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兜兰属23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查应琴 关萍 +3 位作者 陈业 林耀光 康念 石建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9-718,共10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兜兰属(Paphiopedilum)23种植物叶片进行观察,并对其中14种叶表皮微形态性状测量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种植物叶表皮均有较厚角质层,上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和卵圆形,无气孔分布,部分种叶上表皮细胞...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兜兰属(Paphiopedilum)23种植物叶片进行观察,并对其中14种叶表皮微形态性状测量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种植物叶表皮均有较厚角质层,上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和卵圆形,无气孔分布,部分种叶上表皮细胞有表皮毛,表皮细胞表面会形成乳突状突起,并且一个细胞只形成一个乳突,多数种的叶表面会呈现明显或不明显的龟背隆起,细胞大小及细胞密度在不同种之间存在极大差异;气孔器广泛分布于下表皮,由保卫细胞构成,排列无规则,外壁呈不同程度加厚。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4个,基于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结果可将兜兰属分为两大类,即宽瓣亚属(Brachypetalum)和兜兰亚属(Paphiopedilum),小萼亚属(Parvisepalum)被聚类于宽瓣亚属中。本研究表明兜兰属种间部分叶表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与垂周壁式样变异不大;受环境气候的影响,气孔器大小及气孔密度在不同种间的分布不同,表现出种间多样性,因此这部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其分类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叶表皮 微形态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DNA ITS对23种兜兰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鑫 关萍 +4 位作者 彭昌琴 陈业 刘丽婷 陈兴银 石建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00-104,共5页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23种兜兰属植物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所查到的德氏兜兰(AJ564372)、波瓣兜兰(AY530916)及麻栗坡兜兰(AJ564357)的核糖体DNA(nrDNA)ITS区序列进行比对,确定23种兜兰的ITS1、5.8S及ITS2的界...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23种兜兰属植物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所查到的德氏兜兰(AJ564372)、波瓣兜兰(AY530916)及麻栗坡兜兰(AJ564357)的核糖体DNA(nrDNA)ITS区序列进行比对,确定23种兜兰的ITS1、5.8S及ITS2的界限。结果表明:23种兜兰植物的nrDNA ITS序列长度为717~787bp;G+C含量为48.6%~51.5%,其中ITS1和ITS2长度分别为393~451bp及155~180bp,包括211个变异位点;109个信息位点。基于贝叶斯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2种方法构建的树基本一致,整个树分为2个分支3个亚组,表明基于nrDNA ITS序列能够鉴定分析兜兰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nrDNAITS 分子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七星关区20世纪中后期蒸发量变化和日照、气温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郭江 迟华 +1 位作者 陈焰犊 龚雪鹏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0期184-185,193,共3页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00年七星关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蒸发量、日照和温度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探究七星关区日照和温度变化对蒸发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20世纪中后期,七星关区的蒸发量和日...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00年七星关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蒸发量、日照和温度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探究七星关区日照和温度变化对蒸发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20世纪中后期,七星关区的蒸发量和日照时数都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温度则没有明显变化;该地区年蒸发量和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都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日照时数和年平均气温都是影响年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气温变化波动比较平稳,因此日照时数的变化对蒸发量的变化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气温 日照时数 对比分析 贵州省毕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