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水文气象要素的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灰色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范月
李薇
+5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深
许莹莹
梅海鹏
胡永胜
王怡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0,87,共7页
准确预测作物蒸散量对制定精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至关重要。为进一步研究识别气象要素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本文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玉米蒸散量与14个水文气象要素间的...
准确预测作物蒸散量对制定精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至关重要。为进一步研究识别气象要素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本文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玉米蒸散量与14个水文气象要素间的关联度,建立12个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GM(1,n)逐日蒸散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水汽压力差>日最高气温>地温100cm>地温30cm>地温10cm>地温50cm>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叶面积指数>饱和差>日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建模结果表明输入要素个数为4~8时,模型预测精度均合格,后验差比值均小于0.45,小误差概率均大于0.8,可用于蒸散预测。采用GM(1,7)模型时,模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灰色关联分析
GM(1
N)模型
夏玉米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主导因素的定量识别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雪
叶思源
+1 位作者
宋凡
周鹏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7,57,共8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定量表征了影响水位动态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多项指标(包括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定量表征了影响水位动态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多项指标(包括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地表径流量),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K法)阐明了近50年来各项指标的演化规律;在掌握研究区自然社会指标及地下水水位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研究区降水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面蒸发呈现增加趋势,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呈现增加趋势,由于山前水库修建引起的地表径流量呈现减小趋势;上述指标变化影响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其中逐渐加剧的人类活动(包括粮食产量、人口数量)构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最主要驱动力,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贡献度达到60.6%,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作用次之,其贡献度为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平原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K法)
灰关联
主成分回归
地下水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文气象要素的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灰色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范月
李薇
王振龙
吕海深
许莹莹
梅海鹏
胡永胜
王怡宁
机构
河海大学
水利部
信息
中心
(
水文
水资源
监测
预报
中心
)
安徽省(
水利部
淮委)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
水资源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南京
水利
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0,8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河湖沼系统生态需水保障技术体系及应用”(2017YFC0404504)。
文摘
准确预测作物蒸散量对制定精准的灌溉制度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至关重要。为进一步研究识别气象要素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本文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玉米蒸散量与14个水文气象要素间的关联度,建立12个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GM(1,n)逐日蒸散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水汽压力差>日最高气温>地温100cm>地温30cm>地温10cm>地温50cm>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叶面积指数>饱和差>日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建模结果表明输入要素个数为4~8时,模型预测精度均合格,后验差比值均小于0.45,小误差概率均大于0.8,可用于蒸散预测。采用GM(1,7)模型时,模型精度最高。
关键词
蒸散
灰色关联分析
GM(1
N)模型
夏玉米
淮北平原
Keywords
evapotranspiration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GM(1
n)model
summer corn
Huaibei Plain
分类号
S27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主导因素的定量识别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雪
叶思源
宋凡
周鹏鹏
机构
国土
资源
部油气
资源
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
资源
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水利部
信息
中心
(
水文
水资源
监测
预报
中心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7,57,共8页
基金
青岛市博士后应用资助项目(2015310)
重点研发专项政府间合作项目(2016yee010960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144)
文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定量表征了影响水位动态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多项指标(包括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地表径流量),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K法)阐明了近50年来各项指标的演化规律;在掌握研究区自然社会指标及地下水水位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研究区降水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面蒸发呈现增加趋势,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呈现增加趋势,由于山前水库修建引起的地表径流量呈现减小趋势;上述指标变化影响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其中逐渐加剧的人类活动(包括粮食产量、人口数量)构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最主要驱动力,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贡献度达到60.6%,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作用次之,其贡献度为39.4%。
关键词
京津冀平原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K法)
灰关联
主成分回归
地下水位变化
Key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Plain
M-K metho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change of groundwater table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水文气象要素的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灰色模型研究
范月
李薇
王振龙
吕海深
许莹莹
梅海鹏
胡永胜
王怡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主导因素的定量识别研究
李雪
叶思源
宋凡
周鹏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