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毕节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董奎 董平 单绍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72-77,共6页
利用毕节试验区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研究30年来试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并采用InVEST模型估测试验区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分析试验区在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背景下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 利用毕节试验区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研究30年来试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并采用InVEST模型估测试验区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分析试验区在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背景下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毕节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主要转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草地主要转为耕地和林地。1990—2020年毕节市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在51.21×10^(7)~52.37×10^(7) t,总体呈增加趋势,碳储量总量增加1.16×10^(7) t,年均增加0.04×10^(7) t。毕节市碳储量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趋势,1990—2020年林地和建设用地碳储量增加,耕地和草地碳储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生态系统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5种核桃林下经济模式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忠国 毕宁 +1 位作者 周聿 谢恩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2期131-131,135,共2页
从综合人工投入、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5个方面对毕节市5种不同核桃林下经济种养模式(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半夏、林下种党参、林下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大豆)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市核桃林下种植... 从综合人工投入、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5个方面对毕节市5种不同核桃林下经济种养模式(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半夏、林下种党参、林下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大豆)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市核桃林下种植最优种植模式为半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林下经济 综合效益 贵州毕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 周应书 周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771-11772,11878,共3页
针对毕节市的生态气候条件和适宜核桃品种,从核桃良种采穗圃的选址、建设方式、品种选择、嫁接技术、土壤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穗条的采集、档案建立等方面总结了该区域采穗圃的建设与管理技术。
关键词 核桃 采穗圃 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忠国 毕宁 周应书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131-132,共2页
从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进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林下经济 现状 问题 对策 贵州毕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野生牡丹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聿 《农业装备技术》 2018年第4期46-47,共2页
毕节市是油用牡丹的适生区域,在威宁县岔河乡有相对较为集中的野生牡丹分布。主要介绍威宁县岔河乡野生油用牡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野生 油用牡丹 现状 岔河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漆树品种产量与树皮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6
作者 刘崇欣 周应书 毕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69-171,共3页
为漆树优良品种的选择以及灰色系统理论在林业林木品种评价上的运用提供参考,对毕节市8个漆树品种红漆大木、粉皮大木、灯台大木、红尖大木、肤胭皮、粉红皮、白杨皮、青杠皮等树皮解剖中6个主要性状与产漆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为漆树优良品种的选择以及灰色系统理论在林业林木品种评价上的运用提供参考,对毕节市8个漆树品种红漆大木、粉皮大木、灯台大木、红尖大木、肤胭皮、粉红皮、白杨皮、青杠皮等树皮解剖中6个主要性状与产漆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漆树树皮解剖的单个性状对产漆量有直接影响,其中以漆汁道直径的大小关系最重要,直接关联度达0.796 4;其次是活皮漆汁道单位面积与活皮厚度。从树皮解剖的综合性状看,漆树品种最好的依次是红尖大木>红漆大木>肤胭皮>灯台大木>白杨皮>粉皮大木>粉红皮>青杠皮。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基本一致,表明在林业生产中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品种 综合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树皮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皂荚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7
作者 肖艳 周聿 《农业装备技术》 2020年第4期32-33,38,共3页
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系豆科苏木亚科皂荚属落叶树种,又名皂角树,为我国特有树种。皂荚具有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固氮、抗污染、抗病虫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是集珍贵用材、工业原料、药用保健、园林绿化、历史文... 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系豆科苏木亚科皂荚属落叶树种,又名皂角树,为我国特有树种。皂荚具有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固氮、抗污染、抗病虫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是集珍贵用材、工业原料、药用保健、园林绿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经济型树种,其经济价值尤为显著,皂荚木材坚硬、耐腐耐磨,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也是制作工艺品的首选材料。皂荚果、种子、枝刺均可入药,根、茎、叶等都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皂荚果含多种皂苷,果实作为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富含的皂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良好药理作用。种子中分离出的内胚乳片制成的植物胶(瓜儿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半乳甘露聚糖,是开发天然绿色食品的优质原料。此外,皂荚还具有杀虫作用,可作为天然的植物杀虫剂。皂荚刺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常用的配药之一,被列为抗癌中草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天然绿色食品 建筑用材 植物杀虫剂 杀虫作用 珍贵用材 皂荚树 内胚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采穗圃营建及穗条丰产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应书 罗林 刘崇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利用毕节2个地方优良品种和引进的11个优良品种选出的板栗优株进行嫁接育苗后,按品种建立包括13个分区的采穗圃。并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方法,开展穗条丰产技术试验,得出了增加采穗圃穗条产量的最佳处理组合。
关键词 板栗 采穗圃 营建 双因素裂区设计 试验 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敏 周应书 +3 位作者 谢永贵 杨晋 余刚国 毕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2960-12961,12987,共3页
文章从嫩枝扦插、基部黄化、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扦插基质等方面对核桃嫩枝成活率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核桃嫩枝扦插成活率在毕节市较低,技术条件要求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关键词 核桃 嫩枝扦插 毕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蒜兰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斌 陈杰 叶鹏 《湖南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野生独蒜兰成熟未开裂的蒴果为外植体,对独蒜兰离体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清水冲洗后再用75%酒精消毒30s,0.1%升汞消毒10min,污染率低至26%。培养基VW+0.005mg·L^-1TDZ+0.3mg·L^-1NAA适宜于独蒜兰的种子萌发培养,... 以野生独蒜兰成熟未开裂的蒴果为外植体,对独蒜兰离体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清水冲洗后再用75%酒精消毒30s,0.1%升汞消毒10min,污染率低至26%。培养基VW+0.005mg·L^-1TDZ+0.3mg·L^-1NAA适宜于独蒜兰的种子萌发培养,在该培养基中独蒜兰种子的萌发率为39.3%;适宜独蒜兰芽增殖的培养基为VW+1.0mg·L^-16-BA+0.2mg·L^-1NAA,在该培养基中独蒜兰芽的增殖系数为7.6;在VW+0.2mg·L^-1NAA+0.2mg·L^-1IBA+0.3g·L^-1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独蒜兰的生根率为92%。独蒜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其生产用苗紧缺以及遗传改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蒜兰 离体快繁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CLPV分析的贵州省茶旅融合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祥周 庄天宏 彭巧 《广东蚕业》 2023年第8期125-129,共5页
茶产业和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两个优势产业,两者融合发展能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SWOT-CLPV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茶旅融合现状,发现其主要优势为生态和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劣势为品牌建设滞后、人才匮乏和支撑体系有待健全... 茶产业和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两个优势产业,两者融合发展能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SWOT-CLPV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茶旅融合现状,发现其主要优势为生态和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劣势为品牌建设滞后、人才匮乏和支撑体系有待健全,主要机遇有政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主要威胁有激烈的行业竞争、生态和文化资源易受破坏。其中,优势在外部机遇下产生的杠杆效应最明显,但同时又易受威胁而产生脆弱效应;劣势在发展中会抑制外部机遇,阻碍茶旅融合发展,且在激烈的竞争中造成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促进茶旅融合协调发展,贵州省应发挥茶旅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强茶旅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加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健全茶旅融合发展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CLPV分析法 茶旅融合 产业发展策略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荪优良菌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忠国 侯俊 +2 位作者 王彩云 肖艳 毕宁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4期33-37,共5页
冬荪是药食两用真菌,含二氢查尔酮、糖醛酸聚糖、多糖、紫苏烯、异山梨醇、麦甾醇、甾醇、苯乙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除湿、活血、祛痛等作用。本研究收集毕节市主产区栽培资源,通过分离纯化、室内初筛、复筛,比较菌丝生长速度、长势以... 冬荪是药食两用真菌,含二氢查尔酮、糖醛酸聚糖、多糖、紫苏烯、异山梨醇、麦甾醇、甾醇、苯乙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除湿、活血、祛痛等作用。本研究收集毕节市主产区栽培资源,通过分离纯化、室内初筛、复筛,比较菌丝生长速度、长势以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毕节地区种植的冬荪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荪 白鬼笔 菌种 筛选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毕节核桃早春小拱棚嫩砧硬枝嫁接技术
13
作者 谢恩云 李虹 刘崇欣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2年第4期21-22,共2页
核桃嫁接苗的繁育一般使用生长1年的核桃实生苗作砧木,从育苗到嫁接苗出圃需要2年时间。近年在核桃苗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嫩砧硬枝嫁接的方法可将育苗周期缩短到1年。此项技术的嫁接工作和嫁接苗的前期生长均需较高的温度。
关键词 嫁接技术 硬枝嫁接 核桃 小拱棚 早春 毕节 贵州 育苗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14
作者 何忠国 肖萧 +2 位作者 李斌 陈启贵 毕宁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5期7-8,共2页
毕节市作为全国核桃主产区,近年来,核桃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初具规模.为了发展毕节市核桃产业,2012年引进3个核桃优良品种,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区域对比试验研究,综合比较各核桃品种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清香核桃表现出生长势旺、适应性强... 毕节市作为全国核桃主产区,近年来,核桃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初具规模.为了发展毕节市核桃产业,2012年引进3个核桃优良品种,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区域对比试验研究,综合比较各核桃品种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清香核桃表现出生长势旺、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良性状,是适合毕节市推广种植的优良核桃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优良品种 引种试验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红悬钩子叶绿体的基因组结构与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启少 王正德 +7 位作者 李建运 王飞 李子涵 朱文 汤嘉莹 辛雅萱 李斌 辛培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5,共13页
对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SSR位点分析,比对并构建17个悬钩子属植物和2个大叶路边青属植物系统发育树。以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分析17种植物间的核苷酸多态性值,筛选高变区位点,比较... 对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SSR位点分析,比对并构建17个悬钩子属植物和2个大叶路边青属植物系统发育树。以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分析17种植物间的核苷酸多态性值,筛选高变区位点,比较棕红悬钩子与另外9个物种的IR边界区的收缩和扩张情况。结果表明: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266 bp,其中大单拷贝区85849 bp,小单拷贝区18855 bp、双向重复区25781 bp;共注释出129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5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选择压力是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首要因素,16个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棕红悬钩子SSR偏好使用A、T碱基。棕红悬钩子与锈毛莓、蛇泡筋亲缘关系较近,17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之间相似度较高,基因编码区比非编码区更为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非编码区的相邻基因间隔区内,悬钩子属植物IR/SC边界较为保守。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悬钩子 叶绿体 基因组 密码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析
16
作者 郭轶伦 单绍朋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通过可视化软件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概况,分析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特征优势,从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关注相关方权益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展望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花茶转录组序列分析及功能注释 被引量:5
17
作者 辛静 李斌 +4 位作者 叶鹏 刘成 唐军荣 张贵良 辛培尧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4,共10页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金花茶优良性状、基因功能和基因分布特征,可为云南金花茶乃至山茶属植物功能基因的探索以及该物种的遗传保护提供基础生物信息学理论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技术,对云南金花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金花茶优良性状、基因功能和基因分布特征,可为云南金花茶乃至山茶属植物功能基因的探索以及该物种的遗传保护提供基础生物信息学理论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技术,对云南金花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相关数据分析,在对测序数据整理、de novo组装后,获得Unigene序列,继而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结果】组装后,共获得95979条Unigenes,其中N50(拼接转录本不小于总长50%的长度)为1660 nt,平均长度为1124 nt,Q20和Q30序列(处理后质量高于20和30的碱基)分别占96.39%和91.28%。经比对,在Nr、Nt、Swiss-Prot中能得到注释的Unigene分别为58830、43623、44315条。在GO中,有41905条(43.66%)Unigenes注释224129个GO功能,将其分为3个大类和56亚类,所占比例最多的为生物过程这一类功能。在KOG中,有23499条(24.48%)Unigenes注释26430个KOG功能信息,将其分为26个基因功能大类,其中表达量较高的分别是一般功能基因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化、伴侣功能的相关基因。另外,共有23214条(24.18%)Unigenes在KEGG中得到注释,根据其涉及的相关通路可将其归为19个亚类,其中以代谢通路较为丰富。此外,利用相关数据库和ESTScan软件对云南金花茶转录组Unigene进行CDS比对和预测,共预测到26428条CDS,其长度集中在100~500 nt,占总CDS的82.10%。【结论】云南金花茶所含基因信息丰富,利用分析得到的所有注释信息可以更深层次地探索其基因组信息和基因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转录组 UNIGENE 功能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药用植物栽培环境变化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林 周应书 +1 位作者 毕宁 陈坤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了得出不同环境因子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规律,通过环境因子变化判断土壤化学性质,选择栽培的药用植物。在喀斯特山区药用植物栽植地块,按不同环境取土样进行检测,用Excel软件对环境因子与化学特性变化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大... 为了得出不同环境因子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规律,通过环境因子变化判断土壤化学性质,选择栽培的药用植物。在喀斯特山区药用植物栽植地块,按不同环境取土样进行检测,用Excel软件对环境因子与化学特性变化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大部分土壤化学特性指标均具有中等以上变异性,除坡向、地类2个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特性指标达不到显著性影响,p H值、As、全N、速效K、交换性Ca等化学性质基本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外,海拔与土壤有机质、有效P,相对高差与重金属Ni,坡度与重金属Cd、有效态Cu,土层厚度对重金属Cd、Pb、有效态Cu、Zn,石砾含量与重金属Cd、有效态Cu,岩石裸露率与重金属Ni、Cd、有效态Cu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岩性对重金属Cd、有效Si、有机质、有效态Fe、有效态Mn,不同坡位对Cd、Cr、有效态Cu、交换性Mg,不同坡形对Hg、有效B、有效Si、有机质,不同土壤类型对Cd、Pb、有效态Mn、有效B、有效态Cu均有显著差异性。岩性、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位、坡形这5个因子影响的化学元素较多,对一些元素的影响已达到极显著性,可作为药用植物栽培上进行土壤地块选择评价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药用植物 土壤化学性质 环境因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药用栽培植物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的Fuzzy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林 周应书 +1 位作者 毕宁 陈坤浩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6-900,共5页
为了在评价喀斯特山地发展药用植物种植产业化的水土流失防治功能价值,本文在西南喀斯特腹地毕节市七星关区岔河镇足纳村石灰岩发育的黄壤坡地的泥沙侵蚀监测小区,分别栽培种植刺梨、金荞麦、刺梨套种头花蓼、刺梨套种何首乌、刺梨套种... 为了在评价喀斯特山地发展药用植物种植产业化的水土流失防治功能价值,本文在西南喀斯特腹地毕节市七星关区岔河镇足纳村石灰岩发育的黄壤坡地的泥沙侵蚀监测小区,分别栽培种植刺梨、金荞麦、刺梨套种头花蓼、刺梨套种何首乌、刺梨套种金荞麦,通过2016年和2017年两年雨季的监测,发现土壤侵蚀量与植物覆盖度、植物枝叶层厚度呈指数函数关系,与植物根系条数呈直线关系。进一步建立土壤侵蚀量与植物覆盖度、植物枝叶层厚度、植物根系条数的隶属函数,运用Fuzzy评价模型,对调查的20种药用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防治功能强的植物为刺梨、白芨,较强的植物有川乌、重楼、党参、山慈姑,其他均具有中等水土保持功能,并能按评价结果选择不同强度水土流失地段的药用适宜栽培植物,也较为符合调查区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栽培 水土流失 FUZZY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药用栽培植物泥沙减蚀量的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林 周应书 +1 位作者 毕宁 陈坤浩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1,共5页
为了对药用植物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在地处西南喀斯特腹地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岔河镇足纳村的黄壤坡地上,建立5个药用植物泥沙侵蚀监测小区,得出土壤侵蚀量与植物覆盖度、枝叶层厚度、根系条数的监测数据,以此建立3-32-1结构的BP... 为了对药用植物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在地处西南喀斯特腹地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岔河镇足纳村的黄壤坡地上,建立5个药用植物泥沙侵蚀监测小区,得出土壤侵蚀量与植物覆盖度、枝叶层厚度、根系条数的监测数据,以此建立3-32-1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进行10 625次训练后达到标准误差平方和0.001的精度要求,侵蚀模数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在-0.02~0.03 t/hm2·a之间,相对误差基本上为零。对调查的20种药用植物进行模拟,泥沙减蚀率最少为11.8%,最大为58.73%,大部分为55%左右。通过BP神经网络,能将部分药用植物的水土流失径流小区监测结果扩展到多种药用植物,得出其水土流失减蚀量,模拟结果较为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减蚀量 监测 BP神经网络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