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推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岩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3期8-10,共3页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习...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科学推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管理的意义、原则、重点任务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促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资源 生态建设 开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新时代 支撑服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征程 被引量:1
2
作者 卢顺光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2期17-20,84,共5页
沙棘中心成立20多年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用实效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国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 沙棘中心成立20多年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用实效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国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的资源调查、信息库建设、开发研究、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植物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系统总结了沙棘中心在推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与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水土保持植物资源 建设成效 存在问题 工作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践行“两山”理念 筑牢流域生态屏障——大藤峡水利枢纽水土保持实践
3
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9期I0001-I0006,共6页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是《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确定的流域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是《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确定的流域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性工程,被列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项目、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经济带 大藤峡水利枢纽 标志性项目 关键性工程 黄金水道 生态屏障 流域防洪规划 控制性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生态文明 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乔殿新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8期11-13,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在总结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面临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在总结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挑战,从系统性、综合性、源头性、科学性、协同性5个方面和维度提出了新时代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现状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中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37-41,I0001,共6页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根据2022年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情况和2023年1月发布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2023年7月水利部制定了针对...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根据2022年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情况和2023年1月发布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2023年7月水利部制定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水土流失特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要点》(以下简称《审查要点》)。为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新颁布的《审查要点》和《管理办法》,针对当前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变更率过高、前期工作不扎实、水土保持内容缺失、响应法规标准要求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项目的完整性、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对主体工程的理解程度、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科学性及其他相关内容的相符性方面,对方案编制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审查要点》的条款要求进行了系统解读,明确了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审查的红线要求,为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查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现状 变更率 前期工作 项目组成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聪 土小宁 +2 位作者 温秀凤 吴家森 库伟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采用座谈、走访、勘察、收集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水土保持功能可将浙江省分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维护功能区、水质维护功能区、人居环境维护功能区4个类型区,针...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采用座谈、走访、勘察、收集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水土保持功能可将浙江省分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维护功能区、水质维护功能区、人居环境维护功能区4个类型区,针对4个区现有的植被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宜每个区的水土保持植物布局、措施配置及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并建议:植被建设与人文特色并重,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选择树种,立体复合配置,加强后期抚育管护;加强水土保持植物宣传,充分发挥植被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推动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被建设 植物配置模式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区(苏皖)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土小宁 胡海波 +1 位作者 李蓉 王霞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1期26-29,I0002,共5页
为了全面了解苏皖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对江苏、安徽等地采用座谈、走访、勘察、收集资料等方法,进行了水土保持植物专题调研。江苏省和安徽省属于江淮下游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江淮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保土区、太湖丘陵平原水质维护... 为了全面了解苏皖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对江苏、安徽等地采用座谈、走访、勘察、收集资料等方法,进行了水土保持植物专题调研。江苏省和安徽省属于江淮下游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江淮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保土区、太湖丘陵平原水质维护人居环境维护区、沿江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和浙皖低山丘陵生态维护水质维护区等6个三级区,针对6个区现有的植被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每个区的植物配置模式及适合的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并建议采取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创新地方景观特色,调控水土保持植被建设的密度,以及加强后期抚育管护等措施,以充分发挥植被综合效益,推动区域水土保持植物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被建设 植物配置模式 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渠那得清如许——记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利绿化工作
8
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8期I0002-I0007,共6页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保障北方受水区供水安全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水利部始终强化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保护,高质量推进水质安全保障各项任务...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保障北方受水区供水安全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水利部始终强化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保护,高质量推进水质安全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坚决守好一库碧水,切实保障水质安全。肩负丹江口水利枢纽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建设美丽工程的重任,汉江集团丹江口博远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远置业公司”)应运而生,坚持以打造绿色水源地为目标,着力构筑水质保护生态屏障,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质保护 丹江口库区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上游流域 水质安全 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中峰 史彦林 +2 位作者 严尔梅 贾洪纪 杨文姬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6期10-13,25,共5页
植物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上具有立体多点防侵蚀的特点,同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比,地表扰动较小,对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多年的实践,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植物措施从周边环境、立地条件及建设要求的角度可分为生态恢复型、生态... 植物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上具有立体多点防侵蚀的特点,同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比,地表扰动较小,对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多年的实践,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植物措施从周边环境、立地条件及建设要求的角度可分为生态恢复型、生态功能型和生态美观型三类。在调查东北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植物措施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立地条件划分情况,从植物品种选取、配置模式和栽植技术等方面进行设计,总结出了适应东北黑土区不同立地类型的植物措施配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中峰 杨文姬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1期23-26,共4页
植物措施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植物措施的特点、作用和应用范围,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一级区为基础,调查、总结实践应用中较为成熟的生产建设项目植物配置模式,综合考虑区域、微地形、植... 植物措施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植物措施的特点、作用和应用范围,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一级区为基础,调查、总结实践应用中较为成熟的生产建设项目植物配置模式,综合考虑区域、微地形、植物特性等因素,划分出植物措施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并进行对位配置设计,提出对应的植物措施配置模式,并探索通过移动客户端、模块化等应用形式指导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植物措施 对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主要成效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乔殿新 土小宁 +1 位作者 梁月 孙晶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9期1-3,共3页
2015年5月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全国选择了62所地市级党校,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8月,全国各地累计有70所地市级党校开展了水保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举办各种层次的水土保持培训班1 348期,培... 2015年5月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全国选择了62所地市级党校,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8月,全国各地累计有70所地市级党校开展了水保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举办各种层次的水土保持培训班1 348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138 853人次,创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基地161个,投入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经费284.2万元。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培养了一批党校水保教师,开发了一批党校水保课件,培训了一批党政干部,创建了一批党校水保教学实践基地,拓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但还存在综合基础薄弱、专项经费短缺、专业师资不足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快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文明责任体系,培育普及生态文化,通过各级党校平台,持续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政治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的水土保持生态意识和主体责任,为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国策宣传教育 进党校 成效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文焱 林田苗 +4 位作者 毕华兴 赵丹阳 云慧雅 魏立娟 沈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96,共10页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差异,为确定刺槐人工林的合理林分密度及其健康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5种不同密度(675,1025,1575,2175和2500株/hm^(2))刺槐...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差异,为确定刺槐人工林的合理林分密度及其健康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5种不同密度(675,1025,1575,2175和2500株/hm^(2))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灌、草植物的种类、数量及盖度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植物多样性指数。确定了10项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植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刺槐人工林群落内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为菊科、蔷薇科及禾本科,重要值较高的植物种主要为黄刺玫(Rosa xanthina)、杠柳(Periploca sepium)、茅莓(Rubus parvifolius)和艾蒿(Artemisia argyi)。(2)随着刺槐人工林密度的增大,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密度适中(1575和2175株/hm^(2))时的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林分密度为1575株/hm^(2)的刺槐林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密度为675和2500株/hm^(2)刺槐林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分密度为1575株/hm^(2)的刺槐林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密度为675和2500株/hm^(2)的林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3)对不同密度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密度为1575株/hm^(2)时刺槐林的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价值最高。【结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适宜林分密度为1185~1785株/hm^(2),该密度刺槐人工林下灌、草植物较为丰富多样,该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当地刺槐人工林造林及可持续经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林分密度 晋西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渣场水土保持合理性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田苗 孙中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47-52,共6页
弃渣场作为生产建设项目重要的水土流失源地,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重要对象,其设置、选址、堆置方式及措施布设的合理性决定着整个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效果,同时对后期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工作实践,从土石... 弃渣场作为生产建设项目重要的水土流失源地,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重要对象,其设置、选址、堆置方式及措施布设的合理性决定着整个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效果,同时对后期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工作实践,从土石方流向、综合利用落实情况、占地类型及运输条件等方面对弃渣场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从选址合规性、安全性、满足建设需要和生态文明需要角度对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从弃渣场等级与措施标准的选取、措施布设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合理性论述,旨在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设置、选址、堆置方式与措施布设提供参考。同时,探讨了弃渣场定量化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合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要求下的高速铁路建设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乔锋 杨文姬 +2 位作者 石元基 孙中峰 王愿昌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年第2期48-52,共5页
高速铁路为建设类线型工程,因空间跨度大、占地面积多、土石方量大、渣土场多等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较重。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设计特点、项目组成、占地性质等,结合最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要求,总结近年来高速铁路工... 高速铁路为建设类线型工程,因空间跨度大、占地面积多、土石方量大、渣土场多等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较重。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设计特点、项目组成、占地性质等,结合最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要求,总结近年来高速铁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下的高速铁路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水土保持 自主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清洁小流域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中峰 王欣苗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34-37,I0001,共5页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抓手,而植物措施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治山保水、治河疏水、治污洁水、以水兴业角度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总体要求,并提出在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植物措施布设中应充分...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抓手,而植物措施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治山保水、治河疏水、治污洁水、以水兴业角度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总体要求,并提出在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植物措施布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措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的目标要求,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的预防保护区、综合治理区和生态修复区还应充分考虑植物措施的功能要求。总结提炼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内容及目的是达到对功能定位的响应、资源环境的匹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需求,并提出了对位配置的6条原则,即定向性原则、安全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稳定性原则,同时提出在实际操作中应从小流域系统诊断与功能需求分析、立地因子的选取、植物品种的选择、树种配置、林水关系配置等方面对植物措施进行科学设计,形成较为科学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植物措施 对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侵蚀沟治理植物措施配置模式探讨
16
作者 严尔梅 孙中锋 +3 位作者 欧阳力 解运杰 徐金忠 魏琳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黑龙江省侵蚀沟分布广泛,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土壤条件迥异,植物区带跨度较大,在既往侵蚀沟治理设计中,由于植物措施相对弱化,树种选择单一,配置形式千篇一律,不能充分适应各类树种的生物性状,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防护功能受限,一定程... 黑龙江省侵蚀沟分布广泛,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土壤条件迥异,植物区带跨度较大,在既往侵蚀沟治理设计中,由于植物措施相对弱化,树种选择单一,配置形式千篇一律,不能充分适应各类树种的生物性状,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防护功能受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植物措施的治沟效果。通过深入分析侵蚀沟治理需求,系统总结植物措施治沟经验,在挖掘乡土树种资源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侵蚀沟治理植物措施配置模式进行探讨,基于侵蚀沟立地条件、水土保持树种生物学特性,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结合黑龙江省侵蚀沟治理实践,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侵蚀沟防治部位,提出了几种植物治沟配置方案,并明确了相应苗木规格、整地方式和栽植密度等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治理 植物措施 配置模式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景观+经济”模式的矿区生态修复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以陕西省府谷县三道沟煤矿沉陷区为例
17
作者 郅三占 白清才 +5 位作者 于欢 王丹 魏天兴 范德卉 李世杰 谢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1,共8页
煤炭高强度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及地质灾害频发,而传统的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模式成本高、实施阻力大、生态效益差,难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当前,矿区生态修复亟需探索可行的生态修复未来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模式创新,... 煤炭高强度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及地质灾害频发,而传统的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模式成本高、实施阻力大、生态效益差,难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当前,矿区生态修复亟需探索可行的生态修复未来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模式创新,实现矿区生态修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陕西省府谷县三道沟煤矿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案例为实例,围绕“现状-问题-对策-效果”的逻辑链,通过实地调研,系统分析沉陷区生态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沉陷区的生态修复路径、模式与技术进行多层次剖析,并客观评价基于“生态+景观+经济”模式下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沟煤矿沉陷区在治理实践中采取精细化分区策略,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重点推进林业复垦和农业复垦工程,成功建成沉陷区生态林和农田示范区,实现了该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有效促进了该区自然和乡村人居环境的协同发展。本实例证明,在以“生态+景观+经济”为核心的矿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中,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益,对同类型煤矿沉陷区的生态治理具有推广意义,可为实现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统一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矿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沉陷区 修复路径 绿色矿山 生态产品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丹 陈超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9期51-54,共4页
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剧烈侵蚀的中心地区,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治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是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的关键。但砒砂岩条件恶劣、风化严重,自然植被恢复困难。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实施,为治理... 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剧烈侵蚀的中心地区,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治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是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的关键。但砒砂岩条件恶劣、风化严重,自然植被恢复困难。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实施,为治理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找到了“突破口”。回顾了沙棘治理砒砂岩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沙棘生态工程的成效、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对新时期沙棘生态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以沙棘作为治理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的“突破口”;二是将沙棘作为一项必要措施列入黄河流域综合防治体系;三是创新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沙棘生态建设;四是科学规划,推动黄土高原重点区域沙棘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砒砂岩区 黄河流域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十三五”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评估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超 徐双民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8期57-58,共2页
坡耕地是广大山地和丘陵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用地,同时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进一步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选取8个市(州)的27个县(区)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坡耕地改梯田5.66万hm... 坡耕地是广大山地和丘陵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用地,同时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进一步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选取8个市(州)的27个县(区)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坡耕地改梯田5.66万hm2。采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评估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总结典型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综合治理 效益评估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月 王丹 田向荣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67-68,共2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化与发展,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基本单元,通过调研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总结出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聚焦顶层设计,全局谋划,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化与发展,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基本单元,通过调研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总结出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聚焦顶层设计,全局谋划,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工程、植物等措施,通过机制创新,合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治理需求与实际投入、实际需求与现行政策、发展潜力与体制机制矛盾突出等问题,从整合资源、协同治理,系统谋划、典型示范,机制创新、两手发力等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 生态清洁小流域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