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自监督的工业视觉大模型算法研究
1
作者 林而贤 张潮 +1 位作者 周雄图 张永爱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7-913,共7页
针对工业视觉检测场景多样,模型迁移相较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频繁更多,同时工业质检领域还存在小样本,缺乏异常数据的问题,本文将掩码自编码器(Masked Autoencoders,MAE)与对比自监督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业大模型训练的集成自监督... 针对工业视觉检测场景多样,模型迁移相较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频繁更多,同时工业质检领域还存在小样本,缺乏异常数据的问题,本文将掩码自编码器(Masked Autoencoders,MAE)与对比自监督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业大模型训练的集成自监督算法(Integrated Autoencoders,IAE),在工业场景下开发原创的工业视觉大模型训练方法以帮助工业视觉大模型在工业图片上抽取更好的特征,提高下游任务图像分类准确率,以及算法训练效率和模型的泛化性.对比传统MAE算法,本文提出的IAE算法训练出来的大模型预训练权重在迁移到同一下游工业站点的小数据集分类任务上精度提高了2.42%;大数据集分类任务上精度提高了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视觉 IAE 大模型 预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外饰聚丙烯材料发白条纹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魏丽霞 黄润鹏 +1 位作者 赖辛长 蔡宽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汽车上的塑料件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耐候失效等问题,其中轮眉和保险杠等外饰产品表面容易出现交替的发白条纹,严重影响外观和品质。为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通过氙灯加速老化试验在滑石粉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注塑样板上复现了发白条... 汽车上的塑料件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耐候失效等问题,其中轮眉和保险杠等外饰产品表面容易出现交替的发白条纹,严重影响外观和品质。为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通过氙灯加速老化试验在滑石粉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注塑样板上复现了发白条纹的现象,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P样板发白现象主要是由表面光老化开裂及其导致的滑石粉外露所致,表面发白的区域O,Mg和Si元素含量显著上升;表面弹性体拉伸取向程度较高的区域在光照后更容易开裂,不同程度的交替取向导致光照后产生黑白区,即形成发白条纹。此外,进一步研究了影响PP材料光照后产生发白条纹的两种因素:一是材料体系中的PP基材,含再生料的材料因其更容易产生老化降解而在光照后更易产生发白条纹;二是距离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远离浇口位置的材料流动性下降,可能使PP材料体系中的弹性体组分更容易产生拉伸取向,光照后材料更易开裂发白。为减轻PP材料光照后发白条纹对塑件外观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选用耐候性能更好的PP基材、降低再生塑料添加量以及减少模具设计中的流长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饰件 聚丙烯 发白条纹 耐候性 再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亚迪喜获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大型企业奖
3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227-227,共1页
2016年1月18日,全球瞩目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揭晓,全球新能源领军企业比亚迪击败其它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历史性的摘得该奖桂冠,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大型企业类奖项的企业。比亚迪也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包揽该奖项大型企业类奖... 2016年1月18日,全球瞩目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揭晓,全球新能源领军企业比亚迪击败其它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历史性的摘得该奖桂冠,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大型企业类奖项的企业。比亚迪也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包揽该奖项大型企业类奖和个人终身成就奖的企业。1月18日上午,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先生在阿布扎比摘得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大型企业奖!颁奖典礼现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7个国家元首一同出席见证墨西哥总统为比亚迪颁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企业 新能源 联合国秘书长 阿布扎比 终身成就奖 颁奖典礼 国家元首 阿联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进展及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明越科 黄润鹏 +3 位作者 范英 王钊 信成浩 王奔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191,共8页
针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统制造工艺面临的技术瓶颈,简述了该类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性总结出“短纤维/热塑性→短纤维/热固性→连续纤维/热塑性→连续纤维/热固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发展趋势。通过国... 针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统制造工艺面临的技术瓶颈,简述了该类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性总结出“短纤维/热塑性→短纤维/热固性→连续纤维/热塑性→连续纤维/热固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发展趋势。通过国内外不同工艺方案的审视对比,凸显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在高性能材料替代利用、减轻工艺复杂性、提升生产灵活性以及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的核心潜力,揭示了这项技术在汽车制造产业链中的应用前景,指出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的后续设计应用与创新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 3D打印 汽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车门三维定位引导 被引量:1
5
作者 那一鸣 胡超 +2 位作者 邱业余 卢礼兵 宋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7-1687,共11页
目前车间中常通过预先示教机械臂运动轨迹的方式对夹具上位姿固定的零部件进行引导抓取,存在人机工程性差且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机器视觉作为非接触感知测量的有效手段已在工业场景中有所应用。基于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技术建立多相机n... 目前车间中常通过预先示教机械臂运动轨迹的方式对夹具上位姿固定的零部件进行引导抓取,存在人机工程性差且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机器视觉作为非接触感知测量的有效手段已在工业场景中有所应用。基于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技术建立多相机n点透视定位模型和机械臂引导模型,实现了对零部件的空间感知和引导抓取。提出一种用于补偿机械臂和视觉模块系统误差的多零位锚点的预标定方法,有效减小了大尺寸零部件的定位引导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自动化定位引导 n点透视相机模型 多零位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内VOC控制技术和评价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魏丽霞 蔡扬扬 刘晓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78,共6页
对汽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排放源和标准法规进行了总结,并对车内VOC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包括内饰件的原材料制备、改性技术和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研究进展。分析结果表明,内饰件是车内VOC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与材料用量... 对汽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排放源和标准法规进行了总结,并对车内VOC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包括内饰件的原材料制备、改性技术和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研究进展。分析结果表明,内饰件是车内VOC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与材料用量、展开面积呈正相关;VOC标准法规中,国外标准注重内饰材料自身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此外,开发安全环保的低VOC材料,可从源头降低VOC的排放、协同控制汽车零部件各个生产阶段VOC的排放,是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征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侧围的设计及其刚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为锋 饶芳 余俊鑫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4期152-154,168,共4页
汽车后侧围内饰板是包覆车身后侧围钣金的主要零件,主要功能是美化内饰及保护乘员,为优化结构设计,确保生产出来的后侧围内饰板美观性、协调性能给顾客一种高品质的感受,增加产品竞争力,文章通过分析后侧围内饰板常见材料、加工工艺以... 汽车后侧围内饰板是包覆车身后侧围钣金的主要零件,主要功能是美化内饰及保护乘员,为优化结构设计,确保生产出来的后侧围内饰板美观性、协调性能给顾客一种高品质的感受,增加产品竞争力,文章通过分析后侧围内饰板常见材料、加工工艺以及与后侧围钣金、上饰板、踏板、小叶窗玻璃等周边件匹配的设计要点,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HyperMesh及ABAQUS,结合企业相关CAE分析方法及合格接受标准,对按照上述设计要点设计的某一SUV后侧围内饰板进行刚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后侧围内饰板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围内饰板 匹配要求 有限元分析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越野场景下新能源汽车差速系统可靠性方法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姜旭东 李政宏 +3 位作者 张明朗 崔华芳 姚大朋 张一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8-1686,共9页
基于新能源汽车差速系统考核现状,结合差速系统搭载在越野/轿跑车型上开展越野场景/赛道工况场景路试过程中出现的差速系统失效问题,分析研究了新能源汽车差速系统搭载在越野车型上的应用场景、工作原理、损伤机理和失效形式,采用了Arch... 基于新能源汽车差速系统考核现状,结合差速系统搭载在越野/轿跑车型上开展越野场景/赛道工况场景路试过程中出现的差速系统失效问题,分析研究了新能源汽车差速系统搭载在越野车型上的应用场景、工作原理、损伤机理和失效形式,采用了Archard损伤模型进行损伤校核。基于聚类分析对路试车辆采集的海量实车数据进行筛选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转化为动力总成台架验证测试工况,复现了路试车辆差速系统故障,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沙地越野场景下的差速系统可靠性考核能力,为差速系统选型和优化、新车型开发提供了支持。同时,本文对如何提高差速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车 轿跑车 差速系统 损伤模型 聚类分析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燃比对汽油/氨和乙醇/氨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尚 林哲龙 +3 位作者 齐运亮 陆国祥 王博 王志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基于一台自然吸气4缸火花点火发动机,在转速为2000r/min、平均指示压力为0.64~0.86 MPa下研究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φa下汽油掺氨和乙醇掺氨的燃烧和氮基污染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φa=1.0时汽油掺氨可有效抑制发动机的爆震并优化燃烧相位... 基于一台自然吸气4缸火花点火发动机,在转速为2000r/min、平均指示压力为0.64~0.86 MPa下研究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φa下汽油掺氨和乙醇掺氨的燃烧和氮基污染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φa=1.0时汽油掺氨可有效抑制发动机的爆震并优化燃烧相位,指示热效率可提升约3.4%;汽油/氨和乙醇/氨的氮基污染物排放规律相近,掺氨使NO_(x)排放大幅增加,在φa=1.0时NO_(x)排放随点火提前而降低,在φa为1.2和1.4时NO_(x)排放随点火提前而升高,化学动力学分析表明,燃料型NO_(x)与温度正相关,与压力负相关,且稀燃工况下温度对燃料型NO_(x)的影响有所增强;NH3排放受狭隙效应和体积淬熄效应控制,且体积淬熄效应的影响随φa增大而增强;N_(2)O排放受NH3低温氧化路径控制,随点火推迟和φa增大而增加;掺氨后,三效催化剂在化学计量比下对NO_(x)转化率降低,对CO的转化效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稀薄燃烧 氮基排放 化学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条件下商用车队分布式MPC多目标优化控制
10
作者 杨瑞新 蔡英凤 +2 位作者 廉玉波 陈龙 孙晓强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9,共12页
商用车队列巡航控制是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方法,但现有研究多基于单一跟车优化目标的匀质队列控制,同时使用简单的架构应对通信时间延迟,在实际场景中不具有普适性。为此,本文基于异质电动商用车队列,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商用车队列巡航控制是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方法,但现有研究多基于单一跟车优化目标的匀质队列控制,同时使用简单的架构应对通信时间延迟,在实际场景中不具有普适性。为此,本文基于异质电动商用车队列,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兼顾车辆跟随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特性需求的多目标控制;并通过设计针对时延预测模型的时延缓冲器和补偿器,有效解决了非理想通信条件下跟车距离误差过大的问题。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算法能够实现异质商用车队列的多目标优化控制,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相比,大幅减小跟车距离误差、能耗和加加速度,有效改善队列的跟随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显著降低时间延迟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商用车队列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多目标优化 通信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控制的交流传动机车牵引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11
作者 徐海华 王利锋 +3 位作者 吴艳芳 何晶昌 周军 刘鑫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425,共5页
针对现有交流传动机车异步牵引电机采用滞环比较控制法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输出转矩脉动大及电流谐波含量多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引入指数趋近律滑模算法,设计了滑模磁链与转矩控制器,并利用Ly... 针对现有交流传动机车异步牵引电机采用滞环比较控制法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输出转矩脉动大及电流谐波含量多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引入指数趋近律滑模算法,设计了滑模磁链与转矩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函数验证其稳定性,结合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构建出改进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结构。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滞环比较控制法,滑模控制法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有效抑制了异步电机输出转矩脉动,较好地改善了电流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传动机车 异步电机 滞环比较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内碱金属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解明亮 陈汝刚 +3 位作者 余珊珊 王炜 陈绍鹏 陈绪亨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在炉内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但K的富集量远高于Na②炉内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入炉碱金属负荷及炉渣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三元碱度保持不变时,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炉渣(Mg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④降低入炉碱金属负荷、炉渣碱度和增加炉渣(MgO)含量,均有利于降低炉内碱金属的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碱金属 循环富集 分布模型 炉渣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的约束系统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裴永生 刘壮 张世哲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6,共7页
建立了人体胸部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通过肋骨三点弯曲试验和胸部碰撞块冲击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获取车身加速度,建立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根据实车试验条件进行碰撞仿真,获取胸部压缩仿真曲线及心脏、肺部和肝... 建立了人体胸部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通过肋骨三点弯曲试验和胸部碰撞块冲击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获取车身加速度,建立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根据实车试验条件进行碰撞仿真,获取胸部压缩仿真曲线及心脏、肺部和肝脏等胸腹部器官压力。针对乘员生物力学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采样,结合采样数据构建响应面近似模型,利用退火算法对汽车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正面碰撞中,乘员胸部压缩量减小,心脏、肺部和肝脏等胸腹部器官压力相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 约束系统 代理模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助力失效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跨系统备份研究
14
作者 田博士 李亮 +3 位作者 石家贤 李大为 卓坤 屈文英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线控制动系统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真空助力器方案,成为新能源汽车制动领域的主导技术。其中,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作为线控制动的一种形式,当其电液制动模块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制动意图主要依靠基础液压制动和电机回馈制动来完成。这两种制动... 线控制动系统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真空助力器方案,成为新能源汽车制动领域的主导技术。其中,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作为线控制动的一种形式,当其电液制动模块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制动意图主要依靠基础液压制动和电机回馈制动来完成。这两种制动方式所能提供的制动能力相对有限,难以达到驾驶员期望的减速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为了全面提升车辆的行车安全性能,本文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纳入行车制动执行的一环。在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助力功能失效情况下,智能制动系统能够根据驾驶员请求的减速度,通过整车网络通信,发出制动力或制动减速度请求信号。这一过程将协调电机回馈制动和EPB制动,共同作用以增强车辆的减速性能,从而显著提升制动效率。此外,通过对EPB实施多级控制策略,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减速度需求,不仅优化了驾乘体验,提高了舒适性,而且还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 助力失效 电机回馈 电子驻车制动 异构备份 制动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用塑料基底超高强度减反膜的制备
15
作者 张桂春 刘明亮 周纪良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塑料光学元件以其易加工、成本低、重量轻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车载成像系统,但是,其环测可靠性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塑料COC基底,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420~680 nm波段超高强度减反射... 塑料光学元件以其易加工、成本低、重量轻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车载成像系统,但是,其环测可靠性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塑料COC基底,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420~680 nm波段超高强度减反射膜;通过工艺优化,制备高水汽阻隔TiO_(2)膜层,改善COC光学元件的抗氙灯照射能力;基于化学键分析方法,优选Ti_(3)O_(5)作为连接层材料,有效提高膜层结合力,实现膜层应力匹配。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层在420~680 nm波段平均剩余反射率为0.31%,并通过了高温、高温高湿及氙灯照射3项环测试验,能够满足汽车领域对车载成像系统镀膜元件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COC基底 ALD沉积技术 电子束蒸发技术 车载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铝合金/DC51D+Z镀锌钢CMT熔钎焊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16
作者 李坊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5,共5页
基于CMT方法对DC51D+Z镀锌钢和7075铝合金进行熔钎焊接试验,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EDS)、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工艺参数对界面化合物生长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钎料在镀锌钢表面的铺展行为及界面冶金反应机理进行分析... 基于CMT方法对DC51D+Z镀锌钢和7075铝合金进行熔钎焊接试验,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EDS)、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工艺参数对界面化合物生长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钎料在镀锌钢表面的铺展行为及界面冶金反应机理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在钎焊界面层形成了厚度5~8μm的Fe2Al5和FeAl3金属间化合物层;钢板表面的镀锌层在电弧加热条件下形成了“瞬时液膜”,从而显著改善了液态钎料的润湿铺展性能。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加,接头最大拉伸力呈现出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当送丝速度为5 m/min时,拉伸力达到峰值2850 N,接头效率为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 CMT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界面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
17
作者 易文韬 唐颖 +3 位作者 雷飞兵 曾董 蔡娅妮 罗斌尹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为完善相关脑损伤评估准则,探究了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通过构建一种规定运动边界的六自由度头部模型,探究了60组侧柱碰撞试验中乘员头部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评估了现有脑损伤指标对弥散性损伤的预测效果... 为完善相关脑损伤评估准则,探究了侧柱碰撞中头部运动学特征对弥散性脑损伤的影响。通过构建一种规定运动边界的六自由度头部模型,探究了60组侧柱碰撞试验中乘员头部运动学及生物力学响应,评估了现有脑损伤指标对弥散性损伤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不满足“弥散性轴索多轴一般评估”(DAMAGE)和“脑损伤准则”(BrIC)高性能阈值的试验占比分别为27%和35%。“通用脑损伤准则”(UBrIC)对95百分位最大主应变的决定系数R2为0.85,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多轴旋转载荷耦合作用导致脑组织应变集中,增加了侧柱工况弥散性脑损伤风险。UBrIC相对其他指标在侧柱工况下更能准确评估弥散性脑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侧柱碰撞 弥散性脑损伤 损伤指标 数字人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身电池一体化的车身正面碰撞研究
18
作者 廉玉波 衣本钢 +2 位作者 田洪生 闫军飞 全毅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4,共6页
为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乘员空间并提升其安全性能,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cell to body,CTB)将电池作为结构件集成到车身底部,不仅有效减少车身零件及连接数量,且有助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增加续航里程。针对CTB结构可能带来的碰撞安... 为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乘员空间并提升其安全性能,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cell to body,CTB)将电池作为结构件集成到车身底部,不仅有效减少车身零件及连接数量,且有助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增加续航里程。针对CTB结构可能带来的碰撞安全问题和传力路径中断风险,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CTB结构的车身正面碰撞安全设计流程。采用“传力分解-仿真分析-试验对标”的设计方法,首先确保电池在正面碰撞中的安全性,然后设计多级传力路径以优化车身结构,并根据碰撞力值规划设计车身前部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未来的车身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电池一体化 力学开发设计 正面碰撞安全 刀片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模型参数对气动力仿真精度影响研究
19
作者 尚文强 张风利 +2 位作者 王文江 罗秋丽 周鹏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2-1762,共11页
剪切应力输运(shear-stress-transport,SST)k-ω湍流模型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佳的双方程湍流模型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已有研究表明,SST k-ω湍流模型参数对车辆的气动力仿真精度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大多数研究大多局限... 剪切应力输运(shear-stress-transport,SST)k-ω湍流模型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佳的双方程湍流模型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已有研究表明,SST k-ω湍流模型参数对车辆的气动力仿真精度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大多数研究大多局限于简化模型。为此,本文研究了在车轮静止条件下,湍流模型参数对某三厢轿车气动力仿真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湍流模型参数σ_(w1)、σ_(w2)、β*、CT与气动阻力、气动升力均呈线性关系,而a_(1)与气动阻力、气动升力呈近似二次关系。进一步地,本文揭示了这些参数对汽车外流场的影响机理,并给出了改善气动力仿真精度的湍流模型参数推荐值:σ_(ω1)=0.3、σ_(ω2)=0.7、β*=0.06、a_(1)=0.5和C_(T)=1.0。本文为汽车更准确、更可靠的气动力仿真提供了理论与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气动力学 湍流模型参数 气动阻力 气动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生物气泡在超声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车亚楠 叶子涵 鄢晓晖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纳米生物气泡(GVs)是一种由细菌和古细菌产生的中空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超声造影能力和基因可编码性,在超声成像与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介绍GVs的结构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GVs的化学修饰、基因工程化等功能化策略进行了... 纳米生物气泡(GVs)是一种由细菌和古细菌产生的中空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超声造影能力和基因可编码性,在超声成像与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介绍GVs的结构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GVs的化学修饰、基因工程化等功能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超声成像与治疗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GVs在临床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气泡 超声成像 靶向治疗 化学修饰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