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5 位作者 金红喜 张进虎 唐卫东 柴成武 靳虎甲 董志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71,共8页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讨论了影响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以旱生耐盐植物为主。(2)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1个群丛类型,即白刺+盐生草群丛、白刺+芦苇群丛、白刺+盐爪爪群丛、盐爪爪+黑果枸杞群丛等,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3)D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制约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和地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 环境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不同年代土壤结皮特性及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乔宇 徐先英 +3 位作者 付贵全 刘江 郭挺 柴成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不同发育年限结皮的生态调查和水文物理试验分析以及天然降雨后土壤水分动态的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发育年限的结皮对于包括降雨截留、入渗、土壤水分再分配及土面蒸发在内的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容重外,结皮厚度、紧... 通过对不同发育年限结皮的生态调查和水文物理试验分析以及天然降雨后土壤水分动态的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发育年限的结皮对于包括降雨截留、入渗、土壤水分再分配及土面蒸发在内的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容重外,结皮厚度、紧实度、粘粉粒含量、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按21世纪初<1990s<1980s<1970s<1960s中期<1960s初期的顺序依次增加;结皮层截留降雨和土面蒸发随着结皮发育年限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而降雨入渗深度随结皮发育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上述水文过程的年代演替规律不同的是,结皮对土壤水分再分配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空异质性,0—20cm水分入渗占入渗总量的90%以上,且0—10cm和10—20cm水分补给活跃层水分规律不具有同步性;随着土壤水分再分配阶段的不同,各年代样地表土水分先随着固沙年代的增加而增加,而后以80年代为分界土壤水分向两侧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皮 土壤水文过程 粘土沙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Groasis保水节水造林技术在民勤荒漠区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芝萍 刘世增 +3 位作者 满多清 严子柱 刘开琳 唐卫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荷兰Groasis(水盒子)在民勤荒漠区保水节水造林的初步应用,为荒漠区困难立地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节水造林和农业推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了11种荒漠植物造林树种,在民勤沙区的退耕地、丘间地、引种圃3种类型的田间进行... [目的]研究荷兰Groasis(水盒子)在民勤荒漠区保水节水造林的初步应用,为荒漠区困难立地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节水造林和农业推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了11种荒漠植物造林树种,在民勤沙区的退耕地、丘间地、引种圃3种类型的田间进行试验,测定成活率、土壤水分等。[结果](1)11种抗风沙树种在退耕地的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沙拐枣〉花棒〉毛条〉柽柳〉沙地云杉〉樟子松〉胡杨〉蒙古扁桃〉沙棘〉榆树〉沙枣。(2)各种抗风沙树种在典型的3种土壤类型中,利用水盒子栽培的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普通栽培的土壤,要高出2~5倍。(3)不同抗风沙树种和蔬菜利用水盒子在3种典型土壤类型中成活率比对照不同程度提高25%~70%左右。[结论]利用水盒子可以有效地提高抗风沙树种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盒子 土壤含水率 成活率 抗风沙树种 民勤荒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两种生境红砂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付贵全 徐先英 +5 位作者 徐梦莎 赵鹏 张莹花 刘江 郭挺 乔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以民勤绿洲边缘丘间低地和固定沙丘(退化梭梭固沙林)两种生境下红砂种群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替代时间和O-ring空间点格局方法研究了红砂种群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红砂种群在丘间低地生境下,主要集中在... 以民勤绿洲边缘丘间低地和固定沙丘(退化梭梭固沙林)两种生境下红砂种群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替代时间和O-ring空间点格局方法研究了红砂种群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红砂种群在丘间低地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1;在固定沙丘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3,表明种群的更新受到很大的限制。(2)两种生境下红砂种群的空间格局分布和不同龄级间空间关联性差异很大。丘间低地的红砂种群及龄级1和2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之后随着尺度的增加趋于均匀分布(龄级1和红砂整个种群)或随机分布(龄级2),而龄级3在整个研究尺度范围内为随机分布;固定沙丘生境下的红砂植株只有龄级2和整个种群在小尺度内为聚集分布,其余均为随机分布。(3)在丘间低地生境下,龄级1和龄级2、3在小尺度上显著负相关,其余各龄级在0-5 m尺度上基本无关联;固定沙丘生境下,各个龄级之间均为无关联。这种差异与生境的异质性(地下水位、结皮的类型和盖度等)以及群落结构等有关。该研究对于民勤绿洲边缘红砂种群的保护和利用以及退化梭梭固沙林的人工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种群 不同生境 空间格局 关联性 民勤绿洲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2种生境红砂种群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付贵全 徐先英 +3 位作者 徐梦莎 孟源源 赵鹏 刘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768-5776,共9页
以民勤绿洲边缘丘间低地和梭梭林固定沙丘2种生境下红砂种群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替代时间和分形维数(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研究了红砂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红砂... 以民勤绿洲边缘丘间低地和梭梭林固定沙丘2种生境下红砂种群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替代时间和分形维数(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研究了红砂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红砂种群在丘间低地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Ⅰ,更新较好;在固定沙丘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Ⅲ,更新受到很大的限制。(2)与梭梭林固定沙丘生境下相比,丘间低地生境下红砂种群个体间竞争较弱,但占据和利用空间能力较强且格局强度较大。红砂种群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对种群的个体数量、更新状况和分布情况反映灵敏,而且关联维数在干旱地区有其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即只表示种群竞争的强弱。(3)分形维数不仅与群落结构(密度、幼体数量等)有关,还与生境因子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结皮类型是红砂种群格局分形维数的第一主成分,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盐量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002%。(4)建议在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时,丘间低地生境下可以通过增大红砂Ⅰ小龄级个体的密度来提高整体的防风固沙能力和幼苗的成活量,但在梭梭林固定沙丘生境下如何提高红砂Ⅰ小龄级个体的成活率是保护和利用红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种群 生境 格局 分形特征 民勤绿洲边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绿洲区蒲公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段晓峰 刘光武 +2 位作者 赵鹏 张裕年 陈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9期21-23,共3页
在介绍了蒲公英价值的基础上,从种子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种子的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民勤荒漠绿洲区蒲公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民勤荒漠绿洲区 蒲公英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自然稀疏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爱强 徐先英 +4 位作者 刘江 崔文天 张荣娟 赵鹏 付贵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198,共7页
为探明自然稀疏林带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水分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自然稀疏的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对不同自然稀疏密度梭梭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 为探明自然稀疏林带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水分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自然稀疏的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对不同自然稀疏密度梭梭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密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人工梭梭固沙林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3月初—5月中旬,是土壤水分回升期;5月下旬—9月下旬,土壤水分在丰水年(2015年)为动态平衡期,在枯水年(2016年)为消耗期;10月、11月为水分消退期,12月—翌年2月份,是土壤水分低稳期;(2)雨养条件下,梭梭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发生在40cm以下层,且密度越大消耗越大,变异系数也越大;浅层(0—40cm)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但与林带密度之间的规律不明显;(3)林带土壤剖面平均水分含量无论在全年还是在生长季或非生长季,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4)不同退化程度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含量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模型表达式为:Y=394.67 D2-68.769 D+6.526(0≤D≤0.165),R2=0.934。不同密度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受极端降雨事件的影响,在不同年份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变化不一致;密度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模型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稀疏 密度 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 数学模型 人工梭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化枝生长的民勤荒漠梭梭固沙林耗水量估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锦春 孙学兵 +6 位作者 郭树江 闫沛迎 赵艳丽 段晓峰 强玉泉 柳小平 马福元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为准确估算民勤荒漠梭梭固沙林耗水量,运用热平衡茎流测量技术,对民勤荒漠梭梭茎干液流动态进行监测,选择同化枝生长指标为扩展纯量,对梭梭单株耗水量与单株同化枝表面积和同化枝干重进行相关性拟合,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量。结果表明,梭... 为准确估算民勤荒漠梭梭固沙林耗水量,运用热平衡茎流测量技术,对民勤荒漠梭梭茎干液流动态进行监测,选择同化枝生长指标为扩展纯量,对梭梭单株耗水量与单株同化枝表面积和同化枝干重进行相关性拟合,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同化枝生长与其耗水量月变化过程同步,梭梭快速生长期(7月)同化枝生长及耗水量明显高于展叶(5月)和落叶期(10月),经相关性分析确定梭梭同化枝表面积、同化枝干重与其耗水量存在线性函数关系;模拟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量受林分密度及分枝构型的影响较大,且不同龄林梭梭同化枝生长模拟均略小于实测值,相对而言同化枝表面积模拟值平均相对误差更小(8.92%)。因此,以同化枝表面积和同化枝干重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可行,可实现梭梭林耗水量的可靠估算,为荒漠植被固沙造林及其生态用水管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固沙林 茎干液流 耗水量 民勤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化土地封沙育草试验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自辉 《甘肃林业科技》 1993年第3期12-15,共4页
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是干旱地区沙化土地植被封育恢复的关键因子。植被恢复后其生态效益显著、利用强度弱、可逆性强。
关键词 封沙育草 沙化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区降水及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福贵 仲生年 俄有浩 《甘肃林业科技》 1995年第3期34-39,共6页
民勤干旱沙区降水稀少,3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13.2mm,且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平均降水变率为24.5%,降水年变化规律呈正态分布。降水性质多以日降水量≤10.0mm的小雨为主。持续干旱日数长,发生频率高,属典... 民勤干旱沙区降水稀少,3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13.2mm,且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平均降水变率为24.5%,降水年变化规律呈正态分布。降水性质多以日降水量≤10.0mm的小雨为主。持续干旱日数长,发生频率高,属典型干旱荒漠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沙区 降水 干旱特征 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质动态及其离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福贵 《甘肃林业科技》 1998年第3期15-19,共5页
通过对民勤沙区7眼机井7a来的地下水位观测及水质化学类型的分析测定,对地下水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水的矿化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水质化学类型变化的趋势是由硫酸、氯化物型转向重碳酸盐、氯化... 通过对民勤沙区7眼机井7a来的地下水位观测及水质化学类型的分析测定,对地下水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水的矿化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水质化学类型变化的趋势是由硫酸、氯化物型转向重碳酸盐、氯化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动态 水质离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地区防治流沙的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汉豪 施及人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该文原载《甘肃省林学会论文选集(1)》,1965年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林学会内部印刷,现已大多佚失。该文资料丰富,介绍群众治沙经验细致周到,论述富于启发。1953年,著名植物地理学家刘慎谔先生带领团队在辽宁章古台创造草方格治沙... 该文原载《甘肃省林学会论文选集(1)》,1965年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林学会内部印刷,现已大多佚失。该文资料丰富,介绍群众治沙经验细致周到,论述富于启发。1953年,著名植物地理学家刘慎谔先生带领团队在辽宁章古台创造草方格治沙模式,后应用于沙坡头铁路沙害治理大获成功,为全球治沙事业贡献了中华智慧。1931年,刘先生随验证沙地车性能的科考队由北京出发,经翼蒙宁甘新到乌鲁木齐,6月6-11日,在甘肃金塔县黑河岸边采集植物标本数种。逗留期间,刘先生可能了解到当地群众插风墙治沙经验,启发了草方格治沙伟大发明。由此可见,该文较早全面总结沙区群众治沙经验,十分宝贵,故予转刊。除按现行规范重新排版外,编者酌情更改了个别标点符号和用字,以及部分计量单位,从群众视角叙述使用的计量单位则保持原貌,以尊重群众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协会 计量单位 植物标本 林学会 细致周到 沙害治理 沙坡头 甘肃金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几种典型荒漠植物盐碱地造林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刚 许丽 +5 位作者 邱晓娜 姜俊基 李英 王菊莲 刘世权 戚福俊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提高石羊河下游盐碱地植被恢复与利用能力,选择梭梭、白刺、柽柳、霸王、泡泡刺、铃铛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塔落木羊柴10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盐碱地采取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物理覆盖和阻隔法,康地宝、小分子肽氨... 为提高石羊河下游盐碱地植被恢复与利用能力,选择梭梭、白刺、柽柳、霸王、泡泡刺、铃铛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塔落木羊柴10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盐碱地采取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物理覆盖和阻隔法,康地宝、小分子肽氨基酸化学土壤改良剂浇灌法等措施造林,观察几种典型荒漠植物在盐碱地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未处理(对照CK)土壤造林红砂成活率(83.33%)最高,依次顺序为梭梭>铃铛刺>白刺、泡泡刺>黑果枸杞>霸王>沙木蓼>柽柳>塔落木羊柴;栽植穴表层覆盖和底层铺设20 cm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两个处理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存在差异性,相对其他处理成活率和保存率更好,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铃铛刺、泡泡刺7个树种成活率均≥71.43%,柽柳、霸王、塔落木羊柴3个树种成活率在58.33%~23.81%;2)经过3年生长,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铃铛刺、泡泡刺6个树种保存率均≥75.47%,相对较高,而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保存率低,均≤33.30%;3)用康地宝15000倍液、小分子肽氨基酸10000倍液两种盐碱地改良剂单施处理,不同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性显著,梭梭、白刺、黑果枸杞、泡泡刺成活率均≥61.90%,保存率均≥61.90%,相对较好,两处理对同一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较大,化学改良剂处理土壤要根据树种,采取相应使用剂量配比;4)5个处理中梭梭、柽柳、铃铛刺、沙木蓼、泡泡刺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7.26 cm,白刺、黑果枸杞、霸王、塔落木羊柴、红砂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2.43 cm。综上所述,梭梭、铃铛刺、泡泡刺相对适合做为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霸王宜作配置树种;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在目前雨养条件下,特别是灌溉补水和土壤盐分淋洗的措施不够,不宜在盐碱地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荒漠植物 盐碱地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永刚 许丽 +3 位作者 王菊莲 姜俊基 李英 刘世权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以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为研究对象,按照轻度、中度、重度3个标准,采用样地法调查盐碱地盐分含量、组成及其植被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盐分中Cl^(-)、SO_(4)^(2-)两个离子的含量最高,占比较大。Y1、Y3两样地... 以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为研究对象,按照轻度、中度、重度3个标准,采用样地法调查盐碱地盐分含量、组成及其植被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盐分中Cl^(-)、SO_(4)^(2-)两个离子的含量最高,占比较大。Y1、Y3两样地Cl^(-)离子含量高于SO_(4)^(2-)离子,其他样地SO_(4)^(2-)离子含量高于Cl^(-)离子,土壤类型总体属于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2)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盐分主要集聚在表层0~50 cm范围内,50 cm以下土壤盐分值相对较小,变化稳定。(3)土壤盐分、水分与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壤土和沙壤地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土壤盐分相对较低,更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恢复;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正相关性,覆盖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大。(4)盐碱化林地的物种组成、数量与土壤含盐量、土壤水分、土壤类型、气候干旱紧密相关,土壤盐分和水分对物种组成和数量呈正相关性,土壤盐分越低、水分越高,物种数量就越大,土壤封冻至次年3月土壤表层盐分浓度相对较低。盐碱地植被恢复应在土壤封冻前造林,整地挖穴深度≥50 cm,次年4—6月人工补水淋洗土壤表层盐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盐碱地 土壤理化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缺乏对苗期仁用杏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梦莎 朱高浦 +4 位作者 付贵全 周晓星 赵罕 乌云塔娜 李芳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90,共10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缺乏对苗期仁用杏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仁用杏配方施肥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Hogland沙培培养,以仁用杏‘中仁1号’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全素及氮、磷、钾缺素条件下仁用杏叶片表型性状... 【目的】研究氮磷钾缺乏对苗期仁用杏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仁用杏配方施肥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Hogland沙培培养,以仁用杏‘中仁1号’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全素及氮、磷、钾缺素条件下仁用杏叶片表型性状的变态反应、叶片对氮磷钾积累的响应、根系形态特征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的差异。【结果】(1)缺氮初期叶片略微泛黄并伴有黄斑,之后叶边缘出现焦黄;缺磷初期幼叶发黄,随后叶片向上卷曲、边缘伴有白斑;缺钾会导致叶片坏死、叶尖卷曲和焦黄。(2)缺磷和缺钾显著(P<0.05)降低了植株Ⅰ级、Ⅱ级和Ⅲ级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缺氮、缺磷、缺钾明显增加(或降低)了Ⅰ级(或Ⅲ级)根的根长、体积、表面积占相对应总量的比例。(3)缺氮、缺磷、缺钾均显著(P<0.05)降低了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其中缺氮处理对地上部分抑制作用较强,但会增加叶片对钾的吸收,缺钾处理对地下部分抑制作用明显但会增加叶片对磷的吸收。(4)当叶片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12.16,0.32,13.70mg/g时,表明树体严重缺素,而当叶片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19.22,0.79,26.29mg/g时,表明树体养分充足。【结论】目前仁用杏苗期单施氮肥的田间管理措施不科学,应以氮肥和钾肥二元复合肥为合理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形态 营养生长 缺素 沙培条件 仁用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江 徐先英 +4 位作者 张荣娟 崔文天 赵鹏 丁爱强 付贵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共12页
根据植被数据将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12个退化人工梭梭林样点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为4个退化程度,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梭梭林退化对土壤容重、全盐含量与阳离子代换量影响不... 根据植被数据将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12个退化人工梭梭林样点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为4个退化程度,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梭梭林退化对土壤容重、全盐含量与阳离子代换量影响不显著,对有机质与p H影响显著;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以及退化程度加剧,有机质含量降低,p H值变化复杂。2)三类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总数总体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5 cm土层中细菌数量占极大优势,其他土层上细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相当,各土层中真菌数量极少。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真菌数量无明显变化;0~5 cm与5~10 cm土层的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与微生物总数均显著减少,10~2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0~5 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比例变化复杂,而其他土层无显著变化。3)4种酶的活性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5 cm土层酶活性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而5~10 cm与10~2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人工梭梭林退化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与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酶、脲酶与蛋白酶的敏感性强于蔗糖酶。4)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活性间相关性总体较强,但理化性质间相关性较弱,容重、放线菌数量同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弱。退化人工梭梭林的土壤肥力、生物学性质等已经发生衰减,其恢复需要土壤的综合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梭梭林 退化 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区微区集水过程及植被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宇 徐先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4,共9页
在界定沙区微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区微区集水的形成、转化以及对干旱沙区生态水文方面的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对微区集水在土壤水文、土壤发育和微区植被生长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沙区微区集水在农林业和生态修复上的应用,指出沙... 在界定沙区微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区微区集水的形成、转化以及对干旱沙区生态水文方面的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对微区集水在土壤水文、土壤发育和微区植被生长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沙区微区集水在农林业和生态修复上的应用,指出沙区微区生态水文过程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微区水文过程做出更加准确的量化分析,提出沙区具有完整意义的水文模型,为准确定量评价沙区水分循环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沙区 微区集水 土壤水文 生态水文 土壤发育 植被效应 生态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柽柳灌丛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爱强 徐先英 +3 位作者 张雯 刘江 富丽 付贵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揭示柽柳灌丛在退化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采用时间代替空间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民勤湖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退化程度灌丛沙堆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15个指标值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退... 为揭示柽柳灌丛在退化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采用时间代替空间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民勤湖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退化程度灌丛沙堆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15个指标值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容重增大,有机质和阳离子代换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含水率、全盐含量和电导率减小,pH值保持平稳;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容重增大,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减小,全盐含量和电导率5~10cm土层较大。2)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减少或降低趋势,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少或降低,而且除个别土层外,整体都呈显著性变化。3)除土壤含水率和pH值与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理化性质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土壤生物学特征之间也呈显著性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学特性间的相关性除个别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相关。研究区的柽柳在退化灌丛沙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基本都出现衰退现象,建议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和选择恢复保育措施时要将植被与土壤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灌丛 退化 理化性质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尺度下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以甘肃省永靖县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杰 武震 +1 位作者 张慧文 张剑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4-1396,共13页
利用决策树模型,基于五期土地利用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永靖县进行近40年的长时间尺度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五期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易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黄河流域(盐锅峡镇至刘家峡水电站段)周边、西南部川城村... 利用决策树模型,基于五期土地利用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永靖县进行近40年的长时间尺度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五期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易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黄河流域(盐锅峡镇至刘家峡水电站段)周边、西南部川城村—红泉镇—王台乡周边区域以及中部偏东的三条岘乡,该区域人口密集,人类活动较多。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精度检验,说明五期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研究区内的自然植被和裸土地与滑坡易发性指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旱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则更容易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从时间尺度上来看,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逐年下降,但自2000年,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减少速度出现显著减缓,同期,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植被面积减少,这使得区域内边坡稳定性下降,使部分防灾工程措施的减灾能力下降。本研究为该地区的灾害预防、预测和城乡土地规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长时间尺度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土地利用 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机械沙障设置后期对沙丘植被和土壤粒度与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丁爱强 谢怀慈 +4 位作者 徐先英 刘江 张荣娟 赵鹏 付贵全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5期59-63,共5页
选择设置了12年的塑料网格沙障、麦草沙障和黏土沙障进行长期定位观测,以流动沙丘作为对照,对机械沙障内的植被、土壤机械组成及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沙障内的植被盖度显著增加,多样性指数麦草沙障和黏土沙障显著增加、... 选择设置了12年的塑料网格沙障、麦草沙障和黏土沙障进行长期定位观测,以流动沙丘作为对照,对机械沙障内的植被、土壤机械组成及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沙障内的植被盖度显著增加,多样性指数麦草沙障和黏土沙障显著增加、塑料网格沙障减小,群落结构由耐旱植物向短命植物演替;不同的机械沙障均能增加表层土壤中的黏粒含量,但塑料网格沙障与黏土沙障内土壤的黏粒含量增加显著,麦草沙障增加不显著;不同机械沙障的建立均使得土壤的含水量下降,塑料网格沙障、麦草沙障和黏土沙障内的土壤含水量比流动沙丘分别降低了41.29%、5.05%、31.78%,沙障内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更加稳定;受机械沙障的影响,降水的入渗深度及入渗速率均减小,使得土壤水分的再分配过程产生明显的滞后性。机械沙障设置后期虽然引起土壤水分含量减少,但它带来的防风固沙效益不容忽视。综合考虑其成本、效益及时效性等因素,认为在沙区应该推广塑料网格沙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沙障 设置后期 植被 土壤粒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