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IC技术分析钢纤维对混凝土轴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文昊 安风娇 +1 位作者 谢俊 陈俊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38,43,共5页
为了分析不同掺量钢纤维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掺量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纵向、横向和体积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测试,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研究了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试件表面的应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可以... 为了分析不同掺量钢纤维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掺量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纵向、横向和体积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测试,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研究了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试件表面的应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可以改变试件单轴受压过程中的应变分布;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纤维桥接裂缝两侧应力的能力增加,混凝土试件的残余抗压强度增大;相比试件Y方向的应变云图,X方向的应变云图能更准确表征试件裂缝的开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应力-应变全曲线 残余抗压强度 应变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跨单向板力学模型的管幕冻结法隧道初期支护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文昊 牛野 +2 位作者 刘雨萌 张俊儒 孔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8,共9页
管幕冻结法是一种在复杂水文条件下能够较好地控制地层沉降和涌水风险的新型工法,目前在管幕冻结法隧道设计中未考虑管幕-冻结圈承载力与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的匹配问题,导致初期支护设计偏保守,使得初期支护钢架布置密,施工效率低,因此... 管幕冻结法是一种在复杂水文条件下能够较好地控制地层沉降和涌水风险的新型工法,目前在管幕冻结法隧道设计中未考虑管幕-冻结圈承载力与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的匹配问题,导致初期支护设计偏保守,使得初期支护钢架布置密,施工效率低,因此,需要进行初期支护优化研究。以隧道下穿秦淮新河段为依托工程,首先基于多跨单向板力学模型考虑等距钢架对上部冻结圈的支撑作用,求解组合结构内力;其次按照组合梁模型求解组合结构应力,并按照强度控制计算最大允许钢架间距;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对初期支护参数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中最大允许钢架间距由中性轴以下部分混凝土强度控制,为2~3 m;拱架刚度对衬砌变形及应力影响较大,提升拱架刚度对于改善初期支护应力状态具有良好效果;综合考虑冻结圈和衬砌的变形和应力,得到适用于本工程的初期支护优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隧道 管幕-冻结圈支护 多跨单向板 组合梁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型纤维对混凝土弯曲性能的混杂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文昊 梁钰涛 +1 位作者 谢俊 陈俊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7,22,共5页
为研究混杂使用结构型聚丙烯纤维及结构型钢纤维对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纤维混凝土的三点弯曲试验,分析了结构型纤维对混凝土等效抗弯强度和能量吸收值的影响,并采用混杂效应系数τ定量分析结构型纤维对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的混杂... 为研究混杂使用结构型聚丙烯纤维及结构型钢纤维对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纤维混凝土的三点弯曲试验,分析了结构型纤维对混凝土等效抗弯强度和能量吸收值的影响,并采用混杂效应系数τ定量分析结构型纤维对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的混杂效应。结果表明:在单掺和混掺结构型纤维混凝土试件中,随着结构型聚丙烯纤维掺量从4 kg/m^(3)增加到8 kg/m^(3),混凝土的等效抗弯强度和能量吸收值逐渐增大。当结构型钢纤维掺量为30 kg/m^(3)时,加入结构型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弯曲韧性会产生正混杂效应,且在结构型聚丙烯纤维掺量为6 kg/m^(3)时,存在最优的正混杂效应,可为实际工程中混杂使用结构型纤维提供一定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型纤维 混杂效应 弯曲韧性 混杂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