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气象监测、评价及预警若干问题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让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623-628,共6页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表明,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气候变化的总体效应为弊大于利;人类必须通过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要素如何变化,相关生态现象与生态过程机制如何,生态问题...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表明,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气候变化的总体效应为弊大于利;人类必须通过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要素如何变化,相关生态现象与生态过程机制如何,生态问题及其机制如何,均需要全面监测及综合评价才可能通过构建模型、建立基准进行风险预警.这也是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维护生态稳定性的客观需要.生态要素影响并制约着区域气候特征,而特定气候也不同程度地反馈于生态过程,产生不同的生态效果,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生态气象耦合关系问题.生态气象就是在生态学及气象学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学科,并结合相关学科及遥感等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科内涵.未来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及预警将全面展开,生态科学研究与气象业务服务也将紧密融合,生态气象评估方法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互联网+"理念将促进"生态物联网"与生态气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本研究对于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ECC)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气象 气象业务服务 生态物联网 生态文明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化学成分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文建川 景元书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烟草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口感、刺激性、香气等吸食品质,深入了解气象因子对烟草化学成分的影响对提高烟草品质很有必要。综述了极端温度、均温、昼夜温差、降水量、干旱胁迫、光照强度、日照时数、光质等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 烟草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口感、刺激性、香气等吸食品质,深入了解气象因子对烟草化学成分的影响对提高烟草品质很有必要。综述了极端温度、均温、昼夜温差、降水量、干旱胁迫、光照强度、日照时数、光质等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四川、云南、河南3个主产烟区烟叶典型化学成分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揭示烟草品质的生态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温度 光照 水分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季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谭孟祥 景元书 曹海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9-353,共5页
为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态的影响,结合江苏省气候资源条件与一季稻的生育特性,建立了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计算1970—2012年江苏省9个站点一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的温度适宜度普遍较高,降水适... 为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态的影响,结合江苏省气候资源条件与一季稻的生育特性,建立了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计算1970—2012年江苏省9个站点一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的温度适宜度普遍较高,降水适宜度普遍较低,降水量是限制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除温度适宜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外,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气候适宜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可分为不同适宜程度区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区与实际降水量、温度、日照的分布特征大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气候适宜度 变化趋势 生育期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红壤区花生地与西瓜地土壤温度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梦凡 景元书 李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2-1008,共7页
土壤温度对于土壤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过程有重要作用,其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对改善红壤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分析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不同土壤深度... 土壤温度对于土壤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过程有重要作用,其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对改善红壤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分析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不同土壤深度(10,20,40,80,100 cm)下的土壤温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趋于平缓;(2)不同作物地土壤温度在根系以上部分存在一定差异;(3)影响土壤温度的气象因子按影响程度排列分别为: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4)与土温相关关系显著的气温、水汽压、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作为自变量来构建关于不同土层深度土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均高于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西瓜 花生 气象因子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旱田水热通量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景梽淏 景元书 贾秋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研究低丘红壤区近地层农田水热通量特征,更好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理解农业水文生态系统过程,利用2013年和2014年田间波文比系统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红壤区近地层的水热通量分配特征及相关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能量平衡各个... 为研究低丘红壤区近地层农田水热通量特征,更好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理解农业水文生态系统过程,利用2013年和2014年田间波文比系统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红壤区近地层的水热通量分配特征及相关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能量平衡各个分量的日变化呈单峰趋势且受到天气条件影响很大,其中潜热通量所占份额最大,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分配具有季节性变化,7月份净辐射和潜热通量较大,土壤热通量在5月、7月为正值,10月、12月为负,表明研究区土壤在秋冬季节向外输出热量;在花生的生长季,花生地的波文比小于橘园,表明花生地的潜热交换多于橘园。3对旱地潜热和感热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有净辐射、相对湿度,其次有气温,而风速和水汽压对潜热、感热交换的影响并不显著。雨季降水量与农田潜热、感热总体呈负相关,旱季降水量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红壤区 农田 感热 潜热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秦奔奔 景元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9-356,365,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樟树的蒸腾耗水机制,以期有效利用水资源,采用热扩散SF-L植物液流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时间尺度为30 min的液流数据,结合同期相关气象因子的数值,分析了试验地区樟树的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樟树的蒸腾耗水机制,以期有效利用水资源,采用热扩散SF-L植物液流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时间尺度为30 min的液流数据,结合同期相关气象因子的数值,分析了试验地区樟树的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樟树液流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单位边材面积上的日液流量大小在7、8月份最高,9月份开始呈下降趋势,次年1月份最小,之后又逐渐增大。液流速率月平均日变化均为单峰趋势,夜间液流速率很小,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午后达到最大值,且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之后逐渐递减,1月份最小,3、4月份又逐渐回升;晴天条件下表现为单峰趋势,阴雨天表现为多峰趋势或无规则变化。(2)樟树的液流速率在白天与水汽压亏缺、太阳辐射和气温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与降水量无明显相关性,夜间樟树的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无明显相关性,与其它因子的正负相关性与白天相同;各相关系数在白天高于夜间,生长季高于非生长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 相关性 气象因子 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萌 申双和 +2 位作者 褚荣浩 李楠 沙修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11,共11页
研究结合2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特征,主要选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加剧的30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其中536个地面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中国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总体特征,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相应耕作... 研究结合2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特征,主要选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加剧的30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其中536个地面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中国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总体特征,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相应耕作措施和种植制度提供宏观建议。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热量资源随时间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东北、西北逐渐减少;其中,无霜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东北、中南大部、西北局部地区水分资源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其中,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参考作物蒸散呈现出南部及西北内陆偏多的趋势,水分从东南向西北总体呈现出由盈余到亏缺的分布规律;光能资源呈现出由西南中部向四周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向西北内陆地区增加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倾向率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操 邢丽珠 +2 位作者 张方敏 赵晓涵 田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76-282,共7页
基于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估2000—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9137.30、7958... 基于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估2000—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9137.30、7958.41、795.56 hm 2,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土地变幅最大,达27.16%。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水域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起到了主导作用,林地、草地、水域的服务价值之和占比达85%~89%,其中林地和水域服务价值增幅高达203.69%、119.33%。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沙坡头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来源,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6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常山胡柚冻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操 张方敏 +4 位作者 孙瑜 李兰馨 刘桨 李威鹏 黄冲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对常山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冻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常山县胡柚种植提高产量及冻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常山县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 对常山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冻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常山县胡柚种植提高产量及冻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常山县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的影响,确定常山县胡柚冻害的风险分布情况。常山县胡柚冻害地区分布不均匀,从西南到东北冻害风险有递增趋势。西南部是遭受冻害的低风险区,更适宜胡柚的种植,而东北部及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是遭受冻害的高风险区,不适宜胡柚的种植。冻害区划可以为今后胡柚的种植及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 冻害 等级划分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肖璐 张方敏 +3 位作者 邓汗青 何彬方 田红 方砚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究全国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增强对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提升全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基于1961—2020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小雨... [目的]探究全国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增强对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提升全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基于1961—2020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日数、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1)1961—2020年全国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雨以上等级日数呈增长趋势,除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外,小雨、中雨和大雨强度均无明显变化。秋季小雨日数减幅最大,大雨、暴雨日数在夏季增加最快、秋季最缓,暴雨强度在各季节波动幅度均较大。(2)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小雨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诸河流域,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以及各等级降水强度均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内陆河流域降水日数、强度均为最小。(3)春、秋、冬三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小雨占主导地位,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4)小雨日数的减少在春季和冬季较为明显,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对小雨日数减少起到了很大贡献,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在各季节大致以上升趋势为主,大雨强度在春季增强、秋季减弱,各流域暴雨强度在春季呈增强趋势。[结论]全国各等级降水在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尺度上有明显差异,九大流域对全国不同等级降水的贡献作用不尽相同,未来应加强各流域主要环流系统及水循环等对不同等级降水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大流域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飞 张方敏 +2 位作者 任祖光 张世豪 高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24,共10页
为了精准获取河南省冬小麦空间分布及面积数据,基于2003—2021年250 m MODIS-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样本数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自动从NDVI时序数据中提... 为了精准获取河南省冬小麦空间分布及面积数据,基于2003—2021年250 m MODIS-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样本数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自动从NDVI时序数据中提取冬小麦特征,分别训练出非线性模型,在250 m尺度对河南省冬小麦分布和面积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DNN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识别模型精确率为97.26%,总体一致性为97.97%;基于RF、SVM算法的精确率分别为91.51%和89.31%,总体一致性均在90%以下。和RF、SVM算法相比,DNN算法在精度上有明显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反映河南省冬小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面积分布。该研究说明,运用中等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影像结合DNN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准确识别大区域的农作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深度神经网络 NDVI 遥感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chards扩展方程提取水稻灌浆结实光温特性参数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沈斌 江晓东 +4 位作者 王应平 申双和 石春林 王萌萌 陈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6-1786,共11页
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为期2年(2012—2013)的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每年分7期播种,旨在研究水稻灌浆期光温要素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并提取与此有关的光温特性参数。因此,以Richards方程拟合观测数据得到的平... 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为期2年(2012—2013)的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每年分7期播种,旨在研究水稻灌浆期光温要素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并提取与此有关的光温特性参数。因此,以Richards方程拟合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灌浆速率为纽带,通过引入光温订正方程,建立Richards扩展方程。结合全局优化算法SCE-UA(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Algorithm),优化方程参数,估算2个品种灌浆结实的光温特征参数和响应曲线。结果显示,光照主要通过影响籽粒最终重量而间接作用于平均灌浆速率,温度则通过影响灌浆进程的快慢作用于平均灌浆速率。陵两优268灌浆结实期的光照阈值(R0)、最低(Tmin)、最高(Tmax)和最适温度(Top)分别为18.94 MJ m–2 d–1、6.81℃、33.29℃和30.28℃;两优培九上述参数分别为21.71 MJ m–2 d–1、6.10℃、33.74℃和24.16℃。形成的光照和温度响应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两品种平均灌浆速率对光温条件的响应差异,其中陵两优268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温度敏感型",而两优培九表现为"光照敏感型"。本文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定量分析和比较了光温要素对有效灌浆期内平均灌浆速率的影响,其方法和结论为建立相应的农业气象指标,评估气候资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结实期 光温环境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要素对水稻群体茎蘖增长动态影响的分析及模拟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萌萌 杨沈斌 +5 位作者 江晓东 王应平 陈德 黄维 于庚康 石春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研究水稻茎蘖增长阶段光温要素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并验证现有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为期2年每年7个播期的大田试验。首先,采用Richards方程对茎蘖观测数据进行拟合,... 为研究水稻茎蘖增长阶段光温要素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并验证现有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为期2年每年7个播期的大田试验。首先,采用Richards方程对茎蘖观测数据进行拟合,获取茎蘖增长动态的特征参数。然后,分析特征参数与茎蘖增长期内平均光温要素和气候要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光温组合因子为自变量,分别构建2个品种茎蘖增长速率和分蘖率的光温组合影响方程,将获取的方程替换水稻群体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最后,验证和比较替换前后模型的模拟结果及与实测茎蘖动态的误差。结果显示,受光温要素的共同作用,平均茎蘖增长速率和最大茎蘖密度均与光温要素显著正相关,表明光温要素不仅影响茎蘖增长速率,也影响实际最大群体茎蘖密度,这在构建的光温组合影响方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较现有模型,替换后模型在茎蘖增长动态上的模拟误差总体减小,模拟的茎蘖增长速率和最大茎蘖密度与实际吻合较好,但在部分验证数据上仍存在较大误差。然而,本文提出的验证和改进光温影响方程的方法,对了解光温影响机制和完善群体茎蘖动态模拟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型 作物模型 生长方程 气候变化 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区域热量资源及夏玉米温度适宜度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萌 申双和 +3 位作者 吕厚荃 韩艳 褚荣浩 沙修竹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1-399,共9页
利用黄淮海区域90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模拟的黄淮海区域1951—207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温度的需求,构建... 利用黄淮海区域90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模拟的黄淮海区域1951—207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温度的需求,构建了黄淮海区域的温度适宜度和变异系数模型,并对1951—2070年黄淮海区域热量资源、夏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海区域≥10℃积温和80%保证率下日平均温度≥10℃的初日均呈现由北向南依次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分别呈增加和提前趋势。2)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播种—出苗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整体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随时间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出苗—抽雄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抽雄—成熟期的温度适宜度空间上呈现2010年前北低南高、未来情景下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趋势,时间上呈2010年前稳定、未来情景下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相反变化趋势;3)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从播种—出苗期—出苗—抽雄期—抽雄—成熟期均呈反相位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热量资源 温度适宜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鄂地区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维 杨沈斌 +3 位作者 陈德 王萌萌 高苹 于庚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结合苏皖鄂3省2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一季稻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数据,构建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该模型从4个水稻生育期阶段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分别确立各阶段光、温作用权重系数和温度适宜度模块中的温度参数,... 结合苏皖鄂3省2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一季稻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数据,构建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该模型从4个水稻生育期阶段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分别确立各阶段光、温作用权重系数和温度适宜度模块中的温度参数,还采用SCE-UA优化算法标定水稻的温度特征系数,最后对气候适宜度模型进行检验,并绘制研究区的水稻光、温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研究区稻田水分控制主要通过人工灌溉,因此,构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仅考虑了光、温2个要素的作用;确立了一套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参数,计算的气候适宜度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各地的产量水平,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65,且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从获取的气候适宜度空间分布看,鄂中、皖西和苏南地区是一季稻种植的最适宜区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优化一季稻种植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皖鄂 气候适宜度 权重系数 参数 SCE-UA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MODIS数据的夏玉米物候期监测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颖 陈怀亮 +2 位作者 李耀辉 王秀萍 张方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采用MODIS数据重构夏玉米归一化植被指数生长曲线,提取并建立特征点位对应日期与作物进入不同物候期的实际日期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SG(Savitzky-Golay)迭代滤波对最大值合成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做平滑处理并进行Lo... 采用MODIS数据重构夏玉米归一化植被指数生长曲线,提取并建立特征点位对应日期与作物进入不同物候期的实际日期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SG(Savitzky-Golay)迭代滤波对最大值合成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做平滑处理并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可得到时间分辨率为1 d的作物生长过程曲线,经与2013-2014年物候期实测数据匹配,选择利用动态阈值1提取七叶期,均方根误差为5.4 d;利用曲率最小值提取拔节期,均方根误差为6.4d;利用动态阈值2提取抽雄期,均方根误差为6.0 d。经2015年物候期实测数据验证,3个关键物候期的遥感监测误差均在6 d以内。利用该方法可提高基于遥感数据开展大面积作物物候期监测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作物生长曲线 SG滤波 Logistic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皓 周丽敏 +1 位作者 申双和 黄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微型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为马铃薯生产和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微型马铃薯荷兰7号为材料,于2016年3-6月在江苏省南京地区设计6个施钾处理:不施硫酸钾肥(K0,对照);硫酸钾肥施肥量为300kg/hm^2(K1)... 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微型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为马铃薯生产和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微型马铃薯荷兰7号为材料,于2016年3-6月在江苏省南京地区设计6个施钾处理:不施硫酸钾肥(K0,对照);硫酸钾肥施肥量为300kg/hm^2(K1)、375kg/hm^2(K2)、450kg/hm^2(K3)、525kg/hm^2(K4)和600kg/hm^2(K5),统计马铃薯产量并测定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种植区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及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K3、K2、K3、K3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K4、K3、K2和K5处理。研究认为适量增施钾肥可使马铃薯产量,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增加;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施钾过量时呈降低趋势。综合马铃薯产量、品质及肥料成本等因素,硫酸钾肥施用量为450kg/hm2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马铃薯 产量 生理指标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筋力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江晓东 石姣姣 +2 位作者 李映雪 周志龙 徐家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3-1509,共7页
为了利用冠反射光谱特征监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生理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遥感识别与监测。试验以低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高筋小麦品种徐麦31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 为了利用冠反射光谱特征监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生理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遥感识别与监测。试验以低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高筋小麦品种徐麦31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光谱参数,分析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从拔节期到蜡熟期,扬麦13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均高于徐麦31,在孕穗期两品种的差异最显著;LAI、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均在开花时达最大值,扬麦13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徐麦31,而LAI和叶片氮含量则低于徐麦31。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LAI;红边位置(λr)、红边幅值(Dr)与叶绿素含量,氮素反射指数(NRI)、抗大气植被指数(VARIgreen)与叶片氮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RVI、NDVI可以反演LAI;λr、Dr可以反演叶绿素;NRI、VARIgreen可以反演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上光谱参数能反映小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时期可运用小麦冠层反射光谱进行不同筋力小麦品种识别,孕穗期为最佳识别时期。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遥感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反射光谱 LAI 叶绿素含量 叶片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垦植稻对崇明东滩湿地产甲烷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鑫磊 宋怡轩 +3 位作者 张洁 汪方圆 张耀鸿 贾仲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417,共7页
滨海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自然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本研究选择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自然湿地(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为对照,以空间代替时间变化,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27、51、86年)的稻田耕作土壤产甲烷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 滨海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自然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本研究选择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自然湿地(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为对照,以空间代替时间变化,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27、51、86年)的稻田耕作土壤产甲烷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围垦稻田的产甲烷速率平均值为13.8ngCH4 g-1 d-1,是自然滩涂湿地的3.3倍,且随着围垦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围垦稻田中产甲烷菌的mcrA基因拷贝数为1.101×108~1.443×108copies g-1,也随围垦年限增长而增加,比光滩湿地中的基因拷贝数高出一个数量级。光滩湿地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芦苇湿地和围垦稻田,围垦稻田中相对丰度值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增加,而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光滩中最高,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减小。各采样点中的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同处于一个数量级,其在3个围垦稻田中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产甲烷速率与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丰度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围垦种稻的熟土作用促进了滨海湿地甲烷产生过程,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数量的大幅增加是产甲烷速率升高的主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稻田 产甲烷速率 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强度与观测角度对冬小麦冠层反射高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建茂 王迁 +2 位作者 童应详 费敦悦 刘俊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7-163,共7页
掌握冠层反射光谱二向性反射特征,对提高遥感应用精度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地面自动遥感平台对冬小麦冠层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取了大量的多角度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进行了NDVI与EVI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掌握冠层反射光谱二向性反射特征,对提高遥感应用精度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地面自动遥感平台对冬小麦冠层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取了大量的多角度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进行了NDVI与EVI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冠层反射光谱对天气有响应,随着太阳辐射增加冠层反射光谱增高,晴天变化更明显;观测角度的改变导致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用"热点效应"加"镜面反射"解释;与上述条件相适应,NDVI与EVI也表现出与冠层反射光谱相似变化;受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变化影响,NDVI与EVI之间的变化趋势较一致,两者相关系数R2>0.72,且P<0.01,呈极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遥感观测角度的选择设计和植被指数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光谱分析 反射 冠层 小麦 NDVI 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