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知“道”——中国哲学中的功夫认识论
被引量:
16
1
作者
倪培民
钱爽(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13,167,共21页
从西方哲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哲学似乎拙于认识论。这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核心关注是真理认知,而中国哲学传统则更关注知"道"。从后者的角度来看,认识论需要突破其真理认知的狭隘框架,形成一个包括技能之知、默会之知、熟识之知、...
从西方哲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哲学似乎拙于认识论。这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核心关注是真理认知,而中国哲学传统则更关注知"道"。从后者的角度来看,认识论需要突破其真理认知的狭隘框架,形成一个包括技能之知、默会之知、熟识之知、程序之知等知识种类的广义的知识--"功夫之知",或生活的艺术--的学问。所谓命题之知和技能之知,是功夫认知中既互摄而又不能单纯归约为其中某一方的两种形态,而这两个形态也并非功夫认知的全部。功夫认知远比真理认知丰富得多。功夫认知要求体身化,即身体的参与和把所知变为身体的内容,它还要求知道"不知"甚至"弃知"的价值。功夫认知需要对语言的语用功能有足够的认识。从描述功能而言,语言的清晰性和明确性使人倾向于个体化的思路,它具有重要认知价值,但也不利于把握事物的关联和变化。就非描述性功能而言,语言更是丰富的行为方式。描述性的理论体系要求线性的逻辑关联,而功夫体系则遵循功法开展的要求。功夫认知要求功夫主体的全面修炼,即人的内在转化和面向万物的扩展,而不仅仅是理智的培养和资讯的获得。这种修炼的主要方法不是靠接受语言信息,而是通过对楷模的模仿(不同于简单的重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认识论
真理认知
技能之知
体身化
德性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法学”在民国初年之开展--张东荪《国法学绪论》初探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耀南
钱爽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
"国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国家之性质并国家的法律之性质"的一门科学。"国法学"之根本精神,是"法治主义""选举主义""对话主义"的,总之是"现代主义"的。张东荪《国...
"国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国家之性质并国家的法律之性质"的一门科学。"国法学"之根本精神,是"法治主义""选举主义""对话主义"的,总之是"现代主义"的。张东荪《国法学绪论》所谈政治,完全是现代政治;所谈国家,完全是现代国家;所谈法律,完全是现代法律。此书在其本人思想史上,是其思想彻底摆脱"东方色彩"而进入现代欧西文明之根本转折点;在中华政治思想史上,则完全可以成为中华现代政治之三大源头之一:第一大源头是王宠惠之《中华民国宪法刍议》,主要论及"宪政";第二大源头是孙中山之《建国方略》,主要论及"实际的操作";张东荪《国法学绪论》以"完整性"与"系统性"为特点,可视为第三大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国法学绪论》
国法学
法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道”——中国哲学中的功夫认识论
被引量:
16
1
作者
倪培民
钱爽(译)
机构
美国格兰谷州立
大学
哲学
系
北京师范
大学
价值与
文化
研究中心、北京师范
大学
哲学
学院
比利时根特大学艺术与哲学学院语言文化系
荷兰莱顿
大学
人文
学院
哲学
系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13,167,共21页
基金
贵州省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儒学心学与工夫论的哲学重构”(17GZGX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西方哲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哲学似乎拙于认识论。这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核心关注是真理认知,而中国哲学传统则更关注知"道"。从后者的角度来看,认识论需要突破其真理认知的狭隘框架,形成一个包括技能之知、默会之知、熟识之知、程序之知等知识种类的广义的知识--"功夫之知",或生活的艺术--的学问。所谓命题之知和技能之知,是功夫认知中既互摄而又不能单纯归约为其中某一方的两种形态,而这两个形态也并非功夫认知的全部。功夫认知远比真理认知丰富得多。功夫认知要求体身化,即身体的参与和把所知变为身体的内容,它还要求知道"不知"甚至"弃知"的价值。功夫认知需要对语言的语用功能有足够的认识。从描述功能而言,语言的清晰性和明确性使人倾向于个体化的思路,它具有重要认知价值,但也不利于把握事物的关联和变化。就非描述性功能而言,语言更是丰富的行为方式。描述性的理论体系要求线性的逻辑关联,而功夫体系则遵循功法开展的要求。功夫认知要求功夫主体的全面修炼,即人的内在转化和面向万物的扩展,而不仅仅是理智的培养和资讯的获得。这种修炼的主要方法不是靠接受语言信息,而是通过对楷模的模仿(不同于简单的重复)进行。
关键词
功夫认识论
真理认知
技能之知
体身化
德性认识论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法学”在民国初年之开展--张东荪《国法学绪论》初探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耀南
钱爽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比利时
根特
大学
艺术与
哲学
学院
东方
语言
文化
系
出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论”(15ZXA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比较哲学史论”(16BZX035)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化西文献编纂及研究”(中宣办发[2015]49号)。
文摘
"国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国家之性质并国家的法律之性质"的一门科学。"国法学"之根本精神,是"法治主义""选举主义""对话主义"的,总之是"现代主义"的。张东荪《国法学绪论》所谈政治,完全是现代政治;所谈国家,完全是现代国家;所谈法律,完全是现代法律。此书在其本人思想史上,是其思想彻底摆脱"东方色彩"而进入现代欧西文明之根本转折点;在中华政治思想史上,则完全可以成为中华现代政治之三大源头之一:第一大源头是王宠惠之《中华民国宪法刍议》,主要论及"宪政";第二大源头是孙中山之《建国方略》,主要论及"实际的操作";张东荪《国法学绪论》以"完整性"与"系统性"为特点,可视为第三大源头。
关键词
张东荪
《国法学绪论》
国法学
法治主义
分类号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知“道”——中国哲学中的功夫认识论
倪培民
钱爽(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法学”在民国初年之开展--张东荪《国法学绪论》初探
张耀南
钱爽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