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罕见口腔疾病诊疗并发症
2
作者 张学香 丁雨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5-425,共1页
关键词 口腔疾病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消炎痛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焕友 唐倩 +2 位作者 李娟 吴坚 王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94-296,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用消炎痛治疗2型糖尿病(DM)患者牙周炎后,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GCF)成分的变化,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应用对2型DM患者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共收集2型DM牙周炎病例19例,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45-62岁,患牙共5... 【目的】观察局部用消炎痛治疗2型糖尿病(DM)患者牙周炎后,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GCF)成分的变化,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应用对2型DM患者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共收集2型DM牙周炎病例19例,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45-62岁,患牙共52颗,消炎痛组23颗,非用药组29颗。同一口腔内左右侧随机划分为非用药组和消炎痛组,0周、治疗后7周、12周检查患牙,记录菌斑指数(PLI)、探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放射免疫法检测龈沟液前列腺索E2(GCF-PGE2)水平。【结果】治疗后,消炎痛组SBI、PD、AL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和非用药组(P<0.01);GCF-PGE2水平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1),较非用药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局部应用消炎痛能有效改善2型DM患者的牙周炎症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 牙周炎 患者 局部应用 药组 DM 用药 附着 成分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颜色饰面瓷对CAD/CAM氧化铝渗透陶瓷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光曙 毕洪广 +2 位作者 刘梅 谢海峰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8-1131,114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颜色Vita Alpha饰面瓷对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氧化铝渗透陶瓷颜色的影响,并与对应的金瓷修复体相比较,为临床选色、配色提供依据。方法:将4组CAD/CAM氧化铝渗透后瓷片(ALC瓷)和10个烤瓷Ni-Cr合金试件(... 目的:分析不同颜色Vita Alpha饰面瓷对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氧化铝渗透陶瓷颜色的影响,并与对应的金瓷修复体相比较,为临床选色、配色提供依据。方法:将4组CAD/CAM氧化铝渗透后瓷片(ALC瓷)和10个烤瓷Ni-Cr合金试件(随机分为2组),按照常规步骤分层堆加A2/A3不透明牙本质瓷、牙本质瓷和牙釉质瓷,测量并计算各组的颜色差异。结果:实验组4组氧化铝陶瓷试件完成前后的颜色空间、对照组2组金瓷试件的颜色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颜色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制玻璃料渗透氧化铝陶瓷颜色空间均在中国人牙的色度范围内,与金瓷相比,其明亮度较高,b*轴偏黄,符合中国人牙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面瓷 氧化铝渗透陶瓷 颜色 金瓷修复体 CAD/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凯 刘浩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21-425,共5页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是2003年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选择性保护作用,其与脑多巴胺神经营养因子(cerebral dopamine neurotrophic factor,CD...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是2003年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选择性保护作用,其与脑多巴胺神经营养因子(cerebral dopamine neurotrophic factor,CDNF)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MANF在神经系统及非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具有高代谢、高分泌功能的组织中。同时,MANF及CDNF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模式,可分泌出胞外也可驻留于内质网内,且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将对MANF的组织分布、蛋白质结构和作用模式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调节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