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东地区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及其与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峰云 王自发 阎凤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5-694,共10页
2008年1月7~11日期间,华东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别影响到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并伴随有轻至中度空气污染,对当地生活、生产、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地面探测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MM... 2008年1月7~11日期间,华东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别影响到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并伴随有轻至中度空气污染,对当地生活、生产、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地面探测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MM5数值模拟结果等资料,分别从天气形势分析、水汽条件、动力因子、温度层结、空气质量变化等多方面入手,对此次大雾过程的成雾条件及空气污染对持续大雾的贡献进行诊断分析。分析指出,近地面层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以及500hPa与1000hPa散度差与能见度无显著相关,近地面相对湿度(Rh)与能见度呈明显反相关,近地面温度递减率(γ)与能见度呈明显正相关,可以把Rh≥85%、γ<0.2℃.(100m)-1作为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另外,选取与空气污染指数(API)相同时间段(前一日04时至当日03时,协调世界时)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空能见度最低值与API对比发现,航空能见度最低值与API呈强烈的反相关,空气污染对大雾形成或维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把"API上升达到150"作为上海虹桥机场出现大雾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空气污染指数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近30年夏季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俞涵 杨明 李洋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5期176-177,共2页
文章利用1988—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13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2008—2017年NCEP/NCAR2.5°×2.5°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西南地区近30年年、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量异常的大气环流分析... 文章利用1988—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13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2008—2017年NCEP/NCAR2.5°×2.5°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西南地区近30年年、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量异常的大气环流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分布特征与年降水量及气候变率空间分布特征有一定的相似,且对年降水量贡献达到51%,分布呈现出西北部降水较少,东南地区的降水偏多。高海拔地区降水较少,低海拔地区降水偏多的分布特征,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西南地区夏季的EOF分析前两个特征向量场较好地反映了降水的空间分布,皆为南北差异型分布。(3)西南地区夏降水量随蒙古高压和印缅槽的增强而增大,随水汽通量散度和涡度的减小而增大。700hpa风场为偏南风距平时为多雨年,为偏北风距平时为少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夏季降水 时空特征 EOF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标体系的扇区复杂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丛玮 胡明华 +1 位作者 谢华 张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为了全面分析扇区复杂性,将其分解为结构复杂性和运行复杂性.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围绕结构特征和运行特征,分别建立了多维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指标信息,评估扇区的结构复杂性和运行复杂性.最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多个扇... 为了全面分析扇区复杂性,将其分解为结构复杂性和运行复杂性.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围绕结构特征和运行特征,分别建立了多维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指标信息,评估扇区的结构复杂性和运行复杂性.最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多个扇区进行聚类分析,选取Dunn指标评价聚类质量,实现了对扇区复杂程度的最佳等级划分,同时对复杂性指标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实例表明,复杂性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多个指标的综合影响,区分不同扇区的复杂程度,聚类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结论可以为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扇区复杂性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BN和SHELLO模型的管制人为因素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梁曼 徐肖豪 邹少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为量化空中交通管理人为因素安全风险,识别相关风险的关键事件,将组织因素引入传统SHELL模型,将其拓展成新的空管人为因素分析模型SHELLO。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事故的致因关系。利用5年统计资料,计算管制员本身(L)、管制员与其他人员之... 为量化空中交通管理人为因素安全风险,识别相关风险的关键事件,将组织因素引入传统SHELL模型,将其拓展成新的空管人为因素分析模型SHELLO。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事故的致因关系。利用5年统计资料,计算管制员本身(L)、管制员与其他人员之间(L-L)、管制员与软件之间(L-S)、管制员与硬件之间(L-H)、管制员与环境之间(L-E)、管制员与组织之间(L-O)各基本风险事件的条件概率。针对"航空器之间距离小于规定间隔"事件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当这种事件发生时,有75%的概率与L因素有关,57%的概率与L-S有关,53%的概率与L-H有关,管制员自身是造成该事件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ATC) 安全风险分析 模糊贝叶斯网络 人为因素 SHELL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12月14~15日上海大雾及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峰云 阎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89-4692,4719,共5页
2006年12月14~15日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大雾和轻度污染过程。运用GTS地面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分析、水汽条件、动力因子、温度层结、空气质量等方面,对此次大雾过程的成雾条件及大气污染对... 2006年12月14~15日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大雾和轻度污染过程。运用GTS地面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分析、水汽条件、动力因子、温度层结、空气质量等方面,对此次大雾过程的成雾条件及大气污染对持续大雾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0hPa水汽通量散度(FD)、1000hPa垂直速度(ω)、500hPa和1000hPa散度差(ΔDIV)与能见度无显著相关,近地面相对湿度(RH)与能见度呈明显反相关,近地面温度递减率(γ)与能见度呈明显正相关,可以把可RH≥85%、γ<0.2℃/100m作为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另外航空能见度最低值与日平均API指数呈强烈的反相关,可以把"日平均API指数上升达到150"作为上海虹桥机场出现大雾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API指数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条件下海面拖曳系数和粗糙长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荣智 高志球 沈新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4,共9页
进一步研究强风条件下海-气湍流动量交换以及海浪特征,有助于提高数值天气模式对台风强度演变、移动路径以及恶劣海况的预报能力。依照前人的方法将台风分为风向与浪向(1)相同,(2)相反,和(3)交叉3个扇形区,并结合台风路径数据,得到了浮... 进一步研究强风条件下海-气湍流动量交换以及海浪特征,有助于提高数值天气模式对台风强度演变、移动路径以及恶劣海况的预报能力。依照前人的方法将台风分为风向与浪向(1)相同,(2)相反,和(3)交叉3个扇形区,并结合台风路径数据,得到了浮标数据相对于台风的方位。分别对3种类型的浮标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了波浪高度和相速度随风速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GWW参数化方案计算出摩擦速度(u*)、拖曳系数(CDN)和粗糙长度(z0)。将这些结果与前人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中所用观测数据和所得研究结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有较强的一致性。该研究证明GWW参数化方案在强风条件下依然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GWW方案 浪高 相速度 拖曳系数 粗糙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254-258,共5页
采用NCEP/NCAR1°×1°6h全球再分析资料、1h加密雨量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降水相关物理量入手,对“08.6.14”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源地的水汽为2008年6月14—19日华南... 采用NCEP/NCAR1°×1°6h全球再分析资料、1h加密雨量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降水相关物理量入手,对“08.6.14”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源地的水汽为2008年6月14—19日华南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枢汽条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存在的正负涡度耦合和正负散度耦合的双耦机制,构成了此次降水的动力机制;低层大气的不稳定层结和异常强烈的螺旋度为暴雨提供了启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暴雨 物理量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3月18-19日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8
作者 刘季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208-212,242,共6页
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选取常规天气图资料、自动观测站和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4年3月18~19日发生的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架雷暴为高低空急流、850 h Pa切变... 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选取常规天气图资料、自动观测站和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4年3月18~19日发生的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架雷暴为高低空急流、850 h Pa切变、地面倒槽和冷空气渗透共同影响所致;近地层和高层较为干冷,而中低层暖湿,为"夹心"层结,对流始终发生在逆温层以上;有较强的暖湿输送和持续的垂直上升运动;西风槽东移过境和强的垂直风切变触发了此次雷暴天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逆温层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一次切变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9
作者 刘海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利用MICAPS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天气雷达资料、虹桥机场观测METAR实况观测报文资料、华东空管局AMEFS预报系统、美国NCEP数值预报和江苏省气象局WRF模式等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分析了上海1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切变线南侧衍生出的... 利用MICAPS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天气雷达资料、虹桥机场观测METAR实况观测报文资料、华东空管局AMEFS预报系统、美国NCEP数值预报和江苏省气象局WRF模式等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分析了上海1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切变线南侧衍生出的中小尺度系统是导致上海地区2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南海热带低压系统为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提供了动力支持。AMEFS预报模式(ARPS)对上海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以及暴雨落区预报均存在较明显偏差,属于漏报,但是其高空探空产品预报较为贴合实况。NCEP全球模式预报产品,对于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强天气,参考意义不大。WRF模式较好地预报了上海地区此次强天气过程,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暴雨 中小尺度系统 数值预报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