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炜 王伟 +3 位作者 韩雨哲 王丽 丛玉婷 卢亚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1-243,247,共4页
为完善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将实验室分成本科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兼顾型、大型和精密仪器共享型三种类型,采取不同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细则。实现各类实验室的合理有序开... 为完善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将实验室分成本科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兼顾型、大型和精密仪器共享型三种类型,采取不同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细则。实现各类实验室的合理有序开放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实验室及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解决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对实验室场所的需求。上述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开放 分类管理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纳米硒的制备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佳玉 王馥容 +5 位作者 张玉玮 王龙齐 胡睿同 王连顺 卢亚楠 杨国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4,共4页
硒(Se)作为水产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与抗感染能力。纳米硒因毒性低、活性高,成为开发新型富硒饲料添加剂的重要方向。生物纳米硒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及调节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显著提升水产动物的健康水... 硒(Se)作为水产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与抗感染能力。纳米硒因毒性低、活性高,成为开发新型富硒饲料添加剂的重要方向。生物纳米硒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及调节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显著提升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文章系统综述了生物纳米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探讨了纳米硒的应用安全性、生物利用度及现存问题,提出了未来需深入解析其代谢机制并开发标准化生产工艺,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硒 水产动物 抗氧化功能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帅 黄哲 +5 位作者 丛玉婷 卢亚楠 王媛 王丽 王连顺 杨国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42-146,共5页
光合细菌是一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具有无毒害、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易培养等优点。光合细菌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能够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加强水产动物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鱼类肠道消化酶活性,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广... 光合细菌是一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具有无毒害、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易培养等优点。光合细菌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能够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加强水产动物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鱼类肠道消化酶活性,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广泛。文章综述了光合细菌的来源、分类与作用机制,总结了光合细菌在改善水质、抗菌抗病、疾病预防等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对光合细菌的研究方向以及水产养殖中不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水产养殖 疾病预防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水产饲料学实习远程教学初探
4
作者 谭青松 《养殖与饲料》 2021年第6期5-7,共3页
为应对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管理,开展网络课程授课以减少聚集已有一段时间,但对实践实习等课程,其开展方式和效果评价尚鲜有报道。水产饲料学实习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实习内容之一,本文对水产饲料学实习的创新形式进行了介绍,并... 为应对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管理,开展网络课程授课以减少聚集已有一段时间,但对实践实习等课程,其开展方式和效果评价尚鲜有报道。水产饲料学实习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实习内容之一,本文对水产饲料学实习的创新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实习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远程在线实习结合虚拟仿真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我们传统在饲料企业开展的水产饲料学实习,但仍存在不足,不能完全展示真实场景。同时,本文述评了实习的注意事项和应改进的部分,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实习方式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在线教学 实习方式 远程直播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插片法接种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以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郑菲菲 吴志新 +2 位作者 李莉娟 黎洁 祝东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期138-139,共2页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实验之一,实验教学中一直采用压片浸染法和印片浸染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但观察效果不好。采用插片浸染法后,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即可清晰地观察到完整自然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分...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实验之一,实验教学中一直采用压片浸染法和印片浸染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但观察效果不好。采用插片浸染法后,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即可清晰地观察到完整自然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传统插片法接种操作不方便,接种时间长,效率低;改进后的接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方便省时,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插片法 接种 形态结构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教学新模式培养“三有”水产护航员探索——以水产品品质与卫生检验课程为例
6
作者 郑菲菲 袁改玲 曹小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能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的新农科专业人才是农业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提高学生的水产品品质与卫生检验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进行了基于雨课堂的案...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能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的新农科专业人才是农业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提高学生的水产品品质与卫生检验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进行了基于雨课堂的案例教学(CBL)和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混合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胜任力的“三有”水产护航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混合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 CBL P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无乳链球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石杰 黎洁 张永安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无乳链球菌病以其传播速度快和致死率高著称,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并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中国感染鱼类的无乳链球菌分子血清型主要以Ia为主,且通常呈现多重耐药性。目前,防治该病主要依赖抗生素治疗,辅以中草药疗法。然... 无乳链球菌病以其传播速度快和致死率高著称,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并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中国感染鱼类的无乳链球菌分子血清型主要以Ia为主,且通常呈现多重耐药性。目前,防治该病主要依赖抗生素治疗,辅以中草药疗法。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因此,探索和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有效防控无乳链球菌病及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极为关键。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鱼类无乳链球菌病的研究文献,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当前防治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鱼类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无乳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炜 曹善茂 +2 位作者 肖逸啸 王昊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皮特不动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9
作者 张瑞轩 曹景龙 +2 位作者 王卫民 罗毅 黎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为了精准识别和监测鱼类中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的感染,针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源皮特不动杆菌的管家基因rpo B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时间、Mg^(2+)浓度以及内、外、环引... 为了精准识别和监测鱼类中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的感染,针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源皮特不动杆菌的管家基因rpo B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时间、Mg^(2+)浓度以及内、外、环引物用量比)优化及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Mg^(2+)最优浓度为6.0 mmol/L,内、外、环引物最优用量比为8∶1∶4,在63℃恒温条件下反应30 min即可检测到皮特不动杆菌,反应60 min可获得最优结果;该LAMP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最低检出量为1.4 cfu/m L;在特异性检测方面,该方法仅能检测出皮特不动杆菌,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以及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等7种常见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此外,该方法既可以通过检测体系的颜色变化直观读取结果,也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由此可见,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针对团头鲂源皮特不动杆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水产养殖业皮特不动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皮特不动杆菌 细菌性败血症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RPOB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刀额新对虾高产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丛玉婷 王丽 +2 位作者 卢亚楠 王连顺 李丹彤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9期41-42,共2页
刀额新对虾(M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砂虾,新对虾属。它具有杂食性强、广温、广盐和生长迅速、抗病害能力强等优点。在海区8~29℃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为宜。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M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砂虾,新对虾属。它具有杂食性强、广温、广盐和生长迅速、抗病害能力强等优点。在海区8~29℃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为宜。刀额新对虾(下简称基尾虾)是广盐性种类,盐度范围可在0~34。耐温范围10~37℃,最适温度17~32℃,耐低氧能力比其他虾类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高产养殖技术 耐低氧能力 北方 节肢动物门 新对虾属 养殖水温 耐温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蛋白硒对‘萨米脱’樱桃果实抗氧化能力及其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隆汕 李达 +7 位作者 王梓妃 赵一潼 顾天淦 姜程程 张雨 王军 王连顺 杨国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为探究喷施有机硒肥对大樱桃抗氧化能力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萨米脱’大樱桃果实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果实转色前期和转色期对樱桃树进行0 mg/L、10 mg/L、30 mg/L和50 mg/L四个浓度梯度的生物蛋白硒肥叶面喷施处理。分析... 为探究喷施有机硒肥对大樱桃抗氧化能力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萨米脱’大樱桃果实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果实转色前期和转色期对樱桃树进行0 mg/L、10 mg/L、30 mg/L和50 mg/L四个浓度梯度的生物蛋白硒肥叶面喷施处理。分析了不同浓度生物蛋白硒处理后果实和叶片的硒含量、果实内抗氧化酶活性、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果实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樱桃果实和叶片中的硒含量随喷施的硒肥浓度的升高而递增,叶面喷硒具有增强樱桃果实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由基清除率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加果实内Ca^(2+)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30 mg/L硒肥效果较为突出,与对照组(0 mg/L)相比,喷施30 mg/L硒肥能够显著增强樱桃果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相关性分析证实,樱桃果实内Se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TrxR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成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富硒樱桃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 生物蛋白硒 硒含量 抗氧化酶活性 自由基清除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2号”筏式和底播养殖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园 金燕 +8 位作者 陈炜 李翠翠 王璠 于欣 车宗豪 刘括 梁腾 霍忠明 闫喜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6-1505,共10页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对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生长、存活、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夏季(4-7月)壳长、壳宽、壳高、全湿重、软体重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快149.54%、100.61%、116.30%、152.25%、132.58%(P<0.05)。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存活率为90%以上,显著高于底播养殖(P<0.05)。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水分、灰分、粗蛋白、糖原、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冬季糖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P<0.05)。研究表明,当年10月采用多层聚乙烯网笼按密度为150-200粒/层放养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大规格苗种(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可于翌年的4月、7月、10月收获平均壳长为3.03、3.36、3.51 cm的市场规格产品。筏式养殖模式具有存活率高的优点。“斑马蛤2号”筏式养殖模式试验的成功为蛤仔健康养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筏式养殖 底播养殖 生长 存活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国庆 谭青松 解绶启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20,共11页
蛋白质是水产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鱼粉和豆粕等我国水产饲料常规蛋白质原料长期依赖于进口,且全球渔业资源匮乏导致鱼粉供不应求,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新型蛋白源、充分利用蛋白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相比... 蛋白质是水产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鱼粉和豆粕等我国水产饲料常规蛋白质原料长期依赖于进口,且全球渔业资源匮乏导致鱼粉供不应求,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新型蛋白源、充分利用蛋白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相比于常规蛋白源,新型蛋白源(如昆虫蛋白、植物蛋白、单细胞蛋白和功能蛋白等)一般具有可持续性强、抗营养因子低、营养价值高的优点。文章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一些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蛋白源的营养特性、应用效果(对水产动物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健康和肉品质等的影响)及其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新型蛋白源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生产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在水产饲料研发和蛋白源选用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源 替代鱼粉 水产动物 生长性能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青养殖模式提升草鱼肌肉中胶原蛋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曦 万莹 +5 位作者 席汝娟 沈志远 何亚 李莉 汤蓉 李大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5,共6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随着养殖产量的提升,草鱼肌肉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养殖模式对于草鱼的肌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本实验开展了种青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胶原蛋白的相关研究,并...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随着养殖产量的提升,草鱼肌肉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养殖模式对于草鱼的肌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本实验开展了种青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胶原蛋白的相关研究,并与饲料养殖模式下的草鱼进行比较分析。本实验分别对两种养殖模式下的草鱼肌肉进行了组织学和肌膜微观结构观察、胶原蛋白含量测定和胶原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与饲料养殖模式相比,种青养殖模式下草鱼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较小,肌膜较粗,肌膜中的胶原纤维更多且排列更加紧密有序。根据羟脯氨酸的测定结果显示,种青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的胶原蛋白含量高于饲料养殖模式。胶原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与饲料养殖模式对比,种青养殖模式下草鱼I型胶原蛋白相关合成基因col1α1、col1α2以及调控通路TGF-β1/smad中基因smad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本实验结果表明,种青养鱼模式可使草鱼肌肉中的肌膜组织增粗,同时肌膜组织中胶原纤维增多且排列紧密,提升草鱼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及胶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种青养殖 肌肉 胶原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水产病害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奕如 曹景龙 +1 位作者 王静远 黎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9-550,共12页
病害的早期诊断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来实现,该方法耗时久,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高效、简便且特异性强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 病害的早期诊断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来实现,该方法耗时久,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高效、简便且特异性强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应运而生,LAMP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探针核酸检测技术的分子检测手段,可以检测动植物体内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生物,在水产动物病原生物检测中应用广泛,如虹彩病毒(Iridovirus)、疱疹病毒(Herpesvirus)、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弧菌属Vibrio、黏孢子虫属Myxosporea、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等。近年来该技术被不断改进,并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检测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水产养殖动物 病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菲菲 单宇峰 +5 位作者 祝东梅 杨禧文 陈菲 叶可 马帅 王玉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鳝(Monopterus albus)胃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实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虾塘散养、蟹塘散养、网箱投喂鱼浆和网箱投喂水蚯蚓4种养殖模式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和Ven...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鳝(Monopterus albus)胃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实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虾塘散养、蟹塘散养、网箱投喂鱼浆和网箱投喂水蚯蚓4种养殖模式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和Venn图结果显示,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而蟹塘散养组最低。除蟹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其余3种养殖模式黄鳝胃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推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核心菌群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网箱投喂水蚯蚓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其余3种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都为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而虾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群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其余3种养殖模式的优势菌群中都有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结果表明: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且益生菌群占比高,潜在致病菌较少,是比较健康的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养殖模式 胃肠道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肥对稻田养殖螺蛳产量、水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威锋 郑炳言 +3 位作者 王志强 罗福广 蒋明 李艳和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35-40,共6页
为了调查评估广西柳州柳江区里高镇螺蛳养殖基地稻田施生物肥和投喂饲料对稻田土壤肥力以及螺产量的影响,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土壤和水质的总氮、总磷,采用灼烧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在2020年11月2日、11月30日、2021年4月2日... 为了调查评估广西柳州柳江区里高镇螺蛳养殖基地稻田施生物肥和投喂饲料对稻田土壤肥力以及螺产量的影响,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土壤和水质的总氮、总磷,采用灼烧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在2020年11月2日、11月30日、2021年4月2日进行3次养殖稻田螺估产。结果表明,施生物肥的稻田螺增产率可达31.73%~40.90%,要高于单投饲料稻田,而施生物肥+投喂饲料的稻田要整体高于单施生物肥的,可达50.62%~57.86%。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得分发现,生物肥的投入使得土壤总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余土壤肥力相关指标和肥力综合得分并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养殖 生物肥 土壤肥力 测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养殖中小瓜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策 李莉 《科学养鱼》 2021年第2期48-49,共2页
在水产养殖业中,淡水鱼的小瓜虫病被称为"白点病"。鱼类感染小瓜虫病多难以治疗,有时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原因是小瓜虫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作为受害者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心得分享给大家,望广大渔友... 在水产养殖业中,淡水鱼的小瓜虫病被称为"白点病"。鱼类感染小瓜虫病多难以治疗,有时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原因是小瓜虫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作为受害者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心得分享给大家,望广大渔友提早预防。一、小瓜虫的来源每年秋冬之际是小瓜虫暴发的时期,对于池塘养殖水体的小瓜虫大家尚可以理解,但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图1),笔者养殖的草鱼苗仍然遭受了小瓜虫的侵害,这说明小瓜虫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瓜虫病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养殖 白点病 水产养殖业 繁殖能力 淡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肥对螺蛳养殖稻田底泥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9
作者 郑炳言 李威锋 +2 位作者 罗福广 王志强 李艳和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27-32,共6页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了养殖螺蛳稻田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及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的3类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且都在第一次追肥后达到了最大值,随着每半个月施一次肥,微生物的数目出现下降且保...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了养殖螺蛳稻田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及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的3类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且都在第一次追肥后达到了最大值,随着每半个月施一次肥,微生物的数目出现下降且保持稳定;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细菌来自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真菌包含1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 生物肥 底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时草鱼摄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文欢 龙鲜梅 +5 位作者 张孝睿 陶宇 解绶启 邵端 何雅明 谭青松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2,共8页
实验旨在探究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时草鱼摄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对饲料蛋白含量的响应。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分别设计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25.25%、29.43%、33.38%、37.96%、41.40%、45.70%,分别命名为TMF1、TMF2、TMF3、TMF4、TMF5组... 实验旨在探究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时草鱼摄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对饲料蛋白含量的响应。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分别设计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25.25%、29.43%、33.38%、37.96%、41.40%、45.70%,分别命名为TMF1、TMF2、TMF3、TMF4、TMF5组和TMF6组)的草鱼饲料,以初始体重(3.63±0.01)g的草鱼苗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探究不同黄粉虫蛋白质水平对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黄粉虫的添加量除了对存活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外(P>0.05),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都会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且TMF1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TMF4、TMF5和TMF6组(P<0.05),草鱼的摄食率则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不同黄粉虫含量的饲料对草鱼的肥满度和空壳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草鱼的肝体比和肠脂比会随着黄粉虫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TMF2组的肠脂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草鱼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TMF4组的总蛋白含量除与TMF3组相近外,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胆固醇则是在TMF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谷草转氨酶活性在TMF4和TMF6组显著高于TMF1、TMF2和TMF3组(P<0.05),而三酰甘油含量则是随着黄粉虫的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TMF1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TMF5和TMF6组(P<0.05),血糖含量仅在TMF1组高于TMF2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草鱼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TMF1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是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草鱼饲料中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时,其蛋白质含量不宜超过25.25%,较高的黄粉虫添加量对草鱼的摄食、生长和抗氧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草鱼 抗氧化 新型蛋白源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