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国标《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认识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章树安 卢洪健 孙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3,共6页
概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修订背景,对比分析了监测站与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与资料整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主要内容。重点对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全覆... 概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修订背景,对比分析了监测站与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与资料整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主要内容。重点对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全覆盖、井口固定点设置、人工与自动监测比测误差精度、地下水动水位处理方法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地下水站网布设、成井、信息自动监测、资料整编、信息服务和运维技术水平,为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实施及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监测工程 技术标准 认识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抽水试验的地下水生态可开采量研究
2
作者 顾龙龙 卜新峰 +2 位作者 宋凡 昝友让 肖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4,46,共3页
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部要求到2035年,全面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超采亏空水量逐步填补,对地下水实施精准合理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现场抽水试验研究地下水... 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部要求到2035年,全面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超采亏空水量逐步填补,对地下水实施精准合理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现场抽水试验研究地下水库水资源生态开采量,基本确定了地下水库的总库容量及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可开采量,对不同时期地下水资源精准合理利用提供了借鉴,可以避免水资源超采对地表植被生长、海咸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地面沉降等的影响,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地下水高质量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抽水试验 地下水库 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塔木素地段地下水补给来源与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礼恒 董艳辉 +3 位作者 周鹏鹏 张江义 宋凡 魏亚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1-698,共8页
内蒙古阿拉善塔木素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地段之一,开展相应的水文地质特性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评估其适宜性尤为重要,而充分认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与演化过程是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机制与更新能力的基础。结合塔木素地区水文地质条... 内蒙古阿拉善塔木素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地段之一,开展相应的水文地质特性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评估其适宜性尤为重要,而充分认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与演化过程是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机制与更新能力的基础。结合塔木素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水化学与同位素技术对研究区26组水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与西北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特征类似,表明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到当地大气降水补给,这也与水文地质条件认识相符;区内地下水呈现高矿化度特征,TDS均值达到了2.9g·L^-1,地下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表现出干旱区地下水的典型特征;此外,地下水的氯碱指数均大于0,且Mg^2++Ca^2+-HCO3^--SO4^2-与Na^++K^+-Cl^-呈线性关系且斜率接近-1,说明了阳离子交换反应普遍发生在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中。塔木素重点地段地下水属于不适宜利用的高矿化度地下水,且深部地下水年龄大于5000年,循环交替能力较差。这一认识为该地段处置库选址和场址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氢氧稳定同位素 阿拉善 核废料地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强降水影响下的海河平原地下水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卓然 刘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2,共5页
2021年7月—10月,海河平原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降水呈现持续久、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受此影响,海河平原7月末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3.60 m,水位较该月初上升1.68 m,恢复至2018年春灌前水位水平。10月10日达到水位最高点,较7月1日累计上... 2021年7月—10月,海河平原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降水呈现持续久、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受此影响,海河平原7月末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3.60 m,水位较该月初上升1.68 m,恢复至2018年春灌前水位水平。10月10日达到水位最高点,较7月1日累计上升3.45 m。水位上升区与降水集中区、第四系强入渗区和低水位区相一致,低水位区更有利于获得持续补给。暴雨洪水对于缓解海河平原地下水系统的超采现状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暴雨洪水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降落漏斗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诺日公地段花岗岩微裂隙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董艳辉 宋凡 +4 位作者 周鹏鹏 王礼恒 魏亚强 童少青 段瑞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2-582,共11页
花岗岩是高放射核废料地质处置库的主要围岩之一,其水力学特征优劣直接决定了花岗岩体能否有效地阻隔地下水对处置库中核废物的侵袭。围岩微裂隙结构和化学风化程度是水力学特征的直观表现,微裂隙结构量化和化学风化程度计算对高放射核... 花岗岩是高放射核废料地质处置库的主要围岩之一,其水力学特征优劣直接决定了花岗岩体能否有效地阻隔地下水对处置库中核废物的侵袭。围岩微裂隙结构和化学风化程度是水力学特征的直观表现,微裂隙结构量化和化学风化程度计算对高放射核废料地质处置库埋藏深度的比选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文以阿拉善某600 m的花岗岩钻孔内不同深度的岩芯作为研究对象,得到大量的微裂隙显微照片;通过测网法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岩芯数字化的裂隙空间分布图像,并从中提取了微裂隙特征参数(裂隙条数、隙宽、裂隙率、裂隙面密度参数等);然后,对微裂隙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裂隙空间分布变异性。花岗岩样品的化学风化程度评价指标有:天然含水率、CIA。同时,利用SEM-EDS探测裂隙部位形貌特征及元素含量等数据。最后,对花岗岩完整性与核废料处置库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研究区的花岗岩微裂隙发育情况随深度增大逐渐变弱。(2)花岗岩受外力作用后微裂隙首先发育在石英中,其次是在长石和黑云母中。(3)临近破碎带,裂隙率、平均隙宽、裂隙条数均增大,同时受后期热液填充的影响,CIA也会表现出高值。(4)破碎带的发育,对周边完整岩体的微观破裂影响距离可以超过10.6 m,后期热液对下方完整岩体的侵染蚀变影响距离可以超过50.27 m。(5)通过综合评价,来自该钻孔不同深度的7个样品中,取自地下598.8 m处的样品所代表的位置最适宜作为核废料处置库深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诺日公 花岗岩 微裂隙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