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丁健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1-428,共8页
【目的】明确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对多态性良好的SSR分子标记对罗氏沼虾泰国群体、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不同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目的】明确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对多态性良好的SSR分子标记对罗氏沼虾泰国群体、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不同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遗传距离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泰国群体3个世代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呈逐代下降趋势。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群体(SA3和SC2)4个世代的Na、Ne、He和PIC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SA3选育系的PIC从0.3827下降至0.2560,SC2选育系的PIC从0.3877下降至0.2557。抗病专门化选育系群体(KB3和KA2)3个世代的Na、Ne、Ho、He和PIC无明显下降趋势,KB3选育系的PIC从0.2952下降至0.2845,KA2选育系的PIC从0.3721下降至0.2974。除Ho外,泰国群体各项遗传参数均高于同期的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抗病专门化选育系(KB3和KA2)F2世代的各项遗传参数也均高于同期的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SA3和SC2)F3世代。泰国群体与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其3个世代独立聚类成一支;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各世代则聚类成另一支。【结论】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方向会使某些基因趋于纯合,而抗病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方向会使某些基因趋于杂合,因此,在罗氏沼虾专门化品系选育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群体数量防止近亲杂交现象发生,或及时引入新的泰国群体对选育群体进行引种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遗传多样性 泰国群体 专门化选育系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和抗逆功能基因SNP分子标记的凡纳滨对虾野生及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申淑慧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6-2845,共10页
[目的]分析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改良优化凡纳滨对虾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凡纳滨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候选SNP位点,设计扩增引物,采用10尾野生凡纳滨对虾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筛选获得1... [目的]分析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改良优化凡纳滨对虾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凡纳滨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候选SNP位点,设计扩增引物,采用10尾野生凡纳滨对虾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筛选获得11对有效引物及24个位于生长和抗逆功能基因上的SNPs位点,并用于分析2个野生群体(Y1和Y2)和2个选育群体(F1和F2)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等遗传参数平均值明显高于选育群体。在2个野生群体中,Y2的各项遗传参数平均值均高于Y1;在2个选育群体中,F2的各项遗传参数平均值均高于F1,且在CATL、ANT、Tryptase、Crustin-like和Penaeidin4c等功能基因的某些SNP位点上,2个选育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平均值为0。4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均存在SNP位点不同程度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现象。野生群体Y1与选育群体F1间的近交系数(Fis)最高(0.0875),且基因流(Nm)也较高(4.2728);野生群体Y2与选育群体F1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最高(0.0947),但Nm最低(2.3886),表明二者间的遗传背景较远。4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85.15%),仅有14.85%变异来源于群体间。4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351~0.9747,遗传距离为0.0256~0.0671;基于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Y1、F1和F2聚为一支,而Y2单独聚为一支。[结论]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在抗逆功能基因SNP分子标记中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选育群体,且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远,具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杂交措施将野生群体的优良抗逆基因引入选育群体,提高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免疫及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野生群体 选育群体 SNP分子标记 生长功能基因 抗逆功能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同工酶表达组织差异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迅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5-1404,共10页
【目的】从生化遗传角度分析罗氏沼虾群体的同工酶基因座及其酶谱表型,明确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罗氏沼虾肌肉、复眼、鳃、心脏和肝胰腺等5种... 【目的】从生化遗传角度分析罗氏沼虾群体的同工酶基因座及其酶谱表型,明确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罗氏沼虾肌肉、复眼、鳃、心脏和肝胰腺等5种组织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山梨醇脱氢酶(SDH)、苹果酸酶(M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乙醇脱氢酶(A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DH)、天冬氨酸脱氢酶(AAT)和酯酶(EST)等11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并选取肌肉同工酶对申漕群体、野生群体、抗病群体、生长群体和浙江群体(2017年引进种虾)等5个罗氏沼虾群体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同种同工酶在罗氏沼虾不同组织间所表现出的酶谱总数和酶带颜色(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即罗氏沼虾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11种同工酶在罗氏沼虾5种组织中存在26个基因座。其中,EST在肌肉中未表达,但在肝胰腺中表达较多;ME在肌肉、复眼、鳃、心脏和肝胰腺等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SOD-2只在肝胰腺中表达;PGM在肝胰腺和心脏中表达较多。罗氏沼虾肌肉中的7种同工酶存在11个基因座,有3个基因座(SDH-1、PGM-3和LDH-1)呈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27.27%。5个罗氏沼虾群体的平均预期杂合度在0.1006~0.1416,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1143~0.1762,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0.1362~0.2444)均为正值,即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罗氏沼虾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组织间的酶谱总数和酶带颜色(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同工酶可作为研究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一种生化遗传标志。5个罗氏沼虾群体均处于杂合子过剩状态,其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遗传多样性 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轻石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构建参数优化及水产养殖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年 郁小娟 +5 位作者 骆楠 王玲 王昭玥 肖冰冰 陈俊律 宋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21-2731,共11页
【目的】探明玻璃轻石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水产养殖污水中的脱氮性能,为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污水工艺中高效、低廉的载体材料选择提供模型及数据参考。【方法】以玻璃轻石为载体构建SBBR模型,利用水产养殖池底泥进行挂膜,... 【目的】探明玻璃轻石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水产养殖污水中的脱氮性能,为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污水工艺中高效、低廉的载体材料选择提供模型及数据参考。【方法】以玻璃轻石为载体构建SBBR模型,利用水产养殖池底泥进行挂膜,并进行玻璃轻石不同孔径(3~8、2~3、1~2和0.1~1.0 mm)、粒径(10~20、20~30和30~50mm)和填充率(20%、30%和40%)脱氮性能优化试验,以获得最佳脱氮性能SBBR参数;以沸石、火山石、活性炭和SiO2颗粒为对照,对比各载体材料生物膜中的挥发性悬浮物(VSS)和细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比较不同载体材料对疏水性蛋白的吸附能力。【结果】玻璃轻石以孔径1~2 mm、粒径10~20 mm、填充率20%构建SBBR的除氮性能最优,第30 d时氨氮、亚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61±0.30)%、(99.45±0.08)%和(94.04±0.14)%,玻璃轻石上的VSS含量为3.87±0.11 g/L,EPS含量为80.99±0.05 mg/g-VSS,显著高于其他载体材料处理(P<0.05,下同),同时EPS中具有更高的蛋白/多糖(PN/PS)比值,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除氮细菌吸附试验结果,玻璃轻石可吸附(58.08±0.15)%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显著高于沸石(41.72±0.40)%、火山石(25.34±0.53)%、活性炭(20.68±0.13)%和SiO2颗粒(15.56±0.38)%。【结论】以玻璃轻石构建的SBBR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且具有较好的除氮细菌吸附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膜技术修复水产养殖污水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轻石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参数优化 脱氮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亚硝酸盐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林薇 程曦 +1 位作者 甘宏宽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4-1206,共13页
【目的】分析盐度和亚硝酸盐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探究凡纳滨对虾应对环境胁迫的调控机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5.20±0.67 cm,平均体质量2.... 【目的】分析盐度和亚硝酸盐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探究凡纳滨对虾应对环境胁迫的调控机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5.20±0.67 cm,平均体质量2.01±0.73 g)为试验材料,设计双因素试验,盐度为0.5‰、1.0‰和3.0‰,亚硝酸盐氮浓度为0.07、0.20、0.50、1.50、4.00和10.90 mg/L,共18个处理组,进行30 d胁迫试验,测定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指标、肝胰腺和鳃组织酶活性及抗氧化与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TUNEL检测。【结果】凡纳滨对虾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和体质量日增长值在相同盐度下均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相同亚硝酸盐氮浓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肝胰腺和鳃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与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CAT基因、GPx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ytC)、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基因(CASP3)和抗菌肽基因(Crustin)相对表达量在相同盐度下均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相同亚硝酸盐氮浓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TUNEL检测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肝细胞凋亡率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盐度和亚硝酸盐氮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及体质量日增长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肝胰腺和鳃组织的T-AOC及CAT、GPx活性与Mn-sod、CAT、GPx、CytC、CASP3、Crustin相对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抗氧化酶(CAT和GPx)及抗氧化与免疫相关基因(Mnsod、CAT、GPx、CytC、CASP3和Crustin)参与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和亚硝酸盐氮胁迫下的应答过程,盐度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会引起凡纳滨对虾氧化应激反应,胁迫程度较轻时,机体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并上调抗氧化与免疫相关基因协同应对外界恶劣环境;但随着胁迫程度加强,酶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对肝胰腺和鳃造成损伤,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凡纳滨对虾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薄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3-2853,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组,将罗氏沼虾从初始温度(24℃)和盐度(0.5‰)环境转移至各处理组环境中进行急性胁迫,分别在胁迫24和48 h时采集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测定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相对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0.5‰和4.0‰盐度下,温度为20、28和32℃时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24℃,且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温度为28和32℃时显著高于20℃(P<0.05,下同)。胁迫48 h后,温度为24℃时,8.0‰和12.0‰盐度下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5‰与4.0‰盐度。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腮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温度为24℃时,随着盐度升高,肝胰腺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其他温度下出现明显变化;在相同盐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SOD和肝胰腺组织GPX活性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腮组织GPX活性和肝胰腺组织SOD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表达与抗氧化酶(SOD和GPX)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会引起罗氏沼虾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且温度骤升较温度骤降更能诱导HSP70基因表达。温度和盐度骤变能引起罗氏沼虾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且温度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盐度。罗氏沼虾通过调控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SOD活性及GPX活性协同调节生理机能以适应外部盐度和温度变化,增强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热休克蛋白基因 抗氧化酶活性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药敏特性及其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慧华 黄晓东 +2 位作者 安健 曹海鹏 杨先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1-1859,共9页
【目的】查明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与组织病理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 【目的】查明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与组织病理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API ID32E细菌生化鉴定试剂条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肠道等病灶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从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株(HXH1),经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HXH1菌株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92×10^4CFU/mL,对复方新诺明、杆菌肽、奈替米星、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新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磺胺异噁唑、链霉素和甲氧嘧啶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罗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多西环素、萘啶酸、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吡哌酸等5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与健康中华绒螯蟹相比,患病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和肠道存在明显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肝胰腺细胞排列极其紊乱,局部可见坏死细胞,细胞核固缩深染;局部肠黏膜上皮组织溶解脱落至肠腔内。【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胰腺和肠道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养殖生产上可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酰胺醇类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组织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晓东 周慧华 +2 位作者 安健 杨先乐 曹海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3-1619,共7页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黑鳃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黑鳃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K-B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共分离获得4株疑似病原菌株(C1、C2、C3和C4),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仅C1菌株感染中华绒螯蟹后出现死亡,死亡率达90%,且试验中华绒螯蟹出现黑鳃、肝胰腺呈浅黄色的病症,与自然发病的症状基本一致。依据C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C1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其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85×105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1菌株对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3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中华绒螯蟹黑鳃病,且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毒力,实际养殖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黑鳃病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饲料替代活饵对鳜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曾萌冬 徐俊 +1 位作者 宋银都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比较投喂活饵鱼和配合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肠道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摄食配合饲料后的消化、吸收生理变化,为提高鳜对配合饲料的利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 【目的】比较投喂活饵鱼和配合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肠道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摄食配合饲料后的消化、吸收生理变化,为提高鳜对配合饲料的利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5.92±1.41 g)和未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6.06±1.73 g)各300尾,分别使用配合饲料或活饵鱼喂养3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分析其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小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配合饲料组鳜的终末平均体质量、总摄食量、尾摄食量、饵料系数、日增重量、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存活率及肥满度均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P<0.01,下同),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P<0.05,下同)。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鱼投喂鳜,对其肌肉成分有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鳜肌肉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在消化酶活性方面,配合饲料组鳜的幽门盲囊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但肝脏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配合饲料组鳜的肝细胞排列松散,肝细胞间有脂肪堆积,胃、肠道肌层及胃黏膜下层厚度极显著小于活饵鱼组鳜,肠道单个褶皱绒毛层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多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褶皱间距极显著大于活饵鱼组鳜。PepT1基因在鳜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量表现为前肠>中肠>后肠,且在前肠表现为配合饲料组鳜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在中肠和后肠则表现为差异不显著。【结论】鳜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和利用率均低于活饵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其消化酶活性也因摄食配合饲料发生适应性变化。投喂配合饲料显著影响鳜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性能,因此,还需针对其摄食和代谢特性进一步改良配合饲料的营养组分或优化鳜的配合饲料驯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活饵鱼 生长性能 消化功能 小肽转运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罗氏沼虾抗病选择系抗病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锋 戴习林 +3 位作者 袁新程 周迅 胡彦杰 丁福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3-209,共7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个罗氏沼虾抗病选择系的4个抗病力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Se-GPx、CAT、SOD)表达量分析。通过感染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对比4个选择系之间HSP70、Se-GPx、CAT及SOD表达量的差异,结合4个选择系成活...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个罗氏沼虾抗病选择系的4个抗病力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Se-GPx、CAT、SOD)表达量分析。通过感染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对比4个选择系之间HSP70、Se-GPx、CAT及SOD表达量的差异,结合4个选择系成活率,来对比4个抗病选择系抗病力强弱。结果表明,A、B两个抗病选择系的肝胰腺HSP70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C、D两个抗病选择系(P<0.05)。感染96 h内Se-GPx、CAT、SOD表达量变化显著,在4个选择系不同时间表达量也不相同,但是总体变化趋势是A、B选择系高于C、D选择系。结合4个选择系感染溶藻弧菌一周的成活率分别为65.0%、65.8%、51.7%及53.3%,可得出结论 A、B两个抗病选择系抗病力高于C、D两个选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HSP70 非特异性免疫 溶藻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指标及血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楠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8-1107,共10页
【目的】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理生化和血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氨氮胁迫的毒性作用,为养殖户在对虾中后期健康养殖管理上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丰富凡纳滨对虾的毒理研究资料。【方法】挑选540尾平均... 【目的】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理生化和血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氨氮胁迫的毒性作用,为养殖户在对虾中后期健康养殖管理上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丰富凡纳滨对虾的毒理研究资料。【方法】挑选540尾平均初始湿体重9.92±0.24 g/尾的健康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暴露于不同氨氮浓度[0(对照)、4、6、8、12和16 mg/L]的曝气自来水中,分别于胁迫16、17、18、19和20 d时取样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及血蓝蛋白含量,胁迫结束后统计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和存活率,同时取鳃组织和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结果】慢性氨氮胁迫16~20 d,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体重增长率和体长增长率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P<0.05,下同)。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水体氨氮浓度呈负相关,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蓝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符,总体上表现为氨氮胁迫时间越长,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越低。经慢性氨氮胁迫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鳃丝肿胀,核固缩,血淋巴细胞增多,局部空泡化、结构不完整,鳃呼吸上皮细胞大面积脱落;胰腺管肿大,空泡化严重,肝小管排列紊乱,管腔扩大,边界模糊,肝小管间隙和管腔中可观察到破碎的细胞组织。【结论】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生存有明显影响,造成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并下调血蓝蛋白基因表达及阻碍血蓝蛋白合成,凡纳滨对虾的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即慢性氨氮胁迫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及肝胰腺代谢功能紊乱,是导致凡纳滨对虾应激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慢性氨氮胁迫 尿素氮 血蓝蛋白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和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俊功 戴习林 丁福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21-1728,共8页
【目的】探索水温和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能量代谢和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与解决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能量收支方程[摄食能(Ce)=生长能(Ge)+排粪能(Fe)+排泄能(Ue)+蜕壳能(Ee)... 【目的】探索水温和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能量代谢和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与解决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能量收支方程[摄食能(Ce)=生长能(Ge)+排粪能(Fe)+排泄能(Ue)+蜕壳能(Ee)+呼吸能(Re)]及凯式定氮法,分别计算罗氏沼虾各部分的代谢能值,分析4种水温(20、22、26和30℃)及3种雌雄配比(1∶1、1∶2和1∶3)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雌、雄罗氏沼虾的绝对摄食能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其中雌虾在各水温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雄虾则表现为非相邻水温处理组间差异显著;雄虾在26℃下的绝对生长能显著高于其他3个水温处理组,雌虾在26℃下的绝对生长能显著高于20和22℃水温处理组;雌、雄罗氏沼虾在20℃下均未蜕壳,在22~30℃下其绝对蜕壳能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在30℃时达最大值(雌虾1371±272 J/g,雄虾1035±598 J/g);雌、雄罗氏沼虾的特定生长率在26℃下显著高于其他3个水温处理组;罗氏沼虾的绝对呼吸能表现为高温处理组(26和30℃)高于低温处理组(20和22℃)。单性饲养下,性成熟雄虾的绝对摄食能、绝对生长能和特定生长率随数量上升而降低,且每个水槽放养1尾雄虾显著高于每个水槽放养2~3尾雄虾;性成熟雄虾绝对呼吸能则随数量上升而显著升高。不同雌雄配比下,性成熟罗氏沼虾的绝对生长能随雄虾数量上升而显著降低,雌雄配比1∶1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雌雄配比1∶2和1∶3;雌雄配比1∶1的绝对排泄能显著低于雌雄配比1∶2和1∶3,其占摄食能的百分比随雄虾数量上升而上升。【结论】高温更适合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且以26℃最适宜,在此水温条件下罗氏沼虾新陈代谢更旺盛。在性成熟罗氏沼虾生长过程中,其能量积累可能受打斗、占区和交配等生物学行为影响,且相同密度下雄虾比例增加有可能加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水温 雌雄配比 能量代谢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肌钙蛋白基因鉴定及其序列结构与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旭 张琦 +2 位作者 李帅帅 姚晓丽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24-2636,共13页
【目的】探究鳜(Siniperca chuatsi)骨骼肌生长发育中肌钙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为鳜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鳜转录组数据与基因组数据联合分析,筛选鉴定出鳜肌钙蛋白基因,通过BioEdit、ClustalW、MEGA5.0、SWISS-MODEL... 【目的】探究鳜(Siniperca chuatsi)骨骼肌生长发育中肌钙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为鳜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基于鳜转录组数据与基因组数据联合分析,筛选鉴定出鳜肌钙蛋白基因,通过BioEdit、ClustalW、MEGA5.0、SWISS-MODEL及SMART等在线软件对鳜肌钙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鳜不同肌肉组织中肌钙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异及孵化后10~60 d(10~60 dph)骨骼肌中肌钙蛋白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共鉴定出11个鳜肌钙蛋白基因[3个TnnC基因(TnnC1a、TnnC1b和TnnC2)、5个TnnI基因(TnnI1a、TnnI1b、TnnI1c、TnnI1al和TnnI2)及3个TnnT基因(TnnT1、TnnT2a和TnnT3a)],各基因亚型间在基因结构、结合位点及蛋白三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11个鳜肌钙蛋白基因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鳜肌钙蛋白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TnnC1a基因在慢肌中高表达,在心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次之;TnnC1b基因在慢肌中也呈高表达,除心肌外,TnnC1a和TnnC1b基因在其他类型肌肉组织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TnnC2基因在快肌和颊肌中高表达;TnnI1a、TnnI1c和TnnI1al基因在慢肌中高表达,且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TnnI1b基因在心肌中高表达,慢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次之;TnnI2基因在快肌和颊肌中高表达;TnnT1基因在慢肌中高表达,TnnT2a基因在心肌中高表达,TnnT3a基因在快肌和颊肌中高表达。随着发育时间的推移,TnnC1a、TnnC1b、TnnI1b、TnnI1c、TnnI1al和TnnT1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但TnnC2、TnnI2和TnnT3a基因在30~60 dph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结论】基于鳜转录组数据与基因组数据联合分析,共鉴定出11个鳜肌钙蛋白基因,其中TnnC2、TnnI2和TnnT3a基因可作为鳜骨骼肌快肌生长发育的重要分子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基因 骨骼肌 表达特征 蛋白异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不同蜕皮时期罗氏沼虾生理生化及蜕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黎兰诗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02-2311,共10页
【目的】分析盐度对不同蜕皮时期罗氏沼虾蜕皮生理生化指标、能量代谢酶活性及蜕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00尾平均初始湿体质量4.28±0.53 g/尾的健康罗氏沼虾为对象,试验设0.2‰(... 【目的】分析盐度对不同蜕皮时期罗氏沼虾蜕皮生理生化指标、能量代谢酶活性及蜕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00尾平均初始湿体质量4.28±0.53 g/尾的健康罗氏沼虾为对象,试验设0.2‰(对照)、3.0‰、6.0‰、9.0‰、12.0‰等5个盐度梯度,记录不同盐度条件下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每日蜕皮率和蜕皮增重率。按照不同蜕皮时期取肝胰腺、肌肉和鳃丝,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丙酮酸激酶(P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蜕皮抑制激素(MIH)、维甲酸X受体(RXR)、蜕皮激素受体(EcR)、保幼激素酯酶环氧水解酶(JHE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延长,其中6.0‰盐度组蜕皮周期最长,显著高于0.2‰盐度组(P<0.05);蜕皮增重率随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盐度6.0‰、9.0‰和12.0‰组中的蜕皮增重率显著低于0.2‰盐度组。在5个盐度条件下,肝胰腺、鳃丝的PK和SDH的活力均在蜕皮后期B有最大值,随着蜕皮后时间的延长,到蜕皮前期D时,其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肝胰腺、鳃丝组织在蜕皮后期时能量代谢酶活力达到最高水平。在4个蜕皮阶段下,随着盐度的升高,肝胰腺和鳃丝的PK和SDH活力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盐度的刺激导致罗氏沼虾肌肉的PK和SDH活力升高,而在12.0‰盐度组活力下降。MIH基因在各盐度组的相对表达量均随蜕壳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在0.2‰和3.0‰盐度组蜕皮后期A与蜕皮后期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RXR基因在蜕皮间期C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他蜕皮时期均极显著低于0.2‰盐度组(P<0.001)。与蜕皮间期C相比,各盐度组JHEH基因均在蜕皮前期D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在3.0‰、6.0‰和12.0‰盐度组时,鳃丝Ec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蜕皮前期D极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P<0.001)。【结论】低盐度对罗氏沼虾的生长蜕皮有较大影响,不仅导致蜕皮增重率下降,蜕皮周期变长,对生产实践产生负面影响,还可使罗氏沼虾肌肉和肝胰腺的PK和SDH活力升高,从而促使肝胰腺和肌肉中的糖酵解速率加快,三羧酸循环作用加强,但在高盐度(12.0‰)条件下受到抑制。盐度胁迫下,MIH基因上调表达、EcR基因下调表达会引发蜕皮前期D时间延迟,蜕皮困难,致使JHEH和RXR基因表达下调,是导致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罗氏沼虾养殖适宜的水体盐度为0.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盐度 蜕皮时期 蜕皮增重率 能量代谢酶 蜕皮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COX2基因对罗氏沼虾生长及能量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垂攀 戴习林 +4 位作者 尹丹慧 黎兰诗 梁震宇 成良峰 陈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74-3285,共12页
【目的】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索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原因,为分析和解决罗氏沼虾生长缓慢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合适浓度的siRNA抑制罗氏沼虾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基因的表达,分析肝胰腺和肌肉中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以及... 【目的】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索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原因,为分析和解决罗氏沼虾生长缓慢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合适浓度的siRNA抑制罗氏沼虾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基因的表达,分析肝胰腺和肌肉中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以及ATP含量的变化;通过持续抑制罗氏沼虾COX2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结果】siRNA对罗氏沼虾线粒体编码的COX2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siRNA浓度的增加抑制的作用越明显,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的siRNA抑制作用不明显,浓度为2.0μg/g的siRNA与0.8、1.5、3.0μg/g的siRNA的抑制作用相比效果最好。罗氏沼虾注射siRNA后,肝胰腺和肌肉中的COX2基因表达量下调,ND1和ATP6基因表达量随之下调,COX、ATP合酶、CCR和ND的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下同),ATP含量降低。连续注射siRNA能持续抑制罗氏沼虾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基因的表达,随着siRNA注射次数的增加,抑制COX2基因表达的作用时间也增加,在注射4次2.0μg/g siRNA虾的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ND1和ATP6的基因表达量持续下调的时间最长,COX、ATP合酶、CCR和ND的酶活性能长期保持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ATP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基因表达被抑制时间的增加,罗氏沼虾的体长与体重增加量越小,养殖28 d后,注射1次siRNA和注射4次siRNA的虾的体重净增长分别为0.59和0.34 g。【结论】当参与ATP合成的酶的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长时间受到抑制时,会抑制罗氏沼虾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细胞色素C氧化酶 SIRNA干扰 能量代谢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淬灭酶YtnP对草鱼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祯 肖翎 +4 位作者 戚建华 刘韵怡 王年 郁小娟 宋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17-2826,共10页
【目的】揭示群体感应淬灭作用与宿主肠道菌群结构间的作用关系,为具有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益生菌及其淬灭酶在水产养殖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尾规格为25±1 g/尾的草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尾草鱼腹腔... 【目的】揭示群体感应淬灭作用与宿主肠道菌群结构间的作用关系,为具有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益生菌及其淬灭酶在水产养殖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尾规格为25±1 g/尾的草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尾草鱼腹腔注射100μL溶解稀释后的YtnP(25μg/mL),对照组每尾草鱼腹腔注射等量的300 mmol/L分子筛缓冲液,分别在注射后24和48 h采集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道组织及内容物,提取各肠段总DNA及PCR扩增16S rRNA序列V3~V4可变区,然后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外源添加YtnP对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与丰度的影响。【结果】12份草鱼肠道样品测序共获得原始序列(Raw reads)660205条,有效序列(Valid reads)416614条;对照组和试验组样品的OTU数目分别为142±102和143±67个。在门分类水平上,对照组和试验组草鱼肠道优势菌群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草鱼肠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下同),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也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厚壁菌门、TM7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则呈下降趋势。在属分类水平上,对照组和试验组草鱼肠道均以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为优势菌群;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草鱼肠道中鲸杆菌属相对丰度呈升高趋势、诺卡氏菌属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差异均不显著,未特指微杆菌属(UnspecifiedMic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则显著增加。草鱼肠道菌群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试验组样品的Chao1和ACE指数低于对照组样品,Shannon和Simpson指数略高于对照组样品,但差异均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间的菌群特点存在差异,且组间区分效果明显。【结论】外源添加YtnP不会导致草鱼肠道优势菌群种类发生明显变化,但能在一定程度影响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群体感应淬灭酶 YtnP 肠道菌群 微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刺激对鳜免疫因子活性及干扰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俊 王艳玲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97-2803,共7页
【目的】比较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对鳜(Siniperca chuatsi)免疫因子活性及干扰素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判断和指导鳜养殖过程中病原刺激后免疫应答和病毒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oly I:C模拟病毒刺激,比较注射后不同时... 【目的】比较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对鳜(Siniperca chuatsi)免疫因子活性及干扰素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判断和指导鳜养殖过程中病原刺激后免疫应答和病毒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oly I:C模拟病毒刺激,比较注射后不同时序(0、3、6、12、24、36、48和72 h)鳜白细胞组成百分比,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补体蛋白水平变化,荧光PCR相对定量检测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血液白细胞百分比中,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其中,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6~72 h单核细胞百分比极显著提高(P<0.01,下同),且于48 h达峰值后恢复至初始水平,嗜中性粒细胞占比均有明显提升,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处理组血清补体C3含量在3 h高于初始,6 h低于初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下同);补体C4含量处理组3 h显著高于对照组,6、24、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初始0 h相比,处理组肾脏、胸腺、脾脏和肝脏IRF7基因表达量分别从3和6 h开始极显著上调,且胸腺表达量最高;处理组肾脏和肝脏IFNh基因表达量3~12 h极显著上调,胸腺IFNh基因表达量于6 h达峰值,12 h后恢复下降,脾脏IFNh基因表达在各时段均低于初始;处理组肾脏、胸腺、肝脏、脾脏IFNc基因表达量于12 h极显著上调,然后逐渐下降,分别于72、72、48和72 h达最低水平。【结论】鳜受Poly I:C模拟病毒刺激后,血细胞中各类白细胞、血清酶补体C3和C4含量有不同变化,干扰素在不同时序显著影响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苷酸 白细胞 免疫因子 干扰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罗氏沼虾生长与存活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良峰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52-2761,共10页
【目的】阐明慢性氨氮胁迫对罗氏沼虾生长、存活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为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0.02mg/L(对照)、0.50mg/L(T0.50)、1.04mg/L(T1.04)、2.14mg/L(T2.14)、4.42mg/L(T4.42)和9.03 mg/L(T9.03)... 【目的】阐明慢性氨氮胁迫对罗氏沼虾生长、存活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为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0.02mg/L(对照)、0.50mg/L(T0.50)、1.04mg/L(T1.04)、2.14mg/L(T2.14)、4.42mg/L(T4.42)和9.03 mg/L(T9.03)6个不同氨氮浓度处理组,养殖48 d,研究慢性氨氮胁迫对罗氏沼虾摄食、生长、存活及血清供能物质含量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T9.03组的罗氏沼虾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其他胁迫组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摄食率、饵料效率及增重率、相对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饵料系数和体重差异系数均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胁迫12 d后,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均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胁迫前24d,各胁迫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而在第48 d,胁迫组的TP含量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且除T0.50组外,其他胁迫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乳酸(LA)含量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此外,胁迫组的肝胰腺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活力在第12~48 d均有胁迫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整个氨氮胁迫期间,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均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T4.42和T9.03组的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氨氮对罗氏沼虾的最大无影响浓度为0.50mg/L;罗氏沼虾为应对慢性长期较高浓度的氨氮胁迫,能量供应和利用途径均发生明显变化,最终显著影响其摄食、生长和存活,造成养殖效果不佳。在集约化养殖中,应及时关注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减少氨氮胁迫对罗氏沼虾造成的额外耗能,提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慢性氨氮胁迫 生长 存活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牧食损害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高远 马旭洲 +2 位作者 王友成 郎月林 范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25-30,共6页
在露天池塘中,通过试验模拟轮叶黑藻受到牧食损害(动物牧食对植物造成的损害)的情况,研究其对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损害形式(去除植物顶部0.5 cm、去除植物50%的叶片、同时去除植物顶部0.5 cm与50%叶片)对轮叶黑藻的生... 在露天池塘中,通过试验模拟轮叶黑藻受到牧食损害(动物牧食对植物造成的损害)的情况,研究其对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损害形式(去除植物顶部0.5 cm、去除植物50%的叶片、同时去除植物顶部0.5 cm与50%叶片)对轮叶黑藻的生长率的变化、主枝与分枝长度的改变、植物干物质以及氮、磷含量变化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去叶和去顶去叶两种方式均显著抑制了轮叶黑藻的生长,相对生长率分别是未受损植株的58.5%与71.4%;去顶和去顶去叶两种方式在停止轮叶黑藻主枝的生长的同时使植物的分枝显著生长;去叶损害在主枝与分枝长度方面均对植株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分枝重量的减少有显著影响。去顶处理方式能显著增加了植株中氮的含量,而去顶和去顶去叶两种处理方式能显著地增加了植物中磷的含量。对受损轮叶黑藻的生长机理分析表明,牧食损害能够显著影响轮叶黑藻在生态池塘的生长,通过改变轮叶黑藻的生长方式,促进轮叶黑藻种群数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 轮叶黑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李嘉益 程曦 +2 位作者 李雪男 王林薇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869-1878,共10页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理:0.05(对照)、0.2、0.8、3.2、6.4、12.8 mg/L。水温通过加热棒调节并维持稳定,亚硝酸盐用于调控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于0、6、72和168 h进行采样,于冰上解剖后取鳃组织,血淋巴利用1.0 mL无菌注射器经围心腔抽取,与等体积抗凝液混合。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340 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血淋巴中血蓝蛋白浓度。利用渗透压测定仪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采用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测定试剂盒测定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血蓝蛋白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72和168 h,3.2、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0.05、0.2和0.8 mg/L亚硝酸盐组(P<0.05,下同),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最低。渗透压测定结果显示,在25和34℃水温下,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酶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在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6.4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Ca^(2+)/Mg^(2+)-ATP酶活力最低,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72和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Na^(+)/K^(+)-ATP酶活力最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CLC基因相对表达量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逐渐升高,12.8 mg/L亚硝酸盐组CCP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影响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浓度和血淋巴渗透压,导致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酶活力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发生变化。亚硝酸盐胁迫能造成对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生理紊乱,且高温会加重亚硝酸盐毒性,影响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温 亚硝酸盐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