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土保持委员会的历史回顾与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宝桐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新水土保持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回顾我国水土保持委员会发展历程和所起作用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家管、多家治、高层协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管理体制,统筹考虑区域水土保... 新水土保持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回顾我国水土保持委员会发展历程和所起作用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家管、多家治、高层协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管理体制,统筹考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水利、林业等部门共同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议在实行水土保持归口管理的同时,恢复或成立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强化"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管理体制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监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光 范海峰 +1 位作者 陈浩生 董国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13-17,共5页
为给大面积开展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中选择4条重点小流域设置28个径流小区,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及措施保土效益对比分析。通过对2年监测成果的分析,认为:“试点工程”中所采取的几... 为给大面积开展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中选择4条重点小流域设置28个径流小区,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及措施保土效益对比分析。通过对2年监测成果的分析,认为:“试点工程”中所采取的几种主要坡面治理措施,其保土减沙效益十分显著———水平梯田措施最好,减少土壤流失量高达99.5%;其次是地梗植物带和水平坑措施,减少土壤流失量为95.2%;荒山荒坡灌木埂措施为80.2%;改垄措施为64.6%;生态自然恢复稍低些,为4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保持措施 减沙效益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政府职能与法人义务 被引量:7
3
作者 牛崇桓 钟云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作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水土保持监测分为监督性监测和管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是政府主管部门承担的法定职责和义务,管理性监测是生产建设单位承担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两者的任务、内容、要求、作用等均有不同,既不重复,更不... 作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水土保持监测分为监督性监测和管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是政府主管部门承担的法定职责和义务,管理性监测是生产建设单位承担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两者的任务、内容、要求、作用等均有不同,既不重复,更不矛盾,不能相互替代。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监测对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生产建设单位应当高度重视监测的水土保持管理功能,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测义务,及时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障水土保持方案的全面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职能 义务 生产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防蚀机理及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宝桐 张锋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于防治土壤侵蚀、促进农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简要介绍国外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东北黑土区应用较广的横坡垄作、垄作区田、少耕免耕、间混作、深松耕法、鼠道耕法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于防治土壤侵蚀、促进农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简要介绍国外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东北黑土区应用较广的横坡垄作、垄作区田、少耕免耕、间混作、深松耕法、鼠道耕法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防蚀机理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耕作措施 防蚀机理 防蚀效果 增产效果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范围界定及水土保持防治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岩松 王玉玺 李洪兴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3,共3页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踏勘、抽样调查与定位研究、科学试验、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的集成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整合的技术路线,以GIS平台叠置分析技术为支撑,开展了典型黑土区、东北黑土区(广义黑土区)的范围界定和水土保持区...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踏勘、抽样调查与定位研究、科学试验、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的集成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整合的技术路线,以GIS平台叠置分析技术为支撑,开展了典型黑土区、东北黑土区(广义黑土区)的范围界定和水土保持区划,东北黑土区面积为103.02万km2,其中水蚀面积17.95万km2、风蚀面积3.40万km2、冻融侵蚀面积6.24万km2,针对各分区的特征提出了基本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范围 水土保持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地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的实施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钟云飞 郭睎尧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9期64-65,78,共3页
东北黑土地重点治理区2010—2012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是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的管理、分工、技术方法,指出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管理具有目标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整体性。根据... 东北黑土地重点治理区2010—2012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是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的管理、分工、技术方法,指出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管理具有目标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整体性。根据监测成果分析认为,东北黑土地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实践证明,开展水土流失流失动态监测对持续推进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重点治理区 动态监测 管理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宝桐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6期52-53,共2页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为保证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质量,结合编制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践,提出了编制此类方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原则上要强调预...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为保证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质量,结合编制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践,提出了编制此类方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原则上要强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理念;设计上要突出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少占地就是最优选择的理念;土石方平衡上要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土石方开挖的理念;措施配置上要遵循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理念;费用计取上要符合概(估)算编制规定、满足工程建设管理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解读
8
作者 张延玲 任明 +1 位作者 温磊磊 苏远航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65-67,共3页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规范》(SL/T 466—2024)经水利部2024年第5号公告批准发布,于2024年7月11日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注重与国内现有标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范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坚持“管用...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规范》(SL/T 466—2024)经水利部2024年第5号公告批准发布,于2024年7月11日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注重与国内现有标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范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坚持“管用实用”的原则,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主要特点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综合防治与系统治理、坚持因地制宜与技术创新、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性强;从强化系统治理与协同推进、综合防治与生态修复并行、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完善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技术规范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数据与知识库耦合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胜天 高云飞 +2 位作者 李智广 王岩松 李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13-17,23,共6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区,应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与同期TM数据进行交叉辐射定标,计算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覆盖度,建立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侵蚀空间信息数据库。以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理论基础,结合地面调查,建立土壤... 以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区,应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与同期TM数据进行交叉辐射定标,计算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覆盖度,建立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侵蚀空间信息数据库。以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理论基础,结合地面调查,建立土壤侵蚀知识库,通过构建空间信息与知识库耦合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结果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北京一号"能够满足中等分辨率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要求,取得的"北京一号"卫星影像定标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一号 辐射定标 土壤侵蚀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三江平原水土流失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世泉 张树文 +2 位作者 王岩松 李忠福 范海峰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7,共4页
三江平原是我国东北黑土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基于GIS和RS,结合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获得了三江平原1954、1976、1986、2000年4个时期的土壤流失量,并据此了解该区土壤侵蚀现状,分析水土流失变化趋势,为该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和... 三江平原是我国东北黑土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基于GIS和RS,结合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获得了三江平原1954、1976、1986、2000年4个时期的土壤流失量,并据此了解该区土壤侵蚀现状,分析水土流失变化趋势,为该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USLE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界定及坡度分级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燕 谢云 +2 位作者 谢凯旋 沈海鸥 张延玲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9期46-50,共5页
坡耕地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源地,坡耕地治理是保护黑土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中之重。目前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界定及其坡度分级尚无统一定论,给黑土地研究、保护和治理带来一定困扰。结合相关标准、文献和数据资料,对水土流失... 坡耕地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源地,坡耕地治理是保护黑土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中之重。目前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界定及其坡度分级尚无统一定论,给黑土地研究、保护和治理带来一定困扰。结合相关标准、文献和数据资料,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一步分析,提出以0.25°作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临界坡度,建立了黑土区≤0.25°、>0.25°~2°、>2°~6°、>6°~15°、>15°共5级耕地坡度分级标准,建议在黑土地保护相关规划布局及水土流失精准治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坡度分级 界定 坡耕地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的普查方法与成果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智广 王岩松 +1 位作者 刘宪春 刘建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5期9-13,共5页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该区侵蚀沟道开展的首次全面调查。本文全面介绍了本次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侵蚀沟道调查方...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该区侵蚀沟道开展的首次全面调查。本文全面介绍了本次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侵蚀沟道调查方法、分级分类标准以及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治理意义重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以2.5 m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5万数字线划图为主要信息源,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辨识50 km2小流域内长度在100 m和5 000 m之间的侵蚀沟道,提取沟道面积、长度、纵比和起讫经纬度等指标。在沟道提取、数据填报和成果审核汇总等阶段,县级、省级和流域等各级普查机构通过野外核查、室内检查和数据比对等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侵蚀沟道的遥感解译与识别、沟道勾绘精度、图形数据接边进行审核,保证普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经调查东北黑土区共有侵蚀沟道29万5 663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道 普查 方法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三江平原耕地质量评价与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笑怡 高燕 +2 位作者 张延玲 朱振华 张洪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对粮食生产和安全构成持久约束,三江平原人均耕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三江平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结合AHP方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对粮食生产和安全构成持久约束,三江平原人均耕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三江平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结合AHP方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耕地质量综合得分,按得分对三江平原耕地质量与生产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耕地质量整体上较好,四等以上耕地占总面积的96%以上;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大片耕地的边缘,向山区延伸的区域.以行政区为单位对比分析耕地质量与生产力,一些耕地质量高的区域,仍然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耕地质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危害面积识别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欧洋 阎百兴 +6 位作者 白建宏 陈浩生 高远 李绒萱 高燕 张延玲 崔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0,共7页
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扩展速度快、危害严重,急需开展大规模治理,但极其缺乏侵蚀沟危害范围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政府部门决策、侵蚀沟防治规划制定及治理效益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从侵蚀沟发生、发育特点入手,将侵蚀沟的潜在汇水面积界定... 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扩展速度快、危害严重,急需开展大规模治理,但极其缺乏侵蚀沟危害范围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政府部门决策、侵蚀沟防治规划制定及治理效益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从侵蚀沟发生、发育特点入手,将侵蚀沟的潜在汇水面积界定为其危害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侵蚀沟危害范围不仅能够反映侵蚀沟当前在空间上的影响,又能体现长时间序列尺度上危害的范围。并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开展了黑土区部分侵蚀沟现状汇水区与潜在汇水边界的识别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侵蚀沟危害面积差异较为明显。大型沟危害面积显著大于中小型沟,但后者潜在危害面积所占比例极高,未来应作为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的重点,从而有效提高防护工程投入资金费效比。侵蚀沟危害范围识别方法对数据精度要求适中,30 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与第一次水利普查侵蚀沟矢量数据相配套,就能够满足侵蚀沟汇水边界识别需要。本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规划编制和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侵蚀沟 潜在汇水面积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土壤侵蚀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诗 刘建祥 +1 位作者 张科 王志强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CSLE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在无水土保持工程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土壤侵蚀各因子特征值以及2011年的潜在土壤侵蚀情况.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坡度坡长因子的分布与潜在土壤侵蚀的分布呈一定的相反趋势,土壤可蚀性因子... 利用CSLE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在无水土保持工程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土壤侵蚀各因子特征值以及2011年的潜在土壤侵蚀情况.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坡度坡长因子的分布与潜在土壤侵蚀的分布呈一定的相反趋势,土壤可蚀性因子和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则表现出一致性.2011年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为2 600.1 t/(hm2·a),潜在土壤侵蚀面积占整个区间总面积的50.45%,并且以强烈侵蚀为主,造成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 土壤侵蚀 河龙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与环境特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范昊明 顾广贺 +1 位作者 王岩松 钟云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75-78,共4页
东北黑土区在气候、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地带性差异,进而也造成侵蚀沟发育特征的地带性分异。以黑土区水保规划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各规划分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方式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各分区侵蚀沟发育特征,... 东北黑土区在气候、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地带性差异,进而也造成侵蚀沟发育特征的地带性分异。以黑土区水保规划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各规划分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方式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各分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黑土区土壤抗蚀性差、降雨集中、冻融作用强烈、地势起伏是侵蚀沟形成的基础自然条件;长期耕作、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是侵蚀沟发生的首要诱发因素。在各水保规划分区中,大兴安岭东坡丘陵沟壑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区沟蚀最为严重,沟壑密度分别达到0.56、0.36 km/km2;而在大小兴安岭山地区,人为扰动少、植被覆盖度高,沟蚀发育较轻,沟壑密度仅为0.08 km/km2;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较大,沟壑密度为0.14 km/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发育特征 环境特征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岩松 王念忠 +3 位作者 钟云飞 顾广贺 范昊明 张瀚洋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67-69,共3页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广泛,沟蚀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明晰侵蚀沟在黑土区各省(区)的分布特征是沟道治理的前提。以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布在黑土区范围内的171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获取侵蚀沟数量...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广泛,沟蚀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明晰侵蚀沟在黑土区各省(区)的分布特征是沟道治理的前提。以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布在黑土区范围内的171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获取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等信息,分析了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黑土区沟蚀严重,沟壑密度达到0.21 km/km2,耕地广布,降雨及冻融等多重作用造成四省(区)88.67%的侵蚀沟处于发展状态。四省(区)按侵蚀沟数量排序为黑>内蒙古>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排序为吉>辽>黑>内蒙古;按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黑>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吉>黑>辽,按侵蚀沟长度排序为内蒙古>黑>辽>吉,黑、吉、辽、内蒙古沟壑密度分别为0.12、0.13、0.17、0.38 km/km2。降雨、植被、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黑土区四省(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省际分布特征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延玲 王兆铭 +2 位作者 高燕 钟云飞 张锋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0期63-65,共3页
通过遥感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了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流域1965、2005年的侵蚀沟空间数据,并对侵蚀沟特征、变化情况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显示:1965—2005年的40年间,侵蚀沟总面积增加了85.28 km2,数... 通过遥感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了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流域1965、2005年的侵蚀沟空间数据,并对侵蚀沟特征、变化情况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显示:1965—2005年的40年间,侵蚀沟总面积增加了85.28 km2,数量增加11 966条,总长度增加6 183.70 km,沟壑密度由0.034 km/km2发展到0.193 km/km2,侵蚀沟数量、面积和密度均呈快速增加趋势。总结了研究区侵蚀沟现状,并对黑土区侵蚀沟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侵蚀沟 沟壑密度 变化趋势 遥感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念忠 王岩松 +4 位作者 刘宪春 钟云飞 李忠福 刘建祥 邹海天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72-74,共3页
松辽流域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严格按照国普办制定的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和标准,细致管理,严格要求,率先组织完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普查成果全面分析了黑土区侵蚀沟道的现状,可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和侵蚀沟道治理提... 松辽流域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组严格按照国普办制定的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和标准,细致管理,严格要求,率先组织完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普查成果全面分析了黑土区侵蚀沟道的现状,可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和侵蚀沟道治理提供指导。总结了松辽流域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实施、普查数据汇总及质量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道 普查 组织 实施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