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冬季节严防水产动物水霉病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军强 王松刚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2期92-92,共1页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最早发现于1748年,william Arderon报道了英格兰一种名为斜齿鳊的淡水鱼感染水霉的情况,并绘制该病的病症图。后来,水霉病泛指由水霉科一些种属引起鱼及其卵病害的统称。由于水霉菌也能感染蛙类、龟鳖类等其他水...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最早发现于1748年,william Arderon报道了英格兰一种名为斜齿鳊的淡水鱼感染水霉的情况,并绘制该病的病症图。后来,水霉病泛指由水霉科一些种属引起鱼及其卵病害的统称。由于水霉菌也能感染蛙类、龟鳖类等其他水生动物,如今水霉病这个概念的内涵广泛,感染对象包括大部分的经济水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霉病 水产动物 秋冬季节 WILLIAM 感染对象 水生动物 淡水鱼 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养殖科学清塘、控制尾水排放的操作技术
2
作者 邱军强 房元喧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期92-92,共1页
清塘就是清除池中过多的污泥、敌害生物(各种杂鱼、病原菌、小龙虾等)以及各种水草及杂物,包括池周边杂草。有些养殖户习惯于将上年水草保留到来年使用,虽然说省了不少人工,而且开始水草生长快而茂盛,但是也带来了草虫多的弊端。这些草... 清塘就是清除池中过多的污泥、敌害生物(各种杂鱼、病原菌、小龙虾等)以及各种水草及杂物,包括池周边杂草。有些养殖户习惯于将上年水草保留到来年使用,虽然说省了不少人工,而且开始水草生长快而茂盛,但是也带来了草虫多的弊端。这些草虫用一般性杀虫药根本无效果,有明显的耐药性,反而对蟹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操作技术 尾水排放 清塘 科学 控制 敌害生物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多纹钱鲽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肠道组织消化酶的影响
3
作者 刘鉴毅 杨俊 +8 位作者 李琪 孙艳秋 刘佳伦 邹雄 方可菲 庄平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多纹钱鲽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消化酶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在流水养殖模式下,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实验,以确定适宜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为表观饱食投喂,设1、2、3、4次·d^(-1)共4个投喂频率组,分别记为F1、F2、F3、F4组;投喂水平实验采用2次·d^(-1)的投喂频率,设饱食投喂和体质量的4%、6%、8%共4个投喂水平,分别记为G1、G2、G3、G4组。进行60 d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在F2组最高,其余各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高投喂频率组较高。G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最高(P<0.05)。甘油三酯含量G2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G1组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G1组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G2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2)消化酶:肝脏胃蛋白酶活性F3、F1组显著高于F2、F4组(P<0.05);肝脏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F3组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酶活性在F4组显著降低(P<0.05)。肠道胃蛋白酶活性F1组显著低于F4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F4组最低,F1、F2、F3组肠道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F3组显著升高(P<0.05)。G3和G4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组肠道胃蛋白酶显著高于G2组(P<0.05),G1、G3、G4组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G1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G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F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F4组(P<0.05),F4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最低;投喂频率对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G1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G2组、G3组和G4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生长: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且均在F2组取得最高;终末湿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G1和G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来看,多纹钱鲽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1),投喂水平饱食投喂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鲽鱼 投喂策略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养殖蛙类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学及微生物构成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龙 夏耘 +5 位作者 谢骏 舒锐 王广军 郁二蒙 雷小婷 龚望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为分析泰国虎纹蛙(Hoplobatrachus tigerinus)和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的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及微生物构成,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这两种养殖蛙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监测,结合肌肉质构和显微结构的分析对两者肌肉品质进行... 为分析泰国虎纹蛙(Hoplobatrachus tigerinus)和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的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及微生物构成,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这两种养殖蛙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监测,结合肌肉质构和显微结构的分析对两者肌肉品质进行评价,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组织学切片技术对两者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泰国虎纹蛙和牛蛙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牛蛙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泰国虎纹蛙(P<0.05)。此外,牛蛙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均显著高于泰国虎纹蛙(P<0.05)。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泰国虎纹蛙的Shannon、Ace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牛蛙(P<0.05);门水平上,牛蛙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泰国虎纹蛙(P<0.05),而放线菌门丰度显著低于后者(P<0.05);属水平上,泰国虎纹蛙的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埃希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显著高于牛蛙(P<0.05),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丰度显著低于后者(P<0.05)。研究表明,泰国虎纹蛙和牛蛙肌肉品质存在差异,但营养价值均较高;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两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虎纹蛙 牛蛙 营养评价 质构特性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军 张思雨 +4 位作者 房迪 苏泽辉 舒锐 雷小婷 胡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48、96、192、336、480 h分组织取样检测实验。研究显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牛蛙血液中的达峰时间(T_(max))相同为1 h,峰浓度(C_(max))分别为26.592μg/mL、2.256μg/mL;恩诺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脑中的T_(max)均为8 h,C_(max)分别为10.21、13.84、17.52、3.95 mg/kg;环丙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的T_(max)分别为12、8、12 h,C_(max)分别为1.362、20.46、4.07 mg/kg,在脑中未检测出环丙沙星。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吸收迅速,21.90%~40.35%恩诺沙星转化为环丙沙星,与鱼类和甲壳类生物相比,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更易消除;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108.22μg/kg;单剂量10%恩诺沙星粉(20 mg/kg bw)适用于治疗由于嗜水气单胞菌(MIC:0.1μg/mL)患病牛蛙;牛蛙在室温为25℃左右的饲养环境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14.24 h(2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 残留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虾类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流行情况调查
6
作者 赵文秀 万晓媛 +5 位作者 夏继涛 姚亮 徐瑞东 王伟 余星潼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3,共9页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虾类养殖地区开展了CMNV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利用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和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期间,从天津、山东、江苏、海南、湖北及新疆等地共采集1299份样品,样品种类包括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日本对虾(P.japonicus)、中国对虾(P.chinensis)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等主要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中的共生生物。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CMNV检测,结果表明,凡纳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等主要养殖虾类中均可检测到CMNV阳性,阳性样品采集地包括山东、江苏、海南、新疆、广西和天津等省市;除养殖虾类外,采集的虾类鲜活饵料以及虾类养殖池塘共生生物包括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和卤虫(Artemia sinica)中也可检测到CMNV阳性。2021年和2022年所采集样品中CMN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4%(69/687)和11.44%(70/61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室外池塘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累计死亡,室内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主要引起对虾甲壳软化和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导致其大量死亡。对TaqMan RT-qPCR检测呈阳性的样品进行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患病虾肝胰腺和前中肠盲囊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附肢神经可见空泡化病理损伤,这些发生病理损伤的组织中均有明显CMNV RNA探针紫色杂交信号。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地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共生生物中仍存在较高的CMNV阳性检出率,该病毒的流行危害风险仍然较高。建议在甲壳类养殖过程中加强CMNV检测与监测预警,进一步降低其扩散和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CMD)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照对生物絮团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
作者 牛林洋 董宏标 +2 位作者 郑晓婷 谭泽加 张家松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LED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光电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可满足工厂化养殖对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的需求。为探究LED养殖灯对生物絮团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品质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幼体(平均体长5.23±0.61 cm,平均体质... LED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光电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可满足工厂化养殖对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的需求。为探究LED养殖灯对生物絮团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品质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幼体(平均体长5.23±0.61 cm,平均体质量1.52±0.47 g)为材料,设置2个处理组:LED光照组(L组)和自然光照组(N组),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L组光照参数为蓝绿光混合(绿光545 nm、蓝光450 nm),光照周期15 L∶9 D,光照度2000 lx;N组光照参数为自然光谱,光照周期为12L∶12D,光照度400~1000 lx。结果显示,两组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虾肌肉中均检测到18种氨基酸,L组对虾肌肉苏氨酸(Thr)、酪氨酸(Tyr)、精氨酸(Arg)、甘氨酸(Gly)、∑EAA/∑NEAA显著高于N组(P<0.05),而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呈味氨基酸(DA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虾肌肉中均检测到37种脂肪酸,L组对虾肌肉中月桂酸(C12:0)、DHA、EPA+DHA含量显著高于N组(P<0.05),C21:0、C20:3n-3、C22:5n-6含量显著低于N组(P<0.05)。研究表明,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补充特定参数的LED养殖灯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生物絮团系统 凡纳滨对虾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在甲壳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牛林洋 董宏标 +3 位作者 郑晓婷 曾祥兵 谭泽加 张家松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光照(光谱、光照强度、光照周期)是水产养殖中关键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调节甲壳动物内源性节律,影响其生长、生理与代谢等生命活动。因此明晰光照对甲壳动物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机制,确定甲壳动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最适光照参数,对于养殖... 光照(光谱、光照强度、光照周期)是水产养殖中关键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调节甲壳动物内源性节律,影响其生长、生理与代谢等生命活动。因此明晰光照对甲壳动物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机制,确定甲壳动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最适光照参数,对于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介绍了光在养殖水环境中的传播特点及甲壳动物的光感受器官,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光照三要素对甲壳动物生长发育、行为活动、摄食、存活、蜕皮、产卵繁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为养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中国水产养殖产业中光照系统的应用目前并不成熟,养殖中缺乏对光照参数的精准调控,对此提出未来水产养殖中应用LED照明是推广渔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养殖 光照 生理响应 行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直接选育对瓯江彩鲤形态性状的影响
9
作者 王芙燕 柯景 +2 位作者 陈晓雯 王军 王成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在鱼类育种中,体质量通常是直接选育的目标性状,形态性状因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而受到非直接选育的影响。为探讨非直接选育对形态性状的影响,以体质量和体色为目标性状、经过11代闭锁群体继代选育的5种体色瓯江彩鲤(“全红”“大花”“麻... 在鱼类育种中,体质量通常是直接选育的目标性状,形态性状因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而受到非直接选育的影响。为探讨非直接选育对形态性状的影响,以体质量和体色为目标性状、经过11代闭锁群体继代选育的5种体色瓯江彩鲤(“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选育系以及其奠基群体为材料,进行了与奠基群体形态性状相关的分析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25个形态比例性状中,5个选育系有16~21个性状与奠基群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倍数分析显示,2个性状在所有选育系中上调明显,1个性状则下调明显。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体色选育系均能与奠基群体明显区分开来;聚类分析发现,奠基群体的所有个体单独聚为一支,与5个选育系距离较远;判别分析指出,选育系与奠基群体间的判别准确率达100%。但以上分析均显示,5个选育系之间不能有效区分,相互间的形态差异较小。分析结果表明,非直接选育已对瓯江彩鲤的形态性状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彩鲤 选育群体 奠基群体 多元统计分析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棘鲷5个不同群体的生长性能比较
10
作者 倪可雯 贾超峰 +3 位作者 徐大凤 孟乾 周堂建 陈淑吟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5期273-282,共10页
为探究黑棘鲷不同群体间生长性能的差异,对其3个选育系(XY_(1)、XY_(2)、XY_(3))和杂交鲷(HF_(2),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以及野生群体子一代(YS)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从5个... 为探究黑棘鲷不同群体间生长性能的差异,对其3个选育系(XY_(1)、XY_(2)、XY_(3))和杂交鲷(HF_(2),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以及野生群体子一代(YS)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从5个群体中分别选取1000尾幼鱼(3月龄,体质量2.28~5.07 g,体长4.26~5.55 cm)进行养殖试验,并在0、30、60、90 d时测量各群体的生长数据。试验结果显示:养殖30 d时,黑棘鲷5个群体间的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HF_(2)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绝对增长率显著低于XY_(1)和XY_(2),YS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特定增长率及体长相对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其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仅显著低于XY_(1)和XY_(2)群体(P<0.05);养殖60 d时,XY_(3)群体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显著高于XY_(1)和YS群体,YS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特定增长率及相对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P<0.05);养殖90 d时,5个群体间的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HF_(2)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绝对增长率与体质量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XY_(1)、XY_(2)和YS群体,其体长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除XY_(2)外的另3个群体(P<0.05);体长-体质量幂函数关系式显示,5个群体试验鱼均处于异速生长状态(b<3)。研究结果表明:黑棘鲷5个群体的生长性能存在差异,其生长速度排序为HF_(2)>XY_(2)>XY_(1)>XY_(3)>YS,凸显出了选育系的遗传稳定性和HF_(2)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棘鲷 生长发育 体长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7年中国沿海省市虾类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小平 万晓媛 +6 位作者 张庆利 黄倢 董宣 王秀华 邱亮 宋增磊 程东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引起的病毒性偷死病(VCMD)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查明CMNV及其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采用逆转录套式PCR (RT-n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引起的病毒性偷死病(VCMD)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查明CMNV及其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采用逆转录套式PCR (RT-n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 3种方法,对2016~2017年中国沿海省市CMNV及一种新型野田村病毒——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的流行、分布和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等种类中均可检测到CMNV阳性;在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市采集的患病对虾中均存在CMNV。基于RT-nPCR、RT-LAMP和TaqMan RT-qPCR的检测结果显示,2016和2017年样品中CMNV的阳性检出率依次分别为11.8%和7.8%,6.7%和3.9%,17.7%和12.4%;基于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计算得出,2016和2017年样品中CMN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6.3%;基于RT-LAMP的分析显示,2016年样品中MDNV的阳性检出率为9.4%。本研究表明,中国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VCMD的流行和危害仍不容忽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不断变异导致前期基于该基因开发的CMNV检测方法可靠性下降,检出假阴性风险升高;同时,发病对虾中出现了新的野田村病毒株系且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其传播危害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死野田村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逆转录套式PCR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生理代谢、肌肉品质及营养价值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丽娟 王广军 +4 位作者 夏耘 张凯 高书伟 李奕潮 高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目的】对比不同地区稻田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生理代谢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评价其肌肉品质,为华南地区稻田养殖小龙虾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稻田养殖的小龙虾(武汉组)和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稻田养殖的... 【目的】对比不同地区稻田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生理代谢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评价其肌肉品质,为华南地区稻田养殖小龙虾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稻田养殖的小龙虾(武汉组)和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稻田养殖的小龙虾(韶关组)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理代谢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武汉组小龙虾肌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韶关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韶关组(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均显著高于韶关组(P<0.05)。武汉组小龙虾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韶关组小龙虾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武汉组小龙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韶关组(P<0.05),但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韶关组(P<0.05)。【结论】武汉组小龙虾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肌肉营养价值高于韶关组,总体质量好于韶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肌肉品质 生理代谢 营养价值 稻田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血红蛋白Ⅰ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庆 吴彪 +4 位作者 刘志鸿 孙秀俊 周丽青 杨爱国 张高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1,共8页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血淋巴中因含有血红蛋白而不同于其他多数双壳贝类。为明确魁蚶血红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发生分布、免疫活性等特点,本研究以魁蚶转录组数据库中的部分序列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血淋巴中因含有血红蛋白而不同于其他多数双壳贝类。为明确魁蚶血红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发生分布、免疫活性等特点,本研究以魁蚶转录组数据库中的部分序列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种魁蚶血红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bHbⅠ),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m RNA表达。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SbHbⅠ基因cDNA全长为867 bp,其中包括长度为48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编码1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7.5 kDa,理论等电点为9.68;氨基酸序列具有多个血红素结合位点,序列与所选其他物种的相似度范围为57%~93%,与蚶科相似度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在魁蚶成体的斧足、鳃、外套膜、闭壳肌、血淋巴、肝胰腺及受精卵至发育23 d的幼虫体内,均能检测到SbHbⅠ基因;该基因在成体魁蚶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与其他5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受精卵至23 d幼虫期的表达,基本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12d时急剧上升(P<0.05);在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刺激和低氧胁迫后,血淋巴中SbHbⅠ基因的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达量最高值均出现在16 h。本研究丰富了贝类血红蛋白相关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血红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对鱼用麻醉剂的促皮渗透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豪 董宏标 +5 位作者 孙彩云 段亚飞 李华 刘青松 张家松 曾祥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8,共7页
文章研究了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2种常见透皮促进剂(PE)的4种不同质量分数(1%、4%、7%、10%和1%、3%、5%、10%)对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药浴吸收MS-222和丁香酚的促透效果。结果显示:1) 2种PE可... 文章研究了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2种常见透皮促进剂(PE)的4种不同质量分数(1%、4%、7%、10%和1%、3%、5%、10%)对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药浴吸收MS-222和丁香酚的促透效果。结果显示:1) 2种PE可显著减少入麻和复苏时间,并降低丁香酚或MS-222的使用剂量以达到相似的麻醉效果;2) 2种PE的促透效果随质量分数增加先增强后减弱;3)石菖蒲挥发油与水溶性氮酮对丁香酚或MS-222的最佳促透质量分数分别为7%和3%。分析鳃组织抗氧化指标发现:1)丁香酚和MS-222浸泡对中国花鲈鳃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表现为鳃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显著(P<0.05)升高;2)协同使用PE,可减少麻醉剂用量,进而降低鳃组织氧化应激,表现为麻醉协同组鳃中SOD、CAT活性和MDA、GSH浓度显著(P<0.05)低于麻醉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鲈 麻醉剂 透皮促进剂 石菖蒲挥发油 水溶性氮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水平对金钱鱼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鉴毅 余焱方 +7 位作者 冯广朋 赵峰 孙雪娜 王妤 邹雄 黄晓荣 李琪 孙艳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研究盐度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渗透调节的影响,将(6.31±0.25)g金钱鱼置于不同盐度(0、5、10、20、30、35)下养殖30 d,观察分析不同盐度下金钱鱼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itochondria-rich cells,MRCs)形态结构的变化。... 为研究盐度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渗透调节的影响,将(6.31±0.25)g金钱鱼置于不同盐度(0、5、10、20、30、35)下养殖30 d,观察分析不同盐度下金钱鱼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itochondria-rich cells,MRCs)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5组次级鳃小片直径(11.750±1.388)μm,盐度10组初级鳃小片直径(92.050±9.408)μm,盐度35组初级鳃小片直径(80.250±4.682)μ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RCs顶膜开口分为:突起型(Ⅰ型)、凹陷型(Ⅱ型)、深洞型(Ⅲ型),以及一种Ⅰ型的过渡类型。研究表明,金钱鱼幼鱼在不同盐度条件下MRCs均发生适应性的结构改变,有利于金钱鱼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生存,这种适应性结构变化与金钱鱼具有较强的盐度适应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幼鱼 盐度 显微镜技术 线粒体丰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鲢和鳙肠道生长格局研究
16
作者 胡忠军 施玉雪 +4 位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孙宇 于文涵 刘其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9,共8页
肠道形态种间差异是动物对食物质量的长期进化响应,本文研究了滆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肠长(GL)和肠重(GM)两种肠道形态参数的生长格局,并探讨了它们对鲢鳙食性差异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滆湖鲢、... 肠道形态种间差异是动物对食物质量的长期进化响应,本文研究了滆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肠长(GL)和肠重(GM)两种肠道形态参数的生长格局,并探讨了它们对鲢鳙食性差异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滆湖鲢、鳙GL相对身体大小(体长BL和体重BM)、GM相对GL、肠道内含物重(GCM)相对BM均呈正异速生长或增加,鲢鳙GM相对BM分别呈等速和负异速生长。相对肠长(RGL)、ZI指数、相对肠道内含物重指数(RGCM)鲢显著大于鳙,GM/GL比值正好相反,相对肠重(RGM)鲢鳙间无显著差异。根据文献对比及RGL与营养级的经验公式,鲢鳙均为偏浮游植物杂食性鱼类,这与鳙为偏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普遍认识不太一致,说明国内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增加RGL对鱼类食性的指示作用。与鳙相比,鲢从更多且质量较低的食物中满足营养和能量需求的主要机制是增加肠道长度而不是分配更多组织给肠道。肠长能而肠重不能识别体型相似的2个近缘物种(鲢鳙)的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肠道指数 异速生长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养殖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41
17
作者 赵亭亭 张岩 +5 位作者 陈超 李炎璐 张廷廷 乔莹 翟介明 李文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6,共8页
本研究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 3种石斑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这3种石斑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 本研究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 3种石斑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这3种石斑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60%、19.30%和20.00%,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60%、1.60%和4.30%。3种石斑鱼的肌肉均检测出16种常见氨基酸。其中,云纹石斑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6.95%、7.11%和6.31%(湿重),鞍带石斑鱼的分别为17.46%、7.18%和6.83%,云龙石斑鱼的分别为18.56%、7.69%和7.16%。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标准。3种石斑鱼肌肉的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22、2.57和2.60。依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值,蛋氨酸为3种石斑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另外,3种石斑鱼肌肉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常量元素均以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均以锌含量最高。研究表明,3种石斑鱼均是符合人体营养需求的优质海水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郝长杰 庄平 +4 位作者 赵峰 张涛 黄晓荣 方可菲 蒋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554,共9页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MS-222 丁香酚 麻醉时间 复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对拟穴青蟹的急性毒性及对其血清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彭军辉 陈丽英 +3 位作者 程长洪 冯娟 马红玲 郭志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21,共8页
采用静水法研究氨氮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急性毒性及在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0(C0,对照组)、10(C10组)、20(C20组)、30(C30组)、40(C40组)、50 mg/L(C50组),胁迫时间分别为0、6、24、48、72 h的条件下对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 采用静水法研究氨氮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急性毒性及在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0(C0,对照组)、10(C10组)、20(C20组)、30(C30组)、40(C40组)、50 mg/L(C50组),胁迫时间分别为0、6、24、48、72 h的条件下对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氨氮对拟穴青蟹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4.793、66.124 mg/L,安全浓度为7.90 mg/L,非离子氨对拟穴青蟹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396、5.298 mg/L,安全浓度为0.63 mg/L。在胁迫6、24、48与72 h时,各实验组的LZM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较于对照组,C10、C20及C40组在24 h的AKP、ACP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C20组在24 h的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其他胁迫时间点(P<0.05)。胁迫72 h时,C30、C40及C50组的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实验条件下,不高于40 mg/L的氨氮可在24 h内使拟穴青蟹血清中的AKP与ACP活力显著升高,而50 mg/L的氨氮则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各实验组浓度氨氮均在72 h内对拟穴青蟹血清中的LZM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PO活力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SOD活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氨氮 安全浓度 免疫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唇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彦花 区又君 +2 位作者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利用石蜡切片、HE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Ali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Schiff reagent AB,pH 2.5)]染色技术,研究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黏液细胞的分布特征。黄唇鱼食道粗而短,胃呈“卜”形,分... 利用石蜡切片、HE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Ali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Schiff reagent AB,pH 2.5)]染色技术,研究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黏液细胞的分布特征。黄唇鱼食道粗而短,胃呈“卜”形,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胃与肠的连接处有8条幽门盲囊,肠道在体腔内迂回2个曲折。光镜下观察到消化管管壁由外至内依次为外膜、肌肉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食道肌肉层很厚,黏膜层很薄,未见黏液细胞分布。胃部肌肉层和黏膜层均很厚,黏膜固有层分布胃腺,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幽门盲囊管腔很大,但肌肉层很薄。肠道肌肉层较厚,黏膜皱褶较细长,黏膜上皮细胞间可见圆形的黏液细胞。肝脏内弥散分布胰腺组织,肝小叶内可见大量糖原空泡。AB-PAS染色检测到胃部分布为红色的Ⅰ型黏液细胞;幽门盲囊黏膜上皮分布大量蓝色的黏液细胞,为Ⅱ型黏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检测到大量Ⅱ型黏液细胞,并有少量Ⅰ型黏液细胞。黄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体现了食性与结构功能相协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消化系统 黏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