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淮河实施河湖分离的必要性及可行方案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王学功
王成
-
机构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出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
文摘
针对长期以来人们只认知洪泽湖的几十亿立方米防洪调蓄能力,却漠视它的河湖串阻力及其一级尾闾地位的情况,通过对历史洪水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平原河湖串的危害性,由此引证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河湖分离的必要性,并提出一种合理的河湖分离方案,以及比较可行的模拟论证方法.
-
关键词
淮河
洪泽湖
河流改造
湖泊整治
河湖串阻力
河湖分离
-
Keywords
Huaihe River
Hongze Lake
river regulation
lake regulation
resistance of river-lake string
river-lake separation
-
分类号
TV882.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于术桐
黄贤金
程绪水
马其芳
-
机构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22-42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373029)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1015)
+3 种基金
水利部项目"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权政策研究"
水利部项目"建立和完善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霍英东基金优选项目(编号:94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01297)
-
文摘
探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不同学者在多种边界条件下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发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河流水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根据是否可以将土地利用活动概化为点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可分为点状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和非点状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准确边界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一般是研究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和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对于用全流域尺度还是用缓冲区的尺度分析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更准确仍存在争论。水域边缘几何形状影响了土地利用与水质的关系。
-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质响应
尺度
-
Keywords
land-use change
response of water quality
scale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国内外入河排污口管理经验及其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于术桐
黄贤金
程绪水
万一
-
机构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淮河流域水环境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No.201001015)
水利部"建立和完善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
-
文摘
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进行国内外入河排污口管理经验的对比,有利于完善中国的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探索更加有效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法,以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入河排污口管理存在多龙治水现象,管理信息正逐步走向公开,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监督管理成本较高,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还不完善,且侧重于排污口设置的初始管理;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管理部门较为单一,管理信息公开完全,管理以经济手段为主,监督管理的成本低,管理目标相对容易实现,还建立了较健全的监测体系,并着重实施全过程管理。最后,针对中国入河排污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破部门分割,实施第三方监测;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能力建设和违规排污的处罚力度;加强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建立区域间富有弹性的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等建议。
-
关键词
入河排污口
管理经验
对比研究
-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