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暴潮灾害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志强 陈思宇 +1 位作者 吕雪锋 麻楠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基于风暴潮致灾和成灾过程,分别对风暴潮灾害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总体上看,国内外已建立多种风暴潮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并开发了一些业务化评估系统.但国内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所需数据比较缺乏,评... 基于风暴潮致灾和成灾过程,分别对风暴潮灾害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总体上看,国内外已建立多种风暴潮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并开发了一些业务化评估系统.但国内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所需数据比较缺乏,评估方法多是对潮灾损失与影响因素间的线性关系分析,对灾情的模拟评估较少,评估结果实用性较低.风暴潮灾情的评估应增强对历史灾情数据、现场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和保险公司业务等数据源的融合和综合利用,加强对承灾体脆弱性定量评估的研究,通过建立风暴潮巨灾模型系统,实现对风暴潮灾情的实时动态可视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直接经济损失 受灾人口 灾害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IC模型的中国典型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志强 何飞 +1 位作者 栗健 廖永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0-215,共6页
运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农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1966—2005年中国典型小麦生长过程,构建了基于水分胁迫的小麦干旱致灾强度指数,对中国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和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 运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农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1966—2005年中国典型小麦生长过程,构建了基于水分胁迫的小麦干旱致灾强度指数,对中国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和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呈现出从西北干旱区向东南湿润区递减的趋势,且春小麦分布区旱灾致灾强度高于冬小麦分布区;中国农牧交错带是小麦干旱致灾强度较强且波动较大的区域,也是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较高的区域;1966-2005年春小麦区干旱致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冬小麦区呈现普遍上升趋势,其中北部和黄淮冬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致灾风险 EPIC模型 小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OT编码的多元灾害数据一体化组织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廖永丰 李博 +1 位作者 吕雪锋 程承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0,共5页
灾害信息数据来源广、格式复杂、关联性差、存储管理难度大,亟须建立一种多元灾害数据一体化组织管理方法。该文采用目前相对成熟的GeoSOT全球剖分网格模型,提出了基于"空间面片"统一组织管理多元灾害信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 灾害信息数据来源广、格式复杂、关联性差、存储管理难度大,亟须建立一种多元灾害数据一体化组织管理方法。该文采用目前相对成熟的GeoSOT全球剖分网格模型,提出了基于"空间面片"统一组织管理多元灾害信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对GeoSOT模型进行了两方面改进:1)根据灾害信息数据的空间属性特点采用21级剖分方案建立"空间面片";2)直接使用数字对"空间面片"进行编码。为解决海量、多元灾害信息数据的快速查询检索问题,设计了"两次检索"的技术方案:第一次检索使用一维剖分格网编码代替传统的二维经纬度,提高了检索速度;第二次检索使用经纬度,剔除所选范围之外数据,提高了数据检索精度。采用World Wind数字地球开发了一个C/S架构的多元灾害数据一体化管理实验系统,以HJ1A/1B多光谱数据、GLCF影像产品数据和灾情统计报表数据为例,对该方法验证的结果表明,其能够有效地组织管理多元灾害信息数据,并实现对数据的快速查询检索,满足减灾救灾数据管理的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灾害数据 剖分编码 数据管理 数字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与管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雪锋 陈思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该文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角度,归纳了我国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的快捷性、时序性、空间性、大数据性及社会性5项特性,综合分析了目前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展示及预警响应技术,...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该文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角度,归纳了我国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的快捷性、时序性、空间性、大数据性及社会性5项特性,综合分析了目前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展示及预警响应技术,特别提出了基于空间位置主导的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展示及预警应用模式;并结合国内外自然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现状,分析总结了今后我国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平台在体系架构、信息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机制方面的建设思路,为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信息管理及救助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网络舆情 应急救助 灾害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1年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廖永丰 赵飞 +2 位作者 王志强 李博 吕雪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为揭示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空分布格局,采用我国2000-2011年年度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公报数据,通过灾情指标筛选、数据预处理、构建灾情指数和聚类分析,对全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空间分布格局,旱灾、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风雹四种典型... 为揭示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空分布格局,采用我国2000-2011年年度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公报数据,通过灾情指标筛选、数据预处理、构建灾情指数和聚类分析,对全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空间分布格局,旱灾、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风雹四种典型灾害灾情全国分布格局,自然灾害灾情区域分布格局及其灾种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②旱灾、洪涝灾害总体呈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风雹灾害呈现全国普发态势,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南重北轻特征,南方地区灾种组合以洪涝、风雹和台风灾害为主;北方地区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灾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情格局 旱灾 洪涝 台风 风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灾害居民室内财产损失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廖永丰 赵飞 +1 位作者 邓岚 吕雪锋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7-12,共6页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及损失评估是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有效且普遍适用的城市内涝居民财产损失评估方法。该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目前北京市居民室内财产的基本构成情况,模拟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居民室内财产组成;针对...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及损失评估是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有效且普遍适用的城市内涝居民财产损失评估方法。该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目前北京市居民室内财产的基本构成情况,模拟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居民室内财产组成;针对室内装修、家用电器、家具、软装饰等4大类财产,分别分析其遭受水淹之后的损失风险;在此基础上,拟合室内财产水淹损失率曲线,建立居民室内财产损失评价模型,为开展城市内涝灾害损失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室内财产损失 风险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旱灾适应性综合评价分析---以云南省施甸县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岚 马箐 +1 位作者 王俊 王志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农业旱灾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不同区域的旱灾成灾过程有所差异,如何定量评价旱灾发生过程中承灾体对农业旱灾的适应能力,一直是旱灾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E),能够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里,... 农业旱灾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不同区域的旱灾成灾过程有所差异,如何定量评价旱灾发生过程中承灾体对农业旱灾的适应能力,一直是旱灾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E),能够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里,并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RAGA)优化投影方向,最终实现多指标的农业旱灾适应能力分类以及等级评价。由"灾前规避风险-灾中降低风险-灾后转移风险"的不同成灾过程,并考虑农业生产、生活系统的差异,从而对我国西南典型雨养农业区进行系统性、过程性的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价。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整体适应能力是不断增强的,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坝区以及南部山区适应能力较强,北部山区相比较弱。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与实地考察情况基本一致,最后对该地区的农业旱灾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适应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适应性评价 投影寻踪 云南省施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OT区位标识的多源遥感数据组织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吕雪锋 廖永丰 +1 位作者 程承旗 金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1-340,共10页
针对全球多源遥感数据的统一区位组织与多尺度提取问题,在GeoSOT地球剖分格网框架下,采用GeoSOT区位标识模型设计多源遥感数据的GeoSOT区位组织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源遥感数据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和位置进行统一结构化面片标识,将遥感数... 针对全球多源遥感数据的统一区位组织与多尺度提取问题,在GeoSOT地球剖分格网框架下,采用GeoSOT区位标识模型设计多源遥感数据的GeoSOT区位组织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源遥感数据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和位置进行统一结构化面片标识,将遥感数据的外部整体定位和内部数据块结构都与地球空间区位形成一致性关联,能够更高效地组织与管理全球范围内同属一个地理区域的多源遥感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标识 影像组织 地球剖分 多尺度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大数据存储管理的地理网络地址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吕雪锋 程承旗 席福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大数据分布式网络存储管理的地理网络位置搜索问题,从地理网络地址的域名角度,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格网(GeoSOT)框架提出一种具有地理涵义的空间信息存储网络空间域名地址,即Geonet域名,以统一标识地理...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大数据分布式网络存储管理的地理网络位置搜索问题,从地理网络地址的域名角度,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格网(GeoSOT)框架提出一种具有地理涵义的空间信息存储网络空间域名地址,即Geonet域名,以统一标识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区域位置与计算机存储网络的电子方位,实现用户访问的区域范围、地理空间数据所属地域范围与空间信息存储主机之间的一致性空间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大数据 地理网络地址 地理域名 分布式网络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志强 马箐 +1 位作者 闫静 邓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9,232,共7页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承灾体 农业旱灾 灾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球剖分的空间信息区位标识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雪锋 程承旗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346,共14页
针对空间信息的区域范围和位置标识的统一性和多尺度性问题,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格网(GeoSOT)框架提出了一种具有全球统一性、多尺度性和结构性的空间信息区位标识编码模型.该区位标识编码模型通过将球面固定格网剖分... 针对空间信息的区域范围和位置标识的统一性和多尺度性问题,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格网(GeoSOT)框架提出了一种具有全球统一性、多尺度性和结构性的空间信息区位标识编码模型.该区位标识编码模型通过将球面固定格网剖分的空间定位、空间尺度、空间范围和空间结构集于一体的三元组(C0,M,N)来对同一地理对象的区域范围与位置、内部空间区域格网、空间点线面实体、空间属性信息、空间信息网络域五种区位信息进行统一描述与一致性表达.通过对区位标识编码定义、生成方法及应用方法的综合设计,可实现同一地理区域的多元空间信息之间形成一致性区位关联能力,为全球多元空间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提供统一地理编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区位标识 地球剖分 离散格网 空间信息标识 空间信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燕 李博 +2 位作者 张薇 徐丰 聂娟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5期129-134,共6页
遥感作为快速、大范围获取灾害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地震中,被用于监测灾害范围和房屋、生命线、基础设施、土地资源等实物量的受灾情况,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发展情况。... 遥感作为快速、大范围获取灾害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地震中,被用于监测灾害范围和房屋、生命线、基础设施、土地资源等实物量的受灾情况,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在2013年四川雅安"4·20"强烈地震中,利用震后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高分辨率遥感本底库支持下,分析当地房屋建筑倒损状况,从房屋轮廓、废墟或瓦砾和房屋屋顶呈现的几何和辐射形态特征等方面,建立震害房屋受灾解译标志,准确描述受损房屋特征,与输入的高分辨率震害房屋样本库进行对照,通过专家的研判与辨别,可有效指导房屋受灾遥感解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高分辨率 判读标志 解译特征 雅安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