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EPIC模型的中国典型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王志强
何飞
栗健
廖永丰
-
机构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灾害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0-21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001059)
-
文摘
运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农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1966—2005年中国典型小麦生长过程,构建了基于水分胁迫的小麦干旱致灾强度指数,对中国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和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呈现出从西北干旱区向东南湿润区递减的趋势,且春小麦分布区旱灾致灾强度高于冬小麦分布区;中国农牧交错带是小麦干旱致灾强度较强且波动较大的区域,也是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较高的区域;1966-2005年春小麦区干旱致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冬小麦区呈现普遍上升趋势,其中北部和黄淮冬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
关键词
干旱致灾风险
EPIC模型
小麦
中国
-
Keywords
drought hazard risk
EPIC model
wheat
China
-
分类号
S165.27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志强
马箐
闫静
邓岚
-
机构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9,232,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001059)
-
文摘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关键词
适应性
承灾体
农业旱灾
灾害系统
-
Keywords
adaptation
hazard-affected body
agricultural drought hazard
disaster system
-
分类号
S16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基于地球剖分的空间信息区位标识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吕雪锋
程承旗
-
机构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信息工程研究所
-
出处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346,共14页
-
基金
973计划(61399)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20)资助项目
-
文摘
针对空间信息的区域范围和位置标识的统一性和多尺度性问题,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格网(GeoSOT)框架提出了一种具有全球统一性、多尺度性和结构性的空间信息区位标识编码模型.该区位标识编码模型通过将球面固定格网剖分的空间定位、空间尺度、空间范围和空间结构集于一体的三元组(C0,M,N)来对同一地理对象的区域范围与位置、内部空间区域格网、空间点线面实体、空间属性信息、空间信息网络域五种区位信息进行统一描述与一致性表达.通过对区位标识编码定义、生成方法及应用方法的综合设计,可实现同一地理区域的多元空间信息之间形成一致性区位关联能力,为全球多元空间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提供统一地理编码参考.
-
关键词
空间区位标识
地球剖分
离散格网
空间信息标识
空间信息组织
-
Keywords
spatial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global subdivision
discrete grid
spatial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spati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
题名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崔燕
李博
张薇
徐丰
聂娟
-
机构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遥感部
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5期129-134,共6页
-
文摘
遥感作为快速、大范围获取灾害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重特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地震中,被用于监测灾害范围和房屋、生命线、基础设施、土地资源等实物量的受灾情况,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在2013年四川雅安"4·20"强烈地震中,利用震后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高分辨率遥感本底库支持下,分析当地房屋建筑倒损状况,从房屋轮廓、废墟或瓦砾和房屋屋顶呈现的几何和辐射形态特征等方面,建立震害房屋受灾解译标志,准确描述受损房屋特征,与输入的高分辨率震害房屋样本库进行对照,通过专家的研判与辨别,可有效指导房屋受灾遥感解译过程。
-
关键词
遥感
高分辨率
判读标志
解译特征
雅安地震
-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high resolution
interruption mark
interruption rule
Ya'an earthquake
-
分类号
TP75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北斗系统在国家综合减灾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廖永丰
-
机构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出处
《卫星应用》
2014年第10期28-32,共5页
-
文摘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防灾减灾信息化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导航定位和移动信息终端等手段,提高信息上报、远程会商、公众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推进“数字减灾”建设,尤其提到导航定位技术在综合减灾中的应用一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应用,对于完善国家综合减灾业务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带动地方减灾救灾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关键词
综合减灾
应用
北斗系统
业务
自然灾害监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防灾减灾规划
导航定位技术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P228.4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