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有稻种长毛谷的民族植物学及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柳 龙春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0,共9页
长毛谷(Changmaogu/Oryza sativa)是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支系拉玛人传统栽植的一个特有的有色稻种,是我国农家品种的典型代表,处于稀有濒危状态,但对该品种的研究较少。为促进长毛谷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该研究利用民族植物学... 长毛谷(Changmaogu/Oryza sativa)是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支系拉玛人传统栽植的一个特有的有色稻种,是我国农家品种的典型代表,处于稀有濒危状态,但对该品种的研究较少。为促进长毛谷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该研究利用民族植物学及营养学的方法,对兰坪当地有关长毛谷品质特征、传统知识与文化、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测定稀有农家品种长毛谷的营养成分,与普通常见稻种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探究长毛谷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长毛谷产地的白族支系拉玛人积累了丰富的关于长毛谷的传统知识和文化,包括传统耕作知识、相关历史典故、传统食用知识和种子的交换及保存文化。(2)长毛谷具有高含量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水分、灰分、总膳食纤维和花青素且含有一定量的原花青素,表明长毛谷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综上认为,长毛谷的原生境保护模式可为其他农家品种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有利于长毛谷等农家品种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谷 农家品种 民族植物学 营养成分 花青素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蔷薇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物质基础
2
作者 李雯轩 高欣雨 +4 位作者 黄鑫 李惠玲 毛文慧 刘立亚 龙春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对大叶蔷薇(Rosa macrophylla Lindl.)不同部位(花、枝、叶、果)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利用UPLC-MS/MS技术分析大叶蔷薇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差异,并对次生... 对大叶蔷薇(Rosa macrophylla Lindl.)不同部位(花、枝、叶、果)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利用UPLC-MS/MS技术分析大叶蔷薇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差异,并对次生代谢产物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叶蔷薇各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23.96~277.93和80.20~714.73 mg·g^(-1)。叶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胃癌MGC-803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率均最小;在0~60μg·mL^(-1)范围内,果乙醇提取物对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表现出较小的细胞毒性,且随着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加,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的NO释放量逐渐下降,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共得到175种差异代谢产物。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和果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与差异代谢产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大叶蔷薇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抗肿瘤活性最好;而果乙醇提取物具有最佳的抗炎活性;松萝酸和金合欢素等可能是叶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吲哚-3-甲醛、葫芦巴碱和根皮苷等可能是果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蔷薇 乙醇提取物 生物活性 UPLC-MS/MS技术 比较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多裂骆驼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亚敏 黄丹蓉 +3 位作者 任静玉 冯紫涵 周文斌 申刚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7-1799,共13页
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多裂骆驼蓬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多裂骆驼蓬进行定性研... 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多裂骆驼蓬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多裂骆驼蓬进行定性研究;结合质谱分析结果,利用SWISS ADME、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多裂骆驼蓬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及疾病靶点;利用Venn绘制平台获取交集靶点,并导入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和Cytoscope3.9.1软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AlzDate数据库差异表达模块分析靶点的表达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s,Aβ)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相关病理学的关系;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实现核心靶点与有效成分分子对接模型的构建。从多裂骆驼蓬中共鉴定出34个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0种,黄酮类5种,氨基酸类5种,萜类5种,核苷类2种,酚酸类3种,其他类化合物4种。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吴茱萸碱、β-谷甾醇、β-豆甾醇酮和去氢骆驼蓬碱等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靶点调节一系列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而调节胆碱能系统和功能、减少Aβ损伤、调节微循环及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发挥治疗AD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有效成分吴茱萸碱、β-谷甾醇、β-豆甾醇酮和去氢骆驼蓬碱与核心靶点MAPK3和STAT3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多裂骆驼蓬治疗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骆驼蓬 阿尔茨海默病 UPLC-Q-TOF-MS/MS技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热贡唐卡的生物文化初探
4
作者 林晨 程卓 龙春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7-1466,共10页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意味着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损失,还威胁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唐卡被誉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涵盖了社会、历史、文化、宗教、医药等诸多方面。青海热贡唐卡作为唐卡的重要流派,因生动细腻的形象...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意味着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损失,还威胁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唐卡被誉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涵盖了社会、历史、文化、宗教、医药等诸多方面。青海热贡唐卡作为唐卡的重要流派,因生动细腻的形象描绘和大量自然景观的刻画而广为流传。该文将文献分析、作品分析与民族生物学实地调查等方法相结合,从热贡止唐(绘画唐卡)绘制所用到的生物材料和热贡唐卡画面内容所反映的生物形象两方面对其生物文化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揭示了热贡止唐传统绘画工具和12种天然植物颜料的基源生物与制作工艺,探讨了热贡唐卡作品中常出现的生物形象本源、来源及其文化功能,阐释了热贡唐卡教诲图中传递的生态理念。总体而言,热贡唐卡取材于大自然,其内容亦反哺大自然。未来,应更加注重热贡唐卡的传统技艺及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发掘其传统知识传播和自然教育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贡唐卡 资源植物 生物文化 传统知识 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资源植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晴 程卓 +6 位作者 刘博 杨珺 李建钦 张红榛 张昕勃 马丽娟 龙春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8-1264,I0001-I0032,共39页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的哈尼梯田生态系统中,植物(特别是资源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这个系统...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的哈尼梯田生态系统中,植物(特别是资源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这个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笔者采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等方法,以云南省红河州梯田最集中的4个县域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重要资源植物为对象,调查了其多样性状况及相关的传统管理与利用知识,探讨了两者在支撑、保护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有151科445属651种资源植物,其中药用植物255种、食用植物226种;当地百姓拥有十分丰富的管理和利用植物多样性的传统知识,包括森林和树木、食用和药用植物、草果和板蓝种植以及薪柴等方面的知识和文化,应用类别涉及日常生产生活和梯田保护等诸多方面;资源的多用途、多功能特点明显,体现了当地深厚的植物利用文化和紧密的人地互动关系。当地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构筑了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居民对资源植物的长期采集、管理和利用承载着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支撑着当地居民的生计,在维持整个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稳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推动遗产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农业文化遗产 资源植物多样性 民族植物学 药用植物 食用植物 传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 被引量:48
6
作者 曾小娜 尹连红 许丽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6,共5页
脓毒血症是临床危重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严重并发症,肾脏作为脓毒血症最易受累的靶器官之一,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增加死亡率。SAKI的发病过程十分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 脓毒血症是临床危重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严重并发症,肾脏作为脓毒血症最易受累的靶器官之一,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增加死亡率。SAKI的发病过程十分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自噬、非编码RNA等因素均影响SAKI的发生发展。本文就SAKI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找有效治疗SAKI的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急性肾损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花粉暴露特征与致敏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肖兰 王晨钰 +4 位作者 宋天园 马云飞 刘博 岳丽君 唐丽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6期159-167,共9页
城市绿地花粉致敏问题是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热点环境问题。文章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47个城市气传花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城市绿地主要致敏花粉的种类及物候特征,分析了其环境暴露的... 城市绿地花粉致敏问题是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热点环境问题。文章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47个城市气传花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城市绿地主要致敏花粉的种类及物候特征,分析了其环境暴露的地域性差异和季节性差异特征;同时对目前花粉致敏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了几类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指出建立精准可靠和系统性的花粉致敏风险评估方法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开展城市绿地致敏花粉研究的展望,以期为花粉过敏性疾病防控和城市绿地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花粉致敏 致敏花粉暴露 致敏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轨道阱质谱分析柏树花粉过敏原蛋白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天园 道吉吉 +4 位作者 夏建珍 王甜 肖兰 崔箭 唐丽 《特产研究》 2023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花粉中的蛋白,采用胰蛋白酶于37℃进行溶液酶切,肽段经过前处理和色谱分离后,采用复合四极杆轨道阱质谱进行分析,利用SDAP蛋白数据库和Proteome Discover 2.1软件鉴定分析其中过敏原蛋白。圆柏花粉中可检测到37...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花粉中的蛋白,采用胰蛋白酶于37℃进行溶液酶切,肽段经过前处理和色谱分离后,采用复合四极杆轨道阱质谱进行分析,利用SDAP蛋白数据库和Proteome Discover 2.1软件鉴定分析其中过敏原蛋白。圆柏花粉中可检测到37种蛋白,其中有3种蛋白的特征肽段分别与柏科花粉1组和2组变应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高效液相色谱复合四极杆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获得柏树花粉中丰富的蛋白和肽段信息,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可用于花粉过敏原蛋白的鉴定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树花粉 过敏原蛋白 提取分离 液质联用 鉴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过敏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天园 肖兰 +3 位作者 王甜 夏建珍 鲁碧楠 唐丽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2年第3期23-31,共9页
花粉等植物性过敏原导致的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逐年高发,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花粉过敏动物模型是研究植物源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其过敏机制等的关键环节,可为花粉过敏机制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花粉等植物性过敏原导致的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逐年高发,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花粉过敏动物模型是研究植物源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其过敏机制等的关键环节,可为花粉过敏机制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也可对花粉过敏原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和检测,推动防治策略研究。文章围绕花粉过敏动物模型的品系种类、模型构建方法、繁育策略、检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花粉过敏动物模型研究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情况,为建立适宜的花粉过敏研究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过敏 动物模型 过敏机制 致敏性评价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高尿酸血症的差异核心菌群 被引量:10
10
作者 纪泽敏 牟菲 +1 位作者 陈姝琴 赵焕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基于16S rDNA V3+V4区二代测序技术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差异核心菌群。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人... 目的基于16S rDNA V3+V4区二代测序技术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差异核心菌群。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人群进行1∶1匹配,R edgeR和bnlearn包筛选高尿酸血症的差异核心菌群;运用PICRUSt平台对差异核心菌群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在属水平上,Fla⁃vonifractor、Acidaminobacter、Bilophila为差异核心菌群且均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上调;Signal Transductiona、Two⁃component system、Carbon fixation i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Glycolysis/Gluconeogenesis、Fructose and mannose metabolism等通路高尿酸血症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差异核心菌群为Flavonifractor、Acidaminobacter和Bilophila,其发病机制与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等通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肠道菌群 16S rDNA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罂粟碱对哮喘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肺及结肠组织相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骞卉 柯愈诗 +1 位作者 宋铭晶 刘伟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3,66,共8页
目的通过野罂粟碱调控呼吸道疾病与炎性肠病探讨中医归经理论的分子内涵,分析两类疾病动物模型在治疗后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从而揭示肺、肠相关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雾化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并与复合免疫... 目的通过野罂粟碱调控呼吸道疾病与炎性肠病探讨中医归经理论的分子内涵,分析两类疾病动物模型在治疗后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从而揭示肺、肠相关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雾化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并与复合免疫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相比较,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经野罂粟碱给药后,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两组模型大鼠肺组织和肠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野罂粟碱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病变,通过KEGG注释分析测序结果最终得到三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是C-C基序趋化因子11,碳酸酐酶1,核激素受体亚家族D组成员1,RT-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上下调情况基本一致,且野罂粟碱显著降低两组模型大鼠肺和结肠组织Ccl11 mRNA表达水平(P<0.05)及升高Ca1和Nr1d1 mRNA表达水平(P<0.05,P<0.05)。结论呼吸道疾病与炎性肠病模型大鼠的肺、肠组织具有相同差异表达基因,野罂粟能显著调节肺与大肠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水平,这可能是野罂粟归肺与大肠经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罂粟碱 归肺与大肠经 转录组测序技术 哮喘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点机制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天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丹蓉 程亚敏 +1 位作者 冯紫涵 申刚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808-1819,共1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死亡率亦随之升高,是当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性问题。A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层次多靶点。而天然产物中存在丰富多样的靶向AD的活性成...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死亡率亦随之升高,是当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性问题。A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层次多靶点。而天然产物中存在丰富多样的靶向AD的活性成分,是抗AD新药发现的源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以AD不同发病机制假说中涉及的各类靶点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发现的单靶点和多靶点抗AD的天然活性成分进行总结评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以期为抗AD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天然产物 活性成分 靶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药方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晨钰 韩涵 +2 位作者 郭磊 刘同祥 唐丽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81,共12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源自“瘴疠之区”丰富认识的傣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所发挥的作用。基于文献调研,确定傣医药对COVID-19治疗方案中三种傣药方的化学成分;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中药化学成分数...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源自“瘴疠之区”丰富认识的傣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所发挥的作用。基于文献调研,确定傣医药对COVID-19治疗方案中三种傣药方的化学成分;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每个药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潜在靶点进行整理;在基因挖掘软件(GenCLiP3)和GeneCard数据库搜索COVID-19相关靶点,绘制中药调控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关键化学成分与靶蛋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傣药方所含化合物以黄酮类、萜类等为主,主要活性成分β-谷甾醇、槲皮素、儿茶素等可作用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多个靶点,调节MAPK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多条通路。药方1核心靶点包括MAPK1、JAK1等,以抗炎、病毒感染细胞的通路为主,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药方2核心靶点则包括环加氧酶1(PTGS1)、一氧化氮合酶2(NOS2)等,集中于病原菌、病毒感染通路、抗炎信号通路等,对临床上所出现的发热不退等症状可协同调控;药方3核心靶点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IL-6等,以炎症信号通路、细胞的增殖凋亡通路为主,对抗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靶点、通路的差异可作为这三种药方对COVID-19分别对症下药的初步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傣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SARS-CoV-23CL水解酶 AC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天园 王甜 +2 位作者 肖兰 道吉吉 唐丽 《饲料博览》 CAS 2022年第5期29-37,46,共10页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基础,是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近年来动物蛋白资源紧缺,开发利用植物蛋白资源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但一些植物蛋白存在过敏原,直接影响了植物蛋白的质量和营养特性,存在潜在的应用风险因素。如何安全有...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基础,是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近年来动物蛋白资源紧缺,开发利用植物蛋白资源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但一些植物蛋白存在过敏原,直接影响了植物蛋白的质量和营养特性,存在潜在的应用风险因素。如何安全有效利用植物蛋白资源,文章对主要植物蛋白种类与来源、加工方法和营养特性进行了梳理,从植物蛋白过敏原的主要种类、致敏作用、抗原表位及影响因素、降低过敏原致敏性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期为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植物蛋白过敏原 过敏原种类 致敏作用 脱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龙族传统代粮植物食用观音座莲的研究
15
作者 路晓平 程卓 龙春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食用观音座莲(Angiopteris esculenta)是独龙族(中国云南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重要的野生代粮植物,其地下部分可用于加工蕨粉以制作食物。为深入调查和记录独龙族利用食用观音座莲的传统知识,该文采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食用观音座莲相... 食用观音座莲(Angiopteris esculenta)是独龙族(中国云南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重要的野生代粮植物,其地下部分可用于加工蕨粉以制作食物。为深入调查和记录独龙族利用食用观音座莲的传统知识,该文采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食用观音座莲相关的传统知识进行调查和记录,并运用食品科学的方法对蕨粉的基本成分、形态、理化性质及糊化特性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食用观音座莲在独龙族的传统生计中有多种用途,定量分析表明其食用用途的相对引用频率(RFC)远大于其他用途,说明食用是独龙族利用该植物最主要的方式。(2)独龙族使用传统方法采集食用观音座莲膨大叶柄基部和根茎加工并食用蕨粉主要原因是蕨粉中富含淀粉,其总淀粉含量为86.2%,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3)蕨粉具有较好理化性质,其中冻融稳定性和凝沉稳定性较强,可用于冷冻食品和淀粉产品的生产、加工;回生值和衰减值远低于常见淀粉,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且不易回生。综上表明,食用观音座莲蕨粉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能,通过人工栽培提高产量,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促进偏远地区乡村振兴。该研究为食用观音座莲后续的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观音座莲 民族植物学 独龙族 代粮植物 传统知识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基质毛细管电色谱胰蛋白酶微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刘佳 董旭 +2 位作者 郭华 王嫚 申刚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4-738,共5页
基于石墨烯优良的物化性能,利用层层组装法将氧化石墨烯修饰于石英毛细管内壁,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基质的毛细管电色谱,通过电渗流、拉曼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离子键合法将胰蛋白酶固定于毛细管电色谱柱头,制备胰蛋白酶微... 基于石墨烯优良的物化性能,利用层层组装法将氧化石墨烯修饰于石英毛细管内壁,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基质的毛细管电色谱,通过电渗流、拉曼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离子键合法将胰蛋白酶固定于毛细管电色谱柱头,制备胰蛋白酶微反应器。两者结合构成毛细管电色谱胰蛋白酶微反应器。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作为基质既可提高样品的分离效率,还能促进胰蛋白酶的催化性能。氧化石墨烯修饰的毛细管电色谱对N-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BAEE)和N-苯甲酰-L-精氨酸(BA)混合物的分离度从裸毛细管的3.70提升至4.71,而其固定化酶活性(米氏常数Km=1.10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0.32mmol·L^-1·s^-1)也明显优于裸毛细管(Km=109.77mmol/L,Vmax=0.00046mmol·L^-1·s^-1)。利用所制备的微反应器从10种中药材中筛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成分的药材,结果发现三七和大黄中均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微反应器 氧化石墨烯 毛细管电色谱 胰蛋白酶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