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秋季从化山谷风观测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人文 范绍佳 李颖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利用2008年10月15日—11月16日在广州从化获得的基线小球测风资料,分析研究了秋季从化山谷风的特征。研究表明:从化山谷风主要出现在系统风速小于1.5 m/s,谷风出现时间为10:00—18:00,山风强度比谷风强度大;山谷风厚度大致为300 m,回流... 利用2008年10月15日—11月16日在广州从化获得的基线小球测风资料,分析研究了秋季从化山谷风的特征。研究表明:从化山谷风主要出现在系统风速小于1.5 m/s,谷风出现时间为10:00—18:00,山风强度比谷风强度大;山谷风厚度大致为300 m,回流出现高度在300~700 m;山谷风转换期间,静小风频率较高;系统风与山谷风方向相反时,山谷风高度内多为静小风。冷锋过境时不会出现山谷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风 基线测风 观测研究 2008年秋季 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2
作者 张人文 范绍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利用2006-2008年珠江三角洲11个地面气象站逐日14:00风场资料与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控网11个监测子站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数据,分析研究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无论干湿季,北部、东部空气质量比南部、西部好,... 利用2006-2008年珠江三角洲11个地面气象站逐日14:00风场资料与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控网11个监测子站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数据,分析研究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无论干湿季,北部、东部空气质量比南部、西部好,中部是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区域污染输送对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区域平均风速大于2.6 m/s时不会出现区域性空气污染,区域平均风速大于3.2 m/s时空气非常清洁;区域平均风速小于1.8 m/s时区域空气污染严重;风速介于1.8~2.6 m/s时空气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影响 风场 污染输送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梅雨期低涡统计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引明 谷文龙 +1 位作者 赵锐磊 刘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8,共8页
应用1998—2005年长江下游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时段发生在长江下游的局地生成中尺度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并对低涡生成大尺度环境场及物理量参数进行合成诊断分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提供... 应用1998—2005年长江下游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时段发生在长江下游的局地生成中尺度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并对低涡生成大尺度环境场及物理量参数进行合成诊断分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提供实际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主要形成于大别山山脉及山脉两侧的高能高湿的环境条件中,槽前的正涡度平流输送是低涡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一般存在于70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水平尺度普遍在400 km之内,形成后沿东北方向移动,在山东北部沿海入海,或沿东南方向移动在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入海,在陆地上的生命期一般小于48 h,但70%以上的低涡都在长江下游地区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而产生暴雨。暴雨区主要发生在低涡的南侧或东南侧,高低层急流配置、低层水汽输送和地形条件对低涡暴雨的触发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低涡 梅雨锋 暴雨 合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一次大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兰 张宇飞 +3 位作者 林文实 谢文锋 张小玲 樊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4-272,共9页
利用完全在线耦合气溶胶-云-化学WRF-Chem数值模式,采用Lin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10年5月14日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无污染物排放源(控制试验)和有污染物排放源(敏感试验)背景下对云微物理结构和转换过程进行... 利用完全在线耦合气溶胶-云-化学WRF-Chem数值模式,采用Lin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10年5月14日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无污染物排放源(控制试验)和有污染物排放源(敏感试验)背景下对云微物理结构和转换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降水中心位置和范围上,敏感试验和控制试验均与实况降水相近。但加入污染物排放源后,总累积降水量减少,而平均降水率峰值有所提高,并且降水初始时刻会比无污染物排放源时滞后一些。云水蒸发和雨水蒸发在降水初始阶段的减少,延缓了降水的发生;云水自动转化成雨水的增加致使雨水混合比在降水加强时段增加,造成平均降水率峰值提高;以雨水被霰收集为主的冷云过程的减少导致总累积降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气溶胶 云微物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ES_3Dvar中雷达径向风同化改进观测算子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昊 梁旭东 +1 位作者 罗义 符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3,共10页
在GRAPES_3Dvar系统中添加雷达径向风预处理模块以及雷达径向风同化模块(包含传统观测算子与改进算子)。对GRAPES_3Dvar系统中雷达同化算子进行正确性检验后,利用该系统对2014年6月6日03时(UTC)北京南郊多普勒雷达径向风资料进行同化试... 在GRAPES_3Dvar系统中添加雷达径向风预处理模块以及雷达径向风同化模块(包含传统观测算子与改进算子)。对GRAPES_3Dvar系统中雷达同化算子进行正确性检验后,利用该系统对2014年6月6日03时(UTC)北京南郊多普勒雷达径向风资料进行同化试验,分析不同观测算子对于初始场以及降水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化雷达径向风资料加强了对流系统低层中小尺度辐合辐散信息,同时综合分析风场的径向分量与切向分量,改进算子对于初始场的调整效果优于传统观测算子。对比分析累计降水模拟,采用改进算子的结果在能够准确模拟出降水雨带的位置和量级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抑制了虚假降水的范围,降水评分也较好地验证了改进观测算子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资料同化 观测算子 径向风 切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7.6”飞机颠簸事件数值模拟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峰 赵琳 +1 位作者 田军 李银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0-49,共10页
利用WRF模式模拟了2007年7月6日发生在菲律宾南部海域上空的一次民航飞机颠簸事件。结果表明,综合分析WRF模式计算得到的Ri和EI等预报指数,能够确定飞机颠簸发生的区域、高度和强度。飞机遭遇颠簸的区域是位于涡旋云系外围的螺旋云带的... 利用WRF模式模拟了2007年7月6日发生在菲律宾南部海域上空的一次民航飞机颠簸事件。结果表明,综合分析WRF模式计算得到的Ri和EI等预报指数,能够确定飞机颠簸发生的区域、高度和强度。飞机遭遇颠簸的区域是位于涡旋云系外围的螺旋云带的上空,飞机在飞越由重力波形成的螺旋云带时,在强烈的垂直上升和下沉气流的转换区域产生了急速的上抛和下降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颠簸 螺旋云带 重力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46年来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65
7
作者 张美平 敖淑珍 +1 位作者 刘翔 李念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3,共8页
利用广州白云机场 1 95 6~ 2 0 0 1年 46年的逐时观测资料 ,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 ,揭示出白云机场雷暴气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白云机场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 75 .4天 ,初雷一般在 3月 1日 ,终雷一般在 1 0月 1 4日 ,一年 1 2个... 利用广州白云机场 1 95 6~ 2 0 0 1年 46年的逐时观测资料 ,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 ,揭示出白云机场雷暴气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白云机场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 75 .4天 ,初雷一般在 3月 1日 ,终雷一般在 1 0月 1 4日 ,一年 1 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 ,其中雷暴多集中出现在 4~ 9月份 ,以 8月份出现最多 ,1 2月份出现最少 ;雷暴的历史演变有着较好的 9~ 1 2年振荡周期 ,而且近 46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小波分析 日变化 气候特征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热带气旋外围飑线对广州白云机场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钟加杰 李萍 刘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6,I0003,I0004,共9页
使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0809号热带气旋北冕8月4日在登陆前对华南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北侧外围的偏东风低空急流给广东沿海地区输送充足的水汽以及日升温和副热带高压下沉运动的共同作用,... 使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0809号热带气旋北冕8月4日在登陆前对华南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北侧外围的偏东风低空急流给广东沿海地区输送充足的水汽以及日升温和副热带高压下沉运动的共同作用,积累了不稳定能量,飑线天气在由弱冷空气造成的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下得以爆发。弓形回波后弱反射率因子通道的出现,说明发展到最强盛阶段的飑线影响白云机场。阵风锋和下击暴流伴随着飑线影响白云机场,产生了强雷暴,近地面层风速迅速加大、风向突然改变以及强降水造成的地面能见度的骤降等,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的天气。综合分析风切变等雷达产品判断阵风锋和下击暴流产生的影响飞行安全的低空风切变,飞机飞行时应特别关注飑线低层下击暴流产生的辐散型风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外围 飑线 阵风锋 下击暴流 低空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对我国江南及印度降水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海平 龚道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74-80,共7页
根据近百年找国江南和印度的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其各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统计表明,E1Nino发生时印度夏季和秋季降水的减少最显著,分别比多年平均减少4.5%和6.0%,LaNina时则分别增加66%和8.1%。对我国江南降水影响最显著的... 根据近百年找国江南和印度的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其各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统计表明,E1Nino发生时印度夏季和秋季降水的减少最显著,分别比多年平均减少4.5%和6.0%,LaNina时则分别增加66%和8.1%。对我国江南降水影响最显著的是冬季,在E1Nino事件时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多18.5%,LaNina时则偏低了17.7%。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可以影,响ENSO与降水的关系。90年代江南处于多雨或,加上E1Nino现象接连发生,因此造成9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频频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80年代以来,ENSO与印度和我国江南降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印度降水的关系减弱,而与我国江南降水的关系则在加强,ENSO本身特性的变化及全球变暖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印度 江南地区 中国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机场终端区“4.30”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奕铭 谢文锋 王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7-565,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30日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终端区的飑线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高空槽东移带动地面弱冷空气南下造成的;高分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30日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终端区的飑线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高空槽东移带动地面弱冷空气南下造成的;高分辨率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这次飑线的形态和发展变化过程;飑线内部有较明显的倾斜气流,发展阶段内部以上升气流为主,成熟阶段强的上升运动主要位于600 h Pa以上,中低层则由于拖曳作用有显著的下沉气流;此次飑线过程有明显的地面冷池和雷暴高压配合,飑线的强度变化与地面冷池的变化存在明显相关,发展阶段雷暴高压出现在整个飑线的下方及后部,在成熟阶段其下方的正变压与后部的负变压呈对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机场终端区 飑线 WRF 冷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