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河流域大清河系暴雨中心移植和地区洪水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营 毛慧慧 +2 位作者 吴洋洋 吴天傲 陈鹏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洪涝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愈发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多年未经特大洪水检验,为分析未来可能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致灾情况,开展暴雨中心预测及可能的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十分必要。研究以多年未发生极端暴雨洪...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洪涝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愈发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多年未经特大洪水检验,为分析未来可能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致灾情况,开展暴雨中心预测及可能的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十分必要。研究以多年未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大清河系为对象,基于研究区域103个雨量站降水数据,预测了河系暴雨中心可能位置,以“63·8”暴雨分布为参照,开展暴雨中心移植及地区洪水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大清河系特大暴雨中心位置较为稳定,可能的暴雨中心位置海拔高度主要介于100~600 m之间;在相同雨量条件下,暴雨中心位于水库下游山区附近(“63·8”)时,产生洪水总量相对较大,暴雨中心位于平原地区附近时相对较小,且暴雨中心位置的变化对地区洪水组成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洪水 暴雨中心移植 地区洪水组成 暴雨分布 大清河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评价研究
2
作者 刘江侠 韩云鹏 任涵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56,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由于供水的年际不均匀性,遇到枯水年份仍需要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以满足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因此需准确评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以北京市、天津市、雄安新区...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由于供水的年际不均匀性,遇到枯水年份仍需要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以满足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因此需准确评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以北京市、天津市、雄安新区(简称“京津雄”)为例,从水源保障能力、正常供水保障能力、应急供水保障能力等3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评价了3座城市现状年和2035年的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结果表明,“京津雄”现状城镇对南水北调供水的依赖性较高,“津雄”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未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实施后,三地市供水保障水平均有所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供水安全 保障水平 评价指标 应急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通水初期向海河流域农业和生态补水的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江侠 刘思清 +1 位作者 樊建军 朱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3,共3页
本文分析了南水北调通水初期工程的供水余力,利用长系列调节计算方法对海河流域的供需进行了模拟计算,探讨了南水北调的余水量及余水几率,以及余水年份农业和生态的缺水状况,分析了向农业和生态补水现有的工程条件,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 本文分析了南水北调通水初期工程的供水余力,利用长系列调节计算方法对海河流域的供需进行了模拟计算,探讨了南水北调的余水量及余水几率,以及余水年份农业和生态的缺水状况,分析了向农业和生态补水现有的工程条件,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初期具有向海河流域农业和生态补水的可能性以及工程择时实施补水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供水余力 农业补水 生态补水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与水文要素的时空协同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永喆 崔艳红 +8 位作者 张才金 崔英杰 王怡璇 白亮亮 郭建英 刘廷玺 卢静 徐于月 龙笛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植被与水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植被与各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东部森林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促使蒸散发增加,年均蒸散发量和径流量之和较降水量高16.5 mm,导致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下降;农田年平均净灌溉耗水量为101.3~108.9 mm,并因农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大而增加;虽然草地区域年均蒸散发和径流量之和低于降水量,但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大导致水分盈余量显著降低,草地的耗水正接近其生态水文阈值;陆地总水储量等效水高以(7.5±1.9)mm/a的速率下降,区域地下水呈现亏缺趋势;降水的年际波动对植被覆盖度和蒸散发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森林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水文要素 生态恢复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绿洲灌区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华伟 朱晓春 +5 位作者 张旭东 隋喆 周黎勇 吴迪 王叶 白亮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6,共8页
土壤水分是联系农业、生态和水文领域的重要环境变量,而卫星遥感是监测地表土壤水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不足和光学遥感受云雨天气影响的问题,基于Landsat 8和MODIS光学影像、SMAP微波以及CLDAS再分析等多源数据,联... 土壤水分是联系农业、生态和水文领域的重要环境变量,而卫星遥感是监测地表土壤水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不足和光学遥感受云雨天气影响的问题,基于Landsat 8和MODIS光学影像、SMAP微波以及CLDAS再分析等多源数据,联合增强型自适应时空融合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土壤水分进行定量反演,获得了绿洲灌区高时空分辨率田块尺度(30 m)土壤水分。结果表明:通过ESTARFM时空融合算法可有效获得日尺度30 m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融合后的NDVI与原始NDVI空间纹理特征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R)在0.85以上,均方根误差为0.05~0.08,融合效果较好。基于地表温度、NDVI、增强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再分析土壤水分产品多特征参数组合下的随机森林模型反演效果最优,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田块尺度土壤水分能够反映其时空变化,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82和0.037 cm^(3)/cm^(3)。该方法可为灌区灌溉面积识别、旱情监测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遥感反演 时空融合算法 随机森林 数据同化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夏玉米喷灌施氮制度优化
6
作者 范欣瑞 赵伟霞 李久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4,共8页
不合理的氮肥施用和较大的降雨量时空变化特征是限制华北平原夏玉米增产和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为探究华北平原夏玉米最优喷灌施肥管理制度,于2020年和2021年在河北省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开展试验,以地面灌溉肥料撒施处理为对照... 不合理的氮肥施用和较大的降雨量时空变化特征是限制华北平原夏玉米增产和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为探究华北平原夏玉米最优喷灌施肥管理制度,于2020年和2021年在河北省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开展试验,以地面灌溉肥料撒施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灌施肥下3种施氮量确定方法(农户经验值、养分平衡法和改进养分平衡法)和3种氮肥追施方法(不追肥、在大喇叭口-灌浆期内较大降雨后追施1次和追施2次)对土壤水氮分布、作物生长、产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降雨影响,夏玉米生育期内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施氮量和氮肥追施次数的增加均提高了夏玉米关键需肥阶段根区的土壤无机氮含量,且喷灌处理的增加量大于对照处理。2 a夏玉米收获后,养分平衡法确定施氮量处理和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的土壤氮素残留量均低于参考盈余水平(50 kg/hm^(2))。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氮肥追施2次的喷灌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量和植株吸氮量,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分别比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20%。考虑氮素盈余的改进养分平衡法和在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内较大降雨后追施2次的施肥方法有助于维持土壤氮库平衡,且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氮肥利用效率提高作用,可推荐为华北平原夏玉米喷灌施肥制度。研究可为大型喷灌机在华北平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圆形喷灌机 水肥一体化 半湿润气候 氮素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泛区洪水调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大鸣 王笑 +3 位作者 赵明雨 张建中 刘思清 刘江侠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6,共11页
提出了具有旁侧出流的河网独立计算的一、二维多口门嵌套衔接模式,建立了一维河道嵌套于平面二维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水流数学模型.结合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对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进行了模型验证,二者结果基本吻合.应用该模型对永定河泛区洪... 提出了具有旁侧出流的河网独立计算的一、二维多口门嵌套衔接模式,建立了一维河道嵌套于平面二维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水流数学模型.结合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对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进行了模型验证,二者结果基本吻合.应用该模型对永定河泛区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了模拟,先后模拟了无机场、机场近期建设后和远期建设后3种工况下的洪水演进过程.分析对比机场建设前后各分洪区洪水位、滞洪量、淹没范围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各分洪口门启用时间稍微提前,机场建设区寺垡辛庄口门启用次序稍有变化,水位的雍高、分洪量的增量、淹没范围的变化对泛区洪水调度方案影响较小,表明了机场建设的可行性.该研究为淹没区的洪灾损失评估及相应的防洪调度方案修订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泛区 洪水演进 一、二维衔接模型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中的DEM精度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卜兆宏 杨晓勇 +4 位作者 王库 杨林章 张祖兴 朱克诚 钱惠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1-668,共8页
提出了由像元坡度评价法和数值评价法组成的DEM精度评价新方法 ,介绍了它在两类DEM实验区应用的结果 ,显示了它在DEM精度评价中具有准确可靠、快速直观、评价客观、精度数值符合DEM实际的特点 ,并能醒目突显DEM的局部错误 ,使其能用DEM... 提出了由像元坡度评价法和数值评价法组成的DEM精度评价新方法 ,介绍了它在两类DEM实验区应用的结果 ,显示了它在DEM精度评价中具有准确可靠、快速直观、评价客观、精度数值符合DEM实际的特点 ,并能醒目突显DEM的局部错误 ,使其能用DEM构建文件改正后建成较高精度的DEM。该评价新方法 ,已在江苏全省和密云水库流域DEM建成中得到充分应用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定量监测 DEM精度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驭式洪水演进模型在蓄滞洪区联合防洪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大鸣 王志超 +3 位作者 李杨杨 王笑 张建中 刘江侠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4-1092,共9页
基于一、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模型采用具有旁侧出流的河网独立计算的一、二维多口门嵌套衔接模式,将一维河道嵌套于二维分洪区中.通过混合编译方法实现了该模型的可视化驾驭功能.介绍了驾驭式模... 基于一、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模型采用具有旁侧出流的河网独立计算的一、二维多口门嵌套衔接模式,将一维河道嵌套于二维分洪区中.通过混合编译方法实现了该模型的可视化驾驭功能.介绍了驾驭式模型的基本结构,讨论了该模型混合编译的不同实现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保留计算模型独立性和完整性前提下具有通用性的可视化驾驭模型快捷建立方法.结合历史洪水资料,模拟了永定河蓄滞洪区百年一遇洪水演进过程.实现了模拟过程中对各分洪区口门开关和堤埝突发决口事件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驭式 洪水演进 蓄滞洪区 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需水的永定河水资源调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江侠 任涵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4,共4页
永定河作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目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污染严重、河道断流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改善永定河的生态,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对永定河的生... 永定河作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目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污染严重、河道断流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改善永定河的生态,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对永定河的生态需水量进行分析,建立了水资源供用耗排模拟模型,模拟了永定河上下游和不同用户之间的供用水关系;分析了现状生态需水的亏缺情况,提出了控制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和增加外流域调水的水量调配构想,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绿色生态廊道 生态需水量 供用耗排 生态亏缺 水量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下水入渗的洪水演进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江侠 王佰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68-172,共5页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在洪水演进中,地下水渗漏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对洪水演进可能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此问题,以小清河分洪区及其西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地下水入渗的洪水演进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小清河分洪区的设计标准...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在洪水演进中,地下水渗漏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对洪水演进可能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此问题,以小清河分洪区及其西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地下水入渗的洪水演进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小清河分洪区的设计标准洪水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渗漏对小清河分洪区、河北省部分区域的水位以及出口东茨村的水位和泄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漏对小清河分洪区的洪水演进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小清河分洪区的调度运用以及治理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渗漏这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渗漏 洪水演进 二维非恒定流 格林-安普特公式 小清河分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4座水库降雨径流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宗婧 朱晓春 +2 位作者 谭桂秋 高学平 张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188-192,共5页
降雨径流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即不同时期降雨径流关系有无显著差异是水文演算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河北省海河流域四座水库的降雨径流系列为基础,通过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的特性分析、年径流系数的变化过程分析、秩和检验、回归方程的... 降雨径流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即不同时期降雨径流关系有无显著差异是水文演算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河北省海河流域四座水库的降雨径流系列为基础,通过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的特性分析、年径流系数的变化过程分析、秩和检验、回归方程的差异分析等,对四座水库的1980-2008年入库径流水文系列一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Z水库、GN水库、HBZ水库1980-2008年的入库径流资料具有一致性,虽年径流深、年径流系数有差异,但降雨径流关系并无显著差异。而WK水库1980-2008年的入库径流资料则不具有一致性,降雨径流机制发生变化,分析了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并对其天然径流资料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一致性分析 差异分析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大体积混凝土全过程智能通水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鑫鑫 刘江侠 张国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7-109,5,共4页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避免结构出现温度裂缝的关键手段,为了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温度控制,智能优选合适的冷却参数,结合有限元仿真计算,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以各冷却阶段的通水温度和通水流量作为输入,以温度演化过程中的控制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避免结构出现温度裂缝的关键手段,为了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温度控制,智能优选合适的冷却参数,结合有限元仿真计算,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以各冷却阶段的通水温度和通水流量作为输入,以温度演化过程中的控制温度(最高温度、一冷、中冷目标温度、灌浆温度)作为输出,建立了智能通水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由该模型得到的通水参数能满足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控温目标,模型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全过程的温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温控 通水冷却 反演分析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硕果 刘江侠 +6 位作者 吴卿 何洪名 杨峰 李宝亭 祝云宪 张璐 李泮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77,共4页
为了给水电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研究提供案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静态研究思想和中性模型建模方法,以土壤流失量、生态保护指标、净第一性生产力为参数,构建了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模型,用其计算的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ET值阈限为0... 为了给水电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研究提供案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静态研究思想和中性模型建模方法,以土壤流失量、生态保护指标、净第一性生产力为参数,构建了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模型,用其计算的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ET值阈限为0~5,ET值越大表明土壤侵蚀越轻微、生态环境越优良、生态生产功能越强。以出山店水库大坝以上至92 m水位库区尾水上游第一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支流为研究区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ET最大值、最小值、现状值分别为4.162、2.505、3.994,均超过ET值阈限平均值2.5,说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相对轻微、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生产功能较强,但仍须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弹性景观功能 模型 出山店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