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Smad信号通路响应光周期变化参与调控斑马鱼卵巢发育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春晓 吕为群 +1 位作者 杨志刚 陈阿琴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研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Samd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斑马鱼(Danio rerio)卵巢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连续黑暗(0 L∶24 D, DD)、自然光照(14 L∶10 D, LD)和连续光照(24 L∶0 D, LL)条件下斑马鱼卵巢... 为研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Samd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斑马鱼(Danio rerio)卵巢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连续黑暗(0 L∶24 D, DD)、自然光照(14 L∶10 D, LD)和连续光照(24 L∶0 D, LL)条件下斑马鱼卵巢中TGF-β/Sma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光周期条件下p-Smad2在斑马鱼卵巢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TGF-β/Smad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在斑马鱼卵巢中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其中配体(tgfb3)、受体(tgfbr2a,tgfbr2b,tgfbr1b)和下游蛋白激酶(smad2和smad3a)的表达趋势一致,即在不同光周期处理3 d后,上述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DD组最高,LL组最低,但处理7 d后则呈相反趋势。在斑马鱼卵黄发生前期至充分生长未成熟期的卵母细胞中均检测到p-Smad2蛋白信号,但光周期处理后未影响p-Samd2在斑马鱼卵巢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光周期变化可能通过改变tgfb3/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影响斑马鱼的卵巢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光周期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 卵巢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黄斑褶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金洪宇 李雷 +4 位作者 金星 王念民 马清芝 尹家胜 马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7,共8页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9龄,其中2~5龄为优势群体,占样本总数的73.22%。雌、雄个体生长无显著性差异,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0.0~144.0 mm,平均体长为(99.1±18.67)mm,体重分布范围为3.8~65.6 g,平均体重为(26.0±14.7)g。脊椎骨半径与体长的直线关系式:L=62.88R+40.69(R2=0.89,n=18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3×10^-5L^2.9292(R2=0.96,n=183),通过对比Compertz GF、Logistic GF、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三种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选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描述黄斑褶鮡生长特性,生长方程:Lt=189.56[1-e^-0.118[t+1.981]],Wt=155.45[1-e^-0.118[t+1.981]]2.9292;生长速度方程:dL/dt=22.37e^-0.118(t+1.981),dW/dt=53.57e^-0.118(t+1.981)(1-e^-0.118(t+1.981))1.9292;生长加速度方程:d^2L/dt^2=-2.639e^-0.118(t+1.981),d^2W/dt^2=6.34e^-0.118(t+1.981)(1-e^-0.118(t+1.981))0.9292(2.9292e^(-0.118(t+1.981)-1)。黄斑褶鮡体重生长拐点为7.1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24.6 mm和45.5 g。黄斑褶鮡属小型,中速生长鱼类。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的黄斑褶鮡资源已遭到破坏,需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 年龄 生长 雅鲁藏布江 墨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囊胚sphere时期的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漪 胡瑞芹 +1 位作者 冉皓宇 陈良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4,共12页
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囊胚时期是胚胎发育过程的关键时期,利用i TRAQ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检测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sphere时期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分析该时期表达的蛋白质的相应功能和参与调控的生物过程。以野生型... 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囊胚时期是胚胎发育过程的关键时期,利用i TRAQ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检测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sphere时期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分析该时期表达的蛋白质的相应功能和参与调控的生物过程。以野生型斑马鱼发育至sphere时期即4 hpf的胚胎为样本,利用i TRAQ标记与LC-MS/MS串联质谱技术,结合数据库比对,对该时期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鉴定分析。检测结果共鉴定到的总蛋白数为1 178个,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广泛参与了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运动和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物质合成与代谢等各项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研究表明,利用i TRAQ标记的方法可以对4hpf时期的斑马鱼胚胎中的蛋白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并初步建立了斑马鱼早期发育关键阶段sphere时期的蛋白质组表达图谱,以期为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学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早期胚胎发育 蛋白质组 ITR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指马鲅性逆转过程初步研究
4
作者 蓝军南 区又君 +3 位作者 温久福 李俊伟 牛莹月 李加儿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4,共8页
该研究测量和统计了人工养殖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形态及性别比例,并观察其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0.8~13.0、水温为28.0~30.7℃时,在228尾7月龄四指马鲅样本中检测到雄性、雌性和雌雄同体3... 该研究测量和统计了人工养殖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形态及性别比例,并观察其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0.8~13.0、水温为28.0~30.7℃时,在228尾7月龄四指马鲅样本中检测到雄性、雌性和雌雄同体3种个体,其比例分别为85.53%、5.70%和8.77%;3种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和体高等形态性状无明显差异。解剖学观察显示,雌雄同体性腺的两背内侧为精巢,呈白色,两腹外侧为卵巢,呈浅黄偏红色。组织学显示精巢侧已有成熟精子形成,为典型精巢的Ⅳ或Ⅴ期特征,卵巢侧具卵巢腔,主要为卵原细胞和早期Ⅱ时相卵母细胞,为典型卵巢的Ⅱ期特征,可判断四指马鲅为雄性先熟雌雄同体;其性逆转过程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主要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为卵巢结构逐渐形成并发育成Ⅱ期卵巢,而精巢组织则逐渐退化消失,在整个性逆转过程均检测到精巢的细胞凋亡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雌雄同体 性逆转 组织学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