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售鳜渔药残留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红岩 赵金良 +2 位作者 郝月月 朱书琴 周云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解上海市场销售鳜(Siniperca chuatsi)渔药残留现状,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销售的72份鳜肌肉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孔雀石绿(MG)、硝基呋喃(NFs)、喹诺酮(4-Qs)以及亚甲基蓝(MB)四大类共10种药物。结果显... 为了解上海市场销售鳜(Siniperca chuatsi)渔药残留现状,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销售的72份鳜肌肉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孔雀石绿(MG)、硝基呋喃(NFs)、喹诺酮(4-Qs)以及亚甲基蓝(MB)四大类共10种药物。结果显示: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以及呋喃唑酮、呋喃它酮无检出,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检出样占样本量的50%,喹诺酮类占76.39%,亚甲基蓝占15.3%;呋喃西林的检出浓度为(0.49±0.03)μg/kg、呋喃妥因(3.51±2.27)μg/kg,诺氟沙星(25.52±10.36)μg/kg、环丙沙星(20.98±6.85)μg/kg、恩诺沙星(27.95±4.17)μg/kg、亚甲基蓝(120±14)μg/kg;呋喃唑酮类主要集中在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之间,喹诺酮类与亚甲基蓝则主要集中在4月份到10月份之间,环丙沙星全年可检出。结果表明:市售鳜肌肉中仍有部分禁用药物和限用渔药的残留,且不同药物残留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孔雀石绿 硝基呋喃 喹诺酮 亚甲基蓝 渔药残留 上海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节严防水产动物水霉病 被引量:1
2
作者 邱军强 王松刚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2期92-92,共1页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最早发现于1748年,william Arderon报道了英格兰一种名为斜齿鳊的淡水鱼感染水霉的情况,并绘制该病的病症图。后来,水霉病泛指由水霉科一些种属引起鱼及其卵病害的统称。由于水霉菌也能感染蛙类、龟鳖类等其他水...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最早发现于1748年,william Arderon报道了英格兰一种名为斜齿鳊的淡水鱼感染水霉的情况,并绘制该病的病症图。后来,水霉病泛指由水霉科一些种属引起鱼及其卵病害的统称。由于水霉菌也能感染蛙类、龟鳖类等其他水生动物,如今水霉病这个概念的内涵广泛,感染对象包括大部分的经济水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霉病 水产动物 秋冬季节 WILLIAM 感染对象 水生动物 淡水鱼 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9
3
作者 陶程 杨永超 +2 位作者 马旭洲 王武 李星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7-965,共9页
针对河蟹幼蟹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的浮游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12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源区。... 针对河蟹幼蟹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的浮游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12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源区。枝角类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期幼蟹培育池枝角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桡足类密度逐渐上升,后期幼蟹培育池桡足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轮虫密度逐渐下降,整个时期幼蟹培育池轮虫密度与水源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在大多数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有净化水体的作用,水质明显优于水源区。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较丰富,群落关系趋向平衡和稳定。温度和食物是影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变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浮游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被引量:9
4
作者 罗国芝 陈晓庆 谭洪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养殖水循环利用 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对高盐下缢蛏鳃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张娜 刘瑞琦 +2 位作者 詹天宇 金凯 牛东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4,共8页
【目的】探究脯氨酸对高盐下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鳃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解析缢蛏耐高盐调控机制。【方法】将壳长(4.7±0.3)cm、体质量(5.0±0.3)g的缢蛏分别在盐度20(对照)、盐度32(高盐组,... 【目的】探究脯氨酸对高盐下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鳃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解析缢蛏耐高盐调控机制。【方法】将壳长(4.7±0.3)cm、体质量(5.0±0.3)g的缢蛏分别在盐度20(对照)、盐度32(高盐组,PS0组)以及盐度32水体中添加5.0、7.5和10.0μg/mL脯氨酸(分别记为P_(S5)、P_(S7.5)、P_(S10)组)的条件下养殖96 h,观察各组鳃组织微观结构,测定各组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高盐胁迫24 h后,PS0组鳃组织结构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鳃丝溶解,鳃内腔扩大,鳃上皮细胞空泡化,整体收缩严重;P_(S5)组鳃组织结构较为完整,较高盐组有所缓解;P_(S7.5)与P_(S10)组在72~96 h时,鳃内腔扩大,鳃丝皱缩。高盐胁迫使鳃组织产生氧化应激,PS0组丙二醛(MDA)含量在12 h时显著降低,之后持续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在24 h达到最大值后回落,96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在12 h时下降到最小值,随后回升,至96 h时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高盐组相比,各添加脯氨酸组MDA含量在24~96 h时均显著降低(P<0.05);各添加脯氨酸组SOD活性均先降后升变化趋势,P_(S5)、P_(S7.5)、P_(S10)组分别在12~24 h、6~12 h、12 h时显著下降,之后逐渐回升,72~96 h时均显著高于高盐组(P<0.05);P_(S5)组CAT活性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_(S7.5)、P_(S10)组仅在72~96 h时显著高于高盐组(P<0.05);96 h时,各添加脯氨酸组之间3种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盐胁迫下,鳃细胞凋亡信号逐渐增多,大量鳃丝细胞出现全部凋亡的信号。P_(S5)组无明显凋亡信号;P_(S7.5)组与P_(S10)组在0~48 h时无明显凋亡信号,72 h时,出现凋亡信号。【结论】脯氨酸可有效缓解缢蛏在高盐胁迫时造成的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添加5.0μg/mL的脯氨酸对高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盐度 脯氨酸 鳃组织结构 抗氧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水产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锦芳 谭洪新 +3 位作者 顾德平 罗国芝 陈家捷 刘文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2,57,共7页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生物絮体,利用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溶解氧为6.4~7.1mg/L。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50/μm,SBR内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稳定在16.33~17.47g/L,总悬...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生物絮体,利用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溶解氧为6.4~7.1mg/L。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50/μm,SBR内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稳定在16.33~17.47g/L,总悬浮固体(TSS)稳定在17.25~18.57g/L,好氧颗粒污泥对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磷酸盐去除率均在90%以上。好氧颗粒污泥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接种生物絮体。生物絮体内松散结合胞外聚合物(LBEPS)含量比好氧颗粒污泥高,而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TB-EPS)含量比好氧颗粒污泥低,生物絮体与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主要区别成分是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好氧颗粒污泥 水产循环养殖废水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RAPD鉴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唐首杰 毕详 +1 位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57-1271,共15页
为评估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 为评估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选育系F 9群体为对照组,利用39条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群体(G 1)、二代群体(G 2)和三代群体(G 3)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获得了用于鉴别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F 9、G 1、G 2、G 3)的稳定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探讨了连续多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对团头鲂基因纯化的效果。结果显示,39条RAPD随机引物在F 9、G 1、G 2和G 3群体中扩增条带总数分别为213条、202条、200条和190条,F 9、G 1、G 2和G 3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6.15%、35.64%、27.00%和26.84%,F 9、G 1、G 2和G 3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07 9、0.185 7、0.146 1和0.138 3。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信息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 9群体,随着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即G 1>G 2>G 3。4个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28 5~0.906 0,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 9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呈现随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即G 3>G 2>G 1。群体间成对F ST值为0.269 2~0.419 5,经置换检验得到的F ST值的P值为0.000 0~0.009 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有5条随机引物在群体间产生了特异DNA片段,其中,4条随机引物(S3、S40、S58和S75)可用于区分G 3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 9、G 1和G 2),引物S3的鉴别可靠性最高;仅1条随机引物(S71)能用于区分G 2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 9、G 1和G 3)。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多代的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诱导已对团头鲂育种群体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遗传纯度明显升高,并呈现逐代升高的趋势。连续多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显著加快团头鲂基因的纯合速度,雌核发育三代群体(G 3)已经是一个遗传一致性较高的高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雌核发育 遗传多样性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配合饲料驯化及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蔡康宁 赵金良 赵岩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1-677,共7页
鳜(Siniperca chuatsi)俗称桂花鱼、桂鱼等,隶属鲈形目科鳜属,是我国名贵淡水鱼类,深受市场青睐[1]。20世纪70年代,鳜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顺德、南海等地率先开展鳜人工养殖。现今,鳜养殖产业已形成了巨大... 鳜(Siniperca chuatsi)俗称桂花鱼、桂鱼等,隶属鲈形目科鳜属,是我国名贵淡水鱼类,深受市场青睐[1]。20世纪70年代,鳜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顺德、南海等地率先开展鳜人工养殖。现今,鳜养殖产业已形成了巨大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人工繁殖 驯化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鳜幼鱼HPI轴激素、应激酶活力及呼吸频率的影响
9
作者 王大伟 邢盈 +2 位作者 蒋成宇 胡淼 赵金良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共7页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测定了不同放养密度(20、40、60、80、120和160尾/m^(3))条件下鳜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激素、肝脏应激酶活力、呼吸频率的应答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加,48 ...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测定了不同放养密度(20、40、60、80、120和160尾/m^(3))条件下鳜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激素、肝脏应激酶活力、呼吸频率的应答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加,48 h时皮质醇含量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促肾上腺激素(ACTH)含量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血糖含量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6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己糖激酶(HK)活性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葡萄糖激酶(CGK)活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1 h时呼吸频率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48 h时呼吸频率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研究表明,放养密度低于80尾/m^(3)时,鳜幼鱼未发生明显的应激反应,达到80尾/m^(3)后,会产生初级、次级应激反应,达到160尾/m^(3)时产生三级应激反应,研究结果为鳜健康养殖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放养密度 应激反应 应激酶活力 呼吸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祖兆旭 姜晓东 +3 位作者 解志龙 陈文彬 罗明 吴旭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探究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按照450只/m^(2)和675只/m^(2)密度在220 m^(2)池塘和667 m^(2)池塘分别投放大眼幼体并开展蟹种培育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220 m^... 为探究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按照450只/m^(2)和675只/m^(2)密度在220 m^(2)池塘和667 m^(2)池塘分别投放大眼幼体并开展蟹种培育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220 m^(2)池塘蟹种终末体质量显著低于667 m^(2)池塘,且450只/m^(2)密度组个体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675只/m^(2)密度组;(2)养殖效果方面,220 m^(2)池塘蟹种成活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667 m^(2)池塘,675只/m^(2)密度组蟹种成活率显著低于450只/m^(2)密度组,而其最终产量显著高于450只/m^(2)密度组;(3)蟹种培育总收入和净利润组间差异情况均为220 m^(2)池塘高于667 m^(2)池塘且675只/m^(2)密度组高于450只/m^(2)密度组,投资回报率组间差异情况为220 m^(2)池塘远高于667 m^(2)池塘,675只/m^(2)密度组低于450只/m^(2)密度组。综上,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均会影响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效果及经济效益,有必要根据池塘面积选用合适的大眼幼体投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放养密度 池塘面积 蟹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COII基因序列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首杰 毕详 +1 位作者 张飞明 张友良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2期61-68,共8页
为了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评估团头鲂不同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 COII基因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它们的选育潜力。结果显示,在3个选育群体的7... 为了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评估团头鲂不同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 COII基因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它们的选育潜力。结果显示,在3个选育群体的72条序列中,共确定了15种单倍型,群体间存在6种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的范围为0.731 9~0.818 8,核苷酸多样性(π)的范围为0.001 108~0.001 76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范围为0.649~1.034,群体内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0 930~0.001 432,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π、K)均高于F_0群体。3个选育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F_(ST))的范围分别为0.001 249~0.001 450和0.012 34~0.124 50,A群体与C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显著(P<0.05),F_0群体与A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选育潜力较大;同时,选育群体间(A群体与C群体间)、选育群体与奠基群体间(A群体与F_0群体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表明不同方向上的累代人工选育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选育群体 遗传变异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84和miR-182-5p在牙鲆性腺中靶向调控rbpms2基因的表达
12
作者 刘翠 赵珊珊 +1 位作者 夏优 张俊玲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12,20,共8页
本研究为探究miR-2184和miR-182-5p在牙鲆性腺中作用的靶基因及其功能,首先通过在线生物信息预测确定rbpms2基因是其潜在的靶基因,随后通过双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两种报告系统鉴定miR-2184和miR-182-5p与rbpms2的靶向关系,并通过miRN... 本研究为探究miR-2184和miR-182-5p在牙鲆性腺中作用的靶基因及其功能,首先通过在线生物信息预测确定rbpms2基因是其潜在的靶基因,随后通过双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两种报告系统鉴定miR-2184和miR-182-5p与rbpms2的靶向关系,并通过miRNA过表达实验分析miR-2184和miR-182-5p与rbpms2在牙鲆性腺中的调控作用。双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实验均证明rbpms2是miR-2184和miR-182-5p的直接靶基因,miR-2184和miR-182-5p可以负向调控rbpms2基因的表达。在牙鲆性腺组织原代细胞中过表达miR-2184、miR-182-5p后可以抑制rbpms2的表达,同时雄性性别相关基因dmrt1、sox9和amh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雌性相关基因foxl2和wnt4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iR-2184和miR-182-5p在牙鲆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MIRNAS rbpms2 性腺分化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松江蟹塘不同深度水温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凯 马旭洲 +2 位作者 王友成 郎月林 李星星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为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温变化特征,于2015年6~10月对上海松江地区典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不同水层和气温进行了连续监测,对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蟹塘水温的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到达的时间滞后,且随着水... 为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温变化特征,于2015年6~10月对上海松江地区典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不同水层和气温进行了连续监测,对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蟹塘水温的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到达的时间滞后,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水温日振幅逐渐减小;晴天时水温的日振幅最大,多云天次之,雨天最小;20 cm深水层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最早,60 cm深处次之,100 cm深处最晚。试验期间每7 d积温特征表明,随着水深增加,河蟹养殖池塘积温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松江 河蟹养殖池塘 水深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探讨中国沿海六群体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的种群遗传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成 祖露 +2 位作者 李清清 成永旭 吴旭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流江(NLJ)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分析了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流江(NLJ)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分析了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在6水系群体中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C20:5n3、C18:1n9、C22:6n3、C16:0、C20:4n6、C18:2n6和C18:0为主要种类,其总和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2)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8种判别贡献较大的脂肪酸,分别是C17:0、C18:0、C20:0、C22:1n9、C18:3n3、C18:3n6、C20:2n6和C22:5n3,据此分别建立判别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8.33%;(3)聚类分析显示:OJ与MJ群体的欧氏距离最小, HH与YZ群体的欧氏距离比OJ与MJ群体的要大,NLJ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欧氏距离相对最大;(4)6群体间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99%—30.0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在3.2732—3.3204之间。综上,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表明6水系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脂肪酸可以有效鉴别6水系野生绒螯蟹种群,整体上南流江群体和其余5群体间相距最远;本研究结果可为绒螯蟹种质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螯蟹属 地理群体 脂肪酸生物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快长选育系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浩 薛宝宝 +3 位作者 李炼星 李家乐 牛东红 沈和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50,共9页
采用平衡巢氏设计方法,按照1雄配2雌的方式,构建缢蛏7个半同胞家系和14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各个家系60日龄、90日龄及150日龄的壳长、壳高。雄内雌间半同胞个体间具有较大的变异程度,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故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计... 采用平衡巢氏设计方法,按照1雄配2雌的方式,构建缢蛏7个半同胞家系和14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各个家系60日龄、90日龄及150日龄的壳长、壳高。雄内雌间半同胞个体间具有较大的变异程度,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故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计算的狭义遗传力为缢蛏快长选育系生长性状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60日龄、90日龄和150日龄壳长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98、0.541、0.574;60日龄、90日龄和150日龄壳高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139、0.519、0.518。壳长和壳高在3个日龄的遗传力属于中等遗传力水平,显示出较高的选择育种潜力。缢蛏幼贝壳长、壳高两个指标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P<0.05)。60日龄、90日龄和150日龄壳长-壳高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0.755、0.942,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882、0.912。表明缢蛏幼贝期以壳长或者壳高作为选育参数进行选择育种,可达到改良缢蛏快长选育系生长性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志然 胡宏辉 +2 位作者 冯上乐 李家乐 白志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4-259,共6页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龄时,分别测量两地各家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在5月龄时分别为0.18±0.07、0.19±0.03、0.22±0.09和0.18±0.09,在17月龄时分别为0.26±0.22、0.30±0.16、0.30±0.09和0.23±0.25,两月龄组均属中等遗传力;5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84±0.02)~(0.96±0.07),表型相关范围为(0.56±0.02)~(0.92±0.04),17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52±0.03)~(0.97±0.06),表型相关范围为(0.45±0.02)~(0.91±0.01),表明各生长性状可间接选择;5月龄时两地三角帆蚌各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为(0.53±0.14)~(0.57±0.12),17月龄时相关系数为(0.27±0.08)~(0.31±0.09),表明生长性状在两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各家系在两地表现不同,其中,F24、F25号家系在两地均表现优良。研究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有较好的选育潜力,在该品系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遗传力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丁健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1-428,共8页
【目的】明确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对多态性良好的SSR分子标记对罗氏沼虾泰国群体、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不同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目的】明确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对多态性良好的SSR分子标记对罗氏沼虾泰国群体、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不同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遗传距离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泰国群体3个世代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呈逐代下降趋势。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群体(SA3和SC2)4个世代的Na、Ne、He和PIC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SA3选育系的PIC从0.3827下降至0.2560,SC2选育系的PIC从0.3877下降至0.2557。抗病专门化选育系群体(KB3和KA2)3个世代的Na、Ne、Ho、He和PIC无明显下降趋势,KB3选育系的PIC从0.2952下降至0.2845,KA2选育系的PIC从0.3721下降至0.2974。除Ho外,泰国群体各项遗传参数均高于同期的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抗病专门化选育系(KB3和KA2)F2世代的各项遗传参数也均高于同期的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SA3和SC2)F3世代。泰国群体与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其3个世代独立聚类成一支;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各世代则聚类成另一支。【结论】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方向会使某些基因趋于纯合,而抗病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方向会使某些基因趋于杂合,因此,在罗氏沼虾专门化品系选育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群体数量防止近亲杂交现象发生,或及时引入新的泰国群体对选育群体进行引种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遗传多样性 泰国群体 专门化选育系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和抗逆功能基因SNP分子标记的凡纳滨对虾野生及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申淑慧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6-2845,共10页
[目的]分析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改良优化凡纳滨对虾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凡纳滨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候选SNP位点,设计扩增引物,采用10尾野生凡纳滨对虾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筛选获得1... [目的]分析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改良优化凡纳滨对虾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凡纳滨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候选SNP位点,设计扩增引物,采用10尾野生凡纳滨对虾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筛选获得11对有效引物及24个位于生长和抗逆功能基因上的SNPs位点,并用于分析2个野生群体(Y1和Y2)和2个选育群体(F1和F2)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等遗传参数平均值明显高于选育群体。在2个野生群体中,Y2的各项遗传参数平均值均高于Y1;在2个选育群体中,F2的各项遗传参数平均值均高于F1,且在CATL、ANT、Tryptase、Crustin-like和Penaeidin4c等功能基因的某些SNP位点上,2个选育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平均值为0。4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均存在SNP位点不同程度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现象。野生群体Y1与选育群体F1间的近交系数(Fis)最高(0.0875),且基因流(Nm)也较高(4.2728);野生群体Y2与选育群体F1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最高(0.0947),但Nm最低(2.3886),表明二者间的遗传背景较远。4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85.15%),仅有14.85%变异来源于群体间。4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351~0.9747,遗传距离为0.0256~0.0671;基于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Y1、F1和F2聚为一支,而Y2单独聚为一支。[结论]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在抗逆功能基因SNP分子标记中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选育群体,且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远,具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杂交措施将野生群体的优良抗逆基因引入选育群体,提高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免疫及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野生群体 选育群体 SNP分子标记 生长功能基因 抗逆功能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同工酶表达组织差异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迅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5-1404,共10页
【目的】从生化遗传角度分析罗氏沼虾群体的同工酶基因座及其酶谱表型,明确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罗氏沼虾肌肉、复眼、鳃、心脏和肝胰腺等5种... 【目的】从生化遗传角度分析罗氏沼虾群体的同工酶基因座及其酶谱表型,明确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罗氏沼虾肌肉、复眼、鳃、心脏和肝胰腺等5种组织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山梨醇脱氢酶(SDH)、苹果酸酶(M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乙醇脱氢酶(A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DH)、天冬氨酸脱氢酶(AAT)和酯酶(EST)等11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并选取肌肉同工酶对申漕群体、野生群体、抗病群体、生长群体和浙江群体(2017年引进种虾)等5个罗氏沼虾群体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同种同工酶在罗氏沼虾不同组织间所表现出的酶谱总数和酶带颜色(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即罗氏沼虾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11种同工酶在罗氏沼虾5种组织中存在26个基因座。其中,EST在肌肉中未表达,但在肝胰腺中表达较多;ME在肌肉、复眼、鳃、心脏和肝胰腺等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SOD-2只在肝胰腺中表达;PGM在肝胰腺和心脏中表达较多。罗氏沼虾肌肉中的7种同工酶存在11个基因座,有3个基因座(SDH-1、PGM-3和LDH-1)呈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27.27%。5个罗氏沼虾群体的平均预期杂合度在0.1006~0.1416,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1143~0.1762,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0.1362~0.2444)均为正值,即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罗氏沼虾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组织间的酶谱总数和酶带颜色(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同工酶可作为研究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一种生化遗传标志。5个罗氏沼虾群体均处于杂合子过剩状态,其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遗传多样性 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轻石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构建参数优化及水产养殖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年 郁小娟 +5 位作者 骆楠 王玲 王昭玥 肖冰冰 陈俊律 宋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21-2731,共11页
【目的】探明玻璃轻石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水产养殖污水中的脱氮性能,为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污水工艺中高效、低廉的载体材料选择提供模型及数据参考。【方法】以玻璃轻石为载体构建SBBR模型,利用水产养殖池底泥进行挂膜,... 【目的】探明玻璃轻石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水产养殖污水中的脱氮性能,为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污水工艺中高效、低廉的载体材料选择提供模型及数据参考。【方法】以玻璃轻石为载体构建SBBR模型,利用水产养殖池底泥进行挂膜,并进行玻璃轻石不同孔径(3~8、2~3、1~2和0.1~1.0 mm)、粒径(10~20、20~30和30~50mm)和填充率(20%、30%和40%)脱氮性能优化试验,以获得最佳脱氮性能SBBR参数;以沸石、火山石、活性炭和SiO2颗粒为对照,对比各载体材料生物膜中的挥发性悬浮物(VSS)和细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比较不同载体材料对疏水性蛋白的吸附能力。【结果】玻璃轻石以孔径1~2 mm、粒径10~20 mm、填充率20%构建SBBR的除氮性能最优,第30 d时氨氮、亚硝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61±0.30)%、(99.45±0.08)%和(94.04±0.14)%,玻璃轻石上的VSS含量为3.87±0.11 g/L,EPS含量为80.99±0.05 mg/g-VSS,显著高于其他载体材料处理(P<0.05,下同),同时EPS中具有更高的蛋白/多糖(PN/PS)比值,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除氮细菌吸附试验结果,玻璃轻石可吸附(58.08±0.15)%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显著高于沸石(41.72±0.40)%、火山石(25.34±0.53)%、活性炭(20.68±0.13)%和SiO2颗粒(15.56±0.38)%。【结论】以玻璃轻石构建的SBBR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且具有较好的除氮细菌吸附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膜技术修复水产养殖污水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轻石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参数优化 脱氮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