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线盘鮈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岳松 杨洋 +7 位作者 徐林 甘星 何大江 程睿 黎国樑 毕建启 陈锋 张志明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多线盘鮈(Discogobio multilineatus)为红水河特有鱼类,分布区域狭窄,野生资源匮乏。为实现多线盘鮈苗种的规模化生产,为其人工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支撑,对人工驯养的多线盘鮈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和催产,通过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并观察其胚胎... 多线盘鮈(Discogobio multilineatus)为红水河特有鱼类,分布区域狭窄,野生资源匮乏。为实现多线盘鮈苗种的规模化生产,为其人工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支撑,对人工驯养的多线盘鮈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和催产,通过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并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研究显示,多线盘鮈绝对繁殖力为(415.53±133.27)粒、相对繁殖力为(24.24±5.64)粒·g^(−1)。共进行3次人工繁殖,平均催产率为(93.12±1.73)%、受精率为(67.03±3.62)%、孵化率为(61.34±2.13)%。多线盘鮈受精卵为沉性卵,无黏性,呈淡青色或浅黄色,成熟卵子直径为(2.11±0.04)mm,吸水膨胀后呈白色,卵膜径达(3.37±0.09)mm。水温22~24℃下,经67~91 h孵化出膜,孵化积温为1728.17 h·℃,历经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共7个发育阶段、26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6.25±0.17)mm,肌节26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盘鮈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红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瑞加拉鲮胚胎及仔鱼发育研究
2
作者 甘星 杨洋 +3 位作者 王岳松 钟天 丁慧萍 张志明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193,共9页
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是华南地区重要养殖品种。为补充该物种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并为其苗种规模化培育和增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其受精卵,详细观察并记录其胚胎及仔鱼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麦瑞... 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是华南地区重要养殖品种。为补充该物种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并为其苗种规模化培育和增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其受精卵,详细观察并记录其胚胎及仔鱼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麦瑞加拉鲮产漂流性卵,成熟卵子直径为(1.41±0.08)mm,受精卵呈圆球形、淡灰色,吸水膨胀后直径达(4.98±0.67)mm,膨胀系数为353.19%。在水温26~28℃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历时15 h 40 min,所需积温438.67℃·h。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共7个阶段、32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4.51±0.19)mm,1日龄生长速率最大,绝对生长率(Absolute growth rate,AGR)和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分别为1.75 mm·d^(−1)和32.87%·d^(−1)。出膜后41 h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进入外源性营养期,9日龄进入稚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瑞加拉鲮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仔鱼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下叶绿素和微囊藻毒素的协同降解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强 李嗣新 冷博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水体微囊藻毒素无二次污染的高效降解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国内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的藻毒素异构体MC-RR、MC-LR在叶绿素的添加与否条件下,研究UV-B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和微囊藻毒素的协同降解效应。[结果]2 mW/cm^(2)的UV-... [目的]探讨水体微囊藻毒素无二次污染的高效降解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国内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的藻毒素异构体MC-RR、MC-LR在叶绿素的添加与否条件下,研究UV-B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和微囊藻毒素的协同降解效应。[结果]2 mW/cm^(2)的UV-B照射1 h,MC-RR、MC-LR降解率分别为29.8%和16.9%,而添加叶绿素后MC-RR、MC-LR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9.8%和100.0%;2 mW/cm^(2)的UV-B照射2 h,MC-RR、MC-LR均产生大量的光降解异构体产物,异构体产物与残余MC的色谱面积比分别为28.9%和21.7%,而添加叶绿素后MC-RR、MC-LR均被完全降解,MC和异构体产物均未检出。添加叶绿素后MC呈现出高效完全光降解,避免了常规光降解产生大量潜在毒性的异构体产物的缺点;2 mW/cm^(2)的UV-B照射1 h,对Chla、Chla与MC-RR混合溶液、Chla与MC-LR混合溶液中的叶绿素a的降解率分别为86.7%、18.9%和70.3%。[结论]叶绿素能高效催化UV-B对微囊藻毒素的光降解;水体添加叶绿素后MC呈现高效完全光降解,避免了常规光降解产生大量潜在毒性的异构体产物的缺点;微囊藻毒素的添加延缓了UV-B对叶绿素的光降解,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叶绿素 UV-B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光唇鱼(Acrossocheiluslongipinnis)人工繁殖和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岳松 徐林 +9 位作者 杨洋 程睿 王崇 何大江 黎国樑 马海涛 毕建启 陈锋 万正平 张志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长鳍光唇鱼(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是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物种。为实现长鳍光唇鱼苗种规模化生产,并为其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指导,对人工驯养的长鳍光唇鱼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和催产,采用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并观察... 长鳍光唇鱼(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是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物种。为实现长鳍光唇鱼苗种规模化生产,并为其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指导,对人工驯养的长鳍光唇鱼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和催产,采用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并观察其胚胎及仔鱼的发育过程。连续进行了4次人工催产,催产率为(68.95±13.26)%、受精率为(68.50±19.82)%、孵化率为(80.00±10.23)%。长鳍光唇鱼受精卵为沉性卵,具弱黏性,呈金黄色,卵径为(2.42±0.06)mm,吸水膨胀后为(3.03±0.08)mm。胚胎发育过程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7个阶段、28个发育时期。水温22~24℃时,经66~74 h孵化出膜,积温为1501.13℃·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8.33±0.23)mm,肌节34对,4日龄仔鱼形成5条横斑雏形。卵黄囊期历时8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4.13%·d^(-1);仔鱼期共历时21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2.70%·d^(-1)。研究结果对保护红水河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光唇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仔鱼生长 红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高须鱼胚胎及仔鱼发育观察
5
作者 杨洋 钟天 +6 位作者 吴亚杰 王岳松 甘星 程睿 宋儒霖 丁慧萍 张志明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7,共8页
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是澜沧江下游的土著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现为偶见种。为实现大鳞高须鱼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生产,并为其种群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通过人工催产获得大鳞高须鱼受精卵,系统观察并记录了其胚胎及... 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是澜沧江下游的土著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现为偶见种。为实现大鳞高须鱼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生产,并为其种群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通过人工催产获得大鳞高须鱼受精卵,系统观察并记录了其胚胎及仔鱼发育时序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大鳞高须鱼产漂流性卵,卵呈圆形、灰色,成熟卵子直径为(0.7±0.1)mm,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增至(3.5±0.1)mm。在水温26~28℃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16 h 45 min,孵化积温为460.22 h·℃,经历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器官形成期和破膜期共8个阶段,33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2.9±0.1)mm,通体透明,心脏位于卵黄囊前方,可观察到明显心跳及无色透明血液流动,眼无黑色素沉积,卵黄囊体积较小。仔鱼出膜36 h后开始摄食,45 h后卵黄囊完全吸收。研究发现,大鳞高须鱼易受饥饿胁迫,在其培育过程中需及时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以提高苗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高须鱼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繁殖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