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雷启义 周江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38-4840,共3页
对近年来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理论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对生物多样性加以广泛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生成风险与传承危机对策研究——以贵州黔东南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作为社会记忆与历史积淀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与少数民族农耕的生产方式相配套的上层建筑之一。在少数民族地区与现代接轨并逐渐被边缘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面临现代传媒、经济建设、人口流动、产业发展冲击的生存风险。同时文化载体的... 作为社会记忆与历史积淀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与少数民族农耕的生产方式相配套的上层建筑之一。在少数民族地区与现代接轨并逐渐被边缘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面临现代传媒、经济建设、人口流动、产业发展冲击的生存风险。同时文化载体的持续缩减、形式规模的持续萎缩、文化主体空巢化、传承后继乏人等使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传承的危机。因此,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增加文化自觉意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才能保持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成风险 传承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的里程碑——第五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康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在第五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这一主题,从宏观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微观上则聚焦于:传统村落及生态文化区的保护;生态产品... 在第五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这一主题,从宏观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微观上则聚焦于:传统村落及生态文化区的保护;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的定位、开发和市场化问题;传承人的选拔、培养、管理及相关政策问题;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等问题的研究。此次峰会的召开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区间的交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 会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研究新的里程碑——第九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首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春寒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主题为"人类学与原生态文化"的第九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首届原生态民族文化论坛于2010年6月22日在凯里和台江(分会场)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原生态理论探索、原生态文化个案研究、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几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增进... 主题为"人类学与原生态文化"的第九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首届原生态民族文化论坛于2010年6月22日在凯里和台江(分会场)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原生态理论探索、原生态文化个案研究、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几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增进学术交流,将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论坛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与会相关院校共同发起"凯里倡议",确定今后由相关院校轮流定期举办"原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因而本次论坛无疑会成为原生态文化研究新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理论 原生态文化研究个案 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 凯里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研究的新探索——2016年“中国家祠文化·天柱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在中国家祠文化·天柱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以贵州清水江流域为中心,对祠堂、族谱等宗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探讨其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方法、路径及其实践。论文比较集中地展示了清水江流域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研究的最新成... 在中国家祠文化·天柱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以贵州清水江流域为中心,对祠堂、族谱等宗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探讨其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方法、路径及其实践。论文比较集中地展示了清水江流域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族研究提供了新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祠堂 族谱 清水江流域 西南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 被引量:11
6
作者 雷启义 白宏锋 +1 位作者 张文华 周江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376-13378,共3页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交融及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初步研究发现: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交融及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初步研究发现: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说明黔东南糯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生物条件和对自然生态的适应外,还主要取决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原生态文化 文化多样性 糯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方略研究——以黔湘桂侗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曾梦宇 张雪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前,学校传承路径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利用和完善好这一路径,在实践的基础上,还应从制定专项制度、构架传承体系、规范教材及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以及切实保障经费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传承 黔湘桂侗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人当代生境与传承——基于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吴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4期105-111,共7页
通过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传承人的当代生境与传承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保护传承人以及传承人培育方面进行思考。根据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严重缺位情况,加大申报力度,完善传承人队伍;从经济资... 通过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传承人的当代生境与传承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保护传承人以及传承人培育方面进行思考。根据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严重缺位情况,加大申报力度,完善传承人队伍;从经济资助、社会保障与精神关怀三方面落实具体保护措施,实施人性化管理;设立保护性基地扶持重要项目传承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加强传承人管理和服务,并有计划地选拔传承人进行深造和培训,不断提高对传承人的服务质量和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当代生境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文书的价值、研究方法与开发利用途径--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9
作者 龙泽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4期31-35,共5页
2010年10月15-16日在锦屏县召开的"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研讨会"邀请了我国契约文书研究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80余人。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锦屏文书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方法,提出了锦屏文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2010年10月15-16日在锦屏县召开的"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研讨会"邀请了我国契约文书研究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80余人。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锦屏文书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方法,提出了锦屏文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本次会议对于锦屏文书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文书 清水江 木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对人居环境的优化——以贵州省黄岗侗寨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麻春霞 罗康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2期24-30,共7页
利用本民族文化去优化本民族的生息环境,是民族文化在适应所处环境的过程中,始终需要重点应对的生存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必然是在该民族与其所处生态环境进行不断的磨合,经过多重的筛选和整合后,最终才能获得的优化成... 利用本民族文化去优化本民族的生息环境,是民族文化在适应所处环境的过程中,始终需要重点应对的生存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必然是在该民族与其所处生态环境进行不断的磨合,经过多重的筛选和整合后,最终才能获得的优化成效。一旦这一适应目标获得之后,那么该民族的生息环境必然会为个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最佳的物质与精神满足。同时,又能使得该民族生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环境优化 黄岗侗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学的方法论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7-92,共6页
民族文化学的方法论建设黄泽民族文化学作为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是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汇集和描述研究的基础上,亟需总结升华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的迫切要求下出现的。方法论的建设已... 民族文化学的方法论建设黄泽民族文化学作为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是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汇集和描述研究的基础上,亟需总结升华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的迫切要求下出现的。方法论的建设已成为民族文化学理论建构中尤其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民族文化学 方法论原则 少数民族文化 民俗学 文化相对论 中国少数民族 民俗文化 整体观 比较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伯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9-92,共4页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 ,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 ,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 ,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 ,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样性 ,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一体性 ,这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 ,也揭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多民族性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在学习资源:计算教育学在老年艺术文化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芬 龙家勇 +1 位作者 范亮 廖晋弘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2,共9页
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双重背景下,运用泛在学习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助于老年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提升晚年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以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教育学原理,通过问卷调查和... 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双重背景下,运用泛在学习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助于老年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提升晚年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以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教育学原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研究和分析老年群体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及影响,探讨泛在学习资源在老年群体文化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群建共享和认知递进.结果表明:老年群体对艺术活动有着强烈的需求,当文化活动丰富的情况下,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往往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在学习资源 计算教育学 艺术文化 老年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传统文化对物质生存空间的能动适应——以黔东南侗族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康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可以感知,侗族传统文化对物质生存空间的共享,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环境改造和对社会环境应对的一种经验总结,并因此按照侗族文化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而且每一个构成部分都赋予了特定的社会价值,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协... 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可以感知,侗族传统文化对物质生存空间的共享,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环境改造和对社会环境应对的一种经验总结,并因此按照侗族文化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而且每一个构成部分都赋予了特定的社会价值,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协调和完善,最终达到对所处生境的能动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文化 能动适应 生存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反排苗族木鼓舞文化生态及变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烨 刘礼国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对反排苗族木鼓舞文化生态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反排木鼓舞文化生态环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处于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变迁状态,反排木鼓舞文化生态随着文化生态环境变化、传承方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影响,政府导向作用增强,其文化生态发生了本... 对反排苗族木鼓舞文化生态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反排木鼓舞文化生态环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处于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变迁状态,反排木鼓舞文化生态随着文化生态环境变化、传承方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影响,政府导向作用增强,其文化生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祭祀文化转化成大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排苗寨 木鼓舞 文化生态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原住民族文化在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景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原住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特殊的历史过程、文化传播和对所处生态环境适应的整合产物,是长期历史积淀的可持续体系。因而规划和引导原住民族的发展,都必须尊重原住民族的主导地位,应当支持与扶助他们按自己的文化特点,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 原住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特殊的历史过程、文化传播和对所处生态环境适应的整合产物,是长期历史积淀的可持续体系。因而规划和引导原住民族的发展,都必须尊重原住民族的主导地位,应当支持与扶助他们按自己的文化特点,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更需要从自身文化的特点对现代化的普适性内涵作能动的取舍,并巧妙地利用,才能确保全球文化的多元并存,才能使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民族 主导地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价值探赜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国君 李红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153,共13页
世界上并存着数千个民族,这些民族在与环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的民族生境,形成了与之适应的传统生态知识,这样的知识在维护自身民族生境稳定的同时,也使得其他区域民族从中受益,建构了全人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然而,随着工业... 世界上并存着数千个民族,这些民族在与环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的民族生境,形成了与之适应的传统生态知识,这样的知识在维护自身民族生境稳定的同时,也使得其他区域民族从中受益,建构了全人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这样的和谐被打乱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给自身生境带来诸多“生态灾难”,而且还危及其他民族的生存。因此,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重树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关系的新格局,还得借鉴、消化与吸收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故充分发掘和创新利用好此类知识,对今天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生态知识 生境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苗侗民族法文化变迁看林业保护习惯法
18
作者 李向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5-180,共6页
苗侗民族聚居地黔东南地区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林业主产区之一。从明末清初的砍伐天然林开始,苗侗地区进入了过度采伐期;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水土流失等问题。为了长远的生计,苗侗民族开始在反思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以人工营林为主... 苗侗民族聚居地黔东南地区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林业主产区之一。从明末清初的砍伐天然林开始,苗侗地区进入了过度采伐期;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水土流失等问题。为了长远的生计,苗侗民族开始在反思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以人工营林为主,保林护林、边种边伐。用传统的民族法文化资源来保护林业资源,还将一系列环境的保护方法和措施高度凝炼为保护环境和林业发展的谚语,集中体现了苗侗民族对林业保护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林业保护习惯法转化为村规民约的形式继续存在,在民族内部成为村落社会保护林业的一种新的制度,以内化控制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苗侗民族的林业保护习惯法文化在林业保护、林业发展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侗民族 法文化 变迁 环保习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文燕 王振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0,共4页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吴必虎的昂普理论为支撑对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旅游资源;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市场表现出需求弹性大、敏感度强、扩展性大和季节性明显等特点。建...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吴必虎的昂普理论为支撑对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旅游资源;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市场表现出需求弹性大、敏感度强、扩展性大和季节性明显等特点。建议:按照"一核心三层次"的空间格局构建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四有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旅游 黔东南开发模式 RM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非遗网络价值呈现的创新策略研究——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24
20
作者 于凤静 王文权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97,共3页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传播,直播+非遗已渐显优势。把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遗的独特性,充分展开直播+非遗的跨界合作,通过调整政府部门的角色及功能、巧妙运用网络直播技巧与典型元素、开发"直播+非遗+电商"的模式、非遗传...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传播,直播+非遗已渐显优势。把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遗的独特性,充分展开直播+非遗的跨界合作,通过调整政府部门的角色及功能、巧妙运用网络直播技巧与典型元素、开发"直播+非遗+电商"的模式、非遗传承人网络直播中运用社交策略、彰显网络直播的特性等创新策略,在提升非遗网络直播文化价值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非遗网络直播的经济价值,助力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网络直播 创新策略 西南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