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动物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岳志芹 孔杰 戴继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2,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连锁图谱在水产生物中的研究现状,包括作图群体、作图方法等,并对连锁图谱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指出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定位与克隆及比较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遗传连锁图谱 水产动物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基因定位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启升、麦康森院士携11位专家联名发文力证中国鱼粉用量合理,再破“中国水产养殖威胁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冬 单秀娟 +12 位作者 张文兵 陈宇顺 王清印 李钟杰 张国范 徐跑 李家乐 解绶启 麦康森 唐启升 席尔瓦 陈光辉 罗智 《当代水产》 2016年第11期32-37,共6页
去年,曾有国外专家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指责中国的水产养殖造成了世界渔业资源的浪费。为此,麦康森院士去年曾在韩国、国内许多会议上不止一次地反驳了这种缺乏根据的说法,并列举了详细的数据,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水产养殖是在为保护鱼类... 去年,曾有国外专家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指责中国的水产养殖造成了世界渔业资源的浪费。为此,麦康森院士去年曾在韩国、国内许多会议上不止一次地反驳了这种缺乏根据的说法,并列举了详细的数据,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水产养殖是在为保护鱼类资源做贡献。近日,由来自国内外8家单位的13位专家,在两位院士的领衔下,再次为我国水产养殖正名,发出了中国水产养殖在世界上的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唐启升 渔业资源 缺乏根据 鱼类资源 蛋白源 水产饲料 养殖种类 渔业统计 草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藻类生态学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雅静 席天乐 +1 位作者 梁成伟 叶乃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目前全球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OA)问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恶化,使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藻类作为海洋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贡献了约95%的初级生产力,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海洋酸化能... 目前全球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OA)问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恶化,使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藻类作为海洋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贡献了约95%的初级生产力,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海洋酸化能够改变藻类的初级生产力,从而影响海洋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从初级到次级生产者及更高营养级的传递,引发食物链效应,进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评估海洋酸化对藻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海洋酸化对藻类的光合作用、碳固定、生长、钙化、繁殖等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对代谢组分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归纳了海洋酸化对藻类的分子调控机制,同时围绕海洋酸化与环境因子以及海洋污染物对藻类的复合胁迫展开综述,并基于当前海洋酸化对藻类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做出展望,以期为人们解决海洋酸化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藻类 生态学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8
4
作者 林森杰 王路 +6 位作者 郑连明 董云伟 柳淑芳 丁少雄 叶乃好 曹文清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共17页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来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重要的技术依托。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海洋浮游植物(红藻、褐藻、绿藻、硅藻、甲藻)、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和鱼类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条形码基因针对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各海洋类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希望为今后我国的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 分子分类进化 条形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病原鳗弧菌生物学及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吉祥 李彩风 +4 位作者 颜显辉 李筠 池政豪 薛学温 王印庚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6,共5页
从山东沿海养殖发病大菱鲆分离了5株鳗弧菌.5株菌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范围为2.32×101~4.03×102 cfu/g鱼;5株菌分别属于O1、O2、O3血清型,菌株之间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范围97.1%~99.9%;与国外报道的鳗弧菌的序... 从山东沿海养殖发病大菱鲆分离了5株鳗弧菌.5株菌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范围为2.32×101~4.03×102 cfu/g鱼;5株菌分别属于O1、O2、O3血清型,菌株之间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范围97.1%~99.9%;与国外报道的鳗弧菌的序列相似性范围为89.7%~99.9%.5株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与鳗弧菌标准菌株一致,能产生多种胞外酶和溶血素;都含有金属蛋白酶基因和溶血素基因,其中3株菌各含有一个67kb大质粒.病原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Ⅳ、先锋霉素Ⅴ、先锋霉素Ⅵ、链霉素、强力霉素、洁霉素、万古霉素、灭滴灵等11种常用抗菌药物有抗性,只对新生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新霉素等4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大菱鲆 特征研究 生物学 16SrRNA基因 序列相似性 分子 生理生化特征 先锋霉素 溶血素基因 蛋白酶基因 苯唑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沿海养殖 LD50 标准菌株 强力霉素 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 呋喃妥因 药物敏感 致病性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岳志芹 王伟继 +2 位作者 孔杰 戴继勋 王清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8-93,共6页
利用AFLP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的单对杂交亲本及其F1代为作图群体,应用MAPMAKER EXP/3.0软件,分别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的遗传连锁图谱。在中国对虾的雄性连锁图谱中,74个标记组成了5个连锁群(遗传标记数量大于3... 利用AFLP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的单对杂交亲本及其F1代为作图群体,应用MAPMAKER EXP/3.0软件,分别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的遗传连锁图谱。在中国对虾的雄性连锁图谱中,74个标记组成了5个连锁群(遗传标记数量大于3)、7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951.5eM,最大连锁群的长度为206.2eM,最短的为7.4e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2.8eM;雌性连锁图谱中,由66个标记组成的5个连锁群,4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712.7eM,连锁群的长度介于7.7eM~128.2eM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0.7eM。估算的中国对虾基因组总长度为2000eM,所构建的连锁图谱分别覆盖了基因组长度的47.5%和35.6%。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以及基因定位与克隆创造了条件,并对今后其他海洋生物遗传图谱的构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分子标记 中国对虾 遗传连锁图谱 拟测交策略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筠 颜显辉 +2 位作者 陈吉祥 王印庚 李秋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9-654,共6页
从患腹水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和腹水中分离得到优势菌株CW-7,人工感染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幼苗有较强的致病性,腹腔注射1.4×10^3cfu/尾,即可引起感染鱼100%的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病原菌为革兰氏染... 从患腹水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和腹水中分离得到优势菌株CW-7,人工感染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幼苗有较强的致病性,腹腔注射1.4×10^3cfu/尾,即可引起感染鱼100%的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病原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状(0.4~0.8)×(0.6~2.0)μm,周生鞭毛运动,氧化酶阴性,兼性厌氧菌,兼具葡萄糖氧化和发酵(O/F)2种代谢途径,其生理生化特征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zvardsiella tarda)一致;对该菌的16SrDNA序列克隆、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了序列对比分析,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序列高度一致(99.92%),进化树分析表明属于同一类群,确定该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zvardsiella tarda)。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等14种抗生素敏感,而对青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等14种药物均具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腹水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鲥仔稚鱼异速生长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高小强 洪磊 +3 位作者 刘志峰 郭正龙 王耀辉 雷霁霖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8-644,共7页
异速生长指生物体某一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不等于第二种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身体各个功能器官表现出了生长不同步的现象,是动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所进化保留下来的发育特征。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很多仔鱼的各个器官的发育也存在着不... 异速生长指生物体某一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不等于第二种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身体各个功能器官表现出了生长不同步的现象,是动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所进化保留下来的发育特征。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很多仔鱼的各个器官的发育也存在着不同的生长阶段,即器官在早期发育中具有比整体更快的生长速率,一直到器官发育完全或者发育达到某一阶段后,生长明显变慢或与整体对比表现为等速生长;这种发育策略保证了仔鱼如摄食、呼吸和运动等重要器官的优先发育,从而提高了其逃避敌害和主动摄食的能力,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早期发育 仔鱼 稚鱼 拐点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烂鳍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正 王印庚 +1 位作者 韩文君 李秋芬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从山东半岛3个养殖场各分离到一株大菱鲆烂鳍病的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能力,菌落半透明。经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表明它们都是同一种细菌。理化特征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均与V.anguillarum... 从山东半岛3个养殖场各分离到一株大菱鲆烂鳍病的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能力,菌落半透明。经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表明它们都是同一种细菌。理化特征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均与V.anguillarum的表性特征非常相似。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V.anguillarum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将该菌鉴定为V.anguill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烂鳍 16S RRNA 系统发育树 VIBRIO ANGUILLA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PCR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允坤 孙修勤 +1 位作者 黄捷 张进兴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7-89,共3页
以中国养殖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淋巴囊肿病毒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LCDVcn)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的中间保守序列为目标基因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可扩增出 172bp的病毒DNA片段 ,其最小DN... 以中国养殖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淋巴囊肿病毒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LCDVcn)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的中间保守序列为目标基因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可扩增出 172bp的病毒DNA片段 ,其最小DNA检出量为 0 0 183ng。用PCR法从人工感染淋巴囊肿病毒 3天的牙鲆血、鳃、肝、脾、肠、胃及自然发病牙鲆的肿瘤中 ,分别检测到了LCDV的存在。本实验结果证明 ,PCR法对于早期检测LCDV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PING 诊断方法 淋巴囊肿病毒 PCR 鱼病诊断 人工感染 衣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蛤蜊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相全 方建光 +1 位作者 包振民 王如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2,共4页
结合土池育苗的试验,对中国蛤蜊的繁殖习性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中国蛤蜊在山东省海阳市丁字湾海区的繁殖期为6~8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鲜出肉率的变化与性腺发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产卵前达到最大,为45.3%。水温... 结合土池育苗的试验,对中国蛤蜊的繁殖习性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中国蛤蜊在山东省海阳市丁字湾海区的繁殖期为6~8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鲜出肉率的变化与性腺发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产卵前达到最大,为45.3%。水温在20℃以上时性腺发育速度明显加快,23-24℃肥满度最大。可用阴干、流水或降低盐度等方法诱导其排放精卵,也可进行解剖受精。中国蛤蜊雌雄异体,个别雌雄同体。胚胎发育可在盐度18~30,温度20~28℃条件下进行,超过30℃则引起幼虫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蛤蜊 繁殖习性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对几种鱼类和对虾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亚全 夏春华 +2 位作者 朱全芬 孙修涛 唐丽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研究以茶皂素类作为“清池剂”,试图解决对虾养殖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对茶皂素和油茶皂素有较高的耐受力;茶皂素与油茶皂素均具鱼毒活性,油茶皂素则较强。鱼种不同,中毒反应也略有差异;两种茶皂素的鱼毒速度快,... 本研究以茶皂素类作为“清池剂”,试图解决对虾养殖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对茶皂素和油茶皂素有较高的耐受力;茶皂素与油茶皂素均具鱼毒活性,油茶皂素则较强。鱼种不同,中毒反应也略有差异;两种茶皂素的鱼毒速度快,在致死浓度时16h内出现中毒死亡,毒性降解也快,浓度为5×10^(-6)时40h后不再引起鱼类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清池剂 对虾 养殖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锋区环流与鳀鱼卵的聚集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皓 王玉衡 +1 位作者 万瑞景 苏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516,共5页
鳀鱼的补充量决定了黄海渔业产量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海州湾是鳀鱼传统的产卵场和育肥场。研究表明,鳀鱼生活史早期阶段在该海域的存留与观测到的海洋锋有关,海上观测证实了鳀鱼卵的分布有高密度的斑块,并且多存在于潮汐锋区;在夏季... 鳀鱼的补充量决定了黄海渔业产量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海州湾是鳀鱼传统的产卵场和育肥场。研究表明,鳀鱼生活史早期阶段在该海域的存留与观测到的海洋锋有关,海上观测证实了鳀鱼卵的分布有高密度的斑块,并且多存在于潮汐锋区;在夏季,锋区和鱼卵的高密度斑块都会向近岸移动。采用HAMSOM水动力模式(Hamburg Shelf Ocean Model)对黄东海的锋区环流及颗粒物输运进行了研究,以月平均风场及实测温度作为强迫。结果表明,锋区的射流和上升流都对鱼卵的输运有重要影响。锋区的剪切不稳定以及地形作用下的位涡平衡经常会产生辐聚和辐散的区域。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对于鱼卵一类颗粒物的聚集,潮混合锋起了重要作用。当鱼卵进入辐聚区后,会被聚集到一起形成斑块。辐聚区有良好的觅食条件,有利于鱼卵的孵化和仔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鲲鱼卵 辐聚 涡旋 潮汐锋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养殖池环境修复作用菌固定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邹玉霞 辛福言 +2 位作者 李秋芬 曲克明 袁有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75,共5页
为了将对虾养殖池环境修复作用菌Lt7511投放到虾池底部降解有机污染物 ,并且不造成二次污染 ,以沸石作为固定化载体 ,研究了影响固定化的因素、固定化菌降解有机物的性质及保藏方法。结果表明 ,沸石在500℃灼烧2h可除去绝大部分吸附水... 为了将对虾养殖池环境修复作用菌Lt7511投放到虾池底部降解有机污染物 ,并且不造成二次污染 ,以沸石作为固定化载体 ,研究了影响固定化的因素、固定化菌降解有机物的性质及保藏方法。结果表明 ,沸石在500℃灼烧2h可除去绝大部分吸附水分 ,增大表面积 ;固定化过程中沸石粒度、菌液的浓度及体积对沸石吸附作用菌的能力都有影响 ,每kg60目沸石可吸附0.46g菌体 (干质量 ) ;沸石固定化菌对饵料浸出液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非固定化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池环境 生物修复 沸石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和秋季东、黄海陆架区大型网采浮游动物群落划分 被引量:25
15
作者 左涛 王荣 +2 位作者 陈亚瞿 高尚武 王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31-1540,共10页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对黄、东海大面调查中浮游生物大网(孔径500μm)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陆架区内的浮游动物组成、分布、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秋两季陆架区浮游动物均可划分为5个群落:i黄海沿岸群落...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对黄、东海大面调查中浮游生物大网(孔径500μm)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陆架区内的浮游动物组成、分布、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秋两季陆架区浮游动物均可划分为5个群落:i黄海沿岸群落;ii黄海中部群落;iii黄、东海交汇水混合群落;iv东海近岸混合水群落;v东海外陆架高温高盐群落。各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 多元分析 东海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雷霁霖 陈超 +2 位作者 徐延康 史耀琨 袁耀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10,共6页
黄姑鱼 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俗称黄姑子、铜锣鱼,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是太平洋西北部沿海的特有种,在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日本的土佐湾和有明海都有其产卵场。 有关黄姑鱼的研究,雷霁霖等(1981)于1959年首次记录了其胚胎及仔... 黄姑鱼 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俗称黄姑子、铜锣鱼,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是太平洋西北部沿海的特有种,在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日本的土佐湾和有明海都有其产卵场。 有关黄姑鱼的研究,雷霁霖等(1981)于1959年首次记录了其胚胎及仔稚鱼的形态观察;田北彻(1974)研究过其早期生活史;谷口顺彦(1979)进行过箕作氏黄姑鱼(N.milsilaii)的孵化与仔稚鱼饲育的研究。但是,黄姑鱼的工厂化育苗我国尚无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育苗 工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鹏 尤锋 +6 位作者 张立敬 文爱韵 吴志昊 徐冬冬 李军 徐永立 张培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8,共6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牙鲆的性腺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性腺阶段、性腺分化阶段和性腺分化后阶段。培育水温为18℃~20℃下,孵化后第45天、平均全长为22.0m...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牙鲆的性腺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性腺阶段、性腺分化阶段和性腺分化后阶段。培育水温为18℃~20℃下,孵化后第45天、平均全长为22.0mm±2.8mm的牙鲆,其性腺分化尚未开始,属于原始性腺。70日龄、平均全长为38.0mm±1.7mm的牙鲆,部分个体中观察到卵巢的雏形,其余个体中性腺变化并不大;到了第110天、平均全长达到86.5mm±5.9mm时,雌性个体卵巢的卵巢腔进一步增大,并出现卵原细胞向卵母细胞的转变。精巢的分化开始于90日龄、平均全长为63.5mm±3.4mm的幼鱼,此期精原细胞快速增殖,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并逐渐形成输精管原基;进一步的细胞学分化则出现在100日龄、平均全长为76.0mm±8.6mm的个体中,此时可以看到精小叶的形成;在平均全长为140.0mm±15.2mm时,精巢中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标志着性腺分化的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性腺分化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石鲽和川鲽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孔晓瑜 刘亚军 +2 位作者 喻子牛 庄志猛 武云飞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3-717,共5页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石鲽 (K .areius bicoloratus)的线粒体 16 S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 PCR扩增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 ,均得到了5 90 bp的碱基序列 ,并将其与 Gen 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石鲽 (K .areius bicoloratus)的线粒体 16 S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 PCR扩增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 ,均得到了5 90 bp的碱基序列 ,并将其与 Gen 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列相应片段和川鲽 (Platichthys flesus)相应片段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川鲽和石鲽序列差异很小 (核苷酸差异数为 7,同源性为 98.8% ) ;而牙鲆与川鲽和石鲽的序列差异明显 (核苷酸差异数为 90~ 93,同源性约为 84 % ) ,且大多数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序列中部大约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石鲽 川鲽 16S RRNA基因 序列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土霉素对鲤鱼生长及代谢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四清 辛福言 +5 位作者 李晓川 尚德荣 李美同 仲锋 郭文玲 王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9-20,共2页
饲喂土霉素对鲤鱼生长及代谢残留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四清辛福言李晓川尚德荣中国兽药监察所李美同仲锋郭文玲王芳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生产中便经常使用抗生素防治鱼病,土霉素(OTC)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抗菌... 饲喂土霉素对鲤鱼生长及代谢残留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四清辛福言李晓川尚德荣中国兽药监察所李美同仲锋郭文玲王芳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生产中便经常使用抗生素防治鱼病,土霉素(OTC)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抗菌素。生产上土霉素多掺入配合饵料中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鲤鱼 生长 代谢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乔迁 韩娜娜 +4 位作者 陈超 杨志 史成银 黄偼 李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224-14226,14232,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 Thunberg)的致病菌,并研究其药敏特性。[方法]从患病的七带石斑鱼体内分离出1株致病菌BY0081。通过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 Thunberg)的致病菌,并研究其药敏特性。[方法]从患病的七带石斑鱼体内分离出1株致病菌BY0081。通过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进行综合鉴定;通过人工感染水生模式动物剑尾鱼测定该菌株对其的半数致死量(LD50);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药敏特性。[结果]致病菌BY0081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米色,边缘光滑,中间略有隆起,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 lteromonas sp.)。其在较低的温度下仍有较强的毒力,其对水生模式动物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LD50为2.82×105cfu/g鱼体重。该菌对菌必治、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复达欣、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结论]该研究对防治由假交替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假交替单胞菌 致病性 药敏特性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