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数据交换关键技术
1
作者 刘杰 王卓然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以水利行业典型的四级(水利部—流域—省—地市)交换应用场景,以及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两部地下水监测数据实时交换共享的应用场景为基础,针对水利行业复杂网络条件下海量数据长距离实时和跨部委海量异构数据可信等交换需求,提出多源数... 以水利行业典型的四级(水利部—流域—省—地市)交换应用场景,以及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两部地下水监测数据实时交换共享的应用场景为基础,针对水利行业复杂网络条件下海量数据长距离实时和跨部委海量异构数据可信等交换需求,提出多源数据长距离传输适配对接、海量数据交换分布式协同调度、基于安全隔离网闸双向可信交换和两部海量异构数据融合共享等4项技术,从核心结构和原理层面对技术进行总结,并基于实际运行经验提出下一步升级建议。目前,4项技术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中普遍应用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数据交换关键技术可实现复杂条件下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两部国家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实时汇集、上报、共享和交换,并为地方地下水监测站数据汇交至流域分中心和国家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监测工程 数据交换 安全可信交换 跨网长距离交换 海量异构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测算运维经费,助力水利网信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殷悦 张潮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4期88-91,98,共5页
为支持水利网信可持续发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研究水利信息系统运维经费的科学测算体系。回顾水利信息化运维经费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2个标准构成的运维经费测算... 为支持水利网信可持续发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研究水利信息系统运维经费的科学测算体系。回顾水利信息化运维经费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2个标准构成的运维经费测算体系,经过实际运维经费测算应用,发现原有的运行维护定额标准在新形势下存在不适应性,因此,对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定额标准更为全面,能反映不同运行维护服务等级的要求,并强化资源整合共享和网络安全。科学测算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可有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助力水利网信可持续发展,未来运维经费测算需要考虑通货膨胀、资源成本上涨和设备服务寿命延长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维经费测算 水利网信 网络安全 资源整合共享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北斗应用场景探究
3
作者 花基尧 李艳 钱峰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4期38-42,53,共6页
数字孪生水利是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解决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存在的监测感知能力不足问题,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型时空数据底座纳入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部分,为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 数字孪生水利是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解决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存在的监测感知能力不足问题,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型时空数据底座纳入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部分,为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统一精准的时空数据、稳定的通信传输等服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念和原理,分析北斗系统在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中的定位及应用需求,结合数字孪生水利业务,详细阐述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文信息监测传输、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多项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对全面推动北斗与数字孪生水利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水利 北斗系统 新型时空数据底座 信息化基础设施 业务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与成就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志雨 《中国防汛抗旱》 2019年第10期25-29,共5页
我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治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1998年大水之后,我国在继续加大投入,加快防汛抗旱工程建设的同时... 我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治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1998年大水之后,我国在继续加大投入,加快防汛抗旱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强化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等防汛抗旱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经过近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整体功能较为强大的水文站网监测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分级制作、联合会商、成果共享的水文预报业务体系,水情预警发布基本实现中央、流域、省、市、县5级覆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汛抗旱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水文情报预报防灾减灾效益显著,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监测 预报预警 体系建设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展望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志雨 《中国防汛抗旱》 2019年第11期31-34,61,共5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强化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等防汛抗旱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央防灾减灾新理念和治水方针,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水文监测预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强化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等防汛抗旱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央防灾减灾新理念和治水方针,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要深入推进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和旱情监测评估常态化,拓展服务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工程运行监管等方面的业务,推进水情信息公共服务,加强业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时准确全面的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度管理、水生态水工程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监测:预报预警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感知网顶层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建新 蔡阳 《水利信息化》 2019年第4期1-5,19,共6页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水利感知网是智慧水利的基础部分,动态监测、加工处理、汇集各类水利数据和信息。以全国水利行业的视角,通过水利业务需求,研究分析水利感知对象、内容、要素,以及实现的技术...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水利感知网是智慧水利的基础部分,动态监测、加工处理、汇集各类水利数据和信息。以全国水利行业的视角,通过水利业务需求,研究分析水利感知对象、内容、要素,以及实现的技术与手段,从顶层对智能感知终端、系统、体系等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研究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水利感知网 顶层设计 感知对象 感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问题与对策及关键技术应用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志雨 刘玉环 孔祥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介绍了我国中小河流及洪水灾害基本情况,简要分析了中小河流洪水防御重点难点及亟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的对策与措施,并对未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网格精细化风险管理等理念创新实践提出了展望:将实现由水... 介绍了我国中小河流及洪水灾害基本情况,简要分析了中小河流洪水防御重点难点及亟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的对策与措施,并对未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网格精细化风险管理等理念创新实践提出了展望:将实现由水文要素预报向洪水影响预报转变,由基于防洪阈值的预警向洪水风险预警拓展,由"预测-应对"应急处置向网格精细化风险管理转变,由监测数据提供向信息产品服务延伸,水文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洪水灾害 洪水预报 风险预警 预报技术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单元边长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孔祥意 刘志雨 +1 位作者 周国良 李致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9-315,357,共8页
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通常采用DEM栅格作为计算单元,对地形信息具有均化作用,使得提取的坡度为非真值,且不同尺度栅格对应的该非真值差别明显,导致基于不同计算单元边长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为了解... 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通常采用DEM栅格作为计算单元,对地形信息具有均化作用,使得提取的坡度为非真值,且不同尺度栅格对应的该非真值差别明显,导致基于不同计算单元边长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为了解决不同分辨率DEM模型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栅格尺度与提取的流域坡度之间关系的归一化表示方法及对应的坡度矫正方法,该矫正方法中引入了可用于模型流速计算公式的坡度矫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单元边长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规律与对提取的流域坡度的影响规律完全一致,且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栅格均化作用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计算单元 DEM 坡度 流域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预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志雨 《中国水利》 2020年第17期7-10,共4页
2020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异常复杂,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强降雨时空集中、局地极端性强,多个流域洪水并发重发,超警河流数量多、洪水量级大,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简要分析了2020年以来全国雨水情特点,... 2020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异常复杂,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强降雨时空集中、局地极端性强,多个流域洪水并发重发,超警河流数量多、洪水量级大,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简要分析了2020年以来全国雨水情特点,介绍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措施及其在防御洪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了我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与实践进展,阐述了新形势下洪水预测预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和亟须加强的几项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监测 预测预报 措施及成效 技术进展 2020年暴雨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技术和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卓然 卢洪健 高攀 《水利信息化》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针对地下水数据的特点,提出一套可以实现海量数据治理和整合的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体系。从监测站获取数据到形成数据成果的全过程,分析自动监测过程中异常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地下水实时监测、历史监测、多元异构参数等不... 针对地下水数据的特点,提出一套可以实现海量数据治理和整合的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体系。从监测站获取数据到形成数据成果的全过程,分析自动监测过程中异常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地下水实时监测、历史监测、多元异构参数等不同数据类型的特点,采用统计分析、大数据多要素关联分析、自适应阈值对比分析、适用于地下水数据处理的数据驱动模型和地下水数值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辅以一系列支撑关键技术的在线软件,实现数据处理由主要依靠人工识别转变为自动识别、人工校核的模式,极大提高数据处理和整编效率。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技术和体系的构建,使得整体数据完整率由92.90%提升至99.43%,可用数据率达到99.01%,数据平均日完整率提高5.93%,实时监测和整编数据修正率分别提升2.56%和0.06%,达到充分利用工程站点和数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目标,为高水平地下水信息服务产品和智能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实时监测 监测系统 数据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技术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升级完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容 宫博亚 孔祥意 《水利信息化》 2021年第4期1-5,30,共6页
为提升全国水情信息交换的时效性,针对高峰期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出现的数据入库滞时、统计停滞、系统崩溃等问题,提出多个线程并行处理、微化服务独立控制、多维文件交换统计等技术和方法,对系统信息发送、信息接收、统计分析、信息监控... 为提升全国水情信息交换的时效性,针对高峰期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出现的数据入库滞时、统计停滞、系统崩溃等问题,提出多个线程并行处理、微化服务独立控制、多维文件交换统计等技术和方法,对系统信息发送、信息接收、统计分析、信息监控等四大核心层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核心模块服务微化,每个微服务下重构主次线程,部分线程交叉并行运行,并依据微服务和线程多维度构建文件交换统计模式,减少与数据库的直接交互,从而提升信息发送和接收、统计分析的效率,以及管理维护的友好性。2 a测试运行表明: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应对大数据量交换能力大幅提升,发送和入库效率显著提高,早高峰基本无延时,可全力保障水情信息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情信息 数据交换 信息系统 升级完善 优化设计 全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黄河兰州以上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径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怡雯 《陕西水利》 2021年第11期72-73,77,共3页
黄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连接我国西北、华北、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水资源量减少,生态用水面临较大压力。为了探究黄河上游水水文变异条件下的生态径流特征,基于黄河上... 黄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连接我国西北、华北、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水资源量减少,生态用水面临较大压力。为了探究黄河上游水水文变异条件下的生态径流特征,基于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1956年~2020年和兰州水文站1967年~2020年的实测逐日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流量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利用水文分析技术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与变化范围法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定量描述单个水文指标受影响后的变异程度,综合水文变异总体评价指标D0,从河流径流月度变化,河流水文指标,生态影响流量指标等方面对黄河上游水文形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唐乃亥和兰州两个水文站日径流量年际分配不均波动性较强,分别于1989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但整体趋势变化不显著;2)唐乃亥和兰州两个水文站整体水文改变均属于低度改变,均有流量极值事件减少,变化范围缩减的趋势,年内各流量事件与均值偏离减少,分配趋于集中,将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水生生物的健康发展;3)相比于唐乃亥站,经龙羊峡调蓄作用,兰州站极端低流量事件减少明显,能满足目前兰州断面生态基流指标,仍需结合生态调度与水资源配置,完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维护黄河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量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nESM5模式的长江流域未来降雨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阳硕 胡智丹 +2 位作者 邵骏 龚莉 杜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长江流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频繁而严重的洪旱灾害问题突出,急需开展水文气象要素未来时空变化趋势分析。引入CMIP6发布的CanESM5模式低、中、高强迫(SSP1-2.6、SSP2-4.5、SSP5-8.5)3种不同情景降雨量预估成果,采... 长江流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频繁而严重的洪旱灾害问题突出,急需开展水文气象要素未来时空变化趋势分析。引入CMIP6发布的CanESM5模式低、中、高强迫(SSP1-2.6、SSP2-4.5、SSP5-8.5)3种不同情景降雨量预估成果,采用基于分位数的日尺度偏差校正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了未来40 a降雨量时空演变趋势。空间上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维持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变,时间上以关键控制断面屏山、宜昌未来40 a成果为代表,未来屏山、宜昌以上流域的年降雨量均值及极值较历史时期相比明显增大,且高强迫情景下的年降雨量明显大于低强迫情景和中强迫情景;对于低强迫情景和高强迫情景,屏山断面以上流域年降雨量随时间的线性变化显著,而宜昌断面以上流域年降雨量随时间的线性变化不显著;在中强迫情景下,2个断面以上流域年降雨量随时间的线性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时空演变趋势 CMIP6 CanESM5模式 基于分位数的日尺度偏差校正法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抽水试验的地下水生态可开采量研究
14
作者 顾龙龙 卜新峰 +2 位作者 宋凡 昝友让 肖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4,46,共3页
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部要求到2035年,全面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超采亏空水量逐步填补,对地下水实施精准合理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现场抽水试验研究地下水... 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部要求到2035年,全面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超采亏空水量逐步填补,对地下水实施精准合理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现场抽水试验研究地下水库水资源生态开采量,基本确定了地下水库的总库容量及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可开采量,对不同时期地下水资源精准合理利用提供了借鉴,可以避免水资源超采对地表植被生长、海咸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地面沉降等的影响,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地下水高质量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抽水试验 地下水库 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致家 朱跃龙 +7 位作者 刘志雨 张珂 包红军 周国良 刘艳丽 何秉顺 万定生 李巧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总结国内外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河流众多、洪水频发、灾害严重等特点,讨论了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构建与短临精准预报、精细与智能洪水预报、洪水实时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水文气象数据质量控... 在总结国内外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河流众多、洪水频发、灾害严重等特点,讨论了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构建与短临精准预报、精细与智能洪水预报、洪水实时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水文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云平台构建及多重情景仿真等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关键科学问题,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洪水防控 应急管理 洪水预报 云平台 情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资料小水库影响下的中型水库入库洪水模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巧玲 马亚楠 +3 位作者 李致家 朱跃龙 刘志雨 章彩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为研究小水库蓄泄作用对中型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的影响,以分布式新安江模型为基础,将子流域单元内的小水库聚合为一个虚拟水库对模型汇流结构进行改造。以安徽省重点中型水库——东方红水库为例,采用不考虑小水库影响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 为研究小水库蓄泄作用对中型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的影响,以分布式新安江模型为基础,将子流域单元内的小水库聚合为一个虚拟水库对模型汇流结构进行改造。以安徽省重点中型水库——东方红水库为例,采用不考虑小水库影响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2014—2017年共14场发生在汛初、汛中和汛末的洪水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汛中比较大的场次洪水,对于汛末洪水的模拟效果稍差。选择发生在汛末的2015090420号和2017070101号洪水,采用考虑小水库影响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模拟上游五里源和高堨水库蓄泄对东方红入库洪水的影响,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可知,子单元流域面积内加入虚拟水库的新安江模型,在径流深、洪峰和纳什效率系数方面模拟结果均优于新安江模型,径流深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3.2%、18.4%,洪峰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52.2%、53.5%,纳什效率系数提高了0.92、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水库 入库洪水 虚拟水库 无资料小水库 新安江模型 子流域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分布式蓄超空间动态组合TOKASIDE-D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玉环 刘志雨 +2 位作者 李致家 张珂 刘开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为探究我国华北地区由于下垫面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地下水超采严重和产流机制混合多变(蓄满与超渗产流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交替主导)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基于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模型TOKASIDE的基础上,通过降雨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判... 为探究我国华北地区由于下垫面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地下水超采严重和产流机制混合多变(蓄满与超渗产流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交替主导)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基于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模型TOKASIDE的基础上,通过降雨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判定关系,动态识别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网格,构建分布式蓄超空间动态组合模型(TOKASIDE-D),并选择华北地区的北辛店流域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模型相比,TOKASIDE-D模型在北辛店流域的洪水模拟精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径流深误差合格率由44%提升至56%,洪峰误差合格率由44%提升至78%;TOKASIDE-D模型能够准确捕捉降雨、土壤含水量等动态因子对产流模式的控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降雨径流 TOKASIDE模型 蓄满产流 混合径流 空间动态组合 北辛店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旱涝灾害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丽仙 杨帆 赵兰兰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4期66-70,共5页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建模原理,选取滇池流域1955—2020年降水资料为原始数据,建立旱灾灰色预测GM(1,1)模型;采用牛栏江流域1954—2020年最大流量资料,建立洪灾预测模型;将两个模型的预测值分别与实际旱灾和洪灾发生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探...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建模原理,选取滇池流域1955—2020年降水资料为原始数据,建立旱灾灰色预测GM(1,1)模型;采用牛栏江流域1954—2020年最大流量资料,建立洪灾预测模型;将两个模型的预测值分别与实际旱灾和洪灾发生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水文长期预报中灰色灾变理论的应用。利用模型对流域未来旱涝灾害出现时间进行预测,未来10年内,滇池流域在2026—2027年、2031—2032年存在旱灾风险;牛栏江流域则在2025—2026年、2031—2032年发生洪灾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旱涝灾害预测 滇池流域 牛栏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差分析周期外推法在入库径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邓丽仙 杨帆 赵兰兰 《云南水力发电》 2022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利用松华坝水库1955—2021年(67a)的入库径流资料系列,通过时间序列周期方差分析外推法计算了该水库的入库径流量的水文周期,得到松华坝水库入库径流量的水文周期是10a;根据这一周期长度,用实际入库径流资料与预报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利用松华坝水库1955—2021年(67a)的入库径流资料系列,通过时间序列周期方差分析外推法计算了该水库的入库径流量的水文周期,得到松华坝水库入库径流量的水文周期是10a;根据这一周期长度,用实际入库径流资料与预报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利用模型对水库入库径流量进行预测。从预测结果看,2022—2025年水库将出现入库径流量大量减少时段,水库的蓄水、供水矛盾将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入库径流量 方差分析 外推法 松华坝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近60年台风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峰中 周玉良 +2 位作者 周平 金菊良 尹志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基于中国水情年报和安徽省15个降水观测站1957~2016年台风期间降水资料,分析台风登陆中国后7d内在观测站形成的日降水大于或等于5mm的降水事件,提取了各站、各区域年台风降水量、次数等台风降水特征,分析了安徽省台风降水特征的时空分... 基于中国水情年报和安徽省15个降水观测站1957~2016年台风期间降水资料,分析台风登陆中国后7d内在观测站形成的日降水大于或等于5mm的降水事件,提取了各站、各区域年台风降水量、次数等台风降水特征,分析了安徽省台风降水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台风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差异显著,安徽省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为165mm;江南、江淮和淮北三个区域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分别为216、154、137mm,具有从南到北递减规律;15个降水观测站多年平均年台风降水量为125~347mm,平均年台风降水发生3.2~4.7次;安徽省7~9月台风降水量为128mm,占年台风降水量的78%;安徽省台风降水量具有山区多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台风降水量 时空分布特征 地形影响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