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养黄颡鱼对大口黑鲈营养品质、肠道菌群及养殖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效应
1
作者 刘志强 刘彦壮 +4 位作者 殷麒 何瑞鹏 高建忠 陈再忠 温彬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5-2599,共15页
【目的】探讨混养黄颡鱼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营养品质、肠道菌群及养殖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混养比例,为开展大口黑鲈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大口黑鲈单养组(C组)及低密度混养组(L组,大口黑鲈∶黄颡鱼=4∶1)... 【目的】探讨混养黄颡鱼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营养品质、肠道菌群及养殖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混养比例,为开展大口黑鲈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大口黑鲈单养组(C组)及低密度混养组(L组,大口黑鲈∶黄颡鱼=4∶1)、中密度混养组(M组,大口黑鲈∶黄颡鱼=2∶1)和高密度混养组(H组,大口黑鲈∶黄颡鱼=1∶1),养殖60 d后,分别测定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品质、肠道菌群及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M组大口黑鲈的特定生长率(1.69%/d)和肥满度(1.52)最高,而饲料系数(1.08)最低。M组和H组大口黑鲈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大口黑鲈(P<0.05,下同);M组大口黑鲈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C组大口黑鲈;M组大口黑鲈肌肉的硬度和胶着性显著高于C组大口黑鲈,而土腥味物质(土腥素和2-甲基异莰醇)含量显著低于C组大口黑鲈。混养黄颡鱼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与C组大口黑鲈相比,M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芽孢杆菌门和假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随黄颡鱼混养密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且与肌肉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混养黄颡鱼导致大口黑鲈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M组养殖水体中的马赛菌属和微小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组,且微小杆菌属相对丰度与绿藻门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口黑鲈肠道菌群中的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口黑鲈按2∶1的比例与黄颡鱼进行混养,能实现养殖生态重塑,不仅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改善了肌肉营养品质,还优化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结构及养殖微生物环境,实现生长—品质—环境协同提升,是一种理想的生态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黄颡鱼 生态混养 营养品质 菌群结构 调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鲢生态混养对其营养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清鹤 温彬 +1 位作者 高建忠 陈再忠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7-2650,共14页
【目的】探究大口黑鲈—鲢生态混养对其营养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混养比例,为大口黑鲈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大口黑鲈与鲢混养,设4个处理组:单养大口黑鲈(K组)、大口黑鲈与鲢的比例分别为18∶1(L组)... 【目的】探究大口黑鲈—鲢生态混养对其营养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混养比例,为大口黑鲈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大口黑鲈与鲢混养,设4个处理组:单养大口黑鲈(K组)、大口黑鲈与鲢的比例分别为18∶1(L组)、9∶1(M组)和4.5∶1(H组)。试验结束后,检测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指标、形体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和质构特性。采集肠道内容物,提取DNA进行肠道菌群测序分析,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统计各样品群落组成,并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LEfSe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混养模式下,4组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肌肉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M和L组肌肉灰分含量显著低于K组(P<0.05,下同),M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K组。4组大口黑鲈肌肉中EAA/TAA均在最佳比例40%左右,L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K组,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K、M和H组。4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最高的必需氨基酸均为赖氨酸,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K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显著低于M、H和L组,L和M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K组。M组DHA+EPA显著高于K组。K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显著低于L、M和H组。M组肌肉回复性和黏聚性均显著高于K组。K和H组ACE指数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L组,L组Shannon指数极显著低于K和M组(P<0.01),显著低于H组。4组大口黑鲈优势菌门有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蓝藻门等。优势菌属有芽孢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结论】大口黑鲈与鲢适宜的混养比例为9∶1和18∶1。大口黑鲈与鲢适宜的比例混养能通过提高肌肉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C22:6含量和C20:5含量等提升大口黑鲈肌肉质品质,并通过提高谷氨酸杆菌和土地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群丰度,保护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养殖模式 生长性能 营养品质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miR-56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徐齐 戴习林 +1 位作者 付元帅 李云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02-1812,共11页
【目的】揭示novel miR-56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的调节机制,为进一步探究miRNA参与罗氏沼虾先天免疫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副溶血弧菌感染后罗氏沼虾鳃组织中的novel miR-56表达变化,采用RNAhybrid预测筛选... 【目的】揭示novel miR-56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的调节机制,为进一步探究miRNA参与罗氏沼虾先天免疫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副溶血弧菌感染后罗氏沼虾鳃组织中的novel miR-56表达变化,采用RNAhybrid预测筛选出novel miR-56的潜在靶基因TLR1,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novel miR-56与靶基因TLR1的靶向关系;体外注射不同剂量(0.6、1.0和1.5μg/g)的agomiR-56和antagomiR-56干扰novel miR-56表达,筛选出agomiR-56和antagomiR-56的最佳注射剂量,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感染副溶血弧菌后,罗氏沼虾鳃组织中的novel miR-56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至感染后72 h,novel miR-56相对表达量约是感染前(0 h)的6.18倍。TLR1是novel miR-56的靶基因,二者的结合位点位于TLR1基因3'非编码区(3'-UTR),且novel miR-56过表达会抑制TLR1基因的表达。于罗氏沼虾围心腔注射0.6、1.0和1.5μg/g的agomiR-56均能显著抑制TLR1基因表达(P<0.05,下同),且以1.5μg/g agomiR-56的抑制效果最优;罗氏沼虾其他免疫相关基因(Spz、TLR2、TLR3、MyD88、IMD、Crustin1、Wntless、ALF1和proPO)在注射agomiR-56后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antagomiR-56注射试验结果则恰好相反,注射不同剂量的antagomiR-56对罗氏沼虾TLR1基因有显著促进效果,且随着注射剂量的升高,对罗氏沼虾TLR1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1.0μg/g为antgomiR-56体外注射的最适剂量;罗氏沼虾其他免疫相关基因在注射antgomiR-56后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结论】TLR1是novel miR-56的靶基因,其结合位点位于TLR1基因3'-UTR。novel miR-56通过靶向抑制TLR1基因表达而参与Toll信号通路调控,具有抑制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novel miR-56 靶基因 免疫相关基因 Toll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下缢蛏鳃转录组分析及能量代谢响应
4
作者 陆阳 刘涛 +2 位作者 孙梦颖 沈和定 牛东红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9-1868,共10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氧胁迫下缢蛏鳃组织的重要调控通路,探究低氧胁迫对缢蛏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以明确缢蛏应对低氧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对缢蛏进行低氧胁迫(溶解氧2.0±0.2 mg/L)12 h(L1)和24 h(L2),以常氧条件...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氧胁迫下缢蛏鳃组织的重要调控通路,探究低氧胁迫对缢蛏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以明确缢蛏应对低氧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对缢蛏进行低氧胁迫(溶解氧2.0±0.2 mg/L)12 h(L1)和24 h(L2),以常氧条件(溶解氧7.0±0.2 mg/L)为对照组(Control),采集缢蛏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低氧胁迫0、4、8、12、24、48和96 h缢蛏鳃组织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L1 vs Control比较组有5445个DEGs,L2 vs Control比较组有2980个DEG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L1 vs Control比较组共有498个上调DEGs注释到177条通路,显著(P<0.05,下同)富集的前10条通路包括钙信号通路、c GMP-PKG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L2 vs Control比较组共有583个上调DEGs注释到224条通路,其富集的代谢通路较L1 vs Control比较组增多,包括类固醇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视黄醇代谢、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从L2 vs Control比较组DEGs中筛选出缢蛏鳃组织中响应低氧胁迫的能量代谢相关基因,主要涉及糖酵解/糖异生、TCA循环、AM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重要的调控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缢蛏鳃组织中己糖激酶基因(HK)、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基因(PEPCK)、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低氧胁迫4 h较0 h明显升高,且在低氧胁迫96 h呈高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GLUT1)、烯醇化酶基因(ENO)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氧胁迫4 h较0 h显著降低,在低氧胁迫12 h降至最低值,低氧胁迫持续24 h后GLUT1和EN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在低氧胁迫96 h达最高值且与0 h差异显著。【结论】低氧胁迫促进缢蛏糖酵解/糖异生、HIF-1信号通路等调控通路中的基因上调,对缢蛏能量代谢存在显著影响,推测低氧胁迫下缢蛏通过糖酵解途径维持能量供应,PEPCK、HK、GLUT1、PGK等基因参与能量代谢调节及低氧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低氧胁迫 转录组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肥满度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5
作者 黄煜超 初凡智 +3 位作者 苏轶辰 高保全 王学忠 吕建建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2-1020,共9页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蟹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肥满度性状是蟹类重要的品质性状,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测定了同一养殖环境下的298只三疣梭子蟹全甲宽和体重,计算得肥满度范围0.66~1.47,符合正态...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蟹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肥满度性状是蟹类重要的品质性状,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测定了同一养殖环境下的298只三疣梭子蟹全甲宽和体重,计算得肥满度范围0.66~1.47,符合正态分布;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进行个体基因分型,估计肥满度性状遗传力为0.391±0.158。基于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到99个与肥满度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主要分布于10号、26号和41号染色体。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10号染色体上存在2个强连锁的单倍型,分别包含6个和7个SNP位点,并成功验证了这13个SNP位点的可靠性。进一步分析了单倍型以及CDS区域的基因,共挖掘到lman1、adcy3和cdc6等15个可能与肥满度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解析三疣梭子蟹肥满度调控分子机制及良种培育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肥满度 遗传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航 杨志刚 +1 位作者 周俊宇 魏帮鸿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22期30-33,38,共5页
植物提取物作为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成分,添加到水产饲料中具有营养成分高、天然安全和来源广泛等优点。研究对植物提取物的分类与生物学功能、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水产饲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李嘉益 程曦 +2 位作者 李雪男 王林薇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9-1878,共10页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理:0.05(对照)、0.2、0.8、3.2、6.4、12.8 mg/L。水温通过加热棒调节并维持稳定,亚硝酸盐用于调控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于0、6、72和168 h进行采样,于冰上解剖后取鳃组织,血淋巴利用1.0 mL无菌注射器经围心腔抽取,与等体积抗凝液混合。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340 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血淋巴中血蓝蛋白浓度。利用渗透压测定仪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采用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测定试剂盒测定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血蓝蛋白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72和168 h,3.2、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0.05、0.2和0.8 mg/L亚硝酸盐组(P<0.05,下同),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最低。渗透压测定结果显示,在25和34℃水温下,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酶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在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6.4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Ca^(2+)/Mg^(2+)-ATP酶活力最低,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72和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Na^(+)/K^(+)-ATP酶活力最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CLC基因相对表达量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逐渐升高,12.8 mg/L亚硝酸盐组CCP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影响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浓度和血淋巴渗透压,导致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酶活力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发生变化。亚硝酸盐胁迫能造成对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生理紊乱,且高温会加重亚硝酸盐毒性,影响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温 亚硝酸盐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罗惠芳 刘韵怡 +3 位作者 王昭玥 王年 郁小娟 宋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2-2620,共9页
【目的】探究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形成规律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的影响,为开发针对水霉病的绿色防控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置片法,以聚乙烯网片为附着基质构建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绘... 【目的】探究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形成规律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的影响,为开发针对水霉病的绿色防控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置片法,以聚乙烯网片为附着基质构建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绘制生物膜形成时间曲线。使用CCK-8试剂盒和番红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鼠李糖脂处理所形成的生物膜生物量和胞外基质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形态结构。使用不同浓度的鼠李糖脂处理寄生水霉ATCC200013成熟生物膜,浓度梯度以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的不同倍数设置,分别标记为0MIC、1MIC、2MIC、4MIC和8MIC,评估其破坏效果。【结果】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的形成始于8 h,至60~72 h生物膜成膜量逐渐趋于稳定。鼠李糖脂处理抑制了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的形成,15.625 mg/L鼠李糖脂对生物膜的抑制率为76.44%,31.25 mg/L鼠李糖脂则能完全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鼠李糖脂浓度升高,生物膜胞外基质量逐渐减少,菌丝间隙增大,15.625 mg/L组菌丝体和胞外基质量均明显减少,菌丝形态受损,呈扁平状,受损和死亡细胞比例升高。鼠李糖脂能抑制寄生水霉ATCC200013成熟生物膜的活性,处理24 h,8MIC鼠李糖脂处理的生物膜活性完全丧失。处理48 h,1MIC鼠李糖脂处理的生物膜生物量仅为12.3%。随着鼠李糖脂浓度升高,孢子在聚乙烯网片上的黏附率和疏水率逐渐降低,15.625 mg/L鼠李糖脂处理的生物膜黏附率和疏水率显著低于0 mg/L鼠李糖脂处理的生物膜(P<0.05)。【结论】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ATCC200013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抗性,鼠李糖脂可能通过减少胞外基质的生成而削弱生物膜的药物防御能力,进而提高水霉病原对药物的敏感性,或通过抑制胞外基质产生,使菌丝暴露于不利环境中,最终降低其生存能力并诱导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寄生水霉 生物膜 水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瘤背石磺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9
作者 陈锋 李建光 +4 位作者 土志涵 汤刘思巧 孙梦颖 蒋超 沈和定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5-1935,共11页
【目的】探究低氧胁迫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糖酵解途径的影响,明确其能量代谢途径转换机制,以了解潮间带物种对缺氧环境的适应策略。【方法】克隆瘤背石磺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OrGLUT-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究低氧胁迫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糖酵解途径的影响,明确其能量代谢途径转换机制,以了解潮间带物种对缺氧环境的适应策略。【方法】克隆瘤背石磺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OrGLUT-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rGLUT-1基因在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低氧胁迫0、1、3、6、12 h时神经节和肝胰腺组织中糖酵解相关基因[OrGLUT-1基因、己糖激酶基因(HK)和丙酮酸激酶基因(PK)]的表达。检测不同低氧胁迫时间的瘤背石磺神经节组织中糖酵解酶HK、P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OrGLUT-1基因cDNA序列全长238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656 bp,编码551个氨基酸残基。OrGLUT-1蛋白分子式为C_(2706)H_(4282)N_(702)O_(786)S_(24),分子量为59.995 kD,理论等电点(pI)为5.79,OrGLUT-1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基于GLUT-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瘤背石磺与加州海兔(Aplysia californica)的亲缘关系较密切。OrGLUT-1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肝胰腺、神经节及性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低氧胁迫不同时间后,神经节和肝胰腺组织中OrGLUT-1、HK和P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氧胁迫前上调,其中神经节组织的响应比肝胰腺组织更迅速。低氧胁迫不同时间后,神经节组织中HK、PK和LDH活性均较低氧胁迫前上升,表明瘤背石磺在低氧胁迫下会通过糖酵解途径来获取能量。【结论】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糖酵解酶活性在低氧胁迫下明显升高,表明糖酵解通量大幅增强。瘤背石磺适应潮间带缺氧环境的策略可能是将能量代谢途径从有氧代谢转换为无氧代谢,以启动糖酵解途径获取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低氧胁迫 糖酵解途径 OrGLUT-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龙 杨志刚 +1 位作者 周俊宇 魏帮鸿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1-4,10,共5页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动物和藻类中均有分布,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诱食、促进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重要作用。研究综述牛磺酸的理化性质、合成途径以及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牛磺酸 水产饲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冷向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共6页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素需要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免疫 肉质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用微生态制剂耐药性评估及耐药相关遗传元件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招弟 李健 +3 位作者 翟倩倩 常志强 王佳佳 葛倩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140,共9页
以市场上购买的9种水产用微生态制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稀释法筛选其中的耐药菌株,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四环素、土霉素、万古霉素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以市场上购买的9种水产用微生态制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稀释法筛选其中的耐药菌株,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四环素、土霉素、万古霉素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耐药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转座子、整合子和插入序列),为微生态制剂的安全生产与监测提供参考。结果显示,9种微生态制剂中都存在耐药菌株,100株分离菌株对除恩诺沙星以外的8种抗生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46%的株菌同时携带氟喹诺酮类、酰胺醇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糖肽类耐药基因,且有15株菌同时携带整合子-基因盒、质粒、转座子和插入序列,携带两种及两种以上可移动遗传原件的比例为95%。微生态制剂产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加强质量监测和市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抗生素 耐药基因 可移动遗传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养殖科学清塘、控制尾水排放的操作技术
13
作者 邱军强 房元喧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期92-92,共1页
清塘就是清除池中过多的污泥、敌害生物(各种杂鱼、病原菌、小龙虾等)以及各种水草及杂物,包括池周边杂草。有些养殖户习惯于将上年水草保留到来年使用,虽然说省了不少人工,而且开始水草生长快而茂盛,但是也带来了草虫多的弊端。这些草... 清塘就是清除池中过多的污泥、敌害生物(各种杂鱼、病原菌、小龙虾等)以及各种水草及杂物,包括池周边杂草。有些养殖户习惯于将上年水草保留到来年使用,虽然说省了不少人工,而且开始水草生长快而茂盛,但是也带来了草虫多的弊端。这些草虫用一般性杀虫药根本无效果,有明显的耐药性,反而对蟹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操作技术 尾水排放 清塘 科学 控制 敌害生物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轻石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构建参数优化及水产养殖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年 郁小娟 +5 位作者 骆楠 王玲 王昭玥 肖冰冰 陈俊律 宋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21-2731,共11页
【目的】探明玻璃轻石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水产养殖污水中的脱氮性能,为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污水工艺中高效、低廉的载体材料选择提供模型及数据参考。【方法】以玻璃轻石为载体构建SBBR模型,利用水产养殖池底泥进行挂膜,... 【目的】探明玻璃轻石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水产养殖污水中的脱氮性能,为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污水工艺中高效、低廉的载体材料选择提供模型及数据参考。【方法】以玻璃轻石为载体构建SBBR模型,利用水产养殖池底泥进行挂膜,并进行玻璃轻石不同孔径(3~8、2~3、1~2和0.1~1.0 mm)、粒径(10~20、20~30和30~50mm)和填充率(20%、30%和40%)脱氮性能优化试验,以获得最佳脱氮性能SBBR参数;以沸石、火山石、活性炭和SiO2颗粒为对照,对比各载体材料生物膜中的挥发性悬浮物(VSS)和细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比较不同载体材料对疏水性蛋白的吸附能力。【结果】玻璃轻石以孔径1~2 mm、粒径10~20 mm、填充率20%构建SBBR的除氮性能最优,第30 d时氨氮、亚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61±0.30)%、(99.45±0.08)%和(94.04±0.14)%,玻璃轻石上的VSS含量为3.87±0.11 g/L,EPS含量为80.99±0.05 mg/g-VSS,显著高于其他载体材料处理(P<0.05,下同),同时EPS中具有更高的蛋白/多糖(PN/PS)比值,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除氮细菌吸附试验结果,玻璃轻石可吸附(58.08±0.15)%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显著高于沸石(41.72±0.40)%、火山石(25.34±0.53)%、活性炭(20.68±0.13)%和SiO2颗粒(15.56±0.38)%。【结论】以玻璃轻石构建的SBBR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且具有较好的除氮细菌吸附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膜技术修复水产养殖污水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轻石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参数优化 脱氮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养殖蛙类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学及微生物构成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志龙 夏耘 +5 位作者 谢骏 舒锐 王广军 郁二蒙 雷小婷 龚望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为分析泰国虎纹蛙(Hoplobatrachus tigerinus)和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的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及微生物构成,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这两种养殖蛙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监测,结合肌肉质构和显微结构的分析对两者肌肉品质进行... 为分析泰国虎纹蛙(Hoplobatrachus tigerinus)和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的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及微生物构成,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这两种养殖蛙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监测,结合肌肉质构和显微结构的分析对两者肌肉品质进行评价,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组织学切片技术对两者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泰国虎纹蛙和牛蛙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牛蛙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泰国虎纹蛙(P<0.05)。此外,牛蛙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均显著高于泰国虎纹蛙(P<0.05)。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泰国虎纹蛙的Shannon、Ace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牛蛙(P<0.05);门水平上,牛蛙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泰国虎纹蛙(P<0.05),而放线菌门丰度显著低于后者(P<0.05);属水平上,泰国虎纹蛙的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埃希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显著高于牛蛙(P<0.05),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丰度显著低于后者(P<0.05)。研究表明,泰国虎纹蛙和牛蛙肌肉品质存在差异,但营养价值均较高;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两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虎纹蛙 牛蛙 营养评价 质构特性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照对生物絮团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林洋 董宏标 +2 位作者 郑晓婷 谭泽加 张家松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LED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光电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可满足工厂化养殖对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的需求。为探究LED养殖灯对生物絮团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品质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幼体(平均体长5.23±0.61 cm,平均体质... LED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光电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可满足工厂化养殖对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的需求。为探究LED养殖灯对生物絮团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品质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幼体(平均体长5.23±0.61 cm,平均体质量1.52±0.47 g)为材料,设置2个处理组:LED光照组(L组)和自然光照组(N组),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L组光照参数为蓝绿光混合(绿光545 nm、蓝光450 nm),光照周期15 L∶9 D,光照度2000 lx;N组光照参数为自然光谱,光照周期为12L∶12D,光照度400~1000 lx。结果显示,两组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虾肌肉中均检测到18种氨基酸,L组对虾肌肉苏氨酸(Thr)、酪氨酸(Tyr)、精氨酸(Arg)、甘氨酸(Gly)、∑EAA/∑NEAA显著高于N组(P<0.05),而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呈味氨基酸(DA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虾肌肉中均检测到37种脂肪酸,L组对虾肌肉中月桂酸(C12:0)、DHA、EPA+DHA含量显著高于N组(P<0.05),C21:0、C20:3n-3、C22:5n-6含量显著低于N组(P<0.05)。研究表明,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补充特定参数的LED养殖灯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生物絮团系统 凡纳滨对虾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亚硝酸盐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林薇 程曦 +1 位作者 甘宏宽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4-1206,共13页
【目的】分析盐度和亚硝酸盐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探究凡纳滨对虾应对环境胁迫的调控机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5.20±0.67 cm,平均体质量2.... 【目的】分析盐度和亚硝酸盐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探究凡纳滨对虾应对环境胁迫的调控机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5.20±0.67 cm,平均体质量2.01±0.73 g)为试验材料,设计双因素试验,盐度为0.5‰、1.0‰和3.0‰,亚硝酸盐氮浓度为0.07、0.20、0.50、1.50、4.00和10.90 mg/L,共18个处理组,进行30 d胁迫试验,测定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指标、肝胰腺和鳃组织酶活性及抗氧化与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TUNEL检测。【结果】凡纳滨对虾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和体质量日增长值在相同盐度下均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相同亚硝酸盐氮浓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肝胰腺和鳃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与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CAT基因、GPx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ytC)、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基因(CASP3)和抗菌肽基因(Crustin)相对表达量在相同盐度下均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相同亚硝酸盐氮浓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TUNEL检测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肝细胞凋亡率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盐度和亚硝酸盐氮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及体质量日增长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肝胰腺和鳃组织的T-AOC及CAT、GPx活性与Mn-sod、CAT、GPx、CytC、CASP3、Crustin相对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抗氧化酶(CAT和GPx)及抗氧化与免疫相关基因(Mnsod、CAT、GPx、CytC、CASP3和Crustin)参与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和亚硝酸盐氮胁迫下的应答过程,盐度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会引起凡纳滨对虾氧化应激反应,胁迫程度较轻时,机体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并上调抗氧化与免疫相关基因协同应对外界恶劣环境;但随着胁迫程度加强,酶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对肝胰腺和鳃造成损伤,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凡纳滨对虾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军 张思雨 +4 位作者 房迪 苏泽辉 舒锐 雷小婷 胡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48、96、192、336、480 h分组织取样检测实验。研究显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牛蛙血液中的达峰时间(T_(max))相同为1 h,峰浓度(C_(max))分别为26.592μg/mL、2.256μg/mL;恩诺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脑中的T_(max)均为8 h,C_(max)分别为10.21、13.84、17.52、3.95 mg/kg;环丙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的T_(max)分别为12、8、12 h,C_(max)分别为1.362、20.46、4.07 mg/kg,在脑中未检测出环丙沙星。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吸收迅速,21.90%~40.35%恩诺沙星转化为环丙沙星,与鱼类和甲壳类生物相比,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更易消除;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108.22μg/kg;单剂量10%恩诺沙星粉(20 mg/kg bw)适用于治疗由于嗜水气单胞菌(MIC:0.1μg/mL)患病牛蛙;牛蛙在室温为25℃左右的饲养环境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14.24 h(2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 残留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昼夜变化对鳜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佳 姚晓丽 +2 位作者 罗文斌 黄小鹏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3-1501,共9页
【目的】探究养殖水体溶解氧昼夜变化下鳜(Siniperca chuats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基因(Hb)应答的变化规律,为揭示鱼类的短期低氧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健康的鳜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基因组测序数据匹配,... 【目的】探究养殖水体溶解氧昼夜变化下鳜(Siniperca chuats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基因(Hb)应答的变化规律,为揭示鱼类的短期低氧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健康的鳜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基因组测序数据匹配,鉴定出鳜Hb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7:00、11:00、17:00和23:00等4个时间点采集鳜血液样品,使用PROCANPE-6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共鉴定获得11个鳜Hb基因,包括6个α型Hb基因(hbae4、hbae、hbae1.1、hbae5、hbaa1和hbaa1.1)及5个β型Hb基因(hbbe2、hbba2.1、hbba1、hbba1.1和hbba2);除hbae4基因序列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构成外,其余10个基因序列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11个鳜血红蛋白均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池塘水体溶解氧含量存在周期性的昼夜变化;溶解氧含量最低时(7:00),鳜血液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间点(P<0.05,下同);溶解氧含量最高时(17:00),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间点;平均红细胞体积在4个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hbae4、hbae、hbae1.1、hbae5、hbaa1.1、hbbe2、hbba2.1、hbba1和hbba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溶解氧昼夜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于17:00时达最高值,且这9个Hb基因在4个时间点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即低溶解氧时相对表达量最低,高溶解氧时相对表达量最高;而hbaa1和hbba1.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溶解氧含量成反比。【结论】鳜通过调节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机制及调控Hb基因表达,以适应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从而保持机体供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Hb基因 溶解氧 昼夜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薄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3-2853,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组,将罗氏沼虾从初始温度(24℃)和盐度(0.5‰)环境转移至各处理组环境中进行急性胁迫,分别在胁迫24和48 h时采集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测定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相对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0.5‰和4.0‰盐度下,温度为20、28和32℃时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24℃,且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温度为28和32℃时显著高于20℃(P<0.05,下同)。胁迫48 h后,温度为24℃时,8.0‰和12.0‰盐度下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5‰与4.0‰盐度。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腮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温度为24℃时,随着盐度升高,肝胰腺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其他温度下出现明显变化;在相同盐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SOD和肝胰腺组织GPX活性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腮组织GPX活性和肝胰腺组织SOD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表达与抗氧化酶(SOD和GPX)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会引起罗氏沼虾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且温度骤升较温度骤降更能诱导HSP70基因表达。温度和盐度骤变能引起罗氏沼虾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且温度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盐度。罗氏沼虾通过调控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SOD活性及GPX活性协同调节生理机能以适应外部盐度和温度变化,增强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热休克蛋白基因 抗氧化酶活性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