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基甲酰胺对小鼠肝毒性及毒理学机制研究
1
作者 崔烨 王扬眉 +2 位作者 桑灵丽 何逍 肖静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2,共8页
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具有明确的肝脏毒性,但损伤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雄性小鼠亚慢性经口暴露观察DMF对肝脏的影响及潜在机制。雄性ICR小鼠(48只)经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组,DMF经口暴露28 d... 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具有明确的肝脏毒性,但损伤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雄性小鼠亚慢性经口暴露观察DMF对肝脏的影响及潜在机制。雄性ICR小鼠(48只)经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组,DMF经口暴露28 d,浓度分别为0、350、700及1400 mg·kg^(-1);记录体质量及脏器系数,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原位末端标记术(TdT-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色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cl-2 homologous domain protein,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LC3B)、螯合体1(sequestosome 1,SQSTM1/P6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以及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定量。结果表明DMF造成小鼠肝质量增加(P<0.05)及形态改变;与0 mg·kg^(-1)组相比,暴露组ALT、AST和ALP随暴露浓度增加而增高,在1400 mg·kg^(-1)组达到最高,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P<0.05);同样,随着DMF剂量增加,Bax和P62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Bcl-2、Beclin1和LC3B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也检测到了以上蛋白的水平改变。以上结果提示DMF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引起肝细胞凋亡造成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肝损伤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84
2
作者 龚加顺 陈文品 +2 位作者 周红杰 董兆君 张以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经口LD50>10g/kg,属实际无毒级物质。Ames实验中加S9混合液和不加S9混合液的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在500~5000μg/ml浓度范围内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也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特征成分 抗疲劳 降胆固醇 急性毒性 致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毒死蜱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宋瑞琨 李龙 +4 位作者 赖志伟 邬惠琼 马谭庚 孙黎 刘毓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17-19,共3页
甲基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农药,用作储粮保护剂,其杀虫效果优于沿用已久的马拉硫磷。作者通过一系列毒性试验,对其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从亚细胞水平对其代谢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甲基毒死蜱属低毒性农药,蓄积性小,... 甲基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农药,用作储粮保护剂,其杀虫效果优于沿用已久的马拉硫磷。作者通过一系列毒性试验,对其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从亚细胞水平对其代谢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甲基毒死蜱属低毒性农药,蓄积性小,未发现致突变性、致畸性、生殖毒性和迟发性神经毒性。在体内代谢迅速,消除快,残留小,主要代谢场所为肝细胞微粒体和可溶性胞浆。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粮食储藏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毒死蜱 毒物代谢动力学 免疫毒性 微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制蛇毒酶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海军 梁再赋 +1 位作者 詹丽芬 孙晋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精制蛇毒酶的安全性。方法小鼠100只,随机分成两组,尾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精制蛇毒酶后观察动物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各30只;家兔40只,随机分成4组。观察不同剂量组小鼠连续腹腔给药... 目的观察精制蛇毒酶的安全性。方法小鼠100只,随机分成两组,尾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精制蛇毒酶后观察动物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各30只;家兔40只,随机分成4组。观察不同剂量组小鼠连续腹腔给药90 d,家兔静脉给药45 d(隔天一次)的健康状况。在给药后第91天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和血常规,并对肝肾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精制蛇毒酶小鼠尾静脉给药的半数致死量(ivLD50)为6.695 U.kg-1,90%的可信限为5.434~7.956 U.kg-1;小鼠腹腔给药的半数致死量(ipLD50)为4.599 U.kg-19,0%的可信限为3.735~5.462 U.kg-1;各剂量小鼠和家兔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实验剂量范围内,精制蛇毒酶属低毒性。乳膏中蛇毒酶的含量为1.25×10-2 U.g-1,按成人用量0.05 g.cm-1(6.25×10-4 U.cm-1酶活力)局部用药,其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酶 精制 毒性 急性 毒性 慢性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的作用和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宗灿 傅娟龄 +2 位作者 徐厚恩 方积乾 王纪宪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对我们建立的化学物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数据库分析,证实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具有不肯定性。在常规使用的试验中,首选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不同试验之间多数是统计学上不独立的。试验组应由检测不同遗传学终点的试验组成并至少包括一... 对我们建立的化学物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数据库分析,证实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具有不肯定性。在常规使用的试验中,首选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不同试验之间多数是统计学上不独立的。试验组应由检测不同遗传学终点的试验组成并至少包括一个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我们推荐遗传毒理学试验和致癌试验相结合的检测致癌物序贯试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致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致癌性的遗传毒理学试验组合的选择和序贯判别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方积乾 王纪宪 +1 位作者 周宗灿 傅娟龄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421-424,共4页
本文把序贯判别方法应用于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化学品的致癌性,优化预测的社会效益。给出了遗传毒理学试验组合的较佳选择方案以及实用的序贯判别方法。推荐以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为第一个试验,啮齿类骨髓微核试验为第二个试验,哺乳动物细... 本文把序贯判别方法应用于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化学品的致癌性,优化预测的社会效益。给出了遗传毒理学试验组合的较佳选择方案以及实用的序贯判别方法。推荐以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为第一个试验,啮齿类骨髓微核试验为第二个试验,哺乳动物细胞SCE试验或哺乳动物细胞UDS试验或啤酒酵母有丝分裂重组试验为第三个试验。本文还改进了Titterington处理缺失数据的统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试验 序贯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吸入中毒肺毒理学及救治方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子倩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超速离心、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大鼠硫化氢吸入中毒肺毒理学进行了研究。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酶活性改变(LDH、AKP、ACP、ACE)作为细胞损伤的指标;BALF中白细胞数的变化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蛋白浓度和伊文... 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超速离心、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大鼠硫化氢吸入中毒肺毒理学进行了研究。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酶活性改变(LDH、AKP、ACP、ACE)作为细胞损伤的指标;BALF中白细胞数的变化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蛋白浓度和伊文思蓝浓度的改变作为通透性变化的指标。此外,还对硫化氢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及天然抗氧化系统的作用,能量物质的受损以及BALF中磷脂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合光镜和电镜观察,所得结果表明:(1)硫化氢对肺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因而导致肺各型细胞和肺组织严重损伤,并出现明显的肺水肿;(2)硫化氢所致的肺水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3)生化改变较之病理变化出现早,恢复快。 对硫化氢吸入中毒的防治药物进行了筛选,证明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小鼠、家兔、犬均有显著效果,但不能预防或减轻肺损伤;伍用激素、自由基清除剂、血管活性物质对减轻和促进肺损伤的恢复有良好作用。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硫化氢吸入中毒的救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肺水肿 硫化氢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毒理基因组学 被引量:2
8
作者 敖琳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90-1992,共3页
关键词 毒理基因组学 毒理学 DNA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儿茶成膜剂毒理学研究
9
作者 王家骥 余素贞 +4 位作者 徐德祥 魏凌珍 孙美芳 陈新寿 陈国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9-22,共4页
按照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毒理学研究的技术要求,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研制的新型烧伤创面外用药复方儿茶成膜剂(制痂胶)进行了毒理学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制痂胶对大鼠经口LD50>15g·kg-1,对家... 按照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毒理学研究的技术要求,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研制的新型烧伤创面外用药复方儿茶成膜剂(制痂胶)进行了毒理学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制痂胶对大鼠经口LD50>15g·kg-1,对家兔完整与破损皮肤LD50>20g·kg-1,属微毒类药物;对家兔皮肤无明显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未见明显的致敏作用;家兔4个月的皮肤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相当于临床最大用量2.5~10倍的制痂胶对家兔各项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及病理组织学指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对家兔无明显慢性毒副作用,家兔经皮最大无作用剂量为5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毒性 烧伤 复方儿茶成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康喷雾剂的毒理学评价
10
作者 王家骤 佘素贞 +4 位作者 徐德祥 孙美芳 魏凌珍 纪卫东 高步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6期62-63,共2页
妇康喷雾剂的毒理学评价王家骤,佘素贞,徐德祥,孙美芳,魏凌珍,纪卫东,高步刚妇康喷雾剂具有温肾壮阳、疏通经络、固敛收摄、解毒止痒功效,主治女性性冷淡、阴冷症及阴痒带下。为保障临床使用者的安全,对其进行了毒理学系列研究... 妇康喷雾剂的毒理学评价王家骤,佘素贞,徐德祥,孙美芳,魏凌珍,纪卫东,高步刚妇康喷雾剂具有温肾壮阳、疏通经络、固敛收摄、解毒止痒功效,主治女性性冷淡、阴冷症及阴痒带下。为保障临床使用者的安全,对其进行了毒理学系列研究。1材料与方法妇康喷雾剂由蛇床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剂 卫生毒理学 病理组织学检查 皮肤致敏试验 经阴道 雌性大鼠 临床用量 基因突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毒理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的简单串联重复位点诱发突变在遗传毒理学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梁春柳 姚朗 张天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7-489,共3页
扩展的简单串联重复(ESTRs)序列是基因组DNA上高不稳定的一类重复序列。由于其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率高,因而在生殖细胞诱发突变中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有3类重复序列——小卫星、微卫星和ESTRs,主要通过系... 扩展的简单串联重复(ESTRs)序列是基因组DNA上高不稳定的一类重复序列。由于其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率高,因而在生殖细胞诱发突变中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有3类重复序列——小卫星、微卫星和ESTRs,主要通过系谱法和单分子PCR法来研究这些重复序列的变化。但迄今为止,这些重复序列的突变机制还不明确。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3种重复序列的异同、ESTRs突变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突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重复序列 等位基因 突变 系谱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大鼠生殖毒性研究
12
作者 宋瑞琨 徐以平 李龙 《湖北化工》 1996年第A04期81-82,共2页
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连续染毒17周,在10~1000mg/kg剂量范围内,未见其对雄性大鼠的生殖器官脏器系数、精子活动度、精子畸形率、交配率、生育率有不良影响。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生殖毒性 安全性 杀虫剂 毒理学
全文增补中
苏云金素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研究──亚急性毒性研究
13
作者 徐以平 李龙 宋瑞琨 《湖北化工》 1996年第A04期83-84,82,共3页
在剂量为3.12mg/kg,连续经口染毒28天时,苏云金素可致雌性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对雌、雄大鼠体重增长具明显抑制作用;对雄性大鼠血红蛋白含量及雌雄大不肝、肾功能和脏器系数未见不良影响。
关键词 苏云金素 毒性 安全性 毒理学 微生物杀虫剂
全文增补中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14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抗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有害因素致生殖损伤研究进展与展望
15
作者 刘晋祎 张文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85-1694,共10页
环境有害因素导致的生殖损伤是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阐明环境有害因素暴露与生殖系统损伤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构建精准生殖损伤评估与防治体系对于维护人口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综... 环境有害因素导致的生殖损伤是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阐明环境有害因素暴露与生殖系统损伤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构建精准生殖损伤评估与防治体系对于维护人口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简要概述了近3年环境新污染物、重要的物理有害因素和生物因素致生殖损伤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新的替代模型、暴露组学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本领域中的应用,并对环境有害因素生殖健康评估、预防与干预等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有害因素 生殖损伤 新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联合一氧化碳暴露致大鼠精子发生损伤
16
作者 郭橹橹 张中豪 +5 位作者 刘畅 师超峰 王建康 孙磊 刘晋祎 李迎庆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29-1740,共12页
目的分析环境噪声与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在独立及联合暴露状态下对大鼠精子发生过程的损害效应,探究可能的损伤机制及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质量(200... 目的分析环境噪声与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在独立及联合暴露状态下对大鼠精子发生过程的损害效应,探究可能的损伤机制及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质量(200±10)g]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假暴露对照组(单纯束缚应激)、噪声暴露组(85 dB声压级)、CO暴露组(460 mg/m^(3))、联合暴露组(同步施加460 mg/m^(3)CO与85 dB噪声)及PTE干预组[在联合暴露基础上予PTE(80 mg/kg)预处理]。实验采用动态口鼻暴露系统,整体置于多因素环境暴露模拟舱内,每天暴露2 h,持续60 d。染毒结束后分析精子数量和存活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病理组织学损伤情况,采用qRT-PCR检测不同阶段生殖细胞特异性mRNA相对水平,并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睾丸及精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精母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睾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后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假暴露对照组相比,联合暴露组精子存活率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且病理结果提示联合暴露组大鼠睾丸组织出现未成熟生殖细胞的发育阻滞;qRT-PCR结果提示联合暴露组大鼠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以及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暴露组生殖相关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睾酮)以及睾丸和精子AT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精母细胞线粒体破裂和嵴破坏。与联合暴露组相比,PTE干预组上述损伤效应有明显好转,并趋于正常水平。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生殖发育以及ATP依赖的相关生物过程可能参与噪声和CO暴露对大鼠睾丸的损伤效应,其中关键基因包括Nppa、Adm、Gnrh1、Ptafr、Atp13a5、Atp8b1、LOC102555469等。结论噪声和CO可导致大鼠精子发生过程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和激素有关,且PTE可显著改善该生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一氧化碳 联合暴露 雄性生殖毒性 精子发生 三磷酸腺苷 紫檀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源PM_(2.5)暴露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跨代效应及传递机制研究
17
作者 张中豪 王建康 +4 位作者 何孟超 孙磊 陈卿 刘晋祎 曹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41-1749,共9页
目的研究父源PM_(2.5)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影响的跨代效应,初步探讨精子DNA甲基化修饰在跨代传递中的作用。方法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将8周龄C57BL/6雄鼠分为过滤空气(filtered air,FA)组、未过滤空气(unfiltered air,UA)组和浓缩环境PM_(2.5... 目的研究父源PM_(2.5)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影响的跨代效应,初步探讨精子DNA甲基化修饰在跨代传递中的作用。方法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将8周龄C57BL/6雄鼠分为过滤空气(filtered air,FA)组、未过滤空气(unfiltered air,UA)组和浓缩环境PM_(2.5)(concentrated ambient PM_(2.5),CAP)组,每组10只,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进行暴露。暴露结束后,与未暴露过PM_(2.5)的正常雌鼠交配获得F1代,逐代繁殖到F2~F3代,所有子代饲养在无PM_(2.5)环境中。记录子代的出生体质量、出生数量和性别比例,监测体质量增长情况,计算心脏、肝脏、肺脏和脑的脏器系数。对CAP组与FA组及其得到的F1代精子DNA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分析差异甲基化区域相关基因及通路。结果与FA组F1代相比,CAP组F1代小鼠出生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F2~F3代组间出生体质量无显著差异,未发现F1~F3代各组间性别比例和出生数量的显著改变。与FA组子代相比,CAP组F1~F3代体质量增长迟缓,且在雄性中更为显著(P<0.05),CAP组F1代雄性小鼠肝脏器系数显著升高(P<0.01),未发现F1~F3代各组间心脏、肺脏、脑系数的显著改变。CAP组与FA组相比检测到3799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其F1代差异甲基化区域的数量减少约50%。F0和F1代精子中的差异甲基化修饰基因可能与发育过程相关,其中包括印记基因(Gnas、Igf2)及代谢基因(Ppard、Rps6kb1)。结论父源PM_(2.5)暴露可导致子代出生体质量下降及跨代生长迟缓,对表型效应的影响在代际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弱,精子中发育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可能是介导此跨代效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跨代效应 生长发育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质粒的构建和表达及其与Ca_(V)1.2通道结合的鉴定
18
作者 王红梅 王祥卉 +4 位作者 张文竹 何蕊 廖天佐 高青华 郝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共5页
目的构建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长片段的融合蛋白质粒,表达、提取、纯化,并鉴定其与Ca_(V)1.2通道蛋白的结合。方法将提取的pGEX-6p-1/CaMKⅡ长片段质粒转化到原核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摇床培养箱中培养12 h,添加异丙... 目的构建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长片段的融合蛋白质粒,表达、提取、纯化,并鉴定其与Ca_(V)1.2通道蛋白的结合。方法将提取的pGEX-6p-1/CaMKⅡ长片段质粒转化到原核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摇床培养箱中培养12 h,添加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促进GST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DTT联合超声破碎法,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GS-4B)分离、纯化GST-CaMKⅡ长片段后,经过PreScission蛋白酶处理,切除GST标签,得到CaMKⅡ长片段蛋白。采用15%SDS-PAGE鉴定CaMKⅡ长片段蛋白的分子量和相对纯度;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纯化后蛋白的浓度;采用pull-down结合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与Ca_(V)1.2通道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aMKⅡ长片段构建成功。通过DTT联合超声破碎法,得到了较高纯度和浓度的长片段CaMKⅡ蛋白,并能够与心肌Ca_(V)1.2钙通道末端CT1蛋白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aMKⅡ长片段钙调蛋白激酶融合蛋白质粒,提取、纯化了能够与Ca_(V)1.2通道蛋白结合并具有生物活性的CaMKⅡ长片段蛋白,为深入研究CaMKⅡ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质粒构建 分离 纯化 pull-dow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proBDNF/mBDNF平衡改善慢性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
19
作者 姜志华 代彩兴 +2 位作者 张欣悦 张文平 李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慢性口服硫酸铜溶液(200 mg/L)诱导抑郁小鼠模型,口服给予EGb溶液(120 mg/L)1月。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TUNEL染色检测...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慢性口服硫酸铜溶液(200 mg/L)诱导抑郁小鼠模型,口服给予EGb溶液(120 mg/L)1月。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脑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脑区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原位表达,RT-qPCR检测BDN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roBDNF、成熟BDNF(mBDNF)、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REB磷酸化(p-CREB)、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弗林蛋白酶(furin)、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素/Kexin 1型(PCSK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慢性铜暴露可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增加海马脑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加proBDNF表达并且降低mBDNF表达(P<0.05),降低受体TrkB表达并增加p75NTR表达(P<0.05),降低CREB和p-CREB表达水平(P<0.05)。同时,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脑区胞内剪切酶furin和PCSK1表达降低(P<0.05),胞外剪切酶MMP9表达提高(P<0.05)。EGb能够减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神经元凋亡,并可部分逆转铜暴露导致的BDNF、proBDNF、TrkB、p75NTR、CREB、p-CREB、furin和PCSK1蛋白的表达异常。结论:慢性铜暴露可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细胞凋亡,EGb能够逆转这些表现,并与proBDNF/BDNF在海马脑区的平衡相关,这可为抗抑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暴露 抑郁症 银杏叶提取物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峰 李百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胃组织形态学的动态改变。方法 :小鼠用 5mg/ml的B(a)P灌胃 ,每周两次 ,共 4周。以后每隔 4周处死一部分小鼠 ,对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从第 17周开始小鼠前胃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 ,... 目的 :探讨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胃组织形态学的动态改变。方法 :小鼠用 5mg/ml的B(a)P灌胃 ,每周两次 ,共 4周。以后每隔 4周处死一部分小鼠 ,对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从第 17周开始小鼠前胃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 ,前胃组织由局部腺体增生、排列紊乱逐步发展为腺体普遍异常增生 ,形成早期胃癌 ,进一步发展出现进展期胃癌。结论 :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的潜伏期大约 3个月左右 ,前胃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过程是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前胃癌 不典型增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