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8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与路径的次季节预报方法及其性能评估
1
作者 卢莹 赵海坤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3,共14页
基于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至季节尺度预测计划数据集中11个动力模式回算预报试验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使用正则逻辑回归方程构建了TC生成与路径的统计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在次季节尺度上TC生成和路... 基于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至季节尺度预测计划数据集中11个动力模式回算预报试验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使用正则逻辑回归方程构建了TC生成与路径的统计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在次季节尺度上TC生成和路径的预报技巧,分析了动力模式在气候、年际和次季节尺度上对TC活动的预报能力及其对预报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 TC 活动本身的气候态预报能力对动力模式预报技巧具有关键影响,若动力模式能很好地再现气候和年际 尺度上的 TC 活动、提高大气季节内振荡对 TC 活动调控作用的预报能力,可较好地改进 TC 生成和路径的次季节预报技巧。 (2)在次季节尺度上,动力模式 TC 路径预报技巧普遍高于 TC 生成,较低的 TC 生成预报技巧反映了动力模式对 TC 强度预报能 力的不足,制约了 TC 路径预报技巧的改进。提高动力模式在气候和年际尺度上对 TC 生成的预报能力有助于路径预报技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次季节预报 动力模式 逻辑回归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油菜高精度冰冻低温灾害评估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韩超信 郭建茂 韩永翔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3期38-43,共6页
本文构建融合了气温、冻雨和持续时间的油菜冰冻低温指标集,利用耦合了BTC冻雨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结合配料法,开发出高精度油菜冰冻低温灾害评估模型,并用2008年特大冰冻个例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模型不但能够较准确地模拟2... 本文构建融合了气温、冻雨和持续时间的油菜冰冻低温指标集,利用耦合了BTC冻雨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结合配料法,开发出高精度油菜冰冻低温灾害评估模型,并用2008年特大冰冻个例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模型不但能够较准确地模拟2008年特大冰冻雨雪灾害中冻雨的发生范围和冻雨量,而且能够模拟出油菜不同生育期冰冻低温灾害等级的时空演变特征。在冰冻发生的时段内,同一时刻油菜苗期和开花期的灾害等级并不一致,苗期仅在1月24-29日湖北和安徽出现了2~3级灾害,而开花期在整个冰冻雨雪天气时段于贵州、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分别在不同时刻出现了2~3级冰冻低温灾害。高精度的油菜冰冻低温灾害等级量化了各地区的受灾情况,远比政府灾情评估调查给出的宏观数据更加精细,这为政府进一步的灾害评估和抗灾救灾提供了理论和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生育期 冰冻低温指标 灾害等级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灾体空间化的湖南省高温灾害风险评估
3
作者 王金虎 王钰尧 王宇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4958-14967,共10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统计年鉴数据、NPP-VIIRS(NPOESS preparatory project-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夜光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湖南省的高温灾害进行空间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其对人口、社会经济、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统计年鉴数据、NPP-VIIRS(NPOESS preparatory project-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夜光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湖南省的高温灾害进行空间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其对人口、社会经济、农业等方面的影响。以湖南省2015—2020年的历史气象、地理信息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减灾能力等要素,构建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GDP进行空间分配,并完成线性校正后的结果与统计值的偏差为2.73%;②孕灾环境因素中,在远离河流以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区,更易出现高温灾害;③湖南省从南到北的高温危险度呈“高-低-高”的趋势,其中高危险度区集中在湖南省东北部以及岳阳市的北部,次高危险度区集中在湖南北部以及长沙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灾害 承灾体 空间化 风险评估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橡胶树的影响及风险评估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琰琰 韩冬 +1 位作者 杨菲 杨再强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44-252,共9页
系统论述了影响我国南方橡胶树生长、发育和产量的3种气象灾害(寒害、台风灾害、旱灾)的致灾指标和致灾机理,并简述了橡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可为我国橡胶树的栽培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橡胶树 寒害 台风 旱灾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的实施与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明轩 杨璐 +14 位作者 秦睿 宋林烨 李靖 邢楠 仲跻芹 孙超 王颖 刘凑华 窦以文 孙成云 时少英 于波 荆浩 甘璐 王宗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75,共15页
主要介绍了“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简称FDP)的运行与评估结果。此次FDP是在我国首次针对中纬度山区0~10 d冬季天气预报展开的示范计划,国内气象部门内外共22家单位、近40个数值模式或客观预报系统参与了该计划。FDP实现了实... 主要介绍了“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简称FDP)的运行与评估结果。此次FDP是在我国首次针对中纬度山区0~10 d冬季天气预报展开的示范计划,国内气象部门内外共22家单位、近40个数值模式或客观预报系统参与了该计划。FDP实现了实时运行所需的多种源数据和多源数据产品的高效传输分发、监控、实时处理、综合集成显示。首次开展了次百米级客观预报、人工智能释用订正预报等新型技术在冬奥复杂山地赛场的实时示范应用,为冬奥气象中心和3个赛区预报团队提供了丰富多样和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客观产品,有力支撑了高标准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针对参与FDP产品的系统性检验评估发现,与模式系统原始预报相比,释用后的专项站点预报对平均风、阵风、温度、相对湿度等要素的预报误差明显减小。但是对于冬季复杂山地的降水、能见度预报,客观预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而且站点解释应用效果不明显。此次FDP对风、温度、降水、能见度、相对湿度的最优预报检验指标(最小误差值),总体体现了目前国内在中纬度山区冬季天气客观预报的大致水平和现实能力,对于认识复杂山地冬季天气预报存在困难、提升高精度天气预报水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天气预报示范计划 FDP 检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进展及思考
6
作者 祁海霞 彭涛 +6 位作者 智协飞 季焱 殷志远 沈铁元 王俊超 向怡衡 胡泊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6-459,共14页
洪水预报是降低洪灾损失、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非工程措施的有效途径,实现精准洪水预报是水文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目前,基于物理机制的洪水预报模型在模拟精度和效率上仍有不足,而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预报模型则得到了迅猛发展。... 洪水预报是降低洪灾损失、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非工程措施的有效途径,实现精准洪水预报是水文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目前,基于物理机制的洪水预报模型在模拟精度和效率上仍有不足,而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预报模型则得到了迅猛发展。文章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洪水预报领域所应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洪水定量和概率预报中的应用进展和存在问题。聚焦介绍和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与洪水物理模型在物理过程参数化、可解释性研究、洪水预报模型误差校正等方面的契合点和应用前景。分析认为,深度学习未来将走向与物理模型的深度耦合,成为洪水时间序列预报的重要发展范式,并将是实现未来水利智慧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最后针对深度学习在洪水预报中的难点给出几点思考,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在洪水预报领域探索应用深度学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洪水预报 定量预报 概率预报 耦合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湖南盛夏高温过程延伸期智能预报
7
作者 张祎 谭桂容 +3 位作者 赵辉 曾玲玲 黄超 费琪铭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7,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提升湖南省盛夏(7、8月)高温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技巧。本文利用1999—2022年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 prediction,S2S)模式数据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 本研究旨在提升湖南省盛夏(7、8月)高温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技巧。本文利用1999—2022年湖南省97个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 prediction,S2S)模式数据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两种模式预报产品,并基于模式温度与环流预报产品提取物理因子,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构建了湖南省盛夏高温过程的预报模型(high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HTPM);对订正后的S2S模式和构建的预报模型结果进行集成,以实现对区域高温过程较为稳定的相对高技巧预报。结果表明:S2S模式的原始预报技巧较低,偏差订正能显著提高预报效果,但存在较高的空报率;基于ECMWF的S2S数据训练的高温预报模型(HTPM-ECS2S)和基于NCEP的S2S数据训练的高温预报模型(HTPM-NCEPS2S)能有效捕捉高温事件,在高温预报中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集成方案有效整合了多模型优点,可提升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过程 延伸期预报 卷积神经网络 集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华南茶树旱热复合灾害指标及时空特征
8
作者 李欣 王培娟 +4 位作者 唐俊贤 李清 王旗 李扬 张源达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2-295,共14页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华南茶区494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茶树旱热害灾情记录,在已有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基础上,根据连续无雨日数计算干旱指数,考虑高温与干旱的叠加效应,采用椭圆曲线方法构建基于高温日数和干旱指数的...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华南茶区494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茶树旱热害灾情记录,在已有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基础上,根据连续无雨日数计算干旱指数,考虑高温与干旱的叠加效应,采用椭圆曲线方法构建基于高温日数和干旱指数的茶树旱热害等级指标并验证,进而分析江南华南茶区的旱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高温持续日数和干旱指数分别为椭圆曲线的两个半轴,得到茶树旱热害轻度-中度、中度-重度临界阈值的高温持续日数阈值分别为17 d和38 d,干旱指数阈值分别为15.1 d和29.4 d;验证样本判识的茶树旱热害等级完全准确率和基本准确率分别为60%和100%;1961—2022年江南华南茶区中度旱热害发生范围最大,轻度旱热害平均频次最高,重度旱热害的范围和频次均最小;1961—2022年江南华南茶区旱热害的范围和频次呈波动上升趋势,1991—2000年最低,2011—2022年最高;旱热害频次呈中间高、沿海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热害 等级指标 椭圆曲线 江南华南茶区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2021年台风烟花路径和强度模拟预报的影响
9
作者 周菲凡 叶一苇 +2 位作者 张晗 杨雅雯 段晚锁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0-564,共15页
本文以2021年台风烟花为例,考察了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分别由NCEP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和由ECMWF提供的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烟花进行长时间(14 d)、高分辨率(3 km)的模拟,产生对照试验CTL_F和CTL_E。对比分... 本文以2021年台风烟花为例,考察了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分别由NCEP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和由ECMWF提供的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烟花进行长时间(14 d)、高分辨率(3 km)的模拟,产生对照试验CTL_F和CTL_E。对比分析CTL_F和CTL_E的模拟结果,并与最佳路径进行比较,将与最佳路径较为接近的模拟结果作为真值,将另一模拟结果作为有误差的预报。将二者的初始场作差,并进行尺度分解,以200 km,2000 km为界限,分解成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3种误差,分别将这3种尺度的误差叠加到真值的初始场上,再分别进行模拟预报,考察不同尺度的误差对台风烟花模拟预报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各种尺度误差对预报误差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是强度预报,还是路径预报,在前10 d的预报中,中尺度误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后4 d的预报中,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的贡献逐渐凸显,三种尺度误差的效果相当。此外,中尺度误差在前期使得台风路径偏东,强度偏强,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使得台风路径偏西,强度偏弱。分析原因显示,初始时刻总误差场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中尺度误差上,因此中尺度误差在前期的作用最为显著。中尺度误差略微加快了台风增强的速度,显著放缓了台风衰减的速度,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略微放缓了台风增强的速度,而明显加快了台风衰减的速度。此外,叠加中尺度误差场后台风具有更强的初始强度,偏东的路径又使得其登陆时间较晚,综上,中尺度误差使得台风强度偏强。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由于使得台风路径偏西,较早登陆,因此使得台风强度总体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分解 初始误差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大风灾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雅欣 何奇瑾 +7 位作者 刘佳鸿 肖潇 孙未伟 石雨鑫 周可欣 周思佳 马色力麦 王荣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275,共9页
[目的]大风灾害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科学评估大风灾害危险性对夏玉米生产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夏玉米拔节后不同生育阶段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筛选并利用历史倒伏案例验证区域适用的夏玉米... [目的]大风灾害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科学评估大风灾害危险性对夏玉米生产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夏玉米拔节后不同生育阶段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筛选并利用历史倒伏案例验证区域适用的夏玉米大风倒伏判别指标,运用风险区划方法,评估了华北平原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大风倒伏危险性。[结果](1)1980—2019年以来,华北平原夏玉米拔节后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均呈显著的波动式下降趋势,空间上由东部向中西部逐渐递减。(2)夏玉米拔节后以轻度倒伏为主,区域平均的倒伏发生概率为44.5%,重度倒伏发生概率最小,为7.8%;拔节—抽雄阶段最易发生倒伏。(3)夏玉米拔节后大风倒伏概率总体呈逐渐降低趋势,但2011年以后局部地区拔节—抽雄期大风倒伏有极端加剧的趋势。(4)夏玉米大风灾害危险性分布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东部为高风险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中风险区,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地区。[结论]尽管近年来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夏玉米大风倒伏有加剧趋势,需要加强防灾减灾相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大风灾害 大风日数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A-BJ系统总云量预报性能检验评估
11
作者 张帅 吴捷 +4 位作者 陈敏 仲跻芹 黄向宇 卢冰 杨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7-1070,共14页
云是天气气候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对大气系统的辐射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起到重要调制作用。对总云量进行有技巧的预报也为更好把握天气现象、预测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出力提供客观依据。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CMA... 云是天气气候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对大气系统的辐射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起到重要调制作用。对总云量进行有技巧的预报也为更好把握天气现象、预测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出力提供客观依据。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CMA-BJ)可提供我国逐小时高分辨率总云量预报产品,本文采用时间尺度分离的方法对其预报性能开展系统性评估,并对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为产品释用和模式改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CMA-BJ总体能够抓住总云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日变化强度特征,在1~24 h时效预报和观测的总云量空间相关系数在各月均超过0.6,但在冬季(1月)对总云量和日变化强度存在较为明显的低估,全国平均云量负偏差达-0.133。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模式对云量逐时变率的预报能力有所下降,预报第1至第4天的平均TCC分别为0.470、0.409、0.355、0.315,有技巧的预报可维持至48~72 h。诊断分析表明,模式中相对湿度偏小可能是造成总云量预报负偏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垂直速度预报偏差也是影响云量预报误差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云量 CMA-BJ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汛期5—8月降水过程延伸期智能预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玲玲 谭桂容 +3 位作者 赵辉 张祎 黄超 费麒铭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8,共13页
延伸期预报(提前10~30 d的天气预报)是目前尚未解决而又亟需解决的预报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05—2022年湖南省97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次季节至季节(subseasonal-to-seasonal,S2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延伸期预报(提前10~30 d的天气预报)是目前尚未解决而又亟需解决的预报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05—2022年湖南省97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次季节至季节(subseasonal-to-seasonal,S2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两种模式预报产品,并分别以2005—2018年和2019—2022年为训练验证和独立预测年。基于模式的降水与环流预报产品,首先采用分级累积概率匹配和低频阈值法,对模式降水预报进行订正;然后通过分析大尺度环流特征与降水场的耦合关系,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技术,分别构建基于ECMWF和NCEP动态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测模型;最后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优化预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订正的两种模式延伸期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均有显著提升,其中NCEP模式预报技巧的改进大于ECMWF模式。具体而言,订正后的NCEP模式单站降水预报TS评分提升38.5%,区域降水评分提升43.9%;ECMWF模式的TS评分提升14.0%,区域降水评分提升24.2%。独立预测表明,ECMWF模式预报的准确性要优于NCEP模式,特别是15 d预报时效前。CNN模型在15~30 d预报中展现出超越单一数值模式的预测能力,基于动力模式和CNN模型优势的集成预测在整个延伸期预报时效内均展现出较高的预报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订正 卷积神经网络 延伸期预报 最优集成方法 降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沧州市小麦干旱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操 陈希 +2 位作者 张方敏 韩典辰 李连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223-226,共4页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河北省沧州市1986—2017年的逐日降水量、小麦播种面积、减产率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河...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河北省沧州市1986—2017年的逐日降水量、小麦播种面积、减产率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北省沧州市小麦干旱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面积的小麦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青县地区、沧州市区,大多是由于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所致;东部承载体易损性相对低,导致干旱灾害发生的风险较低;沧州市区西部的环境敏感性特别高,市区北部防灾减灾能力较差,市区西部的小麦干旱灾害发生风险高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气象干旱灾害 GIS分析技术 风险区划 加权综合评价方法 河北省沧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情景下我国CO_(2)与O_(3)前体物协同减排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宇翔 侯雪伟 +2 位作者 洪蕾 赵天良 周逸超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0-2239,共10页
基于中国未来排放动态评估模型(DPEC)预估的排放清单,分析了碳中和情景下二氧化碳(CO_(2))、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的人为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并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中两个SSP1情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DPEC碳中... 基于中国未来排放动态评估模型(DPEC)预估的排放清单,分析了碳中和情景下二氧化碳(CO_(2))、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的人为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并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中两个SSP1情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DPEC碳中和情景中,我国CO_(2)人为排放在2030年达峰,2060年相比2020年将减排91%,减排量介于两个SSP情景(SSP1-1.9和SSP1-2.6)预估值之间.VOCs和NO_(x)的人为排放量自2020年起呈持续下降趋势,直至2060年分别减排65%和88%.相较两个SSP情景,DPEC中VOCs减排偏弱而NO_(x)减排偏强.不同行业源对减排的贡献及其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CO_(2)减排主要来自电力源和工业源,VOCs和NO_(x)交通源减排较明显,2060年工业源排放将成为CO_(2),VOCs和NO_(x)的最主要来源.总体而言,DPEC碳中和情景更为贴近我国未来减排趋势,在相关行业按期达成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可以体现协同减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情景 人为排放 DPEC 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次的延伸期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邦琪 魏澎 +1 位作者 钱伊恬 游立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9,共15页
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频次的延伸期预报方法,比较了新构建的动力-统计和统计预报模型的预测技巧,并探讨了预报误差来源及改进方向。动力-统计预报模型是基于动力模式预测的热带季节内振荡(ISO)信号及ISO-TC生成的同期统计关系... 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频次的延伸期预报方法,比较了新构建的动力-统计和统计预报模型的预测技巧,并探讨了预报误差来源及改进方向。动力-统计预报模型是基于动力模式预测的热带季节内振荡(ISO)信号及ISO-TC生成的同期统计关系来进行预报;统计预报模型则是基于TC生成的前兆ISO信号建模预报。预报评估结果显示,动力-统计混合预报模型的预报技巧高于统计预报模型,原因在于影响TC次季节变化的前兆信号并不稳定,且随着预报超前时间迅速消散,无法提供有效且稳定的可预报源;相反地,TC生成与同期的ISO背景场显著相关,动力模式对ISO(预报因子)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因此动力-统计相结合的预报方法为TC延伸期预报提供了有效途径。虽然目前动力-统计预报模型的预报技巧可达5~6周,但仍有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空间。通过对不同类型TC预报技巧检验和误差分析,研究认为年际和年代际背景场对ISO调控TC活动的影响不可忽略,且热带外ISO信号(如罗斯贝波破碎和西风急流强度等)对TC频次和轨迹也有显著影响,这些因子为TC延伸期预报提供了潜在可预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季节内振荡 延伸期预报 可预报性来源 热带外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沧州市暴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操 韩典辰 +2 位作者 赵晓涵 张方敏 李连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210-213,249,共5页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素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河北省2010-2018年的暴雨频次、暴雨强度、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沧州...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素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河北省2010-2018年的暴雨频次、暴雨强度、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沧州市暴雨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面积的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海兴、黄骅和盐山地区,该地区暴雨发生危险性和环境敏感性较大;中南部地势低且平坦,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相对低,导致暴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低;沧州市区的承载体易损性特别高,市区西部的防灾减灾能力也较差,导致沧州市区西部的暴雨灾害发生风险高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气象灾害 GIS分析技术 风险区划 加权综合评价方法 河北省沧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集成的降水空间结构预报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吉璐莹 智协飞 +2 位作者 季焱 朱寿鹏 罗其祥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78,共22页
分别从“点对点”雨量检验和降水空间结构特征检验两方面对多个数值模式东亚夏季中短期逐日降水集合预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降水的不同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预报能力。借助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 分别从“点对点”雨量检验和降水空间结构特征检验两方面对多个数值模式东亚夏季中短期逐日降水集合预报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降水的不同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预报能力。借助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简称MODE)提出了基于降水对象的超级集合(Object-based Superensemble,简称OBJSUP)模型,采用观测场和预报场中降水对象空间结构的相似度来分配各个成员模式的权重,有别于利用传统“点对点”误差分析来计算权重的超级集合(Gridpoint-based Superensemble,简称GPSUP)。相比于最优单模式,两种多模式集成预报均有效地提高了中短期降水预报技巧,且OBJSUP模型整体优于GPSUP模型,主要原因在于OBJSUP模型可以较好地改进降水对象的质心位置预报。为进一步检验多模式集成模型对强降水空间结构特征的预报能力,针对2018年夏季广东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多模式集成预报与高分辨率区域模式动力降尺度预报对比表明,多模式集成对强降水的预报不足,但对广东省逐日大雨量级降水和过程累积降水量空间分布预报较好。高分辨率区域模式对此个例中粤东地区发生的强降水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对广东省其他地区降水量预报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 多模式集成 动力降尺度 极端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气溶胶对青藏高原南北支急流协同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郭彤 黄乾 +1 位作者 许潇锋 姚素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25-3036,共12页
亚洲高空西风急流在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并呈现强烈的协同变化特征.春季,位于南北支急流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活动频繁,而沙尘气溶胶往往通过改变局地热力状况对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究沙尘气溶胶影响春季青藏高原南北两支... 亚洲高空西风急流在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并呈现强烈的协同变化特征.春季,位于南北支急流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活动频繁,而沙尘气溶胶往往通过改变局地热力状况对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究沙尘气溶胶影响春季青藏高原南北两支急流协同变化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集ERA5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气再分析数据集MERRA-2,聚焦春季塔克拉玛干沙尘气溶胶的热力效应,分析青藏高原南北两支急流的协同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当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偏强时,往往导致北支急流显著偏北,南支急流强度偏弱,呈现两支急流在位置上的远离和强度上的北强南弱.沙尘气溶胶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热力作用对急流协同变化产生影响.在沙尘偏强年份,其“直接”热力作用表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的辐射效应使对流层的中低层升温,加大(减弱)北侧(南侧)温度经向梯度,使得两支急流在位置上出现远离、强度上出现北强南弱的协同变化;“间接”热力作用则表现为:随着急流位置和强度的改变,使得沙尘关键区及其北部出现异常高压,绝热下沉过程导致其在中高层也呈显著增温,且关键区西部的南风异常输送暖平流,结合非绝热加热,使得沙尘关键区的升温范围在纬向和经向均得以放大,大范围低层到高层一致的升温,进一步促进了两支急流互相远离、北强南弱的协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气溶胶光学厚度 青藏高原 高空急流 热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评估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水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19
作者 李晶 陈伟明 +6 位作者 孙佳蕊 谢希临 张华 沈金泉 廖文强 邢世和 张黎明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6,共12页
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主、极端事件趋强趋频的气候变化,但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区分并量化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SOC的影响是制定适应性策略的关键。利用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DNDC(DeNitrific... 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主、极端事件趋强趋频的气候变化,但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区分并量化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SOC的影响是制定适应性策略的关键。利用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模拟了1980—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水田土壤在气候平均态、极端高温、长期变暖及实测温度四种气候情景下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变暖、极端高温及二者协同对漳州市水田SOC的净贡献量分别为13.81、-80.02和-66.14 Gg。因此,虽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仍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但未来频发的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更大的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长期变暖 极端高温 土壤有机碳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冻雨成因和预警模型研究
20
作者 多奕霖 黄艳艳 +2 位作者 张杰 赵钱飞 张大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8-1614,共17页
2020年11月18—19日东北部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冻雨,对内蒙古东南部和吉林省中部地区造成了严重冰冻灾害.本文利用逐日和逐小时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天气系统等方面对此次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东北冻雨预警模型.在... 2020年11月18—19日东北部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冻雨,对内蒙古东南部和吉林省中部地区造成了严重冰冻灾害.本文利用逐日和逐小时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天气系统等方面对此次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东北冻雨预警模型.在此次冻雨期间,受南下极涡和短暂停滞在日本海一带的高压脊影响,河套地区上空形成的槽与北上的黄河气旋使东北地区以南的环境风场转为偏南风,显著加强了东北地区暖湿平流的输送.此外,在黄河气旋、蒙古冷高压、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冷空气南下至松嫩平原,并堆积形成冷垫.其不仅能使从融化层中下落的液滴过冷却,还能使输送到附近的暖湿空气迅速遇冷凝结,从而为冻雨的持续发生提供大量过冷却水,因此它是冰相机制冻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基于以上11月份东北冻雨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选取近地面的地表温度、10 m风速和2 m温度露点差、地表气压和“冷-暖-冷”层判别因子,采用逻辑回归方法,构建了东北冻雨预警模型.利用TIGGE预报数据,对于2010年2月、2021年11月和2023年11月这三次东北的冻雨事件,模型提前两天成功预警了冻雨发生的日期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温度平流 融化层 锋区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