洲快速下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床演变 人类活动 来水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河河口历史成因分析及综合整治建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小明 高时友 吴门伍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1,共5页
深圳河干流经过30多年的治理,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水质环境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河道淤积一直是困扰深圳河治理一个难题。造成深圳河中下游河段淤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河河口存在一个大范围三角洲滩涂淤积区,滩涂泥沙在浅水风浪下扬... 深圳河干流经过30多年的治理,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水质环境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河道淤积一直是困扰深圳河治理一个难题。造成深圳河中下游河段淤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河河口存在一个大范围三角洲滩涂淤积区,滩涂泥沙在浅水风浪下扬动、随涨潮流上溯进入深圳河。本文在分析了深圳河河口演变历史及其成因,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下阶段开展深圳河河口综合治理的建议。所得结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河 河口淤积 综合治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汊口水流结构和动力特性研究
15
作者 吴尧 张蔚 +2 位作者 何用 卢陈 吴门伍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3,共8页
潮汐汊口作为河网的重要单元,关系到水沙以及可溶污染物、营养物质的输运和分配,对河口三角洲的水文过程、地貌沉积和生态环境,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内最大的珠江河网的分汊顶点-马口、三水分汊,基于一个大潮潮周期内走航ADC... 潮汐汊口作为河网的重要单元,关系到水沙以及可溶污染物、营养物质的输运和分配,对河口三角洲的水文过程、地貌沉积和生态环境,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内最大的珠江河网的分汊顶点-马口、三水分汊,基于一个大潮潮周期内走航ADCP测量,分析潮汐汊口各个支汊的流速过程及三维流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非稳态的调和分析算法和小波连续变换确定汊口处主要的潮汐组分,利用潮流分离技术,剥离出占主导作用的潮波信号并探讨潮波动力在潮汐汊口处的空间分布形态。研究发现,由于潮波在西江马口和北江三水汊道内传播的不对称性,两汊间的流速过程存在1.5 h左右的相位差。而连接西北江的岗根汊道,由于存在频繁的水体交换和弯道水流的特性,岗根断面的动力作用较为复杂,其最大垂向平均流速在涨落急时刻分别向左、右岸偏移,横向断面均出现了显著的顺时针二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口 动力作用 潮流分离 二次流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阶梯-深潭破坏案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3 位作者 张晨笛 余国安 张康 漆力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0-828,共9页
通过2006—2010年4个修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的治理山区河流案例,总结其治理效果和最终破坏原因。以单个阶梯为分析对象,给出其受力表达式,建立单个阶梯-深潭的简化稳定性模型,进而分析来流量和冲刷角变化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单个阶梯的... 通过2006—2010年4个修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的治理山区河流案例,总结其治理效果和最终破坏原因。以单个阶梯为分析对象,给出其受力表达式,建立单个阶梯-深潭的简化稳定性模型,进而分析来流量和冲刷角变化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单个阶梯的稳定性取决于关键石块粒径、河道坡降、流量和冲刷角。洪水期的洪峰流量和阶梯下游冲刷是阶梯破坏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流量增加和冲刷角越大,阶梯越易发生破坏。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在洪水期的稳定性是其发挥长期治理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阶梯-深潭系统 山区河流 阶梯稳定性 洪水流量 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警戒水位拟定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善综 王森 +1 位作者 农珊 刘和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98,102,共4页
警戒水位是防汛部门规定的江河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的水位,许多河流控制断面的警戒水位使用已有数十年,部分地区水情、工情以及防洪能力等均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警戒水位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防汛工作需要,警戒水位的复核修订符合... 警戒水位是防汛部门规定的江河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的水位,许多河流控制断面的警戒水位使用已有数十年,部分地区水情、工情以及防洪能力等均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警戒水位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防汛工作需要,警戒水位的复核修订符合防汛工作的需要,也具备修订的条件。目前警戒水位拟定方法的研究较少,结合控制断面水情、工情及防护对象防洪能力等因素,以警戒水位设定功能为基础,梳理了警戒水位拟定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种河流警戒水位拟定计算方法,对国内其他地区河流警戒水位复核修订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也为河流防洪特征水位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戒水位 防洪特征水位 防汛抢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拟合LST/NDVI特征空间干湿边优于传统线性拟合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行汉 丛沛桐 +3 位作者 亢庆 扶卿华 刘超群 王晓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6-314,共9页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在土壤含水率、蒸散发等定量遥感反演和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其特征空间中干湿边的拟合方式的研究目前还相对缺乏。该文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为例,针对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干边和湿...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在土壤含水率、蒸散发等定量遥感反演和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其特征空间中干湿边的拟合方式的研究目前还相对缺乏。该文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为例,针对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干边和湿边的最优拟合方式展开研究,分别采用线性、指数、对数、多项式和幂函数对干边和湿边进行拟合,并采用16个土壤墒情站点的5、25和60 cm不同深度的3组实测土壤含水率数据对拟合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干边的拟合,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0.60,0.41,0.43,多项式函数拟合的r^2最高(0.67);对于湿边的拟合,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的r^2分别为0.59,0.63,0.67,0.69,多项式函数拟合的r2最高,为0.70;多项式函数拟合干边和湿边构建特征空间计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和平均绝对误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值均最小,在5、25和60 cm深度下RMSE分别为0.29、0.27和0.28,MAE分别为0.26、0.23和0.25,表明采用多项式函数拟合干边和湿边计算的结果精度最高且对25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温度 土壤水分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 特征空间 干边 湿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刀门口夏冬季沿岸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时友 何用 +2 位作者 卢陈 杨裕桂 吴门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2011—2012年磨刀门口的夏、冬季大、中、小潮定点观测资料,对欧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以及拉格朗日余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外海测点的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冬季在各潮型下均为一致的西南沿岸方向,夏季除东、西汊道点在强径... 根据2011—2012年磨刀门口的夏、冬季大、中、小潮定点观测资料,对欧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以及拉格朗日余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外海测点的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冬季在各潮型下均为一致的西南沿岸方向,夏季除东、西汊道点在强径流下表现为顺汊道指向外海方向,其余外海各点仍以西南沿岸方向为主;(2)斯托克斯余流远小于欧拉余流,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方向基本与欧拉余流相反;(3)冬季磨刀门口海域具有稳定西南向沿岸流特征,南海东北季风的驱动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磨刀门口各潮型下沿岸流特征各异,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径流和风,同时地形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拦门沙形成的汊道分流作用,对强径流作用下水沙输移影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流 磨刀门河口 欧拉余流 斯托克斯余流 拉格朗日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约束的中小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善综 王森 方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75,82,共4页
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导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目前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仍以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居多,而考虑河流内在水质约束与水资源可利用量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质约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从河流内... 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导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目前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仍以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居多,而考虑河流内在水质约束与水资源可利用量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质约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从河流内在水质约束的角度出发推求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此作为传统水量方法的补充及复核手段,对于科学确定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而指导河流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质约束 纳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