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皮肤病学前沿热点文献计量分析
1
作者 朱天 王剑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皮肤病学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数据取自Web of Science,检索主题:(dermatology OR dermatologist OR skin OR cutaneous OR cutis) AND (COVID-19 OR 2019-nCoV OR SARS-CoV-...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皮肤病学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数据取自Web of Science,检索主题:(dermatology OR dermatologist OR skin OR cutaneous OR cutis) AND (COVID-19 OR 2019-nCoV OR SARS-CoV-2),利用CiteSpace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网络可视化制图。结果:纳入文献4 185篇,被引频次总和37 840次,平均每篇文章被引9次,涉及203位作者、198所研究机构及120个国家。其中论著2 949篇(70.5%),高频关键词涉及皮肤表现个人防护设备、压力性损伤、手卫生、病毒感染、传播、特应性皮炎、湿疹、免疫反应、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及皮肤肿瘤等。结论:COVID-19和皮肤病学文献计量学分析有助于了解COVID-19大流行期间皮肤病学相关研究的数据特点,其中COVID-19相关皮肤病表现、个人防护措施引起的相关皮肤问题、COVID-19预防及治疗制剂引起的皮肤疾病等是热点研究。该文的分析及总结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总体的研究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皮肤病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假腺样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华 刘洁 +2 位作者 张舒 渠涛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9-782,共4页
报告1例皮肤假腺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1岁。右侧面部半球形暗红色肿物3个月,迅速增大,无自觉症状。皮肤镜示皮损中央黄白色角化斑片,上覆鳞屑,边缘为白色无结构区,可见毛囊角栓及周围白晕,线状及螺旋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 报告1例皮肤假腺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1岁。右侧面部半球形暗红色肿物3个月,迅速增大,无自觉症状。皮肤镜示皮损中央黄白色角化斑片,上覆鳞屑,边缘为白色无结构区,可见毛囊角栓及周围白晕,线状及螺旋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缺失,真皮内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成巢浸润性生长,呈团块及条索状,形成假腺样结构,可见棘层松解细胞以及不典型核分裂象,瘤体间及周围存在混合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假腺样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假腺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BANCR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晓静 孟玮 +1 位作者 徐宏俊 周向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59,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BANCR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相关机制。方法:q PCR检测BANCR在黑色素瘤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BANCR的表达与黑色素瘤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BANC...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BANCR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相关机制。方法:q PCR检测BANCR在黑色素瘤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BANCR的表达与黑色素瘤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BANCR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检测BANCR对黑色素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抑制BANCR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NCR在黑色素瘤中高表达,而且在淋巴结转移或病理分期越高的患者中越显著;BANCR的表达越高,黑色素瘤患者生存越差;抑制BANCR表达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沉默BANCR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长链非编码BANCR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普遍存在高表达,而且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同时它也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ANCR 迁移 侵袭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1例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聪 温广东 +3 位作者 姚雪妍 徐宏俊 张建中 周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分析1例羊毛状发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突变。方法:收集羊毛状发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同时收集100例非家系健康汉族人DNA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LPAR6、LIPH、KRT25、KRT7及KRT7基因所有外显子,并对其产... 目的:分析1例羊毛状发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突变。方法:收集羊毛状发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同时收集100例非家系健康汉族人DNA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LPAR6、LIPH、KRT25、KRT7及KRT7基因所有外显子,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例患儿未发现LPAR6、KRT25、KRT7及KRT基因突变,LIPH基因存在3处杂合突变。突变1为错义突变c.973C>T,突变2为错义突变c.614A>G,突变3为错义突变c.454G>A。对患儿父母的基因分析表明突变1及突变2均来自其父亲,而突变3来自其母亲。健康对照组中均未发现该杂合突变。结论:LIPH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614A>G及c.454G>A导致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羊毛状发家系的临床表型,c973C>T可能为LIPH基因编码区一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状发 少毛症 脂肪酶H 突变 脂肪酶H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二硫化硒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冯华 胡亚红 +2 位作者 王剑磊 王婷琳 王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患者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二硫化硒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及对照组(哈西奈德组),均同时使用二硫化硒洗剂治疗,每周2次。2组患者分别于用药1、2、3、4... 目的:观察患者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二硫化硒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及对照组(哈西奈德组),均同时使用二硫化硒洗剂治疗,每周2次。2组患者分别于用药1、2、3、4周时随访,观察皮损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如皮损和症状完全消退即可停药,停药后1个月复诊或者随访。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疗效、复发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皮损情况、瘙痒程度和皮损面积计算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示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随访1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16.67%,对照组复发率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5)。结论: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二硫化硒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疗效高,复发率低,可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球菌性尿道旁腺炎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宏俊 王剑磊 +1 位作者 王琪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8-618,共1页
患者男,29岁。因排尿疼痛、尿道口溢脓4d于2012年3月6日至民航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4d前发现尿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并伴有尿频、尿痛,同时发现尿道外口有针尖大的小孔,挤压后有脓性分泌物自小孔溢出。患者发病前10d有非婚性接触史。
关键词 尿道旁腺炎 淋球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复发危险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剑磊 朱天 +3 位作者 韩玉 王月 汶春苗 位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目的分析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e,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疾病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初诊于民航总医院皮肤性病科的167例男性CA患者... 目的分析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e,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疾病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初诊于民航总医院皮肤性病科的167例男性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NA芯片技术对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设计编制患者调查表,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疾病特征和生活习惯特征纳入研究,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男性CA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7例男性CA患者HPV感染率居前5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 6(62.28%)、HPV 11(39.52%)、HPV 16(17.37%)、HPV 42(14.37%)、HPV 43(11.38%);其中单一型感染占42.51%,混合型感染占57.49%。单一型感染中,低危型HPV感染占97.18%;混合型感染中,高-低危混合型占93.75%。长病程(OR=6.447)、高危型HPV感染(OR=4.868)、5个及以上的皮损数目(OR=5.780)、熬夜(OR=4.149)和吸烟(OR=3.671)是男性C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CA患者HPV感染以低危型HPV 6、HPV 11为主,混合型感染高于单一型感染,而在混合型感染中尤以高-低危混合型感染较为常见。HPV型别、病程、皮损数目及不良生活习惯与男性CA复发关系密切,临床中应据此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复发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恩病1例
8
作者 韩玉 位嘉 +1 位作者 王剑磊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2-732,共1页
患者男,62岁。右侧腹股沟斑疹1年余,加重伴瘙痒1个月。患者1年余前健步走后发现右侧腹股沟轻微红斑,偶伴瘙痒,间断涂抹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皮损无明显好转。1个月前患者自觉瘙痒加重,伴异味,并发现阴囊右侧出现黑色线状丘疹,遂于2017年1... 患者男,62岁。右侧腹股沟斑疹1年余,加重伴瘙痒1个月。患者1年余前健步走后发现右侧腹股沟轻微红斑,偶伴瘙痒,间断涂抹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皮损无明显好转。1个月前患者自觉瘙痒加重,伴异味,并发现阴囊右侧出现黑色线状丘疹,遂于2017年12月13日来我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2型糖尿病史10余年,血糖控制欠佳。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