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方法的初步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聂文东 刘学敏 +2 位作者 张杰平 汪明 王若嘉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1期133-137,143,共6页
通过对2009年11月1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马口村举行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从前期准备、正式实施到演练评估的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当地实... 通过对2009年11月1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马口村举行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从前期准备、正式实施到演练评估的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了滑坡、泥石流为演练的自然灾害背景,制定了3级响应演练模式,并细化了各级响应的启动标准。在演练的正式实施阶段,采用了参与式的演练方案设计方法,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演练结束后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对演练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估,演练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自然灾害 应急演练 滑坡 泥石流 马口村 四川广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地震中政府的应急准备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邓芳 刘吉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8-532,共5页
基于反馈控制理论,提出用应急行动反馈控制应急准备的思想,并以玉树地震为例,从政府组织协调、公民应急意识、救援效率、交通与物资状况以及应急预案响应几个方面,分别对我国应急准备体系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意识、应急队伍、应急... 基于反馈控制理论,提出用应急行动反馈控制应急准备的思想,并以玉树地震为例,从政府组织协调、公民应急意识、救援效率、交通与物资状况以及应急预案响应几个方面,分别对我国应急准备体系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意识、应急队伍、应急资源与应急预案几个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我国,面对巨灾时,应急准备工作仍存在明显不足.最后根据反馈控制理论,为完善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准备 反馈控制 应急行动 玉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震协同应急方法研究——以玉树地震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邓芳 刘吉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6,共7页
为提高各高原地震应对部门间的协同联动能力,基于组织冲突角度的协同思想对高原地震应急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我国高原地震特点,结合高原地震相关应急预案中各主体的职责体系,归纳高原地震应急过程中5种基本冲突类型,建立冲突矩阵。并基于... 为提高各高原地震应对部门间的协同联动能力,基于组织冲突角度的协同思想对高原地震应急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我国高原地震特点,结合高原地震相关应急预案中各主体的职责体系,归纳高原地震应急过程中5种基本冲突类型,建立冲突矩阵。并基于"解决冲突,有序协同"的理念,提出协同应急响应方法,建立协同效率评价模型。就玉树地震救援过程,拟合出高原地震中4个主要部门(救援队伍、医疗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协会组织)的协同救援效率,并作出救援效果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根据冲突模型构建的协同应急方法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救援效率,还能够发现影响救援效率的潜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 高原地震 协同效率评价 应急响应 部门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气象灾害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完备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金宝森 吴吉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6,121,共4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多且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的管理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气象灾害标准体系建设的完备性,对于气象灾害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气象灾害标准体系框架,搜集国家气象相关...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多且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的管理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气象灾害标准体系建设的完备性,对于气象灾害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气象灾害标准体系框架,搜集国家气象相关权威部门标准委员会门户网站公布的气象灾害相关标准库,并分析了气象灾害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在专业、门类和层次三个维度的完备性。最终指出了气象灾害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而给出了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标准 完备性 减灾救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破坏情景下应急避难所责任区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马运佳 徐伟 赵秀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为定量研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定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最小化任一街道(乡镇)的避难需求人口到避难所的最大距离为目标,以避难所容量、避难需求人口和街道(乡镇)完整性为约束条件,建立灾害避难所责任区评价模型。用加权Vorono... 为定量研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定并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最小化任一街道(乡镇)的避难需求人口到避难所的最大距离为目标,以避难所容量、避难需求人口和街道(乡镇)完整性为约束条件,建立灾害避难所责任区评价模型。用加权Voronoi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灾害避难所为例,模拟不同地震破坏情景下的避难需求人口,得到各个灾害避难所的最佳避难需求人口责任区和不同情景下的人口配置缺口。实例分析表明: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避难所容量均不能满足3种地震情景避难人口的需求;覆盖范围明显增加的避难所负责的避难需求人口相对较多,其容量相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避难所 责任区评价 情景分析 加权Voronoi图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与层次模型对比研究——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马运佳 赵秀娟 +4 位作者 秦连杰 梁埔君 周洪建 袁艺 徐伟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在同时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模型和考虑人口分流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中,上层考虑将行政村/社区居民疏散到距其最近的避难所,下层考虑将溢出人口分配至有容量... 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在同时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模型和考虑人口分流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中,上层考虑将行政村/社区居民疏散到距其最近的避难所,下层考虑将溢出人口分配至有容量剩余的避难所。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解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目标模型针对大区域的高维复杂问题,会面临解算难度大、耗时长、易陷入局部优解等问题,这是目前的优化算法尚不能解决的难题。而层次模型可以降低高维复杂选址问题的维度和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灾害避难所 高维复杂选址分配问题 多约束 单目标模型 层次模型 荣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台田-浅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颖 陶军 +2 位作者 钞锦龙 张化 顾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60,167,共8页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近年来,"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它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方法,并创新性的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目前已经在土地利用变化和优化配置、台田修筑、盐碱地改良、土壤水盐运动、海冰水灌溉、作物种植、耐盐植物筛选、咸淡水混合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并在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提高土壤肥力、选择适宜作物品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协调生态发展、实现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是"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滨海盐碱地 “台田-浅池” 海冰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ax和Web服务在空间信息发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任毅 王平 +2 位作者 龚亚丽 房倩 朱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98-2701,2717,共5页
采用传统的WebGIS系统发布空间信息,存在着客户端通用性差、对平台的依赖性强等问题,需要引入新技术进行改进。基于ASP.NET AJAX和Web Service技术,结合SOA架构,提出了一种在线发布空间信息的系统框架,并探讨了该架构下服务器端、客户... 采用传统的WebGIS系统发布空间信息,存在着客户端通用性差、对平台的依赖性强等问题,需要引入新技术进行改进。基于ASP.NET AJAX和Web Service技术,结合SOA架构,提出了一种在线发布空间信息的系统框架,并探讨了该架构下服务器端、客户端的具体设计。最后通过此系统框架,实现了综合风险空间信息的在线发布以及相关功能。系统运行证明,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通信开销,并克服空间信息的异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空间信息 ASP.NET AJAX Web Service 面向服务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关系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聂建亮 武建军 +3 位作者 杨曦 刘明 张洁 周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61-4969,共9页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地表温度存在着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的矛盾:空间分辨率高的卫星时间分辨率低,反之亦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首先利用TsHARP(A...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地表温度存在着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的矛盾:空间分辨率高的卫星时间分辨率低,反之亦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首先利用TsHARP(An algorithm for sharpening thermal imagery)温度降尺度方法将LSTMODIS,1km(1km 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Spectroradiometer)地表温度)图像(2004年9月9日上午)降尺度为LSTMODIS,500m(500m MODIS地表温度)图像。为了对降尺度LSTMODIS,500m图像进行验证,对研究区内同一天(2004年9月9日上午)的ETM图像的第6波段的辐亮度值升尺度到500m后,再利用Sobrino 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温度反演方法反演得到LSTETM,500m(500m ETM地表温度)图像,将LSTETM,500m图像作为当日地表温度的实测值,对降尺度LSTMODIS,500m图像的降尺度效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降尺度LSTMODIS,500m图像更加精细刻画LSTMODIS,1km图像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定量对比3种降尺度LSTMODIS,500m和LSTETM,500m的RMSE分别为0.786、1.002、0.754℃,降尺度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尺度 MODIS 地表温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坝上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137)Cs示踪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加琼 周学雷 +3 位作者 张春来 杨硕 潘星慧 刘永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4-728,共5页
利用137Cs示踪法,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963年以来的农田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农田普遍处于风蚀状态,平均风蚀模数为8 362.34 t.km-2.a-1,平均风蚀厚度约为0.53 cm.a-1,达到极重度风蚀.农田风蚀模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规... 利用137Cs示踪法,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963年以来的农田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农田普遍处于风蚀状态,平均风蚀模数为8 362.34 t.km-2.a-1,平均风蚀厚度约为0.53 cm.a-1,达到极重度风蚀.农田风蚀模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规律性,反映了风蚀环境和农田管理方式等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农田风蚀 ^137Cs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抗剪强度测定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雷洁 张国明 +4 位作者 刘连友 杨岩岩 屈志强 温海明 戴佳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6-492,共7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土壤抗剪强度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应在确定统一抗剪强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基础上,加强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水蚀、风蚀之间的相... 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土壤抗剪强度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应在确定统一抗剪强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基础上,加强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水蚀、风蚀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剪强度 土壤侵蚀 莫尔-库伦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高啸峰 王树德 +1 位作者 宫阿都 于冬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分析1990-2007年山东省胶南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选取GDP、农业人口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等33个社会经济指标,借助SPSS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胶南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子概括... 分析1990-2007年山东省胶南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选取GDP、农业人口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等33个社会经济指标,借助SPSS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胶南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子概括为人口和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条件4个主要驱动因子,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保护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驱动因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胶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认知过程的综合风险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鹏 李宁 +2 位作者 吴吉东 石岳 史培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1-226,共6页
介绍了风险数值分类的方法,弥补了目前风险分类多从定性角度进行描述,缺少客观性的缺陷。以与当前生活紧密相关的44种风险为样本,基于风险管理过程和大众对风险的认知过程所关注的风险属性要素,采用Havashi数量化理论Ⅲ的数值分析法,在M... 介绍了风险数值分类的方法,弥补了目前风险分类多从定性角度进行描述,缺少客观性的缺陷。以与当前生活紧密相关的44种风险为样本,基于风险管理过程和大众对风险的认知过程所关注的风险属性要素,采用Havashi数量化理论Ⅲ的数值分析法,在MATLAB程序的支持下,计算各种风险的得分,进行风险聚类,得到综合风险分类结果。结果表明,44种风险被分成了简单风险、复杂风险、模糊风险/不确定风险。分类结果体现了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注重风险性质认知的理念,符合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综合风险分类 风险认知过程 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 IRGC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范一大 王磊 +3 位作者 聂娟 王薇 张宝军 徐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5,共5页
针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利用微波和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冰雪监测、交通拥堵状况监测评估、雪水当量时空变化监测、地表温度反演与农业受灾评估等技术方法,介绍了灾... 针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利用微波和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冰雪监测、交通拥堵状况监测评估、雪水当量时空变化监测、地表温度反演与农业受灾评估等技术方法,介绍了灾害应急阶段空间信息产品的服务情况。提出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电力通信等生命线状况的评估,将是今后灾害遥感业务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最后从数据资源、复杂灾害背景环境下灾害遥感和卫星等资源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讨论了当前灾害遥感领域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指出了建立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与服务体系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灾害遥感 冰雪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煤火探测、监测与灭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5
作者 武建军 蒋卫国 +2 位作者 刘晓晨 顾磊 李加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69-1674,共6页
首先介绍地下煤火的探测方法,总结对比直接调查法、物探法、化探法和钻探法的优缺点,然后归纳总结了遥感监测地下煤火的技术与应用方向,最后总结分析了地下煤火灭火的新技术及灭火的效果.
关键词 煤火 探测 监测 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56
16
作者 孔锋 史培军 +3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方佳毅 郭建平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阈值界定、诊断方法、时空格局变化和其影响因素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对极端降水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阈值界定和诊断统计方法的特点,并从全球-大洲-区域三个尺度对极端降水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的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两方面,重点总结了目前在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提出从全球变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机制定量分析、多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成因对比、城市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价,以及利用高精度气候模式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模拟分析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影响要素 时空格局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典型区域暴雨洪灾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家福 李京 +1 位作者 梁雨华 刘湘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6-1271,共6页
基于洪灾风险基本原理,从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易损性出发,以亚洲东南沿海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降水、地形、土地利用、植被、河网密度、人口、经济等主要指标,利用定性及定量综合分析方法,对亚洲洪灾进行... 基于洪灾风险基本原理,从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易损性出发,以亚洲东南沿海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降水、地形、土地利用、植被、河网密度、人口、经济等主要指标,利用定性及定量综合分析方法,对亚洲洪灾进行风险综合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对相关指标进行归一化数据处理,得到标准化的多源栅格数据;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相关指标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洪灾综合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利用GIS的地图代数功能,得出亚洲典型地区洪灾综合风险等级评价图。结果表明,暴雨洪灾等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及沿海一带,紧邻孟加拉的印度东部,孟加拉东部及缅甸的东北部地区;中等、较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北部及西南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的吕宋岛地区;而在中国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为中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暴雨洪灾 灾害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7
18
作者 陈磊 徐伟 +4 位作者 周忻 马玉玲 袁艺 钱新 葛怡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0,110,共4页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PPC),结合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上海市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的尝试。结果表明:①灾害社会脆弱性最高的为崇明县,其次为宝山区和金山区;②灾害社会脆弱性最低的是黄埔区,其次是徐汇区和静安...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PPC),结合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上海市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的尝试。结果表明:①灾害社会脆弱性最高的为崇明县,其次为宝山区和金山区;②灾害社会脆弱性最低的是黄埔区,其次是徐汇区和静安区;③总体而言,灾害脆弱性较低的地区集中于上海城市中心区,而城市边缘区的社会脆弱性一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社会脆弱性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方法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46
19
作者 周忻 徐伟 +3 位作者 袁艺 马玉玲 钱新 葛怡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阐述了风险感知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主流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风险感知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风险感知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对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灾害风险感知研究中应当完善... 阐述了风险感知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主流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风险感知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风险感知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对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灾害风险感知研究中应当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自然灾害 心理测量范式 文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的空间差异性研究(1961-2015) 被引量:26
20
作者 孔锋 方建 +4 位作者 吕丽莉 史培军 刘凡 王铸 杨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采用1961-2015年659站日值降水数据,以持续1 d和持续2 d及以上暴雨作为短和长历时暴雨标准,分析不同历时暴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总降雨、总暴雨和短历时暴雨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呈"增-减-增"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增... 采用1961-2015年659站日值降水数据,以持续1 d和持续2 d及以上暴雨作为短和长历时暴雨标准,分析不同历时暴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总降雨、总暴雨和短历时暴雨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呈"增-减-增"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增加趋势的站点占主导,而长历时暴雨则呈现出"增-减"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减少趋势的站点占主导,并且检测出中国自东北向西南存在一条变干带。同时中国总暴雨对总降雨、长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而短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特征。中国总暴雨对总降雨、短历时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增-增减镶嵌-增"的分布特征,且以增加趋势的站点占主导,而长历时暴雨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增减镶嵌的趋势,而西北内陆地区呈略微减少趋势,且以减少趋势的站点占主导,也检测出自东北向西南存在一条气候过渡带并与上述变干带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贡献率 空间差异 长-短历时暴雨 总暴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