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内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1
作者 王芬 宋光同 +7 位作者 徐笑娜 张文文 崔峰 朱士明 殷俊峰 陈祝 周翔 付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产养殖尾水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2
作者 梅耀萍 吴本丽 +4 位作者 黄龙 吴仓仓 陈静 陈夏君 何吉祥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0,共9页
为了多角度分析水生植物利用养殖尾水不同形态氮磷过程,揭示营养元素循环利用规律,优化水产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监测黄花美人蕉(Canna indica var.flav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菖蒲(Acorus calamus)对... 为了多角度分析水生植物利用养殖尾水不同形态氮磷过程,揭示营养元素循环利用规律,优化水产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监测黄花美人蕉(Canna indica var.flav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菖蒲(Acorus calamus)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尾水净化过程中不同形态氮(铵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硝态氮NO_(3)^(-)-N)和磷(可溶态磷DP、可溶活性态磷SRP、可溶态有机磷DOP和颗粒态磷PP)含量,结合水生植物生物量和元素累积情况,分析其对尾水净化效果和利用机制。黄花美人蕉组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7.5%和21.9%;所有处理组对NH_(4)^(+)-N和NO_(2)^(-)-N去除率均达到95.0%以上,对NO_(3)^(-)-N去除率为25.4%-26.9%,黄花美人蕉组对不同形态氮去除率最高;芦苇、黄花美人蕉和香蒲组分别对DP、SRP和PP去除率最高。黄花美人蕉组总氮累积量、地上部分总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菖蒲组地下部分总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氮和磷累积量与总氮、总磷去除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63,p=0.000;r=0.443,p=0.011)。总之,黄花美人蕉组净化效果更好,其次是芦苇、菖蒲和香蒲组;水生植物会选择优先利用铵态氮,其次是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吸收利用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养殖尾水 营养盐累积 氮磷吸收 净化效果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泉流水养殖光倒刺鲃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方婷 杨坤 +4 位作者 高娜 赵秀侠 梁阳阳 崔凯 卢文轩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丰富山泉流水养殖鱼类的营养学资料,对山泉流水养殖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肌肉和鱼鳞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1.53%、12.30%,灰... 为丰富山泉流水养殖鱼类的营养学资料,对山泉流水养殖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肌肉和鱼鳞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1.53%、12.30%,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17%、11.83%,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1.05%、77.59%,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1.67%、1.68%。肌肉和鱼鳞中共含有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48.28和36.29。其中,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符合WHO/FAO标准,而鱼鳞中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不平衡,属于不完全蛋白质,但其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除味道鲜美适宜食用外,还可作为鲜味调料的提取原料。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分别检出24种和12种脂肪酸,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分别为0.34、0.40,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56、0.46。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矿物元素Ca、Mg、Fe、Zn的含量较高。试验结果表明,山泉流水养殖的光倒刺鲃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鱼肉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倒刺鲃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元素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中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静 陈红莲 +2 位作者 鲍俊杰 汪翔 王永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21-33,共13页
水产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宿主多种多样,毒力因子复杂,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困难。目前水产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主要依赖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容易导致环境中药物残留、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 水产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宿主多种多样,毒力因子复杂,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困难。目前水产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主要依赖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容易导致环境中药物残留、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本文着重对水产养殖中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拮抗菌的体外筛选方法、拮抗作用研究方法和拮抗机制(产生抑菌物质、竞争性黏附、群体感应猝灭、竞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进行重点归纳阐述,并对拮抗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研发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 嗜水气单胞菌 拮抗机制 疾病防控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坤 胡星明 卢文轩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探明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的污染状况,2019年4、7、9和11月对该地区几种主养淡水品种养殖尾水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高... 为探明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的污染状况,2019年4、7、9和11月对该地区几种主养淡水品种养殖尾水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单项评价,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各监测位点尾水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pH、TN和TP因子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DO、NH4+-N和CODMn因子存在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尾水未受到pH、TN和TP因子的污染;受DO、NH4+-N和CODMn因子污染的监测位点占比分别为12.5%、25.0%和87.5%。内梅罗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表明,75%的监测位点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等级。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为CODMn,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养殖尾水 水质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翘嘴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玉婷 侯冠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3,共5页
为探讨安徽省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翘嘴鲌采样群体(巢湖、武昌湖、新安江和淮河干流)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 为探讨安徽省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翘嘴鲌采样群体(巢湖、武昌湖、新安江和淮河干流)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0.4~12.2、5.9~6.9、0.654~0.800、0.739~0.778和0.689~0.738,均显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比95.71%,远高于群体间的4.29%;总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 st)仅为0.043,成对群体间F st为0.025~0.056,表现为低度分化;群体间基因流值(N m)为4.21~9.75,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新安江群体与巢湖群体亲缘关系最近,与淮河群体最远。使用软件Structure 2.3.4遗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最佳聚类分组为4,但与各采样群体不相对应,群体间遗传相似个体交叉较多。研究表明:翘嘴鲌4个采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遗传分化不显著,群体间可能存在种质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安徽 种质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虾虹彩病毒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红莲 王永杰 +2 位作者 鲍俊杰 张静 孙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7期85-87,共3页
2020年检测安徽省滁州、安庆和合肥的20个稻田养殖的200只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鳃组织中白斑综合征病毒和虾虹彩病毒,结果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7.5%,病毒含量达106拷贝/mg的检出率与克氏原螯虾死亡率呈正相关。... 2020年检测安徽省滁州、安庆和合肥的20个稻田养殖的200只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鳃组织中白斑综合征病毒和虾虹彩病毒,结果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7.5%,病毒含量达106拷贝/mg的检出率与克氏原螯虾死亡率呈正相关。虾虹彩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3%,只在滁州的3个和合肥的2个稻田的养殖虾中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虾虹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及疾病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红莲 王永杰 +1 位作者 张静 鲍俊杰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2期12-16,共5页
2018年4-5月在安徽省4个市采集稻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样本480份,采集池塘、水库的野生克氏原螯虾样本180份,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套式PCR检测,并对稻田的水环境、虾的养殖密度、产... 2018年4-5月在安徽省4个市采集稻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样本480份,采集池塘、水库的野生克氏原螯虾样本180份,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套式PCR检测,并对稻田的水环境、虾的养殖密度、产量及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野生虾、养殖虾的WSSV携带率分别为8.89%、98.13%。虾中WSSV首轮PCR检测阳性率≥50%的稻田有10个,其中5个稻田中高密度养殖虾的病死率达20%及以上,5个稻田中适宜密度养殖虾的病死率为10%及以下。pH值偏高、溶解氧过饱和的5号稻田和溶解氧过饱和的6号稻田中高密度养殖虾的病死率也分别高至5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密度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合肥地区稻鳖共作模式对稻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秀侠 卢文轩 +7 位作者 梁阳阳 方婷 宋光同 王芬 徐笑娜 陈祝 蒋业林 方国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7,共11页
为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稻鳖共作(RT组)和常规水稻单作(CM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稻鳖共作和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检测到6... 为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稻鳖共作(RT组)和常规水稻单作(CM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稻鳖共作和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检测到6门45属68种;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绿藻门和裸藻门类群;稻鳖共作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常规水稻单作区;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水稻单作区(P<0.05)。分析显示稻鳖共作区指示物种主要为富营养化浅水型物种,说明水体营养盐含量高,可能与稻田中华鳖养殖行为密切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孕穗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为WT、NO_(2)^(-)-N,成熟期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为pH。研究结果初步揭示稻鳖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表明稻鳖共作种养模式可改善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花亭湖浮游生物调查及水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俊 胡玉婷 +6 位作者 江河 汪长祥 童开满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汪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 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蓝藻门最多(47.06%),其次是绿藻门(27.45%)和硅藻门(11.77%)。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57×10^(6)cell/L、5.24 mg/L。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放射微囊藻(Microcystisbotrys)、挪氏微囊藻(Microcystis novacekii)、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崎岖鱼腥藻(Anabaena inaequalis)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优势度分别为0.476、0.043、0.035、0.023、0.054和0.071。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季节差异不明显,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夏季大于秋季。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15科15属23种,包括节肢动物6种、轮虫11种、原生动物5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8.44个/L和4.33 mg/L。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共3种,分别为轮虫纲的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节肢动物门的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无节幼体(Nauplius),其优势度分别为0.256、0.042和0.223。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是夏季大于秋季。综合判断花亭湖水体为中营养偏清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生物多样性 资源调查 花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浮床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阳阳 荣朝振 +7 位作者 吴明林 崔凯 周蓓蓓 汪翔 孙永旭 马仁胜 阮守云 李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96-100,104,共6页
为研究水稻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及对鱼类产量的影响,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浮床组(试验组)和常规养殖组(对照组)。试验期间,定期检测2个试验池塘水质理化指标,试验结束后统计养殖鱼类产量、成活率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 为研究水稻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及对鱼类产量的影响,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浮床组(试验组)和常规养殖组(对照组)。试验期间,定期检测2个试验池塘水质理化指标,试验结束后统计养殖鱼类产量、成活率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水温略低于对照组,透明度(SD)高于对照组;试验初期,试验组溶解氧(DO)含量高于对照组,中后期DO含量低于对照组。水稻浮床对养殖池塘水体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化学耗氧量(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6%、29.6%、27.9%、21.0%和15.6%。试验组不同养殖鱼类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养殖鱼类产量22557.15 kg/hm^(2),浮床水稻产量5234.5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浮床种稻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模式对中华鳖氨基酸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芬 陈祝 +12 位作者 宋光同 徐笑娜 周翔 季索菲 侯冠军 朱成骏 方国侠 苏友风 李端 董振兴 高远 汪美 蒋业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62-65,共4页
为了研究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营养的影响,评估了池塘单作、藕鳖共作和稻鳖鱼共作3种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鳖裙中氨基酸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下,相同部位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均无显著差异。池塘单作... 为了研究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营养的影响,评估了池塘单作、藕鳖共作和稻鳖鱼共作3种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鳖裙中氨基酸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下,相同部位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均无显著差异。池塘单作模式下,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味道最为鲜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中华鳖 氨基酸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13
作者 胡玉婷 凌俊 +6 位作者 江河 汪焕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杨敏 李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187,共10页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近(等位基因数N_(a)=16.0~18.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0.1~12.4,观测杂合度H_(o)=0.759~0.836,期望杂合度H_(e)=0.897~0.916,多态信息含量PIC=0.870~0.892)。群体间遗传距离D_(n)(0.154~0.277)、遗传分化系数Fst(0.001~0.011)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0.47%,一致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养殖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高淳群体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结合其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淳群体可作为选育基础群之一。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每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组成多样且比例近似,结合近交系数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外源种质混杂。综上,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但其可能存在种质混杂,在开展后续的良种选育时,需对养殖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纯种质,使其种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焕 段国庆 +4 位作者 周华兴 胡玉婷 李彤 叶胜佳 胡光秀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该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调查了安徽省3个县区的陆基圆桶大口黑鲈养殖企业,并对其大口黑鲈养殖的投... 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该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调查了安徽省3个县区的陆基圆桶大口黑鲈养殖企业,并对其大口黑鲈养殖的投入、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饲成本是养殖成本的第一大投入要素;通过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投放密度、苗种来源、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时间均是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建议养殖企业开展养殖技术研发,调整养殖模式,充分发挥陆基圆桶养殖潜力,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商品鱼规格,错开销售高峰期等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陆基圆桶 经济效益 养殖成本 投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华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及潜在致病菌的影响
15
作者 李彤 成永旭 +4 位作者 孙云飞 杨筱珍 肖温温 张德民 张化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6,共9页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潜在病原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aceae),底泥中的优势类群为Steroidobacteraceae菌科和Burkholderiaceae等;科水平下的蓝细菌门类群和其他大部分细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养殖水体中潜在病原菌的丰度与水华的生消呈现出相反的趋势,OTU365和OTU1614(均属于Candidatus Similichlamydia epinepheli)是其主要的潜在病原菌,而在底泥中潜在致病菌表现出富集的特征,以OTU128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CCA结果显示,蓝藻暴发过程中,Tem、NO3--N、NO2--N及NH4+-N驱使水体蓝藻门细菌类群的变异,NO2--N是驱动养殖水体潜在致病菌群落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防治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华发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系统 水华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细菌群落 潜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水平对稻田养殖中华鳖摄食生态的影响
16
作者 吴本丽 黄龙 +4 位作者 吴仓仓 陈静 陈夏君 梅耀萍 何吉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938,共10页
【目的】调查不同投喂水平条件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在稻田摄食天然饵料的种类和强度,探索稻鳖共作模式下中华鳖的摄食生态,为优化稻田综合种养投喂策略、揭示生态效益形成过程和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稻鳖共作模式中设置... 【目的】调查不同投喂水平条件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在稻田摄食天然饵料的种类和强度,探索稻鳖共作模式下中华鳖的摄食生态,为优化稻田综合种养投喂策略、揭示生态效益形成过程和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稻鳖共作模式中设置0.7%、1.4%和2.1%(w)3个投喂水平,运用胃含物形态学分析以及胃含物和环境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获得各组中华鳖对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的摄食习性,分析不同饵料在不同处理组中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结果】中华鳖摄食率随投喂水平的提高有所上升。胃含物形态学分析中共识别出鱼类8种、虾类2种、软体动物2种、昆虫和轮虫等9种,出现率较高的物种包括棒花鱼、麦穗鱼、日本沼虾、中华圆田螺、多肢轮虫、摇蚊幼虫和水丝蚓等。随着投喂水平的上升,胃含物中饲料出现率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占比(IRIP)均上升,天然饵料IRIP下降;当投喂水平为2.1%时,饲料IRIP高达91.97%,天然饵料IRIP之和仅为8.03%。环境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某一或多个样本中DNA相对丰度大于0.5%的鱼类有16种,其中,棒花鱼、麦穗鱼、中华鳑鲏、张氏䱗、泥鳅、大鳞副泥鳅、鲫和短吻银鱼与胃含物形态学分析结果吻合;共注释大型水生脊椎动物36种,胃含物中DNA相对丰度大于1.0%的物种主要包括寄蝇、秀丽白虾、中国圆田螺、摇蚊幼虫、水丝蚓、轮虫等。【结论】中华鳖在稻田摄食的天然饵料主要包括小型鱼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以及轮虫等。高投喂水平导致天然饵料的摄食率和IRIP更低,可能降低稻田共作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投喂水平 摄食生态 胃含物 环境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鳜工厂化循环水驯化模式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17
作者 吴明林 蒋阳阳 +5 位作者 周蓓蓓 孙永旭 周翔 李海洋 李正荣 王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67-70,共4页
为探究工厂化循环水驯化模式下的饲料鳜驯化效率,以鳜早苗为试验材料,在长方形驯化池中开展为期52d的驯化试验,测定鳜的成活率等生长性能,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驯化结束后饲料鳜的苗种规格为43尾/kg,成活率为90.72%,增重率为924.6... 为探究工厂化循环水驯化模式下的饲料鳜驯化效率,以鳜早苗为试验材料,在长方形驯化池中开展为期52d的驯化试验,测定鳜的成活率等生长性能,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驯化结束后饲料鳜的苗种规格为43尾/kg,成活率为90.72%,增重率为924.67%,饵料系数为1.07。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下净利润达78832元,总体驯化成活率>42.43%即可实现盈利。综合表明,该驯化模式具有周期短、操作简单、可控性强、驯化成活率高且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可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鳜 驯化 工厂化循环水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两水系黄颡鱼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玉婷 江河 +3 位作者 段国庆 周华兴 凌俊 汪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41,共9页
为了解安徽省内长江和淮河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选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9个自然群体共254尾黄颡鱼进行了遗传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24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9.75个。各群体的平均Na为5.2... 为了解安徽省内长江和淮河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选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9个自然群体共254尾黄颡鱼进行了遗传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24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9.75个。各群体的平均Na为5.20~14.80,平均Ne为2.64~8.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96~0.67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7~0.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00~0.790。AMOVA分析显示仅8.1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6~0.236。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系统树和利用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9个群体可被划分4或5个谱系,其中石台(秋浦河水系)、麻川河(青弋江支流)、阜南(淮河水系)3个群体的个体遗传结构均比较独立,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他6个群体(长江水系的望江、无为、龙窝湖、泾县群体和淮河水系的凤台、瓦埠湖)的较为复杂,可能存在谱系间的混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黄颡鱼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且部分群体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跑道流场特性数值模拟及集污区固相分布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翔 崔凯 +3 位作者 李海洋 蒋阳阳 何吉祥 张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20-227,共8页
为探索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区跑道内流场分布及集污区固相颗粒分布特征,该文以稠密离散相模型对养殖系统进行流速仿真,并对9组0.03~2.00 mm不同颗粒直径的总悬浮固体颗粒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养殖跑道内水流处于缓... 为探索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区跑道内流场分布及集污区固相颗粒分布特征,该文以稠密离散相模型对养殖系统进行流速仿真,并对9组0.03~2.00 mm不同颗粒直径的总悬浮固体颗粒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养殖跑道内水流处于缓流状态,在水面区域形成的高速流场受重力和惯性作用沿养殖跑X轴方向由液面向底部下扫推进,推进到底部后流场趋于稳定。下扫推进过程中在前挡水墙与底部之间形成固有回流区,回流区特征长度与推水口平均流速呈线性关系。固相颗粒在养殖跑道对应的集污区里呈“U”形沉积分布,其中直径大于1.30 mm的固相颗粒沉积率在85%以上,直径小于0.60 mm的沉积率在44.13%以下,总沉积率为37.77%。研究表明,使用DDPM模型可初步评估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对固相颗粒沉积的影响,系统中集污区对直径0.60~2.00 mm固相颗粒的沉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场 模型 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流体力学 多相流 沉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泉流水与池塘养殖草鱼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小雷 崔凯 +3 位作者 周蓓蓓 鲍俊杰 林衍峰 马朝彬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比较山泉流水和池塘养殖草鱼的品质区别,测定了体质量为1500~1750 g的两种方式养殖草鱼的基本营养、矿物元素、胶原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肌肉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水分、粗脂肪、K和N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 为比较山泉流水和池塘养殖草鱼的品质区别,测定了体质量为1500~1750 g的两种方式养殖草鱼的基本营养、矿物元素、胶原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肌肉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水分、粗脂肪、K和N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粗蛋白、灰分、P、Ca、Mg、Cu、Zn、Fe、Mn和Se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肌肉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的总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分别为15.76%、5.60%,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池塘养殖草鱼;山泉流水养殖草鱼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综上可知,山泉流水养殖草鱼在蛋白与脂肪含量、肌肉抗氧化能力、氨基酸平衡性及脂肪酸质量等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泉流水 草鱼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