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芬 王博妮 +1 位作者 夏文梅 徐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8-556,共9页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数据,对2012年春季南京地区首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产品(VWP)在降水各阶段都呈现出相应的图像特征:中上层降水云系向下扩展而同下层降水云系"连接",形成"ND"楔形区...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数据,对2012年春季南京地区首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产品(VWP)在降水各阶段都呈现出相应的图像特征:中上层降水云系向下扩展而同下层降水云系"连接",形成"ND"楔形区域,是降水即将开始的一个信号;降水发展阶段大风区底高变化与雨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大风区底高持续下降并维持某一高度后的30 min内,雨势增强明显,随着大风区底高的快速升高,雨强也迅速减弱。降水末期中层"ND"的出现预示着降水云系逐渐消散,风向杆位置的连续下降预示着降水即将减弱停止。逆风区断裂位置及边缘地带对应着强降水的落区。由雷达基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散度信息较好地反映了此次降水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VWP产品特征 逆风区 散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初夏一次阵风锋过程的分析与识别 被引量:23
2
作者 夏文梅 慕熙昱 +2 位作者 徐芬 徐琪 王可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阵风锋过程一般伴随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在近地层形成很大的阵风及风切变,容易造成风灾,特别是对航空部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的阵风锋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 阵风锋过程一般伴随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在近地层形成很大的阵风及风切变,容易造成风灾,特别是对航空部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的阵风锋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地面中尺度观测网观测到的实况,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阵风锋系统的结构。当阵风锋经过时,地面测站观测到明显的风向变化、风速增大、气压增强、温度下降,而后出现强降水等特点,这些都符合阵风锋的结构特征。利用地面测站实时观测到的气压、相对湿度、温度等计算得到折射指数,它在阵风锋刚经过时迅速增大,而后随阵风锋外移逐渐减小,但是因为阵风锋后对流系统的影响,折射指数还要维持很长时间的高值。从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强度上能看到阵风锋位置的回波强度、高度都比两侧要大,与后方强对流系统之间的距离有5~10 km。对雷达观测到的径向速度进行反演,可看到上层的速度大于近地层速度,并且强速度中心靠前,在近地层形成向后的气流(回流)。阵风锋在多普勒速度场中表现出明显的线状组合切变,利用阵风锋的这个特点设计自动识别算法,能够有效地对阵风锋进行识别,组合切变也能有效地对阵风锋的发展以及移动作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阵风锋 地面中尺度观测网 风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与分区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向旬 王冀 +1 位作者 王绪鑫 徐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3-80,共8页
利用1961—2000年全国550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出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并对两个指数分别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指数的前2种模态基本代表了该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 利用1961—2000年全国550个台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出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并对两个指数分别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指数的前2种模态基本代表了该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全区为一致的增加和减少趋势,并且在时间变化上存在着明显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REOF和CAST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进行分区,将全国热浪指数和暖夜指数分别分成11个和10个变化区。经过验证发现该方法既克服了前者确定荷载值界限的主观性,又避免了后者选择气候中心的不确定性,使区划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聚类统计检验 旋转主分量分析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辐射源威胁等级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雅雯 夏伟杰 +2 位作者 吴连慧 周梦晓 翟羽佳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9期21-24,共4页
在网络攻击掩护战机突防的网电对抗战场中,如何对目标组网雷达的威胁度进行科学的评估,是网电对抗作战指挥的重要环节。根据组网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借助AHP计算指标权重的优势... 在网络攻击掩护战机突防的网电对抗战场中,如何对目标组网雷达的威胁度进行科学的评估,是网电对抗作战指挥的重要环节。根据组网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借助AHP计算指标权重的优势,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组网雷达威胁度进行评估,为网络攻击选择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电对抗 组网雷达 威胁评估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风切变过程的分析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9
5
作者 慕熙昱 徐琪 +1 位作者 夏文梅 徐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9-1296,共8页
2006年6月21日09:04南京禄口机场监测到较强风切变。龙王山(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图上显示,此时恰有一直径为50 km的对流云团自西向东经过禄口机场。南京市地面自动气象站的观测也表明,此时在南京地区近地层气流出现急剧变化。利用... 2006年6月21日09:04南京禄口机场监测到较强风切变。龙王山(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图上显示,此时恰有一直径为50 km的对流云团自西向东经过禄口机场。南京市地面自动气象站的观测也表明,此时在南京地区近地层气流出现急剧变化。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风暴进行立体结构分析,并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得知,这次过程在3 km以下的低层有水平方向的风切变,在1 km高度处有垂直方向的风切变。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产品能够更直接地看到对流云团的发展过程,这有助于预报风切变发生的位置。这次雷暴系统中宏下击暴流引起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后向两侧辐散,造成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都有强风切变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切变 多普勒雷达 中尺度观测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阵风锋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夏文梅 慕熙昱 +1 位作者 徐琪 徐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87-1095,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模拟了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的阵风锋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在对流系统经过南京站之前,近地层出现了明显的逆温,当对流系统经过南京站时中低层湿度一直在加...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模拟了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的阵风锋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在对流系统经过南京站之前,近地层出现了明显的逆温,当对流系统经过南京站时中低层湿度一直在加深;背景形势显示有中低层急流和垂直风切变。在这次数值模拟中,虽然未模拟出阵风锋的细线回波,但是较成功地模拟出雷暴单体前侧的下沉出流、冷出流与环境气流形成的辐合上升气流,以及辐合上升气流处对应阵风锋发生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数值模拟 强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线形对流系统中强度—速度负相关性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慕熙昱 徐琪 +1 位作者 夏文梅 葛文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1-639,共9页
准线形对流系统(如飑线、弓形回波)是常见的强对流性系统,伴随它出现的一般是大风、旋风甚至冰雹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弓形回波有的是由一个单体产生的,也有嵌套在飑线或其他线形系统中,作为整个线形回波的一个部分。弓形回波能在... 准线形对流系统(如飑线、弓形回波)是常见的强对流性系统,伴随它出现的一般是大风、旋风甚至冰雹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弓形回波有的是由一个单体产生的,也有嵌套在飑线或其他线形系统中,作为整个线形回波的一个部分。弓形回波能在很长的带上产生灾害性的直线风。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准线形对流系统中,反射率因子(R)和径向速度(V)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对发生在中国东部地区(24.5°—34.29°N,116.01°—119.52°E)的16个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这些系统中都存在这种R-V负相关的特征,负相关的程度随高度有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对2006年6月29日个例的风场分析证实这种特征确实存在。对流系统与雷达射线方向接近垂直时,R-V负相关特征明显,这是因为该方向上,观测到的径向速度近乎等于实际风速,数值最大;而因垂直运动造成的水平风速减小并不因探测位置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文中通过分析,推断R-V的这种负相关性与准线形系统中对流的强弱、中层径向辐合的强弱以及后向入流都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线形对流系统 强度 速度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