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族传统服饰中的边饰艺术探析——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高丹丹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以传统服饰边饰为出发点,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对汉族传统服饰中的边饰艺术进行研究。文章从边饰发展概况、边饰在传统服饰中的作用和意义、边饰的工艺材料应用、装饰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 本文以传统服饰边饰为出发点,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对汉族传统服饰中的边饰艺术进行研究。文章从边饰发展概况、边饰在传统服饰中的作用和意义、边饰的工艺材料应用、装饰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汉族传统服饰边饰艺术的保护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 边饰 工艺材质 装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2010年学术委员会会议综述
2
作者 魏婧 《艺术设计研究》 2010年第3期68-69,共2页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2010年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内容。这次学术水平极高的会议对博物馆的工作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民族服饰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 学术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服饰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3
作者 沈雯 《艺术设计研究》 2011年第2期26-26,共1页
近日,我校民族服饰博物馆为响应第33个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两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关键词 民族服饰 博物馆 国际 学术讲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中蒙古族服饰研究之三——蒙元时期各少数民族服饰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谢静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3期46-48,共3页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敦煌石窟中蒙古族服饰研究之二...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敦煌石窟中蒙古族服饰研究之二—蒙元时期汉族服饰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及其它文物资料、文献资料对蒙古族服饰进行了探讨。在本文中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揭示蒙元时期各少数民族服饰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时期 少数民族 蒙古族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华民族服饰的传统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雯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文章就中华民族服饰的传统问题在两个基本点上展开讨论:一个是对物的敬畏,一个是对人的关怀。在"对物的敬畏"方面主要阐释了中华民族服饰在看似简单的结构裁剪、材料使用中所表现的物尽其用、合理至用的观念和爱物惜物、崇尚... 文章就中华民族服饰的传统问题在两个基本点上展开讨论:一个是对物的敬畏,一个是对人的关怀。在"对物的敬畏"方面主要阐释了中华民族服饰在看似简单的结构裁剪、材料使用中所表现的物尽其用、合理至用的观念和爱物惜物、崇尚节俭的美德;在"对人的关怀"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服饰注重对人本身仁爱呵护的宗旨,对人仪态、精神塑造的传统和寓教于服、崇德尚礼的作用功能。中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着装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饱含浓郁中华文化色彩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在变化万千的服饰中隐藏着一以贯之的传统精神,这是中华优秀服饰文化的精髓,值得继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服饰 传统 观念 精神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里雅女性民族服饰源流探寻
6
作者 王茜 贺阳 高丹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文章基于维吾尔族克里雅女性民族服饰实物研究,结合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以陆路丝绸之路为视角,从服饰面料、形制、纹样三方面探寻服饰源流。研究结果表明:服饰面料的选择受南疆地区至晚于公元3世纪就存在并延续的桑蚕历史主导,面料纹样... 文章基于维吾尔族克里雅女性民族服饰实物研究,结合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以陆路丝绸之路为视角,从服饰面料、形制、纹样三方面探寻服饰源流。研究结果表明:服饰面料的选择受南疆地区至晚于公元3世纪就存在并延续的桑蚕历史主导,面料纹样以明清时期缠枝花和具几何特征的伊斯兰纹样为主,色彩兼具宗教性和民族性,黑白为主色的宗教色彩中加入了天蓝色、紫色彰显民族身份;服饰形制的主要源头可上溯到五千年之前的西北游牧民族袷袢及欧亚贯头衣形制;装饰纹样体现多信仰、多文明交流的背景,弧形纹样的原形或为随文明交流而来的双翼纹。探寻所得对促进维吾尔族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或能为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史打开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文化 陆路丝绸之路 维吾尔族 克里雅人 箭服 袷袢 贯头衣 双翼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服饰研究之三——北方各少数民族对西夏服饰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谢静 《艺术设计研究》 2010年第1期49-64,共16页
西夏服饰异彩纷呈,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西夏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7年第3期),《中原汉族服饰对西夏服饰的影响》(《艺术设计研究》,2009年第3期)对西夏服饰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西夏服饰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北方各... 西夏服饰异彩纷呈,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西夏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7年第3期),《中原汉族服饰对西夏服饰的影响》(《艺术设计研究》,2009年第3期)对西夏服饰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西夏服饰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北方各少数民族对西夏服饰的影响,揭示西夏服饰呈多元化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服饰 北方少数民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垂袖与出袖形制的演变看东西方服饰文化交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娟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服装出袖形制在古代欧亚跨时代跨地域流行与传播,其源头可追溯到具有垂袖形制特征的古波斯服装“康提斯”(Kandys),文章以整体观的视角探讨垂袖康提斯与出袖形制的演变。研究表明:(1)出袖形制继承了康提斯垂袖符号,同时袖制采用开缝结构... 服装出袖形制在古代欧亚跨时代跨地域流行与传播,其源头可追溯到具有垂袖形制特征的古波斯服装“康提斯”(Kandys),文章以整体观的视角探讨垂袖康提斯与出袖形制的演变。研究表明:(1)出袖形制继承了康提斯垂袖符号,同时袖制采用开缝结构,是中世纪西方服装结构的变革,体现了伊斯兰、萨珊波斯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多元文化的交融;(2)垂袖与出袖形制长时段的流行与传播,凸显出形制所蕴含的“流行性”“仪式性”和“荣耀性”等多重文化特征;(3)垂袖与出袖形制持续的演变是由一系列跨时代跨地域文明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局势史”和“事件史”共同构成,长时段、局势和事件共同推动了服装形制的演变及服饰文化的东西双向动态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袖 垂袖 服装 元代 康提斯 长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对“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探索
9
作者 胡小妹 高丹丹 田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4,64,共4页
本文从“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的策划理念入手,从“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视角,集中展示“物质文化抢救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介绍展览中民族服饰、服饰保护、服饰复原、服饰创新四个单元的内容,从历史文化的深... 本文从“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的策划理念入手,从“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视角,集中展示“物质文化抢救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介绍展览中民族服饰、服饰保护、服饰复原、服饰创新四个单元的内容,从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结合、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传统与时尚的对话五个方面剖析了展览如何展现中华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进一步展现了物质文化抢救研究的多维度视角和跨学科方法论的实践应用,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服饰文化 物质文化抢救 服装学 新兴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中蒙古族服饰研究之二——蒙元时期汉族服饰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35,129-130,共8页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其他文物资料、文献资料对蒙古族服饰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期揭示蒙元时期汉族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时期 汉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传统服饰吉祥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以晚清玫红缎五彩绣十二团窠盘金如意饰边女袄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丹丹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45-50 2 129,2+129,共8页
本文以吉祥纹样为出发点,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汉族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对汉族传统服饰中的吉祥纹样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从吉祥纹样的表现种类、表现方法、吉祥寓意、装饰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对... 本文以吉祥纹样为出发点,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汉族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对汉族传统服饰中的吉祥纹样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从吉祥纹样的表现种类、表现方法、吉祥寓意、装饰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吉祥纹样装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 吉祥纹样 吉祥寓意 装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祥纹样装饰艺术在晚清汉族传统服饰中的应用研究——以晚清蓝色缎五彩绣十二团窠人物纹广袖女袄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丹丹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以吉祥纹样为切入点,对其在晚清汉族传统服饰中的应用表现、装饰特点、寓意特性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吉祥纹样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传统服饰 吉祥纹样 装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中的西夏服饰研究之二——中原汉族服饰对西夏服饰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静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3期44-48,共5页
西夏党项族在学习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民族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中原汉族的服饰制度和服饰样式。本文利用图像资料和文献资料,探讨了中原汉族服饰对西夏各个社会阶层服饰的影响。
关键词 西夏 党项族 汉族 服饰制度 服饰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提花技术由经锦至纬锦的演进脉络
14
作者 刘育红 田辉 周成飞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经锦和纬锦是我国古代丝绸的重要品种,为厘清二者与提花机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出土古代织锦文物(经锦与纬锦)为研究对象,将组织结构、纹样特点与织机构造相对应,还原织造过程;进一步分析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不同的原材料特点、纺织技术创新与... 经锦和纬锦是我国古代丝绸的重要品种,为厘清二者与提花机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出土古代织锦文物(经锦与纬锦)为研究对象,将组织结构、纹样特点与织机构造相对应,还原织造过程;进一步分析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不同的原材料特点、纺织技术创新与这2种织锦的出现、发展与消失进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早期彩色提花技术演变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束综提花技术出现之前,结合多综织机的使用,经锦所代表的经线显花技术在纹样表现和生产效率方面均占有优势,公元7世纪花楼机的出现导致了经锦的消失,并推动纬锦所代表的纬线显花技术蓬勃发展,后来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织锦 多综提花机 低花本机 兹鲁织机 花楼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屯堡服饰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雯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贵州安顺地区屯堡村落的妇女服饰,有着独特鲜明的地域风格,它既不同于汉族的一般现代服饰,又有别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保留着年代久远的汉民族服饰的遗迹。在这简洁、朴素、明显趋同又带有祖辈遗风的服饰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指征和... 贵州安顺地区屯堡村落的妇女服饰,有着独特鲜明的地域风格,它既不同于汉族的一般现代服饰,又有别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保留着年代久远的汉民族服饰的遗迹。在这简洁、朴素、明显趋同又带有祖辈遗风的服饰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指征和族群的集体认同意识。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屯堡服饰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的历史参照,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 妇女服饰 承传 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图像服饰上的联珠纹初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涛 谢静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敦煌图像中服用联珠纹的样式基本可以在织物图案上找到对照,但样式有所简化。据所见其内置主题纹样主要为朵花,排列方式多为散点排列。服用联珠纹的对象以佛国人物和外族世俗人物为主。装饰有联珠纹的服饰品种有僧祇支、裙、大方披肩、... 敦煌图像中服用联珠纹的样式基本可以在织物图案上找到对照,但样式有所简化。据所见其内置主题纹样主要为朵花,排列方式多为散点排列。服用联珠纹的对象以佛国人物和外族世俗人物为主。装饰有联珠纹的服饰品种有僧祇支、裙、大方披肩、袍、襦、护领等,装饰部位多在服装的缘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图像 联珠纹 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田野的报告——民族田野调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源 《中国博物馆》 2006年第4期3-12,共10页
以民族田野调查为基础,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方兴来艾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也需要进行民族田野调查.以利于规划和论证。笔者结合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从民族田野调查的选题确立、... 以民族田野调查为基础,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方兴来艾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也需要进行民族田野调查.以利于规划和论证。笔者结合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从民族田野调查的选题确立、计划制定、资料分析、文物征集等方面探讨了民族田野调查方法在菲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田野调查方法 民族服饰 物质 博物馆建设 文物征集 选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少数民族贯首衣的领部结构及其造型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昕 贺阳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00-309,共10页
贯首衣是人类早期的服装形制之一,至今仍为许多少数民族所穿用,由于“留口出首”的穿着方式,其领部结构成为了贯首衣整体造型中的核心所在。根据领部的开口形态和造型方式对南方少数民族贯首衣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实物测绘与田野调查的方... 贯首衣是人类早期的服装形制之一,至今仍为许多少数民族所穿用,由于“留口出首”的穿着方式,其领部结构成为了贯首衣整体造型中的核心所在。根据领部的开口形态和造型方式对南方少数民族贯首衣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实物测绘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服饰样本数据、制作方式、穿着方式进行分析,探讨贯首衣领部结构与布料、人体、衣身结构以及整体服饰造型间的关系,并从中提炼出对现代服饰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的方法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少数民族 贯首衣 领部 结构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时代御真御衣服饰复原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阳 张蓓蓓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61-68,共8页
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韩国兰斯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所、韩国檀国大学石宙善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的朝鲜时代御真御衣服饰复原展,于2016年10月25日在北京服装学院落下帷幕。
关键词 民族服饰 联合策划 文化研究所 翼善冠 古代服饰 北京服装学院 英祖 通天冠 远游冠 绛纱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服饰厅及奥运服饰厅建设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魏婧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3期61-63,共3页
本文综合概要地介绍了在服饰博物馆召开的"汉族服饰厅及奥运服饰厅建设研讨会",这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对博物馆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汉族服饰厅及奥运服饰厅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和学术构建指... 本文综合概要地介绍了在服饰博物馆召开的"汉族服饰厅及奥运服饰厅建设研讨会",这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对博物馆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汉族服饰厅及奥运服饰厅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和学术构建指明了方向。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使每一个与会者都感到受益匪浅,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为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树立了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服饰厅 奥运服饰厅 建设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