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首鱼类分布格局的水声学探测评估(英文) 被引量:15
1
作者 谭细畅 常剑波 +1 位作者 陶江平 李新辉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329-334,共6页
2007年4月19-24日,应用EY60回声探测仪三峡水库库首区域的鱼类分布格局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研究发现:三峡大坝坝前至巫山干流江段鱼类分布不均匀,密度范围为0.718~37.46ind./1000m3,均值为3.117 ind./1000m3;鱼类主要分布的区域为支流... 2007年4月19-24日,应用EY60回声探测仪三峡水库库首区域的鱼类分布格局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研究发现:三峡大坝坝前至巫山干流江段鱼类分布不均匀,密度范围为0.718~37.46ind./1000m3,均值为3.117 ind./1000m3;鱼类主要分布的区域为支流河口及码头等位置,其中船闸通道位置密度最高;垂直分布上鱼类主要分布在30~60m的水层。分析认为,三峡库首区域鱼类的分布可能与浮游生物的丰富度有关。另外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探测中鱼类个体目标强度的分布及信号过滤,以便下一步水声学探测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水声学探测 鱼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渔业声学方法和GIS模型对楠溪江鱼类资源量及空间分布的评估 被引量:31
2
作者 陶江平 艾为明 +5 位作者 龚昱田 陈志俭 李尚鲁 谢起浪 陈少波 周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92-3000,共9页
采用快捷、直接、经济的渔业声学调查方法,结合GIS模型对温州楠溪江4个主要渔业作业区域的鱼类空间分布及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55.03±5.44)dB,平均体长约为7cm,范围3—10cm,各区域的鱼类大小... 采用快捷、直接、经济的渔业声学调查方法,结合GIS模型对温州楠溪江4个主要渔业作业区域的鱼类空间分布及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55.03±5.44)dB,平均体长约为7cm,范围3—10cm,各区域的鱼类大小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4个区域的鱼类平均密度为8.87ind./1000m3,95%置信区间为1.66—16.09ind./1000m3。其中区域Ⅲ的鱼类密度最高,平均密度为(20.06±9.34)ind./1000m3。通过鱼类分布的GIS图形得知,鱼类的空间分布呈现斑块状的分布形式。按照ArcGIS对鱼类密度进行的栅格化数据,并结合各个栅格所代表的水体体积,进行鱼类资源量的估算,结果为4个探测区域的鱼类总尾数为2.5万尾,各个区域的鱼类资源量分别为:3971ind.、11478ind.、6587ind.、2978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声学 地理信息系统(GIS) 楠溪江 空间分布 鱼类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游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修峰 黄道明 +3 位作者 谢文星 谢山 李蓓 张友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2004年5-8月监测了汉江中游江段四大家鱼的产卵过程,结果表明,汉江中游干流有四大家鱼产卵场5个,产卵场长度占该江段干流长度的36.31%,产卵总量为0.933×10^2粒,其中青鱼、草鱼、鲢、鳙分别为0.0728×10^8粒、0.6125&... 2004年5-8月监测了汉江中游江段四大家鱼的产卵过程,结果表明,汉江中游干流有四大家鱼产卵场5个,产卵场长度占该江段干流长度的36.31%,产卵总量为0.933×10^2粒,其中青鱼、草鱼、鲢、鳙分别为0.0728×10^8粒、0.6125×10^8粒、0.2067×10^8粒和0.0410×10^8粒,左岸支流唐白河没有发现四大家鱼产卵;四大家鱼产卵和产卵的规模与江水的温度、流量、流速、涨水持续的时间紧密相关;2004年汉江中游四大家鱼的产卵量仅相当于1976年监测结果13.9×10^8粒的6.71%,说明汉江中游四大家鱼资源已严重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四大家鱼 产卵场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