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4个玉米自交系和16个杂交种苗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1
作者 罗洁 杨泽兵 +6 位作者 张小艳 李阳婧 袁艳丽 向洲 柏光晓 易强 侯宪斌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9-1588,共10页
【目的】鉴定与评价贵州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耐冷性,筛选出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耐冷种质资源,可为贵州高寒地区玉米的早春早播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54个贵州玉米核心自交系和16个贵州杂交种为供试材料,设室内低温处理(14℃)、室... 【目的】鉴定与评价贵州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耐冷性,筛选出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耐冷种质资源,可为贵州高寒地区玉米的早春早播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54个贵州玉米核心自交系和16个贵州杂交种为供试材料,设室内低温处理(14℃)、室外低温处理(11.5℃)和对照处理(25℃),测定发芽天数、第2片叶天数、早期活力、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初始荧光(F_(o))、实际光能转换效率(ΦPSII)、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等9个耐冷相关指标,采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自交系和杂交种苗期耐冷性进行鉴定,筛选出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耐冷种质资源。【结果】7个耐冷相关指标受到基因型和温度处理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在室内低温处理下,第2片叶天数与早期活力、地上部鲜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早期活力与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呈显著正相关,F_(o)与ΦPSII、F_(v)/F_(m)均呈显著负相关;在对照处理下早期活力与发芽天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SPAD呈显著正相关。对照处理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发芽天数、第2片叶天数均值均低于室内外低温处理的自交系和杂交种,SPAD、ΦPSII、F_(v)/F_(m)和地上部鲜(干)重的均值高于室内外低温处理,对照处理的自交系F_(o)的均值均低于室内外低温,杂交种低于室内低温,高于室外低温。对照处理下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的变异系数较其他指标大,而ΦPSII和F_(v)/F_(m)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对照处理下在自交系与杂交种呈现出类似的变异趋势。地上部干重和F_(v)/F_(m)在室内低温处理下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室内外低温处理下自交系和杂交种耐冷相关指标的广义遗传力变化范围较大(0.01~0.95),表明大多数耐冷相关指标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冷害的影响。54个自交系被划分为三大类群,耐冷性排序为类群Ⅱ>类群Ⅲ>类群Ⅰ,类群Ⅱ隶属值最高的为GD932,为6.27,类群Ⅲ隶属值最高的材料是兆玉001和ES40,分别为6.10和5.95,可见类群Ⅱ和类群Ⅲ中的材料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在16个杂交种中,金玉932和黔玉3号隶属值较高,分别为7.87和5.62,耐冷性较强,二者的耐冷杂优模式为瑞德×地方种质和瑞德×苏湾。【结论】隶属值排名前4的材料GD932、兆玉001、ES40、金玉932为耐冷性强种质,可用作高寒地区玉米育种的亲本材料。热带种质类群的耐冷性高于地方血缘与瑞德类群,瑞德血缘×地方血缘的杂优模式在玉米耐冷育种和高海拔早春早播中应重点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自交系 苗期 耐冷性 隶属函数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