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航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N-K风险耦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勇刚 熊升华 +1 位作者 贺强 詹婷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探究民航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中风险耦合关系,基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4个方面风险因素探讨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机制;考虑到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运用复杂网络N-K模型构建机务维修... 为探究民航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中风险耦合关系,基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4个方面风险因素探讨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机制;考虑到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运用复杂网络N-K模型构建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度量模型;应用所构建模型对某航空公司2013—2016年发生的643起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程度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耦合因素越多,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越高;管理因素缺陷是引发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务维修 不安全事件 风险耦合 N-K模型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率对钛酸锂负极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鑫 谢松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钛酸锂(Li_(4)Ti_(5)O_(12))负极锂离子电池具有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仍有相关热失控的事故发生。为探究倍率对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以圆柱形LiNi_(0.5)Co_(0.2)Mn_(0.3) O_(2)/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为对象... 钛酸锂(Li_(4)Ti_(5)O_(12))负极锂离子电池具有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仍有相关热失控的事故发生。为探究倍率对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以圆柱形LiNi_(0.5)Co_(0.2)Mn_(0.3) O_(2)/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通过不同充放电倍率循环及热失控实验,分析电池的容量-电压、放电直流内阻和热失控温度变化等数据。高倍率循环会导致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损失,引起循环性能和热安全性能衰减。电池热安全性与倍率呈负相关:当倍率由2.00 C升至8.00 C时,热失控触发温度由358.5℃降低至254.1℃,热失控时间由3608 s缩短到2980 s,热失控时的最大升温速率由34.2℃/s增加至59.7℃/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钛酸锂Li_(4)Ti_(5)O_(12) 负极 充放电倍率 循环性能 热失控 热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工程的S-FCN火灾图像检测方法
3
作者 李海 熊升华 孙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201,共11页
针对复杂背景下火灾图像检测深度学习算法存在的计算复杂度高、检测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工程的单隐层全连接网络(S-FCN)火灾图像检测方法。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多色彩空间颜色特征,并使用互信息量进行多色彩空间颜色特征降维... 针对复杂背景下火灾图像检测深度学习算法存在的计算复杂度高、检测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工程的单隐层全连接网络(S-FCN)火灾图像检测方法。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多色彩空间颜色特征,并使用互信息量进行多色彩空间颜色特征降维;其次,简化深度学习模型的网络结构,将单隐层全连接网络作为其主干网络,其中,多色彩空间下的颜色特征能够更好地表征火灾烟雾与火焰,多色彩空间颜色特征降维能够有效降低输入特征的冗余度,单隐层全连接网络能够有效减少模型在传递过程中的参数数量;最后,将该方法在真实的复杂背景火灾图像数据集上进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取得的检测精度为93.83%,取得的检测实时性帧率为10869帧/s,能够实现复杂场景下高精度、高速度的火灾图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工程 单隐层全连接网络(S-FCN) 火灾图像 检测方法 色彩空间 特征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视角涡轮叶片叶尖点云的增材修复路径规划
4
作者 夏桂书 莫杜衡 +2 位作者 魏永超 刘家伟 朱泓超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叶片增材路径生成过程繁琐、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视角涡轮叶片叶尖点云的完整规划方法用于增材修复中的机械臂轨迹规划。现有的方法引入了曲面重构、点云拼接步骤,过程繁琐且引入额外误差;新方法基于结构光... 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叶片增材路径生成过程繁琐、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视角涡轮叶片叶尖点云的完整规划方法用于增材修复中的机械臂轨迹规划。现有的方法引入了曲面重构、点云拼接步骤,过程繁琐且引入额外误差;新方法基于结构光3维扫描仪的单视角扫描结果,根据单视角点云的噪声分布采用优化滤波算法提取轮廓、统一姿态,投影轮廓在2维平面进行分段拟合并平滑连接涡轮叶片叶尖的中心线路径点,并将路径点还原至3维初始位置。通过试验对不同姿态下2种不同类型的涡轮叶片进行修复路径规划,将得到的路径点与模型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曲面重构方法,采用新方法得到的标准偏差和RMS估计值减小均超过了90%;相较于完整点云方法,采用新方法得到的标准偏差和RMS估计值也至少减小了4.6%,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与精确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叶尖损伤 再制造 增材修复 路径规划 点云 偏差分析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文瑛 吴穹 王勇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3,共7页
针对目前机械安全和机械安全性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阐述机械安全、机械安全性及可靠性相关概念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现有的机械安全性定性、定量及其他评估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最终得出结论:目前机械安全性定性评价主观性较强、定量评价... 针对目前机械安全和机械安全性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阐述机械安全、机械安全性及可靠性相关概念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现有的机械安全性定性、定量及其他评估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最终得出结论:目前机械安全性定性评价主观性较强、定量评价部件多态性、非单调性、共因失效问题没有解决以及部件关键度计算过程复杂、不利于工程人员直接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机械安全性定性评估模型和定量评估模型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安全 安全性 风险评估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安全评价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双忠 彭倩鹏 +1 位作者 潘开名 丁明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4-496,共3页
依据某机车车辆厂的特点,建立了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求出指标综合表达式和排序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化处理,能够找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到指标的客观权重,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依据某机车车辆厂的特点,建立了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求出指标综合表达式和排序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化处理,能够找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到指标的客观权重,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并指出了主成分法应用于安全评价中的特点。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安全生产 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评价指标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显示器的双视角定向优化
7
作者 但有全 李聪婵 +5 位作者 窦虎 王璐 王帅 柴毅 刘浩霖 余新鹏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3-1012,共10页
由于空间的限制,主、副驾驶员在观看车载显示器时常处于倾斜视角,车载显示器更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干扰,往往会降低显示质量,使驾驶员难以识别显示信息,增加了驾驶风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显示器的双视角定向优化的光学微纳膜(OM... 由于空间的限制,主、副驾驶员在观看车载显示器时常处于倾斜视角,车载显示器更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干扰,往往会降低显示质量,使驾驶员难以识别显示信息,增加了驾驶风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显示器的双视角定向优化的光学微纳膜(OMNF)技术,旨在优化主、副驾驶员观看车载显示器时的视角特性。该技术通过设计一种特定结构的光学微纳膜,并将其贴附于车载显示屏表面,能够将显示屏发出的主光调制到主、副驾驶员的视角范围内。仿真结果表明,针对主、副驾驶员的视角,采用该技术的显示屏亮度提高了约35%,暗态漏光减少50%,对比度提高1.5倍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技术在提升驾驶员视角显示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更清晰、易读的车载显示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微纳膜 车载显示 双视角 视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需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建春 吴静 +1 位作者 吴穹 曹颖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33-34,共2页
进入21世纪,安全工程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面对就业的压力,安全工程专业,尤其是新成立的安全工程专业如何得到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类型及毕业生就业心理方面探讨了有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安全工程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面对就业的压力,安全工程专业,尤其是新成立的安全工程专业如何得到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类型及毕业生就业心理方面探讨了有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人才培养 化工 就业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安全专业教育的现状及拓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65,共5页
安全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安全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在回顾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安全专业教育今后发展趋势与拓展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 ;指出了社会发展对... 安全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安全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在回顾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安全专业教育今后发展趋势与拓展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 ;指出了社会发展对安全类人才的需求趋势预示了安全专业教育向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其它相关领域的拓展 ;给出了加强与交通、建筑、消防、保险等方面沟通合作的基本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安全专业教育 专业安全人才 高等教育 安全工程专业 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永超 刘嘉欣 +2 位作者 朱泓超 朱姿翰 刘伟杰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的发动机叶片损伤检测模型YOLOv7-CC。对发动机叶片缺损图像进行损伤标注,构建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数据集,并且采用二分K-means算法对标记框进行聚类,获取与该数据... 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的发动机叶片损伤检测模型YOLOv7-CC。对发动机叶片缺损图像进行损伤标注,构建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数据集,并且采用二分K-means算法对标记框进行聚类,获取与该数据集最匹配的锚框(anchor)。在模型中Backbone网络输出之后采用坐标注意力机制,分别捕获长距离依赖关系和保留精确的位置信息,提高对损伤目标的检测能力,并在特征重组过程中采用轻量级上采样算子(CARAFE),同时保留了语义信息以及位置信息,通过更大的感受野来完成上采样,提高了网络对特征的提取能力。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YOLOv7-CC算法的损伤检测的平均精度达到了83.53%,相较于基准网络提升了7.4%,能够对航空发动机叶片3种常见的损伤类型实现高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检测 深度学习 YOLOv7模型 注意力机制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YOLOv8火焰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伟 杨潇 +2 位作者 刘全义 罗宏 王海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目前民航客机货舱火灾探测主要通过烟雾探测实现,存在漏报、误报、实时性差等问题,基于视觉的视频图像探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技术。针对视频图像检测火焰算法多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YOLOv8优化的火焰检测算法模型。首先,在众... 目前民航客机货舱火灾探测主要通过烟雾探测实现,存在漏报、误报、实时性差等问题,基于视觉的视频图像探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技术。针对视频图像检测火焰算法多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YOLOv8优化的火焰检测算法模型。首先,在众多视频火焰检测算法中,以火焰检测精准度筛选出YOLOv8算法作为底层火焰检测算法,针对YOLOv8算法,以优化速度为方向,设计了RFAConv卷积方式,运用组卷积方式融合卷积通道,以达到减少YOLOv8计算量、提升运算速度的目的。通过采集模拟货舱大空间火灾火焰图像,验证了优化后的YOLOv8火焰检测算法在检测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压缩了10%的参数量,实现了算法的轻量化,提升了运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火焰识别 YOLOv8 图像检测 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管内正癸烷的裂解传热特性
12
作者 雷志良 鲍泽威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燃烧室壁面矩形冷却通道内碳氢燃料的裂解传热是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的关键问题。目前,针对矩形管内超临界压力下正癸烷裂解和传热的耦合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较少。本文搭建了超临界压力正癸烷裂解传热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两段交流... 燃烧室壁面矩形冷却通道内碳氢燃料的裂解传热是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的关键问题。目前,针对矩形管内超临界压力下正癸烷裂解和传热的耦合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较少。本文搭建了超临界压力正癸烷裂解传热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两段交流电加热的方式将SS304不锈钢管中的正癸烷加热至所需出口温度,调节恒流泵的设置来改变进口的质量流量,调节背压阀实现加热管内不同的体系压力。首先,研究了矩形冷却通道内不同流量、温度和操作压力对正癸烷裂解传热特性的影响;其次,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讨论了进口质量流量和体系压力对转化率和产气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相同出口温度下,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正癸烷的产气率和转化率逐渐降低。当出口温度在823~923 K之间,随出口温度的增加,产气率和转化率先缓慢增加,后显著上升,最后增加趋势变缓。相同出口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正癸烷的产气率和转化率也相应增加。当出口温度为873 K左右,压力从3 MPa增加到4 MPa时,产气率和转化率分别从21%增加到27%和从38%增加到45%。由敏感性分析可知,体系压力对产气率和转化率有正向影响,而质量流量对产气率和转化率有负向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矩形冷却通道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癸烷 裂解反应 传热 矩形管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的压气机叶片缺陷检测及表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永超 王应海 +2 位作者 莫杜衡 刘家伟 蔡双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2-88,111,共8页
针对现有方法难以对压气机叶片划痕和凹坑缺陷进行准确检测和定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光点云的压气机叶片微小缺陷的检测和定量算法。首先,使用一种基于反距离权重曲率和大小区域法线夹角融合的IDWNA点云特征增强算法凸显缺陷,在... 针对现有方法难以对压气机叶片划痕和凹坑缺陷进行准确检测和定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光点云的压气机叶片微小缺陷的检测和定量算法。首先,使用一种基于反距离权重曲率和大小区域法线夹角融合的IDWNA点云特征增强算法凸显缺陷,在定位缺陷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大津法(OTSU),消除了人为设置阈值的局限性;同时,采用基于Z-score的缺陷完整性扩充(ZDE)算法完成了对缺陷的完整分割;最后通过改进PCA算法实现了对缺陷的量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算法,改进算法在缺陷分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最终分割出的缺陷尺寸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0.105 mm,平均百分比误差不超过7.27%,证明了该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缺陷分析 结构光点云 航空发动机 压气机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全尺寸台架试验研究
14
作者 张磊 赵勇 +4 位作者 李静 王将兵 常虎山 刘翔 邓志彬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发动机全尺寸台架试验是航空润滑油适航验证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国内外民航局、航空工业组织以及发动机和润滑油生产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全尺寸活塞发动机润滑油台架方案设计,包括试验前准备、150 h耐久试验及试验后评价等内容。按照制定... 发动机全尺寸台架试验是航空润滑油适航验证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国内外民航局、航空工业组织以及发动机和润滑油生产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全尺寸活塞发动机润滑油台架方案设计,包括试验前准备、150 h耐久试验及试验后评价等内容。按照制定的方案,对自研油品成功实施了全尺寸发动机润滑油台架试验,并通过试验前后油品黏度、酸值、元素含量以及发动机部件磨损等的分析,对自研油品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试验前准备发现,发动机气密性良好、油耗表现正常,因此发动机装配符合试验要求;耐久试验结果表明,润滑油黏度、酸值衰变较小,曲轴、凸轮轴、连杆等关键部位磨损情况不严重,活塞积炭和油底壳油泥较少。因此,自研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抗磨减摩性、抗剪切性等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润滑油 台架试验 适航验证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压力对全氟己酮灭火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杨儒轩 刘全义 +2 位作者 朱培 刘怡 牟思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49,共8页
为研究环境压力对全氟己酮灭火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热解实验与计算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在高温热解后的产物以及热解产物与自由基结合的反应路径,并对不同环境压力下的反应速率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全氟己酮通过氢提取和分子裂... 为研究环境压力对全氟己酮灭火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热解实验与计算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在高温热解后的产物以及热解产物与自由基结合的反应路径,并对不同环境压力下的反应速率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全氟己酮通过氢提取和分子裂解生成全氟碳链化合物、小分子(如CF_(2))及自由基;对比常气压环境,低气压环境下发生的CF_(3)COHF→CF_(3)+CP+HF等反应速率下降70%,难以有效维持自由基生成;但热解聚合反应链(如C_(2)F_(5)→C_(4)F_(10)→CF_(3))速率稳定(10^(6) s^(-1)),受压强影响微弱,可确保低氧环境下自由基的持续供应。同时,CF_(2)等小分子与羟基/氢自由基的竞争反应受体系内自由基浓度调控,优化了灭火效率;其中CF_(2)O与氢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在低压下大幅提高(121→767 s^(-1)),成为全氟己酮在低压环境中高效灭火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全氟己酮灭火行为的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己酮 环境压力 反应路径 灭火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客机货舱侧壁板材料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全义 马凯庆 +2 位作者 朱倩 魏超越 张奔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2,136,共6页
为了探究民航客机货舱侧壁板材料的热解特性,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其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热重数据使用两种非模型法计算热解动力学参数并对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侧壁板材料... 为了探究民航客机货舱侧壁板材料的热解特性,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其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热重数据使用两种非模型法计算热解动力学参数并对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侧壁板材料的热解有2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失重曲线逐渐向高温区域移动,最大热失重率对应的温度也向高温区域移动;热解过程释放大量CO_(2)、CO、CH_(4)等气体以及其他含碳化合物;在主要反应区间内,侧壁板材料热解表观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213.64 kJ/mol和233.84 kJ/mol;随着转化率的增加,样品的热解需要的活化能整体趋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货舱壁板 热解特性 红外光谱 热稳定性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械安全性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文瑛 吴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8期189-192,共4页
重点阐述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械安全性评估模型的建立过程,应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开式压力机安全性评估模型,对冲手事故模型中的共因失效节点进行了说明,并最终计算得出开式压力机冲手事故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对于系统基本事... 重点阐述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械安全性评估模型的建立过程,应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开式压力机安全性评估模型,对冲手事故模型中的共因失效节点进行了说明,并最终计算得出开式压力机冲手事故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对于系统基本事件之间有共因和相关关系的系统,BN计算结果使得事故后果概率明显增大,设计者和管理者不能忽略共因和相关关系对系统风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共因失效 冲手事故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客机货舱侧壁板玻纤酚醛复合材料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全义 马凯庆 +1 位作者 魏超越 张奔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4-458,共5页
为了探究民航客机货舱侧壁板材料的燃烧特性,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其在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并且采用两种评价指标对材料的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曲线只有1个增长峰,热辐射强度从20 kW/m^(2)增至50 kW/m^(2)... 为了探究民航客机货舱侧壁板材料的燃烧特性,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其在火灾环境下的燃烧特性,并且采用两种评价指标对材料的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曲线只有1个增长峰,热辐射强度从20 kW/m^(2)增至50 kW/m^(2)时,材料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从98.64 kW/m^(2)增至201.46 kW/m^(2),质量损失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燃烧过程中CO和CO_(2)生成量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燃烧点燃模型得到侧壁板材料的理论临界热流为10.20 kW/m^(2);热辐射值的变化对飞机货舱侧壁板的火灾危险指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货舱壁板 玻璃纤维/酚醛树脂 燃烧特性 热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下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试验研究
19
作者 贺元骅 李子桐 +1 位作者 梁家鑫 黄江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5-887,共13页
为了破解低气压下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指标不精准与预警等级不科学的问题,搭建了预警试验平台,试验装置选取UL9540A支持的82 L定容燃烧弹。结果表明,相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条件下,高SOC电池在低气压环境下的开阀时刻... 为了破解低气压下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指标不精准与预警等级不科学的问题,搭建了预警试验平台,试验装置选取UL9540A支持的82 L定容燃烧弹。结果表明,相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条件下,高SOC电池在低气压环境下的开阀时刻早于常气压。根据锂离子电池灾变过程的紧急程度,提出综合温度(θ_(C))超过自产热隔膜融化、电池正极分解和开阀放气温度以及电压(U)第一次骤降10%作为热失控预警的判定条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筛选出池体安全阀口温度(θ_(2))、池体正极侧中心温度(θ_(4))、电压(U)和气压(p)四个预警指标构建多元动态预警方法,可科学预测单体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从自产热到热失控的危险过程,为低气压下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动力锂离子电池 低气压 荷电状态 热失控 相关性分析 预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两性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20
作者 张宇强 贾旭宏 朱新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基于三种接枝不同亲水基团的甜菜碱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C_(4)F_(9)SO_(2)NH(CH_(2))_(3)N+(CH_(3))_(2)CH_(2)COO-,C4-Ac;C_(4)F_(9)SO_(2)NH(CH_(2))_(3)N+(CH_(3))_(2)CH_(2)CH_(2)SO_(3)-,C4-sa;C_(4)F_(9)SO_(2)NH(CH_(2))_(3)N+(CH... 基于三种接枝不同亲水基团的甜菜碱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C_(4)F_(9)SO_(2)NH(CH_(2))_(3)N+(CH_(3))_(2)CH_(2)COO-,C4-Ac;C_(4)F_(9)SO_(2)NH(CH_(2))_(3)N+(CH_(3))_(2)CH_(2)CH_(2)SO_(3)-,C4-sa;C_(4)F_(9)SO_(2)NH(CH_(2))_(3)N+(CH_(3))_(2)CH_(2)CH_(2)PO(OH)O-,C4-pa),研究了不同温度(0~40℃)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铺展能力和发泡性能等各项理化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升,各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略有增大,最低表面张力(γ_(cmc))有所减小,其中C4-sa溶液的表面活性相对更优,其cmc可低至2.21 mmol/L,γ_(cmc)最低为16.28 mN/m。温度对各表面活性剂的铺展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其趋势为先增大后趋于基本不变,且C4-sa的铺展能力最优,与表面张力大小趋势一致。发泡倍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直至20℃后增加不明显。低温时三种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能均有所欠缺,但温度略有升高时则性能有所提升,在相同温度下,C4-sa的发泡倍数最高可以达到6.9倍。总体结果表明,温度对甜菜碱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低温下影响尤其显著,为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温度 发泡性能 铺展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