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高啸峰 王树德 +1 位作者 宫阿都 于冬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分析1990-2007年山东省胶南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选取GDP、农业人口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等33个社会经济指标,借助SPSS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胶南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子概括... 分析1990-2007年山东省胶南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选取GDP、农业人口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等33个社会经济指标,借助SPSS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胶南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子概括为人口和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条件4个主要驱动因子,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保护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驱动因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胶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典型区域暴雨洪灾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家福 李京 +1 位作者 梁雨华 刘湘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6-1271,共6页
基于洪灾风险基本原理,从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易损性出发,以亚洲东南沿海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降水、地形、土地利用、植被、河网密度、人口、经济等主要指标,利用定性及定量综合分析方法,对亚洲洪灾进行... 基于洪灾风险基本原理,从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易损性出发,以亚洲东南沿海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降水、地形、土地利用、植被、河网密度、人口、经济等主要指标,利用定性及定量综合分析方法,对亚洲洪灾进行风险综合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对相关指标进行归一化数据处理,得到标准化的多源栅格数据;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相关指标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洪灾综合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利用GIS的地图代数功能,得出亚洲典型地区洪灾综合风险等级评价图。结果表明,暴雨洪灾等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及沿海一带,紧邻孟加拉的印度东部,孟加拉东部及缅甸的东北部地区;中等、较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北部及西南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的吕宋岛地区;而在中国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为中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暴雨洪灾 灾害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热带雨林地区滑坡敏感性分析——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个案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德勇 李京 +1 位作者 陈云浩 苏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152,共6页
滑坡敏感性分析对灾害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为研究区,选择坡度、坡向、地表曲率、岩性、构造、土地覆盖、地貌类型、道路和排水系统等9个要素作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G IS和RS技术获取、管理滑坡灾害信息,和热... 滑坡敏感性分析对灾害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为研究区,选择坡度、坡向、地表曲率、岩性、构造、土地覆盖、地貌类型、道路和排水系统等9个要素作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G IS和RS技术获取、管理滑坡灾害信息,和热带雨林地区湿热环境下滑坡灾害敏感性的分析方法。条件概率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分别应用于滑坡灾害敏感性分析与制图,通过比较滑坡敏感性的计算结果与历史滑坡信息,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条件概率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7.3%和83.6%,逻辑回归法具有较好的描述精度;滑坡敏感性分析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道路设施等因素具有较高权重,人类对雨林的垦殖和开发提升了该地区滑坡发生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热带雨林 滑坡敏感性 条件概率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Ⅲ型分布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估算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家福 占文凤 +2 位作者 梁雨华 李京 黄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在国际灾害数据库支持下,获取了中国1988—2007年发生的洪水灾害次数、人口死亡数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3项统计指标;利用P-Ⅲ型分布估算模型和信息扩散模型进行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并对二者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量较少... 在国际灾害数据库支持下,获取了中国1988—2007年发生的洪水灾害次数、人口死亡数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3项统计指标;利用P-Ⅲ型分布估算模型和信息扩散模型进行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并对二者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当风险水平在6或8时,P-Ⅲ型分布的重现期估计值变化迅速,这与实际灾害发生情况不符,不能很好地拟合洪水灾情情况;而信息扩散变幅不大,能够很好地拟合洪水灾情情况;说明信息扩散方法在小样本数据量情况下明显优于P-Ⅲ型分布估算模型,可以解决样本资料短缺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小样本的方法.信息扩散理论对洪灾风险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Ⅲ型分布 信息扩散 估算模型 洪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典型水文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家福 李京 李秀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3,共7页
流域水文模型是以一个流域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以流域水文循环的整体过程作为模拟对象的模型。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的探讨和解决水文及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别介绍中国新安江模型、河北雨洪模型和垂向混合模型这三种... 流域水文模型是以一个流域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以流域水文循环的整体过程作为模拟对象的模型。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的探讨和解决水文及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别介绍中国新安江模型、河北雨洪模型和垂向混合模型这三种典型模型以及美国的三种典型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VIC模型和SWAT模型,并对中国与美国流域水文模型的功能、结构、时间尺度、水源划分、产流机制、汇流计算、模型特点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这6种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对模型进一步的改进作了分析及展望,将有助于推动流域水文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文模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汶川大地震看减灾国际合作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捷 宫阿都 李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9-141,共3页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再一次提醒国内外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注重发挥科学技术和国际合作在灾害防治和抗灾救助中的巨大作用。从当前国际减灾救援所面临的挑战出发,通过总结中国减灾国际合作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以及...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再一次提醒国内外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注重发挥科学技术和国际合作在灾害防治和抗灾救助中的巨大作用。从当前国际减灾救援所面临的挑战出发,通过总结中国减灾国际合作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以及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减灾国际合作所发挥的作用,论述了在中国加强国际减灾合作的必要性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期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和科学总结抗震救灾经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减灾防灾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SG的空间轨道目标管理与碰撞检测方法
7
作者 童晓冲 吴立新 +1 位作者 余接情 李志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3,64,共6页
随着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空间目标(航天器与空间碎片)占用了有限的轨道资源,极大地改变了空间环境,影响了正常的航天发射、空间科学活动及其安全。该文针对空间目标的特点与安全性,提出了利用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对空间轨道目... 随着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空间目标(航天器与空间碎片)占用了有限的轨道资源,极大地改变了空间环境,影响了正常的航天发射、空间科学活动及其安全。该文针对空间目标的特点与安全性,提出了利用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对空间轨道目标进行格网化管理的思路,介绍了格网管理的原理,设计了轨道目标碰撞检测方法。重点探讨了空间轨道目标对格网的映射、静态和动态空间目标的数据导入、空间目标碰撞风险检测等基本问题;设计了一个原理性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轨道目标 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 格网管理 碰撞检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an-shift影像分割算法的TM影像分类及城市扩展研究
8
作者 史晓霞 李京 +1 位作者 周冠华 赵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以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及首都吉隆坡为例,将Mean-shift算法的影像分割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的TM影像分类中,较传统方法的分类精度更高,可满足应用需求。依据该分类结果对研究区的空间城市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近期研究区一直处于高速扩展阶段,... 以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及首都吉隆坡为例,将Mean-shift算法的影像分割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的TM影像分类中,较传统方法的分类精度更高,可满足应用需求。依据该分类结果对研究区的空间城市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近期研究区一直处于高速扩展阶段,外延式扩展和填充式扩展并行发展成为该研究区城市扩展的主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SHIFT算法 影像分割 城市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格局景观指数算法与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家福 王平 +2 位作者 李京 徐捷 刘湘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土地利用斑块的形态和空间格局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图形特征的时空演化可以看作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该文以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和其他相关资料得到研究区1991年、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 土地利用斑块的形态和空间格局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图形特征的时空演化可以看作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该文以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和其他相关资料得到研究区1991年、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多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取土地利用斑块形态和格局信息,分析近圆指数、方形指数、分维数、分离度等指标及其地学机制。研究表明,受人类干扰强的斑块,近圆指数和方形指数较大,分维数较小,分离度较大;而受人类干扰弱的斑块,近圆指数和方形指数较小,分维数较大,分离度较小。通过图形信息角度进一步发掘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对完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演化过程描述与分析是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信息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GIS 长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 被引量:32
10
作者 徐国栋 方伟华 +1 位作者 史培军 袁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83,共10页
本文根据历史震害统计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给出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不同结构类型住宅的震害矩阵;结合汶川地震烈度图和三省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包括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不同结构住宅比例等,进行震后损失快速评估,得出四川、陕西、... 本文根据历史震害统计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给出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不同结构类型住宅的震害矩阵;结合汶川地震烈度图和三省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包括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不同结构住宅比例等,进行震后损失快速评估,得出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县级地理单元的住宅破坏情况、无家可归人数、住宅经济损失等评估数据,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评估结果显示,如果按总体损失指标(经济损失或无家可归人数),江油、三台、安县、都江堰市、绵竹市、中江县是损失最严重的六个县;如果按照人均损失指标(人均经济损失或每万人无家可归人数),北川、安县、汶川、平武、绵竹、青川等是受灾最严重的六个县。通过比较县级地理单元的损失情况,作者认为在这次地震中,人均损失指标比总体损失指标更能代表一个地区受灾的严重程度,用总体损失指标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因灾损失程度,用人均损失指标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受灾程度。本文最后给出了考虑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异性的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技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损失快速评估 震害矩阵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损失与救助之对比 被引量:16
11
作者 温玉婷 李宁 +3 位作者 刘雪琴 吴吉东 张鹏 解伟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2期68-72,111,共6页
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近年来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两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是惨重与巨大的。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参数相近的两次地震在灾后救援与救助方面却相差甚远,表... 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近年来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两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是惨重与巨大的。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参数相近的两次地震在灾后救援与救助方面却相差甚远,表现在军队人数调动、受伤人口抢救、恢复重建资金投入、国内外援助、保险再保险分担等方面。着重对比了以上几方面后得出结论:在各项应急预案颁布并实施后,我国灾害救援工作更加有序,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时,保险与再保险的参与也减轻了政府负担,为灾民自主开展家园的恢复重建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唐山7·8级地震 灾害救援 恢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的全球三维网格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37
12
作者 吴立新 余接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投影的度量空间变换为数字地球及数字区域建设带来了几何裂缝、投影变形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摒弃投影,直接在球体流形空间建立统一的地球空间基础框架。该文将球面离散网格向球体内部扩展,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提出一种全新... 基于投影的度量空间变换为数字地球及数字区域建设带来了几何裂缝、投影变形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摒弃投影,直接在球体流形空间建立统一的地球空间基础框架。该文将球面离散网格向球体内部扩展,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提出一种全新的全球三维空间网格剖分方法——球体退化八叉树网格(SDOG)。SDOG具有多层次、多分辨率特性,且网格单元面积、体积变形稳定,可对包括地球在内的任意球体进行有序的多层次三维空间剖分,可为全球空间数据集成组织与检索、多层次空间建模与可视化、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等提供统一的地球空间基础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地心坐标系 空间基础框架 全球三维网格 球体退化八叉树网格(SD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空间格网及其应用模式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立新 余接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3,共7页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涉及跨圈层、跨投影带的中-大-超大尺度问题,对全球地学信息系统(GGIS)、全球空间格网(GSG)及数字地球提出了新挑战。在剖析GSG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需从地球系统整体上设计一个多领域普适的全球三维空间格...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涉及跨圈层、跨投影带的中-大-超大尺度问题,对全球地学信息系统(GGIS)、全球空间格网(GSG)及数字地球提出了新挑战。在剖析GSG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需从地球系统整体上设计一个多领域普适的全球三维空间格网———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以支撑全球变化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结合领域特点,提出了构建ESSG的8项基本要求,并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满足该要求的SDOG-ESSG模型;介绍了SDOG-ESSG模型在地球系统空间数据集成、三维建模、多尺度表达、对象变化表达、数据检索与云服务、过程模拟及空间环境安全规划与可视化决策等方面的7种典型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 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 全球空间格网(GSG) 数字地球 全球地学信息 系统(G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泊松-对数正态复合极值模型的洪水灾害损失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家福 吴锦 +1 位作者 蒋卫国 占文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6,共6页
在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的支持下,得到了中国在1980-2008年间发生的年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年单次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极大值和年洪水灾害经济总损失3个统计指标;根据复合极值理论,利用泊松-对数正态复合极值模型对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 在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的支持下,得到了中国在1980-2008年间发生的年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年单次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极大值和年洪水灾害经济总损失3个统计指标;根据复合极值理论,利用泊松-对数正态复合极值模型对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洪水灾害经济损失遵从对数正态分布;(2)单次极值经济损失与年经济总损失具有高度相关性;(3)复合极值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洪水极值重现期的重建;(4)与传统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克服因资料年限短、数据不足而造成的洪灾重现周期估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值模型 泊松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灾害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资产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家福 孙洪泉 占文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5,192,共5页
利用遥感定量测量,采用Landsat-5的NDVI数据和TM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结合生态学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个省市1995年和2005年的生态资产进行了测量,并对生态资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资产分布不均衡... 利用遥感定量测量,采用Landsat-5的NDVI数据和TM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结合生态学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个省市1995年和2005年的生态资产进行了测量,并对生态资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资产分布不均衡,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1995—2005年,生态资产减少量达1 273.35亿元,减少率达23.37%。从生态资产构成来说,湿地和水体的生态资产减少的幅度最大,分别为58.42%和41.78%;耕地、灌丛和林地的减少量也在20%左右。长三角地区生态资产发生变化既是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是人为活动直接作用的结果。在这一地区城市化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应大力提倡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生态资产 空间格局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It的全球科学数据并行可视化--以大气温度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志锋 吴立新 +1 位作者 薄海光 余接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针对当前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中存在的单机可视化数据量有限、从底层开发并行可视化系统难度大等问题,该文基于分布式环境和VisIt,提出了一种简便、开放而又有效的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方法。介绍了VisIt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机制... 针对当前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中存在的单机可视化数据量有限、从底层开发并行可视化系统难度大等问题,该文基于分布式环境和VisIt,提出了一种简便、开放而又有效的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方法。介绍了VisIt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机制,给出了自定义数据的并行可视化方法;并基于NCEP数据集及全球空间格网,在小规模集群环境下实现了小粒度适应性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下的全球大气温度场的并行可视化。VisIt的并行可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计算节点,VisIt能有效摆脱传统单机可视化对数据量的限制,可实现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的并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IT 全球科学数据 全球空间格网(GSG) 并行可视化 适应性SDOG 大气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及其编码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余接情 吴立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为具有经纬一致性、正交、粒度近似、非重叠、多层次性及多分辨率的三维全球空间格网(GSG),有望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GIS乃至数字地球的空间基础框架,但不便处理半径及球面维度上的分辨率非同步变化问题。该... 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为具有经纬一致性、正交、粒度近似、非重叠、多层次性及多分辨率的三维全球空间格网(GSG),有望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GIS乃至数字地球的空间基础框架,但不便处理半径及球面维度上的分辨率非同步变化问题。该文在SDOG基础上沿某一方向进行独立递归细分,构建了一个能适应非同步变化的多分辨率的球体GSG——适应性SDOG,提出了其耦合退化Z(CDZ)曲线填充编码方法;并以NCEP提供的温度数据为实验,实现了基于适应性SDOG的全球大气温度场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结果表明:适应性SDOG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能有效处理分辨率非同步变化问题,提高了SDOG作为全球空间基础框架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体退化八叉树网格(SDOG) 全球空间格网(GSG) 全球空间基础框架 适应性分辨率 Z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机载LiDAR和离散曲率的建筑物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植 李清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机载LiDAR作为一种获取地物空间信息的新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从LiDAR数据中重建建筑物三维模型方法的缺乏,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该文介绍了一种自动与人机交互建模相结合的建筑物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基于离散曲率分析自动提取建筑... 机载LiDAR作为一种获取地物空间信息的新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从LiDAR数据中重建建筑物三维模型方法的缺乏,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该文介绍了一种自动与人机交互建模相结合的建筑物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基于离散曲率分析自动提取建筑物3D轮廓信息,然后将建筑物轮廓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使用模型驱动的ATOP算法实现建筑物自动建模,并支持对复杂建筑物人机交互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技术 地籍图 三维重建 数字城市 数字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水平分辨率越高提取的河长越准确?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凡 陈波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0-615,共6页
是否所使用的DEM水平分辨率越高,水文、水力学模拟的准确度和流域特征参数提取的精度越高?为探讨该问题,本文用Arc-Hydro模块提取了9种DEM水平分辨率(3~250m)下202条不同等级(Strahler Order)河流的河长,以3m激光探测与测距(LiDAR... 是否所使用的DEM水平分辨率越高,水文、水力学模拟的准确度和流域特征参数提取的精度越高?为探讨该问题,本文用Arc-Hydro模块提取了9种DEM水平分辨率(3~250m)下202条不同等级(Strahler Order)河流的河长,以3m激光探测与测距(LiDAR)DEM数字化的河长为标准,计算了各分辨率下河长提取的平均相对误差(ARE).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10~20m水平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的河流长度最为精确;随着DEM水平分辨率的提高,不同等级河流提取河长的ARE均逐渐减小;当水平分辨率提高到一定级别之后若继续提高时,ARE反而会逐渐增大;即整体上提取河长的平均相对误差和DEM水平分辨率之间呈"对勾型"变化规律.本研究表明,并不是DEM水平分辨率越高,提取河长越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水平分辨率 流域特征参数 河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旱灾适应性综合评价分析---以云南省施甸县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岚 马箐 +1 位作者 王俊 王志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农业旱灾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不同区域的旱灾成灾过程有所差异,如何定量评价旱灾发生过程中承灾体对农业旱灾的适应能力,一直是旱灾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E),能够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里,... 农业旱灾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不同区域的旱灾成灾过程有所差异,如何定量评价旱灾发生过程中承灾体对农业旱灾的适应能力,一直是旱灾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E),能够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里,并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RAGA)优化投影方向,最终实现多指标的农业旱灾适应能力分类以及等级评价。由"灾前规避风险-灾中降低风险-灾后转移风险"的不同成灾过程,并考虑农业生产、生活系统的差异,从而对我国西南典型雨养农业区进行系统性、过程性的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价。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整体适应能力是不断增强的,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坝区以及南部山区适应能力较强,北部山区相比较弱。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与实地考察情况基本一致,最后对该地区的农业旱灾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适应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适应性评价 投影寻踪 云南省施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